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最熟悉的陌生人 - 评刘逸生《唐诗小札》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ZT

安庆卢十四

  我有可能不懂唐诗吗?身为中国人,“床前明月光”是我们的启蒙儿歌,从小学到中学课本里的唐诗从不间断,无数名句至今活在我们的日常用语。——然而,我真的懂唐诗吗?读完刘逸生先生的《唐诗小札》之后,我觉得:对我而言,以往的唐诗学习,只不过是初级扫盲。而这本《唐诗小札》,可称之为进阶扫盲。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几个月,回想起来,有两个扫盲点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扫盲点之一:读唐诗要读标题。以往,唐诗的标题往往是为我所忽略的,原因有二:在读很多现代诗的时候,标题并不重要,或者至少是不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这导致了我一直不太重视标题。其次,很多唐诗的标题看上去太渣了:《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还有那个我每次搜自己名字都会蹦出来的《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这种标题到底要不要让人读呢?读了又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欣赏诗本身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读也罢!
  
  然而我错了。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很多诗都是从标题开始分析,否则无法理解诗的内容。比如下面这首诗,如果你是第一次读,能明白其中含义吗?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这是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要理解内容,必须先看懂标题:“酬”是指柳宗元写诗回答曹侍御;“见寄”是曹侍御之前先寄了一首诗给柳宗元;“过”说明曹侍御是暂时路过象县……等等。只有这样,接下来读诗时,才能领会到“骚人遥驻木兰舟”是指对方在象县暂时停留。而“春风无限潇湘意”里“春风”则是指曹侍御寄来的诗。
  
  案例不止这一桩。在这本书里,我发现,貌似无聊的标题往往隐藏着重要信息:送上级的诗和送下级的诗写法不同;主动送的诗和回应别人的诗写法不同;偶遇时写的诗和约定见面时写的诗写法也不同……这些信息都要从标题里去找。当我在阅读中体会到这一点,我就先挡住文章,试着自己去理解标题,根据对标题的理解来分析诗。得出一点结论之后,再看文章来验证。如是再三,竟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不由精神振奋。
  
  扫盲点之二:唐诗的高度精炼,简直已经到了残缺的地步。我们都知道精炼是古汉语的一大特点。但至于什么是精炼,我个人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用几个字说出现代汉语里几十个字的意思”……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在唐诗里,许多一般看来无法省略的信息,都可以被精简掉。如果在阅读时不能将这些省略掉的部分脑补出来,那就完全读不通。
  
  比如那首读过无数遍的《春江花月夜》,在读了刘逸生先生的赏析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往根本没读懂。这首诗先后以三个人的不同视角来写:起句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是诗人自己的视角;“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是思妇视角;“昨夜闲潭梦落花”到结尾,是游子视角。——这样一解释,读起来自然是明明白白。但这种视角转换发生时,诗中根本没有任何提示!这如果放在今人的文章里,根本是不能容忍的残缺!如果不能在阅读中敏锐意识到这种视角变化,那么读过再多次,也是一笔糊涂账。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很多唐诗身上。
  
  也正是这首诗,让我更加意识到: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而言,唐诗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读过那么多次《春江花月夜》,自以为对它很熟悉,也能欣赏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类名句,但其实从未读懂过。
  
  还有一件以往虽然知道但没有留心的事情,引发了我的好奇。这本书里收录了许多社交场合的唱和之作,这让我重新意识到:在传统文化里,写诗并不是少数人端起来操练的高级艺术,而是广泛存在于知识阶层的一般社交行为。对古人来说,诗歌并不是“无用”的。当年有个著名的诗歌论坛叫“诗生活”,而古代知识分子的这种日常生活,其实就是诗生活吧?唐诗文本可以流传至今,而诗生活则早已湮没,无迹可寻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开始重新审视唐诗文本,也不禁揣想:那种无处不诗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得到这本书的过程,也颇有些曲折。
  
  刘逸生老师这本书,最早于1959年在《羊城晚报·晚会》副刊连载,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后于1961年结集出版,广州新华书店竟出现排队购买的盛况。此后几十年,它在唐诗爱好者眼中一直被视为经典,但对无知如我者,竟全然不知。初识刘逸生老师,是十几年前我父亲随手在书店买了一本《宋词小札》,本以为只是又一本普通的古典诗词读物,我读完之后却大为受用。过了几年,我看到张立宪在一篇文章里提及刘逸生和他的《唐诗小札》,才知道原来是名家经典。上网一搜,发现刘逸生老师的各种著作均已绝版,赶紧打电话给我爸:“那本《宋词小札》还在吗?一定要保管好啊。”转眼又过数年,我一直对这本《唐诗小札》念念不忘,再一搜,发现已出新版,这才终于入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