×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奥运使中国引来关注 说说最爱骂中国的N种类型(转贴)

奥运使中国引来关注 说说最爱骂中国的N种类型

中国青年报

  奥运期间,北京城迎来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记者群,从而也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媒体曝光度。“北京”、“中国”、“奥运”这几个字像长了翅膀一样,四处传播。这里面,有赞扬和惊叹,更有批评甚至责骂。我多年来和外国记者们厮混,奥运期间更是天天泡在一起,发现笼统地说外电骂中国是不公平的,他们根据所在国家的不同、所在媒体的不同、个人政见的不同,对中国也有着不同的骂法。

  第一种是“非骂不可”型。为什么非骂不可呢,因为有些媒体是在冷战时期设立的,是对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比如说几家众所周知的美国广播电台,他们的任务是和平演变,手段就是找中国的“异议者”说话,把中国描述成黑的。中国越黑,他们得到的经费也就越多,属于典型的“我骂,故我在”。对他们来说,客观不客观无所谓,我们无论做什么他都不会承情,还不如索性做我们自己的事,由他们去。

  第二种是“不得不骂”型。这一点德国媒体最为明显。前些日子,有报道说一个德国记者因为赞扬中国被开除,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德国记者,也因为为中国说好话而受到警告。我就此向德国某电视台采访奥运会的女记者求证,这位和蔼的大姐很老实地说,我来之前,老板告诉我,无论看什么事情,都要以批评的眼光。而最近《德国之声》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是通晓汉语的运动员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内容还算基本客观,可标题莫名其妙地定为《奥运会完美得没有品位》。既然完美,怎么会没有品位,鸡蛋里挑骨头至此,也算天字号第一家。

  第三种是“职业骂人”型。在西方媒体看来,媒体的天职就是监督,媒体的监督和信息公开是这个社会顺畅运行的必要条件。我认识一些媒体的记者,比如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有时深入中国基层,对地方发生的不平事进行详尽的调查性报道。他们在骂人,没错,但不是无的放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视之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加以引导和沟通,对说得不对的地方可以及时告知、解释,说得对的地方则吸取教训。

  第四种是“小事大骂”型。把我们的失误或过失无限度放大,连篇累牍地批判,这一点是某些日本媒体的特长。比如说,在奥组委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记者就喜欢问些我们看来的“小事”,像媒体班车空调开得温度太低,环保措施不够之类。这是日本一些媒体的风格,他们抓住一件事,就不停地报道,对其责骂,不必看得过重。

  第五种是“骂人拐弯”型,也可以说是“冷嘲热讽”型。比如说,有的媒体在不得不正面报道的时候,不失时机地配上环境污染、人权等话题,加以巧妙地平衡,把看似不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告诉读者,嘿,别看它有些方面不错,还差得远呢。对此,平常心看待就是。

  第六种是“爱之则骂”型。有些批评中国的人,恰恰是热爱中国、喜欢中国的人。他们对中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候比中国人更着急。对他们,我们心存感激。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办奥运,中国迎来了海外媒体的集中关注。对于外电对中国的集中关注,甚至有位美国外交官也担心起来,私下问我,你觉得,过多的批评会不会造成中国政府和外媒的关系再度紧张,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我听后笑笑说,你多虑了,中国政府有信心理性对待各种外界的评论,奥运会虽然有骂声,但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中国,任何骂声都不会掩盖真相。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奥运使中国引来关注 说说最爱骂中国的N种类型(转贴)
    奥运使中国引来关注 说说最爱骂中国的N种类型

    中国青年报

      奥运期间,北京城迎来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记者群,从而也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媒体曝光度。“北京”、“中国”、“奥运”这几个字像长了翅膀一样,四处传播。这里面,有赞扬和惊叹,更有批评甚至责骂。我多年来和外国记者们厮混,奥运期间更是天天泡在一起,发现笼统地说外电骂中国是不公平的,他们根据所在国家的不同、所在媒体的不同、个人政见的不同,对中国也有着不同的骂法。

      第一种是“非骂不可”型。为什么非骂不可呢,因为有些媒体是在冷战时期设立的,是对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比如说几家众所周知的美国广播电台,他们的任务是和平演变,手段就是找中国的“异议者”说话,把中国描述成黑的。中国越黑,他们得到的经费也就越多,属于典型的“我骂,故我在”。对他们来说,客观不客观无所谓,我们无论做什么他都不会承情,还不如索性做我们自己的事,由他们去。

      第二种是“不得不骂”型。这一点德国媒体最为明显。前些日子,有报道说一个德国记者因为赞扬中国被开除,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德国记者,也因为为中国说好话而受到警告。我就此向德国某电视台采访奥运会的女记者求证,这位和蔼的大姐很老实地说,我来之前,老板告诉我,无论看什么事情,都要以批评的眼光。而最近《德国之声》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是通晓汉语的运动员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内容还算基本客观,可标题莫名其妙地定为《奥运会完美得没有品位》。既然完美,怎么会没有品位,鸡蛋里挑骨头至此,也算天字号第一家。

      第三种是“职业骂人”型。在西方媒体看来,媒体的天职就是监督,媒体的监督和信息公开是这个社会顺畅运行的必要条件。我认识一些媒体的记者,比如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有时深入中国基层,对地方发生的不平事进行详尽的调查性报道。他们在骂人,没错,但不是无的放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视之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加以引导和沟通,对说得不对的地方可以及时告知、解释,说得对的地方则吸取教训。

      第四种是“小事大骂”型。把我们的失误或过失无限度放大,连篇累牍地批判,这一点是某些日本媒体的特长。比如说,在奥组委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记者就喜欢问些我们看来的“小事”,像媒体班车空调开得温度太低,环保措施不够之类。这是日本一些媒体的风格,他们抓住一件事,就不停地报道,对其责骂,不必看得过重。

      第五种是“骂人拐弯”型,也可以说是“冷嘲热讽”型。比如说,有的媒体在不得不正面报道的时候,不失时机地配上环境污染、人权等话题,加以巧妙地平衡,把看似不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告诉读者,嘿,别看它有些方面不错,还差得远呢。对此,平常心看待就是。

      第六种是“爱之则骂”型。有些批评中国的人,恰恰是热爱中国、喜欢中国的人。他们对中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候比中国人更着急。对他们,我们心存感激。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办奥运,中国迎来了海外媒体的集中关注。对于外电对中国的集中关注,甚至有位美国外交官也担心起来,私下问我,你觉得,过多的批评会不会造成中国政府和外媒的关系再度紧张,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我听后笑笑说,你多虑了,中国政府有信心理性对待各种外界的评论,奥运会虽然有骂声,但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中国,任何骂声都不会掩盖真相。



    • 不象是中国青年报呀, 还是现在报纸都这么写文章?
      • 你眼里的中国青年报因该是什么样子?
        • 估计是被你这样的读者逼出来的. 写得象大字报. 没什么职业水准.
          • 这么谦虚啊!你的作用更大也说不定呢!
          • 说的好听点行不? 那叫中国特色 :-)))
            • 呵呵,中国特色怎么了。非要全世界都合乎一个标准--美国标准才正确么?不一样的都是异类,都该打压?
              • 没有啊, 现在是反过来了吧, 你看, 和中国标准不同的, , 都分了六类出来了, 多清楚啊.
                • 你可真有才呀!面对别人无端的指责,中国人就是应该像以前100多年一样闭嘴么?可惜今非昔比,西人虚伪的外壳,双重标准的惯用手法都已经被中国人认清了。想说中国的需要继续提高自身水平!自己身上的毛病一个也看不见,选择性失明,能看见的都是别人身上的错!
    • 分析较透彻...俺一厢情愿地希望都是第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