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我感觉到一个趋势,近些年国内各大文化类论坛的帖子,就知识含量来说,都有质量下降的趋势。我认为这和网友的年轻化有关。拿豆瓣为例,十年前我刚注册时,上面有学养的网友很多,有不少有内容有见解的讨论;

但是过去三四年来,年纪大的一批网友渐渐淡出网络,现在的网友呈年轻化,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平台和对象了。

我现在的住所就在南京大学对面,这里真是人杰地灵,读书人很多,不远就是著名的先锋书店,周围遍布咖啡馆、书吧,文化氛围浓厚。我周末会参加一些读书会活动,有很多年轻人和学者参与,讨论的话题涉及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的各个方面,还有影片观赏等等,很丰富。这种实体的文化活动是网络无法比拟的,可见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愿意钻研人文艺术的年轻人的。我有时会思考把此类活动移植到加拿大的可行性,但我觉得不乐观,原因正是您上面说的那几条。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好片推荐 -郝杰作品 《美姐》,这两年,被一部又一部的国产烂片麻木之后,被震撼了一下,不错。
    • 谢谢推荐。banruo兄好久不见了,最近还好吧。
      • 还好还好,就是太忙,少了闲情逸致,时间久了,有点闷的慌。您这是翻墙呢还是在这边?
        • 论坛流失的人才太多,以前很有几位能认真讨论的网友,后来渐渐消失了。现在论坛凋敝,除了吵架抬杠外,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让人意兴阑珊,不愿再发帖。就盼着几个读书学习的网友能回来。
          我在国内偶尔翻墙回来看看。
          • 国内文化活动丰富,就算是虚浮的多些,被阉割压制的厉害,也总应该能找到有意思的。在海外的,一来是移民的生存压力,二来是中文圈文化活动贫乏,一般多沉下心来在寂寞中品味,相信网上有很多渴望交流的人。有空请发点国内见闻吧。
            • 我感觉到一个趋势,近些年国内各大文化类论坛的帖子,就知识含量来说,都有质量下降的趋势。我认为这和网友的年轻化有关。拿豆瓣为例,十年前我刚注册时,上面有学养的网友很多,有不少有内容有见解的讨论;
              但是过去三四年来,年纪大的一批网友渐渐淡出网络,现在的网友呈年轻化,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平台和对象了。

              我现在的住所就在南京大学对面,这里真是人杰地灵,读书人很多,不远就是著名的先锋书店,周围遍布咖啡馆、书吧,文化氛围浓厚。我周末会参加一些读书会活动,有很多年轻人和学者参与,讨论的话题涉及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的各个方面,还有影片观赏等等,很丰富。这种实体的文化活动是网络无法比拟的,可见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愿意钻研人文艺术的年轻人的。我有时会思考把此类活动移植到加拿大的可行性,但我觉得不乐观,原因正是您上面说的那几条。
              • 羡慕,好好享受吧
                前些日子看到国内大学同学晒微信照片,茶会雅集--一大群人,弹古琴的,玩书法的,弄茶艺的,好不风流潇洒。又看到好朋友逛书展的文章,也很羡慕。俺们这边加拿大农民,老婆孩子热炕头,哈哈哈。。。。越来越闭塞了,难道是老了?少了精力,没了热情。

                出国前,喜欢看《读书》,多年没看了,不知道现在国内都有什么好杂志。希望尽早有中文电子版杂志。
    • 唱的部分好,生活细节特恶心,嚼过的东西喂小孩,裸体抱小男孩睡觉属于性猥琐骚扰,解手蹲茅坑,最好别去申请国际大奖,丢死人
      • 是,应该加个警告:以下镜头可能令人不适,请在父母?陪同下观看,或者请观众自行抉择。 另,禁止参加国际影展,以防止丢人:)
    • 谢推荐
      • 不谢,最近有什么画作让大家欣赏欣赏?
    •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优秀的影片了,让我回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部《黄土地》。 。。谢谢分享!
      • 陈凯歌的《黄土地》, 快没什么印象了,有机会找来重温一下。
        • 这个《立春》也不错。一点也想不到是蒋雯丽演的,炉火纯青,比巩俐强太多了
          • 立春几年前看过,顾长卫的作品,从孔雀到立春,最爱,都印象很深,但个人观感,作为优秀电影吧,觉得少了点什么,主题,情节叙事,深刻性,有种不清不楚的感觉。
    • 的确是一部震撼心灵的作品!谢谢推荐!
      • 震撼没有,打动人心是有的,时不时还有小幽默小温暖,在那样贫瘠的地方,可以称好片。故事情节里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拆散大女和铁蛋,心那个硬啊,也不见捞到啥好处,除非这是影片想表现的愚。
        • 这个拆散,我觉得导演不予说明,留下一定想象空间。从铁蛋的视角来看,有些事也是看不清的,所以他的悲伤就更有说服力,而不是由爱生恨。如果一定要猜一个由头,可能大女子并非那么爱他,或者对物质生存环境改善的期望战胜了情感依恋,又或者父母之命加之本性顺从。
          • 从影片看应该是父母之命加上本性顺从,二人必然是不成的,否则后面无法展开。我只是觉得在这样人性质朴自由生长的地方,父母的反对难以理解,尤其在目睹子女的痛苦之后。任何反人性的行为,只能谓之愚,也许这也是影片想表现的之一。
            • 我觉得愚昧不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和要批判的东西。在对生活细节的真实表现之上,有些诗意和美化,所谓导演的个人情怀吧。父母一辈对生存艰辛的认识,对物质生活重要性的体会,才会有对子女婚姻的控制,在那种环境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 同意愚昧不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别的都好,就这一点难以理解,嫁给蒙古人不觉得对他们生活有什么改善,或大女就过得比和铁蛋过得好,也许我是以己度人了。黄土地上的歌一向直指人心,最直接原始的感情,不虚假,不做作,打动人心。
        • 觉得最震撼的,是二人台与主人公情感世界的完美结合,实话说,我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地方戏曲的动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