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ZT. 文学城某贴 浅谈击剑运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浅谈击剑运动
来源: 馄饨侯

有言在先,我不会击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儿子曾经玩过几年击剑。如今他已经上大学,离家而去,而他的剑,击剑服,头盔有些则还留在家中,上面还留有他的味道,洒有他的汗水。我常常睹物生情,回想起当年陪他击剑的一些情景,而且觉得击剑确实是一项不错的运动,所以爱屋及乌,写出这篇文章,以一个门外汉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击剑运动,并和大家分享一下儿子击剑的历程。

我们老中,身材不如老美高大,体能不如老美强壮,所以玩橄榄球和其他一些大球,都不大占便宜。而击剑则如乒乓球,体操一类运动,讲求技巧,不需身体碰撞,而且也很安全。另外,击剑是单打独斗,只要有两个人就可以开练,不需team work, 不需凑两个队。篮球最少也要五人一队吧。

老中玩击剑的人数和参加其他项目的比起来,毕竟还少一些。如果你不把目标定在成名成家,拿名次夺冠军,而以一个玩的心态去参加,那么,玩什么不是玩呢?不一定非得钢琴,绘画,溜冰,芭蕾。没准您家孩子就玩着玩着,就玩出了兴趣,喜欢这个胜于别的了呢。只要我们不带着太强的功利心去参加,就会有好心情的。

击剑运动英文叫Fencing, 它起源于欧洲,所以,击剑的竞赛规则,裁判术语均为法语。在国际上,击剑运动员要用法语交流。但实际上,我们离那一天还比较遥远,一般美国国内比赛,还是英语。

现代击剑的祖先与我国古代的剑大同小异。但作为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尚运动的击剑,其所用的剑是不开刃的。剑身用特别的弹簧钢材料制成,剑条可以连续弯曲一万次以上。

在现代击剑运动中,一共有3种器械,也可以说分为三种剑种,他们分别是:foil花剑, épée重剑, 和saber佩剑。其中花剑最初用于战斗训练,重剑由决斗剑演化而来,佩剑则源于骑兵使用的马刀。还有个小细节要提醒您,有时候看到的saber也许会变成sabre, 这可不是拼写错误,两种拼法都是佩剑的意思。花剑总长110厘米,剑身长90厘米,重量不超过500克,剑身横断面为矩形,护手盘小。比赛采用电动裁判器。剑的末端装有电钮,运动员在比赛时只能刺,不能劈打。当运动员刺出的力量大于500克时,剑头的开关就接通,裁判器上会消失信号。击中有效部位躯干(也就是运动员的金属背心)时,裁判器才会显示红灯或绿灯,击中无效部位,则显示白灯。重剑长度与花剑相同,重量770克,剑身横断面为三棱型,护手盘大。比赛采用电动裁判器。运动员在比赛时只能刺,不能劈打。全身都是有效部位(除后脑)。剑尖同样又弹簧头,当运动员刺出的力量大于750克时,裁判器就会显示彩色灯的信号,得分与花剑相同。

佩剑总长105厘米,剑身长88厘米,重量500克,剑身横断面为梯形,护手盘为月牙盘。剑尖尾圆形,没有弹簧头,佩剑即可刺又可劈,这是与花剑重剑的最大区别。参加花剑的人数最多,重剑其次,佩剑又少一些。但我觉得重剑比较沉闷,两个人在那里捅来捅去,半天不见输赢,看着着急。佩剑大刀阔斧,气势磅礴,连挑带刺,连砍带劈,很有生气。当然我这只是个人爱好。

正式击剑比赛是在一条长14米,宽1.5-2.5米,高10-50厘米的金属道的场地上进行。金属道的两端各有一个拖线盘,内有可自由进出的电线,这根线与运动员身上的电线接通,而运动员身上的这根线与剑接通。这样,两名运动员,裁判器,拖线盘互相连接,形成一条环形电路。当一方以足够的力量刺中另一方时,电路接通,裁判器就以信号通知裁判。这套装置可以帮助裁判进行分析判决。当然,裁判器不是绝对正确的。比如佩剑比赛中,有时双方几乎同时刺中对方,两个灯同时亮起来,这是要看谁是进攻的一方和其他一些细节来决定。裁判的主观意志就起作用了。比如当年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董兆致刺中意大利运动员几乎一秒钟后,对方的剑才后中,可裁判还是宣布意大利队先中明显的黑了中国队一把。比赛中,裁判的判决就是最后判决,不可推翻。针对这种局面,国际剑联将比赛判罚机制作出调整,一种类似于近年来在网球运动中流行的“鹰眼”设施被引用在击剑比赛中。运动员如果对裁判不满的话,可以当场提出通过录像回放观看上一剑俩队队员的慢动作。每个队员在比赛期间可以有3次机会要求回看。在刚结束的意大利世锦赛中,这种方法被首次使用。

在快如闪电的格斗中,我一开始也是看不出名堂,有几次儿子被先刺中了还跟着瞎鼓掌叫好。后来看的多了,就可以看出谁先击中对方了。你可以看到,高手过招,胜负就在零点几秒之间。久而久之,金庸小说中武林高手华山论剑的意境就可以感觉到了,刀光剑影中,看着一个个小家伙似乎就像杨过,小龙女和令狐冲。

击剑比赛时要穿击剑服。击剑服为白色三件套(上衣,裤子,防护背心),均由防弹材料制成,保证安全;击剑袜为白色长统袜;鞋为专用击剑鞋;手套为白羊皮手套;花剑,佩剑比赛时运动员在衣外加穿导电金属衣;面罩覆盖头部所有脆弱部位。一套击剑行头加上剑,剑包,大约两三百元,但只是一次性投资。

这套行头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在比赛场地去买。比赛时,许多击剑用品商店都会去的,你只要带着孩子去,告诉老板孩子是击什么剑的,剩下该买什么,他就会告诉你了。不要小看这些老板,他们以前大多是击剑比赛的金牌银牌得主呢。

至于如何参加和学击剑,您只要在google 或雅虎上打进fencing club 和你所住的地区,就可以找到附近的击剑俱乐部了。注意,不要只打进fencing, 要不然会给你一大堆关于篱笆的信息。英文里击剑和篱笆是一个词。

美国击剑也采用俱乐部会员制。只有加入一个俱乐部才能参加比赛。进了俱乐部,规则,基本动作,比赛信息等等,就全都可以搞清楚了。俱乐部里就有教练,当然,和学钢琴绘画一样,教练是要收钱的,但价码并不是很高,可以接受。许多教练都是欧洲人,因为击剑运动起源于欧洲,而且许多是(前)苏联人, 竟是叫什么什么斯基,诺夫的, 其中不少人是奥林匹克,世锦赛冠军,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比赛分地区比赛和全国比赛。地区比赛在赛季里每月都有,有时一个月有两次。全国比赛较大的则有两三次,一般都在东西海岸的一些大城市。参见比赛是很让人兴奋的,也是我们家中的一件大事。几年来,我陪着儿子东奔西跑,地区和全国的比赛参加了许多次,虽然常常是铩羽而归,但看着他一点一点的进步,心情总归还是高兴的。比赛嘛,有输有赢,强中更有强中手。应该让他能知道技不如人,胜利要靠实力,干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输了不要怨天尤人,只不过是像荆轲一样,惜哉剑术疏,力尽到了就不必后悔。这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的。参加比赛时,他要注册,检查器械,查比赛时间表,有时又打团体,又打单项,要两个场地之间来回跑,还要听广播,查名次,对孩子的能力都是一个锻炼。您呢,跟着他拎着包,到处跑,照相,录像,送水,递手巾板儿,鼓掌助威,可以好好体会一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觉。

在全国比赛中,可以看到许多名人,美国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是由此产生。有两次,还看到了栾菊杰。现在许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她了。当年,她为中国拿了第一个击剑世界冠军,而一篇描写她的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更是家喻户晓。她现在移居加拿大,在一个俱乐部里当教练,身手依然是那样矫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世界冠军的风采。

栾菊杰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最有趣的是,全国比赛后,常常会安排一场表演赛。那是由一些当年的世界比赛冠军,金牌得主来进行表演,加上裁判也是一流的,配上妙趣横生的解说,绝对让你大饱眼福耳福。

现在美国参加击剑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比赛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亚洲人的面孔。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大学也有击剑队,哈佛,耶鲁,普林斯顿,Upenn, NYU,斯坦福 这些大学的击剑队也如同他们在学业方面的造诣一样,在全美是赫赫有名的。

击剑运动员的水平也是分级的,从A 到E。 A最高,E 最低,刚去的人是U,表示没级。你在规定选手参加的比赛中,战胜一定的级别的选手后,就可以往上升一级。比如,在正式比赛中,一组不少于六个人,大家都没级,那么第一名就可以升到E。又如,一组十五个人,有两个C,两个D,和两个E,或多于这个数目,那么第一名就可以升到C,第二到四名,可以升到D,第五到八名,可以升到E。 这就激励着你去挑战强手,不畏强手,敢于在强手面前亮剑。一般,从E 升到D,D到C,还比较快,因为高手不屑于参加这种低水平的比赛。升到B,A 就较难了,那也就说明你的水平不错了。有的人,爱好击剑,勤学苦练,悟性又好,再碰上个好教练,一两年内就可脱颖而出。

击剑运动不分男女,少长咸宜。击剑运动场上,你可以看到五六岁的娃娃,也可以看到五六十岁的人,个个都身手矫健,还有专为残疾人士开辟的轮椅击剑。所以,一旦学会了,击剑实在是一项可以伴随你一生的体育运动。

杜甫有一首诗,《观公孙大娘舞剑》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当你在击剑场上出没的时间久了,当你看着孩子从步法练起,进进退退,到后来驰骋搏杀在赛场上,当你看着几年前的照片录像,看着墙上挂着渐渐增多的奖牌,你就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体会了。

怎么样,试一下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我儿子参加击剑运动的感想
    我儿子参加击剑运动的感想

    儿子自四岁开始,已经参加了体操,溜冰,足球,游泳等训练班。我一直很用心地观察他的运动情况,最后让我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兴趣,但都只有三分钟,只要是玩,他都高兴,一旦要他认真用心,小子就不干了。另外他特爱使蛮劲,对技巧,巧劲,没有感觉,对比赛规范,更是毫无兴趣。

    足球踢了两年,他还在往自家球门踢,踢到第三年时,足球对他的意义,就两个字,抢球,不论对手得了球,还是队友得了球,他都照抢不误。一上场,就象一头看见红布的公牛,横冲直闯,哪儿人多,他往哪儿冲,经常是踢人不踢球。几年下来,我发现孩子参加这些运动,等同于娱乐活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现到了实处。

    (顺便说一句,加拿大的教育经常让我想起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某些行为。比如最近有老师给学生打零分,被学校开除了,我才知道,加拿大不允许老师给学生成绩打不及格,理由是这将损害孩子的自尊。我很奇怪,个个都是满分,还有什么意义?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成了大锅饭吗?以后孩子大了,工作不认真,被开了,难道这就不损害自尊了?)

    由此我有了一些感悟,运动形式并不重要,运动精神最重要。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精神,老师就是最重要的。老师要向孩子们展现这项运动的魅力,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以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引导孩子体会,引他进门,深入,并坚持下去。我希望孩子通过运动,能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体会得到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那种喜悦。

    后来,我们来到了李教练开的击剑馆,练习至今已快半年,她,就是我想要找的教练。(为避广告之嫌,隐去了名字,有兴趣,可发私信)

    李教练很有个性,她的教学风格也颇具特色,将中国与北美的体育训练方法揉合一起。不太符合加拿大体育教育的主流,也不是所有的家长孩子都认可这种风格。据我所知,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又离开了。

    比如,她特别注重基本功训练。“进步”,“退步”,“弓步击刺”,这三个基本动作,要翻来复去练上好几年,有些家长抱怨,别的击剑馆,早就开始用电动剑对打了。。。可李教练不为所动。

    喜欢这样的教学。不知以后儿子练剑能走到何种地步,但这些基本功,对他在别的运动上同样会有很大的帮助,说穿了,这是在帮他建立运动的最基本感觉,是很好的素质训练,他将终身受益。

    李教练对动作要求特别细,手怎么摆,脚怎么放,出手,动脚的方位、角度都有要求。随着我对击剑的的进一步了解,才发现这些动作就是整个击剑运动的核心。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那个“宗”。附上一段录相,录相开头的那个小矮个把一个大个子玩得团团转,大家注意看他的第一个得分动作,就是一个标准的弓步击刺,俺是越看越妙。。。(www.youtube.com/watch?v=62FDq7LoIwM)

    她开设了一个6至8岁的儿童兴趣班,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练了一年,看她练习步法时,两眼有神,步履沉稳,颇有几分高手风范,按照武功的话说,这叫脚下生根,有桩功了。在加拿大,这已是难得。

    李教练收学生并不是那种多多益善型,她要挑剔。有一个胖子要学,她要求对方先回家减上三十磅,再来。有一个男孩留长发,戴耳环,她要求对方,先剪发,取下耳环,还要一个女孩在比赛时,开头几局没打顺,小姐脾气发作,扔了剑,不想打,她冲上去要求她捡起剑,坚持下去。有些家长把孩子扔在击剑馆,自己就走了,这样的次数一多,李教练就会抱怨,因为她没机会与这个家长交流。
    她不仅要管学生的运动,还要管学生的心态甚至生活作风。。。

    李教练特别健谈,在教学的时候,她时不时会走近观看的家长们,讲解一下,这个动作的关健及理由,让我们大受启发。

    现在儿子参加的是儿童兴趣班,据我观察,这个班大致有三个部分,一是体能训练,孩子分成两组比赛,形式不限,或跑,或跳,或拔河,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二是击剑基本功训练。

    三是反应训练。这一部分特有意思。一般来说,我们都觉得运动员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如果一个人在运动中,还肯用脑,这就很难得了。李教练设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用脑。比如说,她要求孩子们在她说立正时,稍息,说稍息时,蹲下,说蹲下时,立正,这么反着练。经常有孩子搞错,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看她的教学,让我感觉,她的心血,情感都放在了教学上。虽然李教练自称她退役后,根本就不想再碰剑,现在开馆,纯是为了儿子。但我还是感觉她的灵魂与击剑根本就分不开。她是一个用心在教学生的老师。

    本文仅属个人观点。

    • 谢谢bear!对我们这些外行帮助太大啦。这个周末就去实地看看剑长的啥样。:)
    • 呵呵,你的动作还挺快的嘛。非常好,谢谢你!你是用心的好家长。估计这下击剑和李教练要大热起来了。
    • 能说一下大致在什么地方吗?
      • 我儿子超有兴趣的, 请问李老师的班办在什么地方? 可以PM我吗? 谢谢.
    • 早就想让女儿学这个,但是又怕练到后来一只胳膊粗过另一只,而且腿也是一粗一细的。
      •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照这种逻辑,练乒乓,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都会有这种问题。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照这种逻辑,练乒乓,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都会有这种问题。

        正常人都是一个胳膊粗一个细,强化右手训练确实会突出右手肌肉群,但如果不是专业运动员一般不会很明显,还可以通过加强左手训练达到平衡效果。小腿不会粗,发力的是右侧大腿。据我观察,专业击剑女运动员都身材都很棒,很挺拔!
        • 一个乒乓球教练对左右手臂大小差别的认识:
          其实,如果你用尺子量的话,用右手的人,二头肌处周长总比左手长一点,相反,用左手的人,左手二头肌处的周长就会长一点,但你用肉眼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吗?不会!所以,你绝对不必担心,会给人大小明显的感觉。本人是乒乓球教练,右手的力量高于左手,但从没有人感觉我的左右手臂有何不同。我女儿跟我学乒乓球,学得很好,可我儿子就是不愿学乒乓球,最后跟密市第一文化艺术中心的击剑教练学击剑,击剑教练曾是中国冠军,我儿子也学得很好,我从不担心哪天我儿子和女儿的左手或右手会看上去大小不同的感觉,因我自己当过运动员,我很清楚。任何运动,足球,排球,跨栏,标枪,跳高。。。。。。哪样不是有左右侧重的,基本上任何运动左右都不是平均的,只是差别多一点和少一点而已。所以,本人建议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尽可放心让您的孩子去尝试任何单臂的运动,你会看到的,只会是您的孩子更加健美,而不会有大小不同。
      • 知道两个花剑女孩,练了四年以上,胳膊细看一粗一细挺明显。
        • 俺下次注意观察一下,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加强左手训练达到平衡效果
          • 对,赞成。看看专业运动员,例如羽毛球,网球等等运动员,也没有明显大小手的情况。的确是要加强锻炼的。
      • 是呀,我也担心这一点。
        • 请PM,谢谢。
      • 你的担心是对的,这叫职业病吧,干任何事都会有的,但是,如果方法对了,还是可以弥补的。
      • 击剑练的不是力量是技巧吧,我女儿练过,我也陪着练了几次,左右手都要用到的。而且warm up的时候,伸展还有练步子,lunge什么的比较多。
    • ZT. 文学城某贴 浅谈击剑运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浅谈击剑运动
      来源: 馄饨侯

      有言在先,我不会击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儿子曾经玩过几年击剑。如今他已经上大学,离家而去,而他的剑,击剑服,头盔有些则还留在家中,上面还留有他的味道,洒有他的汗水。我常常睹物生情,回想起当年陪他击剑的一些情景,而且觉得击剑确实是一项不错的运动,所以爱屋及乌,写出这篇文章,以一个门外汉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击剑运动,并和大家分享一下儿子击剑的历程。

      我们老中,身材不如老美高大,体能不如老美强壮,所以玩橄榄球和其他一些大球,都不大占便宜。而击剑则如乒乓球,体操一类运动,讲求技巧,不需身体碰撞,而且也很安全。另外,击剑是单打独斗,只要有两个人就可以开练,不需team work, 不需凑两个队。篮球最少也要五人一队吧。

      老中玩击剑的人数和参加其他项目的比起来,毕竟还少一些。如果你不把目标定在成名成家,拿名次夺冠军,而以一个玩的心态去参加,那么,玩什么不是玩呢?不一定非得钢琴,绘画,溜冰,芭蕾。没准您家孩子就玩着玩着,就玩出了兴趣,喜欢这个胜于别的了呢。只要我们不带着太强的功利心去参加,就会有好心情的。

      击剑运动英文叫Fencing, 它起源于欧洲,所以,击剑的竞赛规则,裁判术语均为法语。在国际上,击剑运动员要用法语交流。但实际上,我们离那一天还比较遥远,一般美国国内比赛,还是英语。

      现代击剑的祖先与我国古代的剑大同小异。但作为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尚运动的击剑,其所用的剑是不开刃的。剑身用特别的弹簧钢材料制成,剑条可以连续弯曲一万次以上。

      在现代击剑运动中,一共有3种器械,也可以说分为三种剑种,他们分别是:foil花剑, épée重剑, 和saber佩剑。其中花剑最初用于战斗训练,重剑由决斗剑演化而来,佩剑则源于骑兵使用的马刀。还有个小细节要提醒您,有时候看到的saber也许会变成sabre, 这可不是拼写错误,两种拼法都是佩剑的意思。花剑总长110厘米,剑身长90厘米,重量不超过500克,剑身横断面为矩形,护手盘小。比赛采用电动裁判器。剑的末端装有电钮,运动员在比赛时只能刺,不能劈打。当运动员刺出的力量大于500克时,剑头的开关就接通,裁判器上会消失信号。击中有效部位躯干(也就是运动员的金属背心)时,裁判器才会显示红灯或绿灯,击中无效部位,则显示白灯。重剑长度与花剑相同,重量770克,剑身横断面为三棱型,护手盘大。比赛采用电动裁判器。运动员在比赛时只能刺,不能劈打。全身都是有效部位(除后脑)。剑尖同样又弹簧头,当运动员刺出的力量大于750克时,裁判器就会显示彩色灯的信号,得分与花剑相同。

      佩剑总长105厘米,剑身长88厘米,重量500克,剑身横断面为梯形,护手盘为月牙盘。剑尖尾圆形,没有弹簧头,佩剑即可刺又可劈,这是与花剑重剑的最大区别。参加花剑的人数最多,重剑其次,佩剑又少一些。但我觉得重剑比较沉闷,两个人在那里捅来捅去,半天不见输赢,看着着急。佩剑大刀阔斧,气势磅礴,连挑带刺,连砍带劈,很有生气。当然我这只是个人爱好。

      正式击剑比赛是在一条长14米,宽1.5-2.5米,高10-50厘米的金属道的场地上进行。金属道的两端各有一个拖线盘,内有可自由进出的电线,这根线与运动员身上的电线接通,而运动员身上的这根线与剑接通。这样,两名运动员,裁判器,拖线盘互相连接,形成一条环形电路。当一方以足够的力量刺中另一方时,电路接通,裁判器就以信号通知裁判。这套装置可以帮助裁判进行分析判决。当然,裁判器不是绝对正确的。比如佩剑比赛中,有时双方几乎同时刺中对方,两个灯同时亮起来,这是要看谁是进攻的一方和其他一些细节来决定。裁判的主观意志就起作用了。比如当年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董兆致刺中意大利运动员几乎一秒钟后,对方的剑才后中,可裁判还是宣布意大利队先中明显的黑了中国队一把。比赛中,裁判的判决就是最后判决,不可推翻。针对这种局面,国际剑联将比赛判罚机制作出调整,一种类似于近年来在网球运动中流行的“鹰眼”设施被引用在击剑比赛中。运动员如果对裁判不满的话,可以当场提出通过录像回放观看上一剑俩队队员的慢动作。每个队员在比赛期间可以有3次机会要求回看。在刚结束的意大利世锦赛中,这种方法被首次使用。

      在快如闪电的格斗中,我一开始也是看不出名堂,有几次儿子被先刺中了还跟着瞎鼓掌叫好。后来看的多了,就可以看出谁先击中对方了。你可以看到,高手过招,胜负就在零点几秒之间。久而久之,金庸小说中武林高手华山论剑的意境就可以感觉到了,刀光剑影中,看着一个个小家伙似乎就像杨过,小龙女和令狐冲。

      击剑比赛时要穿击剑服。击剑服为白色三件套(上衣,裤子,防护背心),均由防弹材料制成,保证安全;击剑袜为白色长统袜;鞋为专用击剑鞋;手套为白羊皮手套;花剑,佩剑比赛时运动员在衣外加穿导电金属衣;面罩覆盖头部所有脆弱部位。一套击剑行头加上剑,剑包,大约两三百元,但只是一次性投资。

      这套行头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在比赛场地去买。比赛时,许多击剑用品商店都会去的,你只要带着孩子去,告诉老板孩子是击什么剑的,剩下该买什么,他就会告诉你了。不要小看这些老板,他们以前大多是击剑比赛的金牌银牌得主呢。

      至于如何参加和学击剑,您只要在google 或雅虎上打进fencing club 和你所住的地区,就可以找到附近的击剑俱乐部了。注意,不要只打进fencing, 要不然会给你一大堆关于篱笆的信息。英文里击剑和篱笆是一个词。

      美国击剑也采用俱乐部会员制。只有加入一个俱乐部才能参加比赛。进了俱乐部,规则,基本动作,比赛信息等等,就全都可以搞清楚了。俱乐部里就有教练,当然,和学钢琴绘画一样,教练是要收钱的,但价码并不是很高,可以接受。许多教练都是欧洲人,因为击剑运动起源于欧洲,而且许多是(前)苏联人, 竟是叫什么什么斯基,诺夫的, 其中不少人是奥林匹克,世锦赛冠军,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比赛分地区比赛和全国比赛。地区比赛在赛季里每月都有,有时一个月有两次。全国比赛较大的则有两三次,一般都在东西海岸的一些大城市。参见比赛是很让人兴奋的,也是我们家中的一件大事。几年来,我陪着儿子东奔西跑,地区和全国的比赛参加了许多次,虽然常常是铩羽而归,但看着他一点一点的进步,心情总归还是高兴的。比赛嘛,有输有赢,强中更有强中手。应该让他能知道技不如人,胜利要靠实力,干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输了不要怨天尤人,只不过是像荆轲一样,惜哉剑术疏,力尽到了就不必后悔。这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的。参加比赛时,他要注册,检查器械,查比赛时间表,有时又打团体,又打单项,要两个场地之间来回跑,还要听广播,查名次,对孩子的能力都是一个锻炼。您呢,跟着他拎着包,到处跑,照相,录像,送水,递手巾板儿,鼓掌助威,可以好好体会一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觉。

      在全国比赛中,可以看到许多名人,美国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是由此产生。有两次,还看到了栾菊杰。现在许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她了。当年,她为中国拿了第一个击剑世界冠军,而一篇描写她的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更是家喻户晓。她现在移居加拿大,在一个俱乐部里当教练,身手依然是那样矫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世界冠军的风采。

      栾菊杰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最有趣的是,全国比赛后,常常会安排一场表演赛。那是由一些当年的世界比赛冠军,金牌得主来进行表演,加上裁判也是一流的,配上妙趣横生的解说,绝对让你大饱眼福耳福。

      现在美国参加击剑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比赛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亚洲人的面孔。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大学也有击剑队,哈佛,耶鲁,普林斯顿,Upenn, NYU,斯坦福 这些大学的击剑队也如同他们在学业方面的造诣一样,在全美是赫赫有名的。

      击剑运动员的水平也是分级的,从A 到E。 A最高,E 最低,刚去的人是U,表示没级。你在规定选手参加的比赛中,战胜一定的级别的选手后,就可以往上升一级。比如,在正式比赛中,一组不少于六个人,大家都没级,那么第一名就可以升到E。又如,一组十五个人,有两个C,两个D,和两个E,或多于这个数目,那么第一名就可以升到C,第二到四名,可以升到D,第五到八名,可以升到E。 这就激励着你去挑战强手,不畏强手,敢于在强手面前亮剑。一般,从E 升到D,D到C,还比较快,因为高手不屑于参加这种低水平的比赛。升到B,A 就较难了,那也就说明你的水平不错了。有的人,爱好击剑,勤学苦练,悟性又好,再碰上个好教练,一两年内就可脱颖而出。

      击剑运动不分男女,少长咸宜。击剑运动场上,你可以看到五六岁的娃娃,也可以看到五六十岁的人,个个都身手矫健,还有专为残疾人士开辟的轮椅击剑。所以,一旦学会了,击剑实在是一项可以伴随你一生的体育运动。

      杜甫有一首诗,《观公孙大娘舞剑》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当你在击剑场上出没的时间久了,当你看着孩子从步法练起,进进退退,到后来驰骋搏杀在赛场上,当你看着几年前的照片录像,看着墙上挂着渐渐增多的奖牌,你就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体会了。

      怎么样,试一下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哟! 这家长仔细的不得了。。。怪不得做个馄饨也能封侯
        • 李华华
    • 能告诉我李教练的 联系方式吗? 谢谢!
    • 请PM我李教练的 联系方式好吗? 谢谢!
      • 加拿大目前唯一一间由中国大陆移民独资开办的击剑馆--华华击剑俱乐部(HuaHua Fencing Club)的地址是160 East Beaver Creek Rd. Unit 30, Richmond Hill, ON L4B 3L4。联系电话647-241-9828, 可去看一看, 了解一下。
        • 挺遗憾的!家住密市西,单程就要1个多小时。长期真会坚持不下来。三推又有话说啦.......--!
          • 你和我一样在密市西,其实附近有一家,密市第一文化艺术中心 - 3450 Ridgeway Dr. Mississauga 。他们就有教练,好像也是中国国家队的。打算先骗我女儿去那里看看。
    • 关于击剑会导致胳膊粗细不均的问题。这个周日,我专门问了教练。
      关于击剑会导致胳膊粗细不均的问题。这个周日,我专门问了教练。

      我先看了下她的手臂,没看出这个问题。对此,她说,凡是主要靠一只手运动的项目,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算是运动的职业病。即使篮球,排球运动员,因为投篮,扣球,也容易有这样的问题。射击运动员还会一边肩膀高,一边低。即使家庭主妇,由于长期切菜剁肉擀面,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因为知道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她在教学时,会让运动员换手练习。还建议运动员,在家看电视,在外看比赛时,左手拿一只小哑铃练,以保持平衡。另外由于击剑大部分时间都是训练体能,反应,这个问题并不太严重。
      • 谢谢解惑,回头就去试试把我家姑娘骗去看看。
        • 骗去,一定要骗去。击剑的动作很漂亮,有点“舞”的味道,而且运动量还挺大。
      • 关于击剑会导致胳膊粗细不均的问题。这个周末,我专门看了教练的胳膊。。。。。:)
        在三推说俺们懒的刺激下,周末走访了3家俱乐部。还特别要求看了下教练员的胳膊,现在想起来还都有点不好意思。==!

        手臂大小不一的问题,就像上面大家说的一样,不必担心。职业运动员都不明显的。
        • 乖乖~~~您可真可爱! 天底下没有一个人的手爪子和脚丫子是一样尺寸的。。哈哈哈。。真服了! 老师好可怜
    • Thanks for sharing. It is really a good article. could pls. pm me coach info.? thanks again.
    • 写得太详细了,有点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