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我教孩子中文的一些经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教孩子中文的一些经验。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看了拜月孩子的问题,有些感触,以此为例,说一下本人的看法。

她孩子的问题在于中文在她心中没有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语境。

在北美的孩子,学中文的最大问题是语境,这是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解决这问题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创造语境!只要有了语境,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件难事。根据自家的经验,有这么几条:

1,通过生活来培养语境,从两岁起,我孩子在家看了大量的中文电视,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喜羊羊等,现在在看家有儿女。只要他能看得进去,问题就好办。孩子看高兴了,就会找人分享,给他机会讲其中的情节,自然就会用上其中的语言。(而且不可能中间再夹上英文,因为他看的这个电视节目的语境是中文。)

后来,他很自然地用英文讲学校发生的事,用中文讲三国,西游这些电视节目。
如果孩子的某个经历语境是英文,你非要他用中文来讲,他会觉得不习惯,因为讲的时候要心里还要转一道,换不过来时,必然夹杂英文。

现在孩子们很自然地形成了在家讲中文,在外讲英文,甚至在家讲学校的事情,都会转成中文,因为他习惯这种氛围。

2、通过学习来培养语境。

“举例:field trip回来,问她好玩么,有什么见闻, 回答,好玩!去了一个pond,we were digging bugs, it was really muddy, plus my friends were chasing me and I didn't bring my rubber boots, they were driving me literally insane! Literally!
水塘,挖,泥泞,雨鞋,简直的,疯了。所有词都学过,认识。就是不用。怎么办?”

不用,是因为不知道活学活用。这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在中国,学中文可以死记硬背,(比如古时候),因为有外在的社会语境,学生能很方便地用上。在这儿,没有这个方便。死记硬背几乎等同于无用功,浪费时间。

我孩子学中文两年,词汇量大约一千,这可是实打实,能够活学活用的一千。

第一部教材,《汉字的王国》,这是一个老外写的有关中国象形文字起源的书。因为是老外,用语很朴实,思维很符合在这儿生活的孩子。其中讲了大约三百个汉字的故事,非常有趣。而且能够在生活上,比如说一棵树,就是木,树多一点,就是两个木,林,再多一点就是森。开车去玩的时候,孩子就会和我讨论,这片树林,算是林,还是森?这种故事在我家很多。

学习时,他对其中很多字,既记不住发音,也记不住字形。(一个星期,就那么几次学习,只有在学习,才能碰着那些字,记不住很正常。)可他能记住这个字的故事。很多字的故事讲一遍,他就能记住,这很神奇。比如说,“解”字,他记不住笔画,可他知道这是用刀把牛的角割下来的意思。

我孩子学习中文是先有意,后有形,音。这样就能让他的思维迅地进入中文的世界。现在我非常庆幸这样教。

然后,就是学看连环画。第一部教材是一个字一个故事,学看连环画是很多字构成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我选的书都是非常贴近他的思维的。

第一本书马兰花。学完了后,给他看儿童剧《马兰花》的视频,激动惨了,看第一遍时,他不敢相信书上的好多话,电视也在重复讲。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干脆自己来演,一会儿是树公公,一会儿是黑心狼。。。

这个时候,我顺理成章地教会他对每一个生字,组词造句,字音字形,偏旁部首,马兰花学完后,他也学会了用拼音,部首查字典。

3、用自己对中文的热爱去感染孩子。

“遇到她难于表达的词汇,比如和我聊天时描述了一大段心情,当然是英文的,我告诉她你这个心情中文叫惆怅。听过就忘。”

这正好说你女儿心中还是有一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在中国文学中,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关于女性对惆怅这种心境的描述,情节,故事,是相当多的。如果你能通过某种方式,(比如给她讲解某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形式不限)让她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更丰富,更缠绵,比她讲的更清楚,更深入,甚至比她自己的语言还要肤合她的心境,或许能引起她的共鸣。

前段时间,俺老婆突然爱上一首李清照的词,经常唱。最后我家四岁的女儿,也一本正经拿着词本,在那儿摇头晃脑地唱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最后能完整地背唱下来。虽然她不懂其中的含义,但她对那种味道,那种缠缠绵绵的感觉有了共鸣。

读过拜月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以她的中文功底,做到这点应该不是难事。

在发此文之前,又看了拜月的新文,更进一步地证实我的感觉,孩子学中文,先该是先有意境,再有形式。如果先讲形式,再讲意境,很容易导致机械呆板,我觉得你在中文上,有点苛求形式上东西。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我教孩子中文的一些经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教孩子中文的一些经验。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看了拜月孩子的问题,有些感触,以此为例,说一下本人的看法。

    她孩子的问题在于中文在她心中没有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语境。

    在北美的孩子,学中文的最大问题是语境,这是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解决这问题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创造语境!只要有了语境,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件难事。根据自家的经验,有这么几条:

    1,通过生活来培养语境,从两岁起,我孩子在家看了大量的中文电视,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喜羊羊等,现在在看家有儿女。只要他能看得进去,问题就好办。孩子看高兴了,就会找人分享,给他机会讲其中的情节,自然就会用上其中的语言。(而且不可能中间再夹上英文,因为他看的这个电视节目的语境是中文。)

    后来,他很自然地用英文讲学校发生的事,用中文讲三国,西游这些电视节目。
    如果孩子的某个经历语境是英文,你非要他用中文来讲,他会觉得不习惯,因为讲的时候要心里还要转一道,换不过来时,必然夹杂英文。

    现在孩子们很自然地形成了在家讲中文,在外讲英文,甚至在家讲学校的事情,都会转成中文,因为他习惯这种氛围。

    2、通过学习来培养语境。

    “举例:field trip回来,问她好玩么,有什么见闻, 回答,好玩!去了一个pond,we were digging bugs, it was really muddy, plus my friends were chasing me and I didn't bring my rubber boots, they were driving me literally insane! Literally!
    水塘,挖,泥泞,雨鞋,简直的,疯了。所有词都学过,认识。就是不用。怎么办?”

    不用,是因为不知道活学活用。这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在中国,学中文可以死记硬背,(比如古时候),因为有外在的社会语境,学生能很方便地用上。在这儿,没有这个方便。死记硬背几乎等同于无用功,浪费时间。

    我孩子学中文两年,词汇量大约一千,这可是实打实,能够活学活用的一千。

    第一部教材,《汉字的王国》,这是一个老外写的有关中国象形文字起源的书。因为是老外,用语很朴实,思维很符合在这儿生活的孩子。其中讲了大约三百个汉字的故事,非常有趣。而且能够在生活上,比如说一棵树,就是木,树多一点,就是两个木,林,再多一点就是森。开车去玩的时候,孩子就会和我讨论,这片树林,算是林,还是森?这种故事在我家很多。

    学习时,他对其中很多字,既记不住发音,也记不住字形。(一个星期,就那么几次学习,只有在学习,才能碰着那些字,记不住很正常。)可他能记住这个字的故事。很多字的故事讲一遍,他就能记住,这很神奇。比如说,“解”字,他记不住笔画,可他知道这是用刀把牛的角割下来的意思。

    我孩子学习中文是先有意,后有形,音。这样就能让他的思维迅地进入中文的世界。现在我非常庆幸这样教。

    然后,就是学看连环画。第一部教材是一个字一个故事,学看连环画是很多字构成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我选的书都是非常贴近他的思维的。

    第一本书马兰花。学完了后,给他看儿童剧《马兰花》的视频,激动惨了,看第一遍时,他不敢相信书上的好多话,电视也在重复讲。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干脆自己来演,一会儿是树公公,一会儿是黑心狼。。。

    这个时候,我顺理成章地教会他对每一个生字,组词造句,字音字形,偏旁部首,马兰花学完后,他也学会了用拼音,部首查字典。

    3、用自己对中文的热爱去感染孩子。

    “遇到她难于表达的词汇,比如和我聊天时描述了一大段心情,当然是英文的,我告诉她你这个心情中文叫惆怅。听过就忘。”

    这正好说你女儿心中还是有一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在中国文学中,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关于女性对惆怅这种心境的描述,情节,故事,是相当多的。如果你能通过某种方式,(比如给她讲解某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形式不限)让她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更丰富,更缠绵,比她讲的更清楚,更深入,甚至比她自己的语言还要肤合她的心境,或许能引起她的共鸣。

    前段时间,俺老婆突然爱上一首李清照的词,经常唱。最后我家四岁的女儿,也一本正经拿着词本,在那儿摇头晃脑地唱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最后能完整地背唱下来。虽然她不懂其中的含义,但她对那种味道,那种缠缠绵绵的感觉有了共鸣。

    读过拜月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以她的中文功底,做到这点应该不是难事。

    在发此文之前,又看了拜月的新文,更进一步地证实我的感觉,孩子学中文,先该是先有意境,再有形式。如果先讲形式,再讲意境,很容易导致机械呆板,我觉得你在中文上,有点苛求形式上东西。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真心顶一下!刚才粗略看了一遍,回头好好一个字一个字学习!
    • 谢谢啊。古诗词她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小时候也被我爸强迫背诵唐诗,我递给他一白眼。可是到了初中突然迸发了强烈的兴趣,甚至陶醉在里面,同学看我直乐。我现在可能是被孩子打击了一下,以前太雄心壮志了。
      • 古诗词只是一种形式,你得找点能让她感兴趣的跟中文有关的东西,再以此和她交流,就能训练她的表达。总之,如果她能用中文去思考,一切都好办,如果她不能用中文思考,学了再多,也容易忘。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强调学中文意在先,形在后。
        我在孩子学中文上,也有雄心,古文要能看古文观止,诸子百家。现代文要能看懂一些世界名著。目前情况还好,走着瞧吧。
        • 我当年也有雄心壮志,现在也逐渐安于现状了!20岁怎么样,到20岁再说了!孩子现在能摇头晃脑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很知足!不过还是希望他能背诵《逍遥游》!
        • 但是如果他用中文思考,他还能用英文思考同样的问题么?用什么文思考是衡量母语的标志之一。如果是用中文,到高中他怎么能用英语写出类似论人性的魅力这样的文章呢?(举例子)。
          • 不用担心,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我也用写过英文论文,英文书,那候就是用英文思考。写本文,肯定是中文。我家的小孩也几乎能做到一点。他在讲他看中文节目的体会时,肯定是在用中文思考。最近看中国好声音,孩子坐在地上跟着看,导师说了一大堆,正憋着劲要说选谁时。
            突然变成了一个“中国好凉茶。。。。”的广告,两个孩子顿时气得爬在地板上捶地板。可以肯定这些时候,他们都是用中文思考,否则不会有这么快的反应。

            儿子看肥皂剧家有儿女,经常爆出一阵狂笑,这些时候,他都是沉浸在中文的境界里。
            • 完全赞同!孩子的母语是什么,4岁前已经定型了!无论怎么学中文,这一点不会改变!
              • 你确定你的观点跟wuweibear的一样??
                从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人的角度看,不一样。
                • 我赞同他的意思,同时又补充了一层自己的意思,行不行?
                  • Ta的意思是,ta可以用两种语言思考(也就是两种都算母语),看情景而转换。而你说的是“孩子的母语是什么,4岁前已经定型了!无论怎么学中文,这一点不会改变!”
                    好象意思不同。
                    • 用英文思考和英语是母语是两回事!教主前面的论点我不赞同,但她是教主,据说很牛很牛,我就不反驳了!
                      • 用于思维活动的语言就是母语,平常人只能有一种。能够拥有多种思考语言的人不是普通人了。不太同意4岁前定母语的说法。就说我自己,上学前完全粤语环境。可是现在是用国语思考,粤语退步得极厉害。
                        • 那恭喜你不是普通人了,可以用两种语言思考,国语和粤语!
                          • 我完全不能用粤语思考。
              • 这个可不一定。见过(也听说过)不少孩子小学三,四年级随父母移民过来,若干年后中文已经退化的不行了。
                • 你说得对!先承认我的结论错了。但也正因为如此,说明完全不必担心中文抢夺了英文,因为毕竟这里英文环境是主旋律啊!
              • 注意到有些孩子4岁多才开始讲话。而且每个人有一个记忆重整的过程,就是说3-4岁的事会基本上都忘光了。不能理解4岁前母语一定了,这样一个结论。
            • 但是你写出来的英文文章好么?我是说中文为母语的人,用中文做深度思考的人写出的外语,逻辑和用法能不能和当地人比。毕竟英文更重要。辜鸿铭那个语言天才,通晓9种语言那是真正的精通。但他写出来的东西我一看就知道是英语为母语的人的逻辑思维方式。
              他汉语就是再棒,通读四书五经,并把它们翻译成英德多种语言,他的思维也不是中国人的。
              • 这个要求真是高了,要中文思维!!!
              • 他的思维当然是中国人的, 至少是华人的!他代表的是当时海外华人以及为中华民族前景担忧的进步力量。请参看
          • 外行的想法。。。
            似乎每种语言都有最能表达某种思想,或者意思的地方,其他语言有时不能完全表达清楚。本人的经验是说到某些事时,就情不自禁地用最能表达的话(骂人,感叹,等等)来说了。而且离开一个地方久了,那语言也就渐渐淡忘了,如果说母语只有一个,那么是应该是会变的。不管怎么说,多会几种语言,对人生是极大的帮助,而且可防止痴呆。
            • 最后一句可爱,稀饭,哈哈
        • 人生有些是must have,有些是nice to have。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中文交流可以算得上是must have。但是中国文学赏析就不是了。父母不能替孩子把nice to have的东西都给规定好了呀!没准儿孩子喜欢法国文学呢。
          • 这不是规定,是引诱。
            • 那你以后会发现老爹老妈没有小伙伴们魅力大:-)
    • 看来看中文电视真的很重要。我儿子不爱看喜洋洋,也不爱看西游记,后来发现他喜欢看日本动漫《乌龙派出所》和《蜡笔小新》,结果就看进去了!坏处就是经常学着小新光屁股,光天化日!
      • 是的。他看了三国的动画后,我说,以后让他看三国的连环画,他特高兴。他已经慢慢文字读物的独到价值。
    • 好用心,感动+佩服
    • 过来人不打击你们的积极性。但是,但是,don't expect too much。到孩子20岁的时候,还能够日常交流,能中文打字(70%情况下能正确挑出那个字来),中文报纸别拿倒了,还能识些字,你就偷着乐了。
      就是基本生活交流。跟文学艺术沾边的,还是别教了吧。
      • 中文报纸别拿倒了?!你确定他不是需要配眼镜了?
        • 等你家娃儿20岁的时候,你再看看她身边交往的华人孩子,就知道我这么说并不是危言耸听。
    • 文学父母要求真高。语言的首要目标是沟通,让大家明白你说些什么。我送儿子上下学的时候,就和他讨论看到条狗,那栋房子建好了,太阳光照到我眼睛了。废话攻击之下,儿子明显比和他一起成长的小朋友中文说的好点。
      • 那是你英文不好。如果英文好,为啥还要用中文涅?
        • 因为有些孩子有语言天赋,只用一种语言就浪费了,毕竟世界大同,会多种语言,竞争力稍大点。
          • 所以学中文不完全是为了沟通。
        • 那就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英文不好。而且告诉娃儿,咱的乡亲们大都不会英文。为了跟他们交流,就得说中文。
          • 嗯,也是个说法儿。
            • 给孩子一个最简单的说法,最能坚持下去的理由。这样最有成效。4、5岁的孩子,你可以让他看你想让他看的东西。可是到了14、15岁呢?很难相信十来岁的孩子不会跟他的同伴一样痴迷于当时流行的东西,而去随父母的心愿看什么中国的文学作品。
              • 俺给他们看的文学作品,比如动画片,连环画。
                • 你孩子小学低年纪吧?长期看中文动画,英文动画和书有时间,喜欢看吗?我猜再大些, 他要么和同学没共同话题, 要么转移到英文流行文化上。
              • +1。 6,7 岁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交流就开始占上风。好朋友都在读Harry potter, 你一个人读什么古诗词,能坚持下来吗?只能说某些家长的愿望是美好的。。。
                • 有时候真的不太理解啊!读古诗词跟读哈里波特矛盾吗?就不能两样都读?这并不是一个鱼与熊掌的问题,对吧?
                  • 天才很少,我们讨论的是大多数的庸才。。。学理工的我, 已经把初,高中的古文都丢给老师了。对CBC们,还是别期望太高了。。。
                  • 不是时间精力上“鱼和熊掌”的取舍问题,是兴趣问题。你对孩子诵读中国古诗词有兴趣,不代表孩子能够十几二十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中国古诗词保有兴趣。
                    • that's ok!我娃现在对骑三轮车感兴趣,20岁肯定不感兴趣了,so what?是不是因为20岁不感兴趣了,所以现在就不用骑了呢?
                      • 但是骑车一但会了永不会忘啊。他不用再有兴趣,你也不会有失落感。语言全还给你,你不会失落么?如果他现在对你说,他讨厌中文,你不失落么?
                        • 为啥要失落?他20岁不会骑脚踏车了,我为啥要失落?他20岁不会说中文了,那老爸补英文,行不?
                          • 那倒不必了。那时候他恐怕什么文都不和你说了。
                            • 有道理!
                      • 骑车跟游泳一样,一旦学会,终生不忘。语言是么?尤其对孩子来说,吟诵古诗词这种完全模仿性的行为。
                        • 第一、你过分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第二、朗诵不同于背诵。第三、即便是单纯的记忆,只要当成游戏,也是乐趣无穷的。我现在还会背派值3.14159265398.....,一百位,那是初中和同学一起比赛着背的。并不是每一个死记硬背的东西都会忘!
                          • 好吧。别忘了等你家孩子20岁的时候上来报一报成就。其实不用等那么久,15、16岁的时候就能看到端倪。
                    • 有理。有些老外中文很利索,也就是这个。
    • 谢谢你的经验分享。我看教主的问题在于,用我们以前学“哑巴英语”的方法来教,结果教出来了“哑巴中文”。立足于生活,先别追求那些阳春白雪,就不会有“你很富有”这样的话冒出来了。语言,还是要活学活用,
    • 诸位童鞋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娃学中文我们担心娃的英文受影响,等娃看哈里波特了我们又担心他把中文忘了。我们是不是有点无事忙?吃饱了撑的吗?这算不算一种一口吃成两个胖子心理的折射呢?
    • 中英思维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是可行的。回#8394392@0贴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英思维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是可行的。回#8394392@0贴

      拜月的这个问题论证起来有点复杂。分了几个层次
      1,日常生活层次,中英思维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是可行,在这儿的中国移民,只要还说英文的,都是这样,难道你们说英文时,心里先说成中文,再翻译成英文?
      2,学术层次,一个人能写出一篇高水平的英文文章,还能在另外的时候,用中文思考,这也是可行的,中文的思维方式不会影响她的英文水平。
      以本人为例,在我的思维中,中文是核,英文是外挂,俺的中文思考及文章水平,远远超过英文,但是我也可以在某些时候用英文思考及写作。这正好证明了,我的英文思维并没影响我的中文水平。
      反之亦然,从你表述中,可见在你女儿的思维中,英文是核,中文是外挂,学会中文思维应当不会影响她的英文能力。
      3,如果你想她具有双核思维,有点难度。不过,你首先应该担心的是她的中文而不是英文。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他的中文程度应达到我的英文程度,他的英文程度应达到我的中文程度。
      对此,我是有信心的,当年在国内,从初中才开始学英文,还是哑巴英语,但俺已经可以阅读英文原著,比如莎士比亚,还有一些哲学著作。我的孩子学中文的条件可比我学英文的条件好太多。他的听说无需担心,只剩下阅读,难道还比不上我当年?
      因此,他中英文程度都应该超过我才对。

      虽然这里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的中文学习,说穿了,还是学中文的动力不够,对中文及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果他们能拿出当年学英文出国的劲头让孩子学中文,怎么可能学不好?

      4,你对中文这种语言的形式(比如文法,字形字义)有点过于执着。任何一种文化语言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外来词汇,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到今天,这些已经成为现代中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现代的中文,已经不能算是原汁原味的中文。同样,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中式英语也堂而皇之进入英语词典,这样的情况还将继续。

      如果唐宋八大家穿越到民国,看到鲁讯的杂文,郭沫若的新诗,肯定会被弄疯(俺的一位国学老师,到现在都反对现代诗)。如果再让鲁讯,郭沫若二人穿越到今天,看看大陆网上流行的“王菲体”,估计也会瞠目结舍。即便是在大陆的下一代,思想言行,思维方式已经非常西化了,何况在这儿的中国孩子?没有必要在语言的形式上苛求他们。

      所以,中文是要学的,但形式应当自由。如果你的女儿能颠三倒四说中文,只要说得清,就应鼓励,说话有歧义,引导解释即可。如果你女儿能写出让她们那代人叫好的英文或中文文章,那就是成功。

      以后,这种中西结合的孩子多了,他们的那种表达方式,很可能成为新的中文标准。说不定,将来有人会说,你女儿说的中文很标准,你的中文不合语法,你岂不要被气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拜月,哦,教主不是仅仅满足于用英文思考,而是要求闺女英文比英国人地道,中文比中国人地道。所以就有点沮丧。你希望儿子一口气吃两个胖子,你也会沮丧的。
        • 因为,拜教主的中文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是我顶礼膜拜的水平。
        • 她想“双核”,这有点难度。但一口气吃一个胖子再加一个瘦子,是有可能的。
        • 你从哪儿看出来拜月对她家娃儿有这种要求了?
          • 中文修养高的父母会对孩子的中文程度格外敏感,太自然不过了。
      • 写得好用心,赞一个
      • 谢谢啊。你的话我得好好想想。咱小时学英文其实条件很好,比这里孩子学中文要多的多。每所学校每天都有英语课,强制早自习读英语。4级不过不给毕业证,社会上补习班多如牛毛。英语好的学生被视若神明。如果加拿大对中学生的中文是这个要求,我们一定不操心了。
        • 共勉。更准确地说,学英文的物质条件要比这儿学中文的差,但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要远远超过这儿。
        • 天壤之别:国内学英文,家里没有英文为母语的父母随时辅导,纠正。也就是应试教育,拿出来没什么用。大学过四级又如何,我那时啃一本飘就啃了大半年,还是读过中文译本的情况下。照这速度一辈子也读不了几本书。当然,也许你们考过托/G的不一样。。。
        • 拜教主,就凭你的中文功底,加上你和闺女的亲子关系,怎么都熏陶出来了。长线看,闺女的文学修养不会差了,也许会以不同的形式彰显出来。你放宽心等着瞧吧!
          • 是啊,虎父无犬子:-)。
    • 真心好。谢谢分享
    • 很用心的妈妈。这点就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