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再谈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一次谈起儿童的音乐教育,已经是两年半以前了。那时候女儿刚刚两岁有余,还只是在乐声中游戏玩耍。写完那篇文章不久,她就被裹挟进一个弹奏钢琴的集体课程中,加上我学习工作变化,我们的音乐欣赏经历了一年多的停滞,直到今年下半年还没有能够恢复到当时的水平。重读两年前自己的文章,觉得有重新分享的必要。我曾以为和其他任何一种技能一样,欣赏音乐的能力是可以后天获得的,也是需要时间来锻炼培养的。而提高这种能力的动力无非源自是天然的对音乐的喜爱。现在我觉得,欣赏音乐的能力甚至不是技能,而是人类的本能。喜爱音乐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只是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并加以适时适当的引导。也因为如此,音乐教育不应该是技能教育,不应该是素质教育,而应该是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教育,是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品性教育。

和很多其他的儿童教育一样,老师是决定音乐教育质量的绝对关键因素。曾经的观点依然没有改变:老师要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并且愿意根据这些特点为孩子设计课程。选择适合孩子的老师,同时要选择对父母亲支持到位的老师。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音乐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父母亲如果有什么问题应该能够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要能够站在专业的角度和父母亲交流各种关注的问题。

当女儿从集体课程过渡到个人课程的时候,学校提供给我们三位老师作为选择。因为没有一位是我们在集体课程中熟悉的老师,只能通过她们的自传猜测哪位老师可能是合适的人选。首先排除的一位老师是位华裔,因为她在自传中透露自己的很多学生都曾在考试取得高分或其他竞赛中获奖,而她教学的长项是清晰的指令和严格的练习。虽然她和我们有同样的文化背景,沟通起来也许会更容易,但她的教学理念和我发展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地目标差距实在太大。再接下来排除的一位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法。那时候女儿已经在铃木教学法的集体课程中待了一年,学会了演奏两首儿童歌曲,也开始学习左右手配合。我并不赞成孩子那么小就开始学习演奏,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练习培养技能。但如果一定要学的话铃木教学法的确对低龄的儿童很合适。这种方法不要求孩子识谱,只需要用耳朵听,记住用哪根指头弹那个键。我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但从儿童发展理论看,大部分孩子在七岁之前是不应该要求阅读的。读谱应该是跟阅读文字差不多的任务,所以我不认为孩子这么小就有能力开始接受传统教学法的训练。

排除法过后剩下的选择只有一位了,基本上是没有选择。这位老师看起来接受过铃木教学法的教师培训,也对儿童发展有了解,只是接近退休年龄,不知道还打算继续教多长时间。最初的忐忑不安很快被老师对孩子和蔼可亲的言辞和课堂上有趣的小游戏化解了。对女儿的弹奏,老师一直都是鼓励。相比传统教学法的曲目,铃木教学法在弹奏技巧方面要求要高一些。女儿开始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我们的练习经常陷入困境。即使是这样老师也会说:“就算没有很多练习,她弹得也并不坏。” 不坏是一个无声的口型,为了怕伤害到女儿的自尊和自信。接下来,老师提议我们可以把练习的时间调整到早上,趁着孩子精力集中的时候完成。虽然早起很痛苦,但两个星期以后,女儿的练习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她也不会因为练不出来而苦恼了。不久之后我们的早练被公寓管理制止,但已经逾越了挑战的女儿还是可以坚持练习下去。老师在得知我们不能早练的情况后又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教了我们几个简便易行没有成本的方法降低琴的音量。在讲座上听到跟她学琴的另一对父母分享他们如何将家中的练习变成有趣的舞台剧表演,让练习变得有趣。相比之下我感到非常自责,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为女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女儿的老师听到我的想法后坦率地说那位家长只是说了他们练习中美好的一面,她的学生每一家都曾经为练习苦恼。这番话让我大大释怀,继续坚持我们平淡甚至枯燥的练习。女儿的钢琴老师和她的前任音乐欣赏老师一样,成了我在孩子音乐教育方面的良师益友。

很快,选择合适的老师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反证。在孩子的集体课程和音乐欣赏课堂门外结识了几位妈妈,大家会偶尔交流一下孩子们的情况。其中一位非常苦恼地说她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学习识谱的进度慢,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给予他负面的评价。孩子自己并不在意的样子,可是妈妈在旁边陪着简直如坐针毡。两个月后,经过学校协调和其他家长的建议,她终于决定换到女儿的老师门下。另一位妈妈的儿子师从那位华裔老师,逐渐也开始听到她的种种顾虑。虽然觉得老师对孩子态度很好,但她总觉得古典教学法要求孩子读谱,导致曲目没有铃木教学法的曲目那么悦耳动听,进而影响到孩子练习的积极性。到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因为觉得孩子演奏水平不够,不同意孩子参加期末的音乐会。最后还是在音乐会现场其他老师的邀请下,孩子才终于得到一次表演的机会。

虽然女儿在数次学期结束的音乐会中都表现很好,她参加的选修课程Orff Ensemble才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精神:在音乐中游戏。一个小时的课程中,老师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伴随着歌谣,孩子们跟随音乐运动,运用各种打击乐器,在实践中用各种感官协调感受音乐。节奏,旋律,声部等等元素都被糅合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感受,欣赏,潜移默化。她的老师也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音乐人,声音优美高亢,动作表情夸张,常常引发孩子们的笑声。她也是位负责任的老师。学校开始把这个班的年龄段定为4-8岁,人数大概十来个。老师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和学龄后的孩子能力差异太大,而且学龄前的孩子没法儿在这么大的群体里上课。于是她跟学校几番协商,把自己的午饭时间搭上去,把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开,学前班的五个孩子单独成立一个群体。果然,自从分开年龄段以后,老师既可以更有针对性,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更加投入更加活跃。孩子们在这堂课上能够经常有机会听到各种真正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任何一张CD都无法匹敌的。如果必须选择,我宁愿这就是女儿的唯一一门音乐课;如果可以选择,我也宁愿只参加这门课。孩子的耳朵能够听到的音乐,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通常都是远远超过他们能够表现出来的音乐水平。Orff Ensemble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并且最大程度的构造自己的音乐。虽然仍然不是他们能够听到和理解的水平,但比演奏乐器要接近很多。

十二月份,女儿的音乐学校送音乐会的票。一场交响乐,一场室内乐演奏会。因为考虑交响乐有可能太复杂,就选择了室内乐。不想也是历时两个多小时,女儿听完舒曼听勃拉姆斯。因为CBC录节目要求大家份外安静,小姑娘也不含糊,严格遵照指示,愣是没发出异声。乐曲节奏快的时候摇头晃脑,仿佛风中摇曳的长草;节奏舒缓的时候用手指假装演奏,好像自己就坐在舞台上表演;最后终因体力不支,在激昂的乐曲声中睡着了。之所以带她去,完全是为了看音乐家表演:大提琴演奏时的身体动作,钢琴演奏时手指在键盘上跳动,乐队乐师之间的目光交流,音乐家上场谢幕时的自信和从容。另外也让她感受音乐厅里现场演奏的乐声的立体感,以及每一种她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乐队各种乐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切细微的东西,也许作为一个孩子并不能真正体会,或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不过沾女儿学习音乐的光,我终于在多年以后得着在真正的音乐厅里欣赏现场演奏的机会。

对孩子而言,放弃对音乐的欣赏而单纯学习演奏,无异于买椟还珠。昨天看一部关于李云迪的纪录片,他妈妈讲到小时候监督他练习的时候会用打毛衣的竹针打手或者纠正抬手的高度,又讲到他每天练习八个小时。这些话进一步坚定了我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普通爱乐者的信念。在音乐中,无论是演奏的人还是倾听的人,轻松愉快沉醉其中,全心全意领会音乐带给生命的美好的人,才是更接近音乐的人。音乐固然可以表现痛苦,但如果音乐成了痛苦本身,则是对音乐的悖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再谈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
    • 早!谢谢!
      • 节日快乐!
        • 写的非常棒 终于遇到一个价值观相似,“懂”音乐的家长了~
    • 后面肯定又是一大堆要求pm老师的
      • 没有一大堆,只有一个耶
    • 请PM老师的联系方式。谢谢
    • 人各有命。。。。 去掉最后一段话,甚好。
    • 是。我孩子从6岁开始学琴,进度一直不快,弹的也一般。但到现在她能把弹琴作为一种情绪的抒发,自己想起来就在网上找乐谱自娱自乐,我觉得我对她的要求她已经超额完成了。
    • 谢谢你的分享啊。我喜欢读你的帖,细致,郑重,一丝不苟。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我完全认同你的理念,正在努力往正道上走!
    • 精彩好文!拖了好几天才能坐下来细细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