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关于薪酬水平,贴一个国内某咨询公司做的关于新财富上榜分析师的薪酬调查报告。因为是PDF格式,无法贴图表,我把一些关键数据写在下面。供参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总体来说,券商研究所新财富上榜分析师工资是按照上榜1-5名往下排列。刚毕业的学生与上榜分析师工资可以差到十几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工资较为平均,有个别如华夏,嘉实相对高一些,研究员之间差距没券商那么大。如果是新财富上榜1-3名,总收入应该最少在200-300万,高的可以到500万/年。当然不同券商之间有差异,中金、中信、申万算一个等级的,还有一些小券商,因为上榜分析师不多,所以资源会对上榜分析师倾斜,会相对更高。


《新财富》上榜分析师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的邀请范围只针对《新财富》上榜前五名分析师所在的证券机构,共计15家券商。2009年度各家券商进入《新财富》排行榜前五的分析师数量(包含个人与团队奖)。国内的上榜分析师一直以来都是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从薪酬给付科目上看,过去不少券商对分析师都设有岗位津贴(上榜津贴),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外部环境对《新财富》榜单的过度炒作,不少券商开始发现上榜分析师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越了其市场价格,并且也意识到了分析师是否能上榜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个人业绩因素,同时,企业的资源以及企业对分析师的包装等非个人因素也起到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少券商开始取消或淡化上榜津贴,而采用更为简单直观的“固定+年终奖”给付方式。由于上榜分析师的职级晋升速度更快,导致其固定薪酬要比一般的分析师高出不少,再加上年底考评时,上榜与否对其考核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加上年终奖后,上榜分析师的总现金收入就要远比非上榜分析师高出很多。对于依然发放岗位津贴(上榜津贴)的券商,其水平如上图所示,不过这样给付的券商占比很少,虽然占比很少但也有券商能给到180万的岗位津贴。

单位:万元(因为是PDF文件,只贴出统计P75的数据)
固定薪酬
P75 118.6
总现金收入
P75 234.4
岗位津贴
P75 174.3
通过该次调研,我们发现上榜分析师的薪酬水平依然位居历史高点,同时,由于PE/VC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买方投研开始从卖方投研挖人、大型券商开始争抢上榜投研精英等诸多因素影响,上榜分析师的薪酬水平在中短期之内仍然会保持高位态势。但也有不少券商正在弱化分析师的回报机制与上榜与否的关联性。我们认为对于资深分析师的激励政策,应该更注重其能力要素在薪酬给付中的影响及价值评判,从而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去设计企业给员工的全面回报计划,而非只看上榜排名情况。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回国5年,5年间在券商和基金公司做股票投研,对国内基金公司、券商、多家国际大行投研打交道较多,对这些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资质喜好、薪酬水平等都比较熟悉,在这开个帖子,如果哪些朋友希望了解国内目前这个行当的行情和HR竞争情况,我可以解答些问题,分享性质的
    • 赞一个, 帮你顶帖。
    • 请你介绍一下你的这个行业的资质喜好和薪酬水平。要花时间码字的,谢谢了。
      • 关于薪酬水平,贴一个国内某咨询公司做的关于新财富上榜分析师的薪酬调查报告。因为是PDF格式,无法贴图表,我把一些关键数据写在下面。供参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总体来说,券商研究所新财富上榜分析师工资是按照上榜1-5名往下排列。刚毕业的学生与上榜分析师工资可以差到十几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工资较为平均,有个别如华夏,嘉实相对高一些,研究员之间差距没券商那么大。如果是新财富上榜1-3名,总收入应该最少在200-300万,高的可以到500万/年。当然不同券商之间有差异,中金、中信、申万算一个等级的,还有一些小券商,因为上榜分析师不多,所以资源会对上榜分析师倾斜,会相对更高。


        《新财富》上榜分析师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的邀请范围只针对《新财富》上榜前五名分析师所在的证券机构,共计15家券商。2009年度各家券商进入《新财富》排行榜前五的分析师数量(包含个人与团队奖)。国内的上榜分析师一直以来都是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从薪酬给付科目上看,过去不少券商对分析师都设有岗位津贴(上榜津贴),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外部环境对《新财富》榜单的过度炒作,不少券商开始发现上榜分析师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越了其市场价格,并且也意识到了分析师是否能上榜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个人业绩因素,同时,企业的资源以及企业对分析师的包装等非个人因素也起到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少券商开始取消或淡化上榜津贴,而采用更为简单直观的“固定+年终奖”给付方式。由于上榜分析师的职级晋升速度更快,导致其固定薪酬要比一般的分析师高出不少,再加上年底考评时,上榜与否对其考核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加上年终奖后,上榜分析师的总现金收入就要远比非上榜分析师高出很多。对于依然发放岗位津贴(上榜津贴)的券商,其水平如上图所示,不过这样给付的券商占比很少,虽然占比很少但也有券商能给到180万的岗位津贴。

        单位:万元(因为是PDF文件,只贴出统计P75的数据)
        固定薪酬
        P75 118.6
        总现金收入
        P75 234.4
        岗位津贴
        P75 174.3
        通过该次调研,我们发现上榜分析师的薪酬水平依然位居历史高点,同时,由于PE/VC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买方投研开始从卖方投研挖人、大型券商开始争抢上榜投研精英等诸多因素影响,上榜分析师的薪酬水平在中短期之内仍然会保持高位态势。但也有不少券商正在弱化分析师的回报机制与上榜与否的关联性。我们认为对于资深分析师的激励政策,应该更注重其能力要素在薪酬给付中的影响及价值评判,从而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去设计企业给员工的全面回报计划,而非只看上榜排名情况。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hwy400看了要晕过去了。那个snow.flakes自以为老公是什么沃顿,你老公拿这么高?人家不出去也拿这么多的。在发表什么“37万创造了沃顿海归校友的低收入记录”???所以别朗朗了
          • 难道是你一直在强调白领高薪在金融的?我看是你要晕过去了吧,看不出你真的了解国内的高薪领域嘛。再告诉你,你一直惦记的snow的老公还真的比这里列出的薪水高。你就别在这跳来跳去了,被人恨容易知道,被人笑,像你这样类型的是很难感觉到的。
            • 别人发贴就是跳,那你发贴也可以理解跳来跳去。另外,你又不是SNOW老公,你又如何知道人家工资。没根据的事情就瞎说,被人笑话的。
        • 请教楼主:2005年(这波大牛市)以前的上榜分析师(我们只谈这批塔尖人物)的薪给是多少?另外,上榜分析师和公司高管的薪水是什么样的比例?
          • 05年以前市场对新财富这个榜单还没那么推崇,所以即使新财富上榜也不是这两年的待遇水平。
            另外05年前不同的券商工资水平应该差异较大,看平台大小了。券商公司的高管,你指的是副总裁、总裁那个级别吗?他们的待遇应该不低于所谓的上榜分析师。毕竟一个券商,高管也是有限的几位。
          • 怎么,这回要和上榜分析师看下,海归有何优势?
      • 今天上海证券报的一篇文章,顶尖券商分析师因为供需关系,导致定价偏高的现象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挖角风逼研究机构筑高薪酬堤坝 顶尖券商分析师收入媲美保荐人 2010-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就在业内还为保荐人的高薪唏嘘不已时,优秀券商研究员的身价已然在疯涨中向其靠拢。

        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频繁“挖角”,一些人才流失较大券商开始提高薪资,留住人才;另一些券商则开始走高端路线,比如向国际靠拢,或者小向中、中向大跃进的路线,试图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同质化困局。



        研究员身价直逼保荐人

        “券商研究员的一大特点便是流动性大。事实上,研究员的薪酬便是在一次次的跳槽中水涨船高。”业内人士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受市场回暖等多重因素影响,券商研究员被重金“挖角”的现象愈发频繁,研究员身价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业内高度关注的投行保荐人,并且薪酬水平不断刷新历史高点。

        据太和顾问针对新财富上榜分析师的薪酬调研结果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以“固定薪酬+年终奖”方式给付的研究员固定薪酬平均为79.2万元,总现金收入平均为137万元。也就是说,目前新财富上榜分析师的平均年薪已上百万。而这也仅仅是平均水平,事实上,一些顶尖分析师目前的薪酬已经突破了300万。

        “这是相当高的了,因为过去分析师能拿到几十万上百万的薪酬就算顶级了。而超过300万就意味着这些分析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一般的保荐人甚至投行项目经理。”太和顾问金融行业HR数据咨询业务负责人蒲世林告诉记者。

        但目前来看,研究员的高薪现象主要还是集中在上榜分析师等少数群体中。“据我们统计,目前执业经验在5年以上研究员平均年薪在18-33万元,执业经验在3-5年的研究员平均年薪在8-21万元,而执业经验不足3年的研究员薪酬就更少了。”某资深研究员透露。

        据其分析,由于上榜分析师的职级晋升速度更快,导致其固定薪酬要比一般的分析师高出不少,再加上年底考评时,上榜与否对其考核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加上年终奖后,上榜分析师的总现金收入就要远比非上榜分析师高出很多。



        涨薪源自稀缺性

        尽管少数优秀券商研究员的薪酬已向保荐人看齐,但不难发现,投行保荐人在被高薪“挖来”之时,往往同时给公司带来项目,也就是说保荐人的确可以为公司创造收益。而分析师拿300多万的同时,到底能带来多少收益呢?

        “这是很难量化其投入产出的,实际上很多券商也因此比较苦恼。”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无奈地表示,“而涨价的根本原因还是研究员这个群体的稀缺性。”一方面,随着各家券商对服务这一块越来越重视,营业部对投资顾问、理财顾问等的需求在增加,部分券商会利用研究所的力量做一些支持,因此从重视服务这方面来讲,研究员的工作职责是在增加的。另一方面,研究所这块的品牌也开始受到券商的重视,为此一些大券商不惜重金“挖人”,比如某业务量排名业内前列的券商居然在某分析师评选中一无所获,从而促使其到别处高薪挖角。

        但由分析人士认为,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一些环境的变化,“比如去年市场环境开始转好,尤其是PE、VC这一块对研究员的需求迅速增加,也就是说公司的增速大于人才保有量,这是比较直接的原因。”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由于PE、VC这两年特别火爆,成立了很多产业基金,因此现在很需要这些分析师。而目前国内最多资源的还是在券商,因为虽然基金公司也有,但基金公司属于买方投研,人数有限,而且价格更贵,另外券商研究所还是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和资源,所以大家都集中在卖方投研这块去挖人。



        研究机构筑高薪酬堤坝

        研究员薪酬的快速上升使得券商研究机构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来自外部的“挖人”压力令其面临巨大的人员流失风险;另一方面,再去外面招人又不得不背负日益攀升的人力成本。对此,一部分券商为了留住人才,开始提高薪资。

        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型券商研究所6月份研究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了50%,主要原因是为了向国际接轨。而据记者了解,除了向国际接轨的考虑,留住人才也是此次加薪的主要目的。

        “其实提高的是工资级别,幅度算起来差不多50%。”该券商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不得不这样做,不然人都走光了。”

        这样的例子绝非个案。据记者了解,某中型券商去年遭到集体“挖角”后,也曾因此提高了研究员的收入水平。

        还有一些券商为了摆脱券商研究所的同质化困局,尝试开始走高端路线,比如向国际靠拢,或者走小向中、中向大跃进的路线。以方正证券为例,其研发部门以前只是一个研究中心,现在被升级为研究所。相关人士透露,公司这样做完全是出于战略考虑,为此特批了一大笔钱,而研究员的收入应该也改观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部分研究员的薪酬上涨出现了非理性因素,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趋势短期内还会持续。太和顾问分析师蒲世林认为,一是部分大券商在持续“挖人”,肯定会抬高价码;二是新成立的PE、VC公司对研究员的需求缺口很大。

        “也就是说,圈子内和圈子外的都在挖,从这样一个现象看,研究员的薪酬短期肯定还得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加拿大本地的MBA+CFA,有中国投行经验,但是没本地基金经验,如果想回国找券商和基金的研究工作,难度大不大?现在国内偏好是什么?谢谢
      • 由于这两年国外回国的人非常多,所以留学背景已经不是强项,主要还是看工作背景和综合素质是否和该岗位的需求相关。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国内券商和基金研究所对研究人员的喜好,大致说说,不一定对,供参考:

        1、从券商研究员来说,招聘时希望研究员是复合背景--工科本科,MBA或金融硕士,有丰富的国内上市公司或者行业人脉,对口才和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毕竟券商研究员作为卖方分析师,要会SHOW自己,从综合能力上也是同样。对研究员的考核一个是国内的新财富年度评选,一个季度机构客户的分仓占比,也就是说,卖方分析师的工作不是学院派研究,50%是销售功力。卖方研究所喜欢招3类人,第一,行业里新财富的明星分析师,高薪直接挖过来。09年广发给上榜分析师开的薪酬大致是300-500万/年。挖这样的人过来,当季可以分仓,当年上新财富拿票。第二,国内清华、北大等校园招聘的毕业生,底子不错的招聘过来要求实习,然后录用培养,每年各家券商都有校园招聘计划。第三,有一定行业经验的人士,如医药行业研究员、化工行业、TMT行业等,有的研究员原来在传统行业工作10年以上才转过来做研究,比较容易在行业资源上占优势,因为有很多上市公司联合调研,行业访谈,策略会等活动要举办,没人脉没法办事,也没法比别人更早更透彻的调研到信息。

        2、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多半也是类似复合背景要求,不过基金公司更喜欢招聘校园应届毕业生,这样招募过来后自己培养,在研究方法、投资理念上更统一,容易形成集团军作战的能力。如易方达基金,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而且大多都是工科背景,思维高度统一,沟通成本较小。所以目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大多数是80后,都是2年左右的工作时间。

        国外朋友回来应聘国内券商或者基金研究所的话,如果有合适人引荐,有空缺就比较好办。做研究还是要看之前的背景,如有工科背景,可以考虑一些IT、机械等之类的行业研究。如果是纯粹金融背景,那只能去应聘宏观、策略、基金研究、银行、商贸等行业。投行背景一般不看重,因为国内投行做项目主要是以发审为目标的,而做研究是以市场投资机会的挖掘为目的,所以在细致程度,对信息的反应及时度等方面都有差异。

        国内券商这个行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30%以上,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很疲劳,而且需要销售功底,纯关门做研究不能SHOW的人,基本会被淘汰。基金这类工作流失率也很大,也是因为压力大,季度业绩考核如果不能给基金正业绩贡献,或者模拟盘考核不行,那估计半年就被淘汰了,今年初深圳某基金有个刚毕业的研究员就跳楼自杀了。所以心态好才是关键。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真是来自行内人的好帖,谢谢楼主!中外金融投资业都是高薪高压,不容易的。再请教:国内机构投资决策到底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还是以市场炒作为主?另外,好的分析师除了好的表现能力和人脉基础,专业功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海归在这个领域有没有比较优势?
          • 你具体情况如何?稍微具体点,只是说你海归, 否则别人很难发表意见,判断你的优势。
    • 内地公司研究部门的资质喜好是什么呢?我知道除学历外很多公司要求CPA,CFA有没有用的,国外基金的实习经验有用吗?谢谢
      • 楼主,我主要想问问我这样的裸归回去找的到工作吗?MBA+CFA,英语不算特别好,在国内前几公司做过投行,主要是IPO和财务顾问这块,在这边一直读书没找过工作,对国内上市公司还比较了解。毕竟年纪大了,不想这边工作2年再回国来回折腾了。谢谢了。
        • “裸归”,呵呵,这是一个新名词。其实一切都是有机会的,看你如何界定自己的方向和努力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个人意见,供参考:
          1、国外基金的实习经验会有参考意义,不过看你是做哪种类型的实习工作。有不少海归朋友在加拿大和美国的银行做RISK MGMT或者做MODEL,如果是应聘行业研究类工作,那国外的RISK MGMT经验可能就会不那么重要。之前也遇见几个类似这样经历的应聘者,如果是应聘国内做RISK MGMT或者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那这方面的经验有参考意义,所以在应聘国内的职位方向上还是要和自己的背景匹配比较好。
          2、年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国内这个行业基本上是低龄化,大部分成名的分析师都在40岁以下,以35岁左右居多。而研究所的平均年龄大部分在30岁左右,所以如果是35岁以上回国的朋友,在年龄上往往会被用人单位诟病,这个虽然不是写在纸面上的,但也算是国内金融行业职场的一个“潜规则”。
          3、所谓“裸归”是否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我觉得也没什么定论,还是看国内的人脉、个人运气、个人综合素质。
          4、所谓运气很多时候主要看是否合适,例如在基金公司我也遇见过某沃顿早年毕业的一个朋友,要应聘一个分析师岗位,他是10多年前清华出国,读工科硕士,然后去硅谷,再读MBA,创业,去风投,对冲基金,在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所以决定回国发展。但由于他的年龄稍大,还有国内的投研其实更多需要一些本土经验,所以总监电话INTERVIEW后,还是婉拒了。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岗位不合适的原因。当时有个清华刚毕业两年的小分析师,说这个10年前的师兄走的是一个典型清华人的路,但现在走回头路入职和他起跑线一样。我个人的看法是,沃顿这位仁兄这10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肯定不是白费的,如果非要按照世俗的比照,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都是体验,积累了的东西一定会厚积薄发,起点差异不见得就是终点差异,经历就是人生的精彩,对人生的评价一定是多元的标准,而不仅仅是金钱,何况工作和金钱都是起起落落的,不能小看任何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DING! "人生都是体验,积累了的东西一定会厚积薄发,起点差异不见得就是终点差异,经历就是人生的精彩,对人生的评价一定是多元的标准,而不仅仅是金钱,何况工作和金钱都是起起落落的,不能小看任何人。"
            • 说得好啊,真的如我所想。缺过钱,有过一点钱,现在也还温饱,当然如果没有出去几年现在单论职位和收入肯定更好,有时候觉得人生是否可以看做投资,投你的时间和精力,总有赔有赚,割肉也要想得开。
          • 这位沃顿毕业生去应聘分析师,好象方向搞错了。
            • 那个是哇顿的?前面有人义愤填膺说37万是哇顿历史记录。
        • 个人看法,国内的薪酬跟职位和行业有很大的关系,有关系的在国内做到垄断行业的管理职位,待遇还可以,一般的技术职位和起步的管理职位,工资很难过百万。在国外技术等级高的职位可以拿到10万美元以上,而国内必须要有职位。上榜分析师也不是仅仅凭技术上榜。
    • Are there any algorithmic trading software developer opportunities? if yes, the salary range, please, thanks a lot!
      • 对这方面的相关工作情况不很清楚,抱歉。
      • 你说的algorithmic trading是不是国内所说的程式化交易?还是一种投资智能?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如果回去做这方面的程序员,薪水低于30万。
        • 低于15万都不要惊讶。你掌握的algodrithm的价值,决定了你的机会和薪水。国内那些知名的股票软件都可以试试,券商和基金也可以试试。相信他们感兴趣的不是一个software developer,而是你的algorithm。再问一个菜鸟问题:量化投资跟你做的有什么关系吗?
          • 低于15万?那海归的目的在那里,没任何优势,只有劣势啊。。。
            • 我觉得所谓优势是你跟他人在某一方面比的相对优势,有的人不论海归不海归在薪酬方面可能都不是很有优势。我个人觉得海归可能不利的多,毕竟是两个就业市场,不论是在北美还是中国,工作经验都很local,其实很难transferrable。
              • 海归比不过土鳖,这个我早知道。我的是反问,因为那个hwy400老觉得海归应比土鳖强。看以前他的帖子
        • 谢谢你和楼主提供的信息,我只是想知道闪电交易在中国的工资情况,在纽约是很高的
          我个人觉得打IT工,美加还是很好的,我在加拿大金融行业做软件的工资还行,也不忙,回去中国要同样的钱,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出,也许以后会去纽约
          • 那到纽约去
      • algorithmic trading 200K多点, 不是编程的;编程更低150K。
    • 恳请楼主解答,出国前没有投资经验,读MBA前做过金融分析的工作,属于非常想去投行但进不去的。正好国内有一个机会,在一家私营公司做投资并购的工作,估计不会超过40万(还没有谈),不知前景如何,做个3年后再往投行转容易吗?
    • I am a manager in a hedge fund accounting firm. Looking for mid/back office operation role in China, Can you share some insight?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