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目前,人类感染的鼠疫多数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 鼠疫耶氏菌(Y. pestis)通常先在鼠类或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流行,然后再通过鼠、跳蚤的叮咬传播到人类身上。 细菌扩散到淋巴结(腋窝、脖颈、鼠蹊部)处,使该部位的组织松软、膨胀,这些膨胀的淋巴结就是我们所见的鼠疫的标志性症状:肿块(bubo)。 肿块出现后大约三天,人体开始发烧,人的精神陷入昏沉状态,皮肤出血后会留下黑色斑点。 一说这些黑色斑点正是“黑死病”这个名称的由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黑死病”实际上是“pestis atra”一词的谬译,而这个词正确的意思应为“恐怖的疾病”。 肿块体积逐渐增大,然后破裂,造成剧痛。 症状出现后的二到四天,人就可能死亡。
不过,有些时候细菌会进入血液,而不会发展出肿块,这第二类情况称为败血性鼠疫(septicemic plague)。 败血性鼠疫的症状体现在发高烧、浑身发冷、头痛、浑身不适、大量出血,最后死亡。 败血性鼠疫的死亡率要比淋巴腺鼠疫的死亡率高。
另有一种情况,细菌沿着血液进入肺部的肺泡里,引发鼠疫性肺炎,或称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 肺鼠疫是唯一一种可以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鼠疫,其主要表现为痰中带血,血痰中满是细菌。 人在咳嗽和吐痰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包含了高传染性细菌的空气飞沫,呼吸到这些空气飞沫的人就会被传染。 肺鼠疫是最具杀伤力的鼠疫,感染者在24小时内就有可能丧生,黑死病中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可能就是这种鼠疫。
有人指出童谣“Ring around the rosies,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Achoo! Achoo! We all fall down”指的就是英国17世纪的鼠疫:这里的“rosies”也许是身上呈现的粉色皮疹,“posies”是用来驱赶恶气的撒了香精的花束,“Achoo! Achoo!”代表人的咳嗽和喷嚏,“We all fall down”自然就象征了死亡。 不过,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1961年,而且在1881年以前找不到这首儿歌存在的证据,所以这首儿歌与鼠疫相关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鼠疫耶氏菌是致病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它作用在老鼠上的半数致死量(LD50)仅为一个细菌! 一般来说,鼠疫菌通过跳蚤的叮咬在鼠类之间传播,但它能够在腐朽的尸体里生存数天,在冻僵的尸体里能够存活几年之久! 鼠疫菌高致病率的原因目前还不很清楚,但是我们已经确知它的几个毒力因子。 鼠疫耶氏菌的基因位于一个染色体和三个质体上,它们控制着细菌繁殖中所需的几种蛋白质的制造。 一种简称Yops(Yersinia outer proteins)的表面蛋白质可以保护细菌不被人体的白血细胞所吞噬,从而摆脱寄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另一种蛋白质(实为一种毒素)专门杀死寄主的细胞。 还有一种蛋白质可以分解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使细菌得以通过血凝块,畅通无阻地在寄主体内移动。
上面描述的是人体内的细菌形态,跳蚤体内则另有一种形式。 小型哺乳动物如城市中和树林中的老鼠、松树、草原土拨鼠、野兔、田鼠、草原狼、和家猫都是鼠疫耶氏菌的主要寄生对象。 有超过八十种跳蚤担当了传播瘟疫的携带者。 跳蚤在吸食寄主血液的过程中,把细菌注入到寄主体内。 这些细菌在跳蚤前胃里的血凝块中繁殖,这些满附细菌的血凝块阻塞了跳蚤的吸血器官,致使吸食来的血液无法输送到跳蚤的中肠。 结果就是,跳蚤总是感到饥饿,于是便不停地反复叮咬寄主的身体;每一次叮咬都把鼠疫菌注入到伤口里,由此便引发了感染。 鼠疫耶氏菌也可以给跳蚤带来麻烦,那些前胃被血凝块堵塞的跳蚤会迅速饿死。 身为寄主的哺乳动物死亡以后,体温会下降,跳蚤对此做出的反应就是离开寄主,寻找新鲜的恒温寄主。 但是当大量的鼠类灭绝时,这些跳蚤不得不转移到它们通常不太偏爱的人类身上,于是大规模疫情就可能爆发。
鼠疫耶氏菌被细分为三个生化变种:古代型(Antiqua),中古型(Medievalis),和东方型(Orientalis)。 基于史料和流行病学的记载,目前活跃在非洲的古代型耶氏菌可能是第一次大规模鼠疫泛滥中鼠疫菌的后代,活跃在中亚的中古型耶氏菌可能是第二次大规模泛滥也就是黑死病中的鼠疫菌的后裔,而引发第三次大规模鼠疫并且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鼠疫菌为东方型耶氏菌。 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年到两万年里,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而导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上的变化,使得鼠疫菌也经历了进化。 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也促使某些鼠类的繁衍更加强盛。 鼠类数量的增长、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变化,引发了鼠疫菌从原先在肠内的、食源性质的、无毒害的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到最终的鼠疫耶氏菌的进化过程。 这一进化过程包含了几种遗传基因的变化:一个影响氯化高铁血红素的储存的基因造成跳蚤的吸血器官堵塞,从而增强了跳蚤传播细菌的能力;其它基因的产物(如磷脂酶D和组织性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加速了哺乳动物体内血液的散布,使跳蚤具备更强的传染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不过,有些时候细菌会进入血液,而不会发展出肿块,这第二类情况称为败血性鼠疫(septicemic plague)。 败血性鼠疫的症状体现在发高烧、浑身发冷、头痛、浑身不适、大量出血,最后死亡。 败血性鼠疫的死亡率要比淋巴腺鼠疫的死亡率高。
另有一种情况,细菌沿着血液进入肺部的肺泡里,引发鼠疫性肺炎,或称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 肺鼠疫是唯一一种可以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鼠疫,其主要表现为痰中带血,血痰中满是细菌。 人在咳嗽和吐痰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包含了高传染性细菌的空气飞沫,呼吸到这些空气飞沫的人就会被传染。 肺鼠疫是最具杀伤力的鼠疫,感染者在24小时内就有可能丧生,黑死病中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可能就是这种鼠疫。
有人指出童谣“Ring around the rosies,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Achoo! Achoo! We all fall down”指的就是英国17世纪的鼠疫:这里的“rosies”也许是身上呈现的粉色皮疹,“posies”是用来驱赶恶气的撒了香精的花束,“Achoo! Achoo!”代表人的咳嗽和喷嚏,“We all fall down”自然就象征了死亡。 不过,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1961年,而且在1881年以前找不到这首儿歌存在的证据,所以这首儿歌与鼠疫相关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鼠疫耶氏菌是致病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它作用在老鼠上的半数致死量(LD50)仅为一个细菌! 一般来说,鼠疫菌通过跳蚤的叮咬在鼠类之间传播,但它能够在腐朽的尸体里生存数天,在冻僵的尸体里能够存活几年之久! 鼠疫菌高致病率的原因目前还不很清楚,但是我们已经确知它的几个毒力因子。 鼠疫耶氏菌的基因位于一个染色体和三个质体上,它们控制着细菌繁殖中所需的几种蛋白质的制造。 一种简称Yops(Yersinia outer proteins)的表面蛋白质可以保护细菌不被人体的白血细胞所吞噬,从而摆脱寄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另一种蛋白质(实为一种毒素)专门杀死寄主的细胞。 还有一种蛋白质可以分解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使细菌得以通过血凝块,畅通无阻地在寄主体内移动。
上面描述的是人体内的细菌形态,跳蚤体内则另有一种形式。 小型哺乳动物如城市中和树林中的老鼠、松树、草原土拨鼠、野兔、田鼠、草原狼、和家猫都是鼠疫耶氏菌的主要寄生对象。 有超过八十种跳蚤担当了传播瘟疫的携带者。 跳蚤在吸食寄主血液的过程中,把细菌注入到寄主体内。 这些细菌在跳蚤前胃里的血凝块中繁殖,这些满附细菌的血凝块阻塞了跳蚤的吸血器官,致使吸食来的血液无法输送到跳蚤的中肠。 结果就是,跳蚤总是感到饥饿,于是便不停地反复叮咬寄主的身体;每一次叮咬都把鼠疫菌注入到伤口里,由此便引发了感染。 鼠疫耶氏菌也可以给跳蚤带来麻烦,那些前胃被血凝块堵塞的跳蚤会迅速饿死。 身为寄主的哺乳动物死亡以后,体温会下降,跳蚤对此做出的反应就是离开寄主,寻找新鲜的恒温寄主。 但是当大量的鼠类灭绝时,这些跳蚤不得不转移到它们通常不太偏爱的人类身上,于是大规模疫情就可能爆发。
鼠疫耶氏菌被细分为三个生化变种:古代型(Antiqua),中古型(Medievalis),和东方型(Orientalis)。 基于史料和流行病学的记载,目前活跃在非洲的古代型耶氏菌可能是第一次大规模鼠疫泛滥中鼠疫菌的后代,活跃在中亚的中古型耶氏菌可能是第二次大规模泛滥也就是黑死病中的鼠疫菌的后裔,而引发第三次大规模鼠疫并且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鼠疫菌为东方型耶氏菌。 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年到两万年里,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而导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上的变化,使得鼠疫菌也经历了进化。 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也促使某些鼠类的繁衍更加强盛。 鼠类数量的增长、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变化,引发了鼠疫菌从原先在肠内的、食源性质的、无毒害的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到最终的鼠疫耶氏菌的进化过程。 这一进化过程包含了几种遗传基因的变化:一个影响氯化高铁血红素的储存的基因造成跳蚤的吸血器官堵塞,从而增强了跳蚤传播细菌的能力;其它基因的产物(如磷脂酶D和组织性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加速了哺乳动物体内血液的散布,使跳蚤具备更强的传染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