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前面说到欧洲人对黑死病的传染性是有了解的,但是即便弗兰卡斯特罗的传染病理论被人接受,当时也不具备找出瘟疫根源的条件,因为这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医学观念上的改变。 当时提出的新理论是,身体可以遭受细菌和微生物的入侵,后来简称“微生物理论”,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首次可以观察到这些微生物。 有两个学派的思想 – 一个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 – 1895),另一个是德国人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 – 1910) – 将微生物理论深入人心,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这两位“微生物猎手”都是彼此强劲的对手。
第三次大规模鼠疫在中国华南爆发后,巴斯德派遣助手 – 瑞士出生的法国殖民地医疗队成员亚历山大•耶尔辛(Alexandre Yersin,1863 – 1943)–到香港采集并分离瘟疫的病菌。 耶尔辛抵达香港后,只被安排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工作,他带来的所有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都放在那里。 起初他不得参观停尸房,经过上下打点之后,他才被允许在停尸房逗留几分钟。 这几分钟里,耶尔辛检查了一个刚刚死去的水手,他用无菌针挑破了尸体大腿内侧的肿块,提取了一些液体。 然后,他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个液体取样,并把它接种到带来的豚鼠身上,又把剩下的液体样本寄回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1894年6月24日,耶尔辛写信给巴斯德,汇报液体中的细菌为杆状菌(Bacillus),在革兰氏测试中呈阴性(Gram negative),他最后断言,“毫无疑问这就是导致瘟疫的微生物!” 几天后,接种病菌的豚鼠都死了,耶尔辛在它们身上分离出了同样的细菌。 耶尔辛始终好奇香港大街上、医院里和走廊里大量的死老鼠是从何而来,他在对这些死老鼠做同样的处理后发现它们身上的细菌和水手身上的细菌是一样的,由此他判断这个细菌同时可以感染人类和鼠类。
大约这个时候,罗伯特•科赫也确信华南的瘟疫是由微生物造成的,于是他派遣了日本同事北里柴三郎(Shibasaburo Kitasato,1853 – 1931)和一大批助手和器材去调查这件事。 北里柴三郎从一个水手的手指上提取了一个细菌样本,但观察后却发现它属于革兰氏阳性,而且柴三郎未能证明他的细菌能够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引发同样的疾病。 命运也许对柴三郎开了个玩笑,致使他提取的病菌恰恰不是他要找的鼠疫菌。 至此,导致鼠疫的革兰氏阴性杆状菌以它的发现者耶尔辛的名字所命名 — Yersinia pestis。 (关于鼠疫菌的发现,目前有其他的说法。 北里柴三郎实际上也提取到了鼠疫菌,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成果始终没有耶尔辛的那样轰动,因此医学界一直以来都把鼠疫菌的发现主要归功于耶尔辛。 不过,北里作为鼠疫菌的共同发现者,其功劳是不可否定的。)
发现鼠疫菌后,接下来就是了解它是如何在老鼠和人类之间传播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一位法国军医保尔–路易•西蒙德(Paul-Louis Simond,1858 – 1947)发现。 西蒙德当时正被巴斯德派遣到越南和印度做耶尔辛的后续工作。 他注意到在一所羊毛加工厂的车间里不仅有死去的老鼠,在这个车间工作的二十名劳工也死于瘟疫,然而那些不在此车间工作也未与老鼠发生接触的劳工们却安然无恙。 他怀疑这个车间死去的劳工和老鼠之间一定存在着某个媒介,而这个媒介很可能就是跳蚤。 此外,他还注意到健康的老鼠时常梳理自己的皮毛,身上鲜有跳蚤,而得病的老鼠就没有精力去梳理皮毛,身上有很多跳蚤;这些老鼠死后,跳蚤一定转移到了新的健康的寄主身上,这里就包括了人类。 为了证实这个推断,西蒙德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他在一个罐子里放了一只病鼠,在它上方悬挂了一个铁丝笼子,里面放了一只健康的老鼠。 尽管两只老鼠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健康的老鼠还是受到了跳蚤的传染(西蒙德认为跳蚤可以轻易跳到四英寸高)。 作为对照实验,西蒙德把一只身上祛除了跳蚤的病鼠和一群健康的老鼠放在同一个罐子里,结果没有一只健康的老鼠得病;随后,当他把跳蚤放入罐子里后,健康的老鼠无一不染病而死。1898年6月2日,西蒙德在给巴斯德的信中写到瘟疫传播的问题解决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第三次大规模鼠疫在中国华南爆发后,巴斯德派遣助手 – 瑞士出生的法国殖民地医疗队成员亚历山大•耶尔辛(Alexandre Yersin,1863 – 1943)–到香港采集并分离瘟疫的病菌。 耶尔辛抵达香港后,只被安排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工作,他带来的所有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都放在那里。 起初他不得参观停尸房,经过上下打点之后,他才被允许在停尸房逗留几分钟。 这几分钟里,耶尔辛检查了一个刚刚死去的水手,他用无菌针挑破了尸体大腿内侧的肿块,提取了一些液体。 然后,他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个液体取样,并把它接种到带来的豚鼠身上,又把剩下的液体样本寄回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1894年6月24日,耶尔辛写信给巴斯德,汇报液体中的细菌为杆状菌(Bacillus),在革兰氏测试中呈阴性(Gram negative),他最后断言,“毫无疑问这就是导致瘟疫的微生物!” 几天后,接种病菌的豚鼠都死了,耶尔辛在它们身上分离出了同样的细菌。 耶尔辛始终好奇香港大街上、医院里和走廊里大量的死老鼠是从何而来,他在对这些死老鼠做同样的处理后发现它们身上的细菌和水手身上的细菌是一样的,由此他判断这个细菌同时可以感染人类和鼠类。
大约这个时候,罗伯特•科赫也确信华南的瘟疫是由微生物造成的,于是他派遣了日本同事北里柴三郎(Shibasaburo Kitasato,1853 – 1931)和一大批助手和器材去调查这件事。 北里柴三郎从一个水手的手指上提取了一个细菌样本,但观察后却发现它属于革兰氏阳性,而且柴三郎未能证明他的细菌能够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引发同样的疾病。 命运也许对柴三郎开了个玩笑,致使他提取的病菌恰恰不是他要找的鼠疫菌。 至此,导致鼠疫的革兰氏阴性杆状菌以它的发现者耶尔辛的名字所命名 — Yersinia pestis。 (关于鼠疫菌的发现,目前有其他的说法。 北里柴三郎实际上也提取到了鼠疫菌,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成果始终没有耶尔辛的那样轰动,因此医学界一直以来都把鼠疫菌的发现主要归功于耶尔辛。 不过,北里作为鼠疫菌的共同发现者,其功劳是不可否定的。)
发现鼠疫菌后,接下来就是了解它是如何在老鼠和人类之间传播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一位法国军医保尔–路易•西蒙德(Paul-Louis Simond,1858 – 1947)发现。 西蒙德当时正被巴斯德派遣到越南和印度做耶尔辛的后续工作。 他注意到在一所羊毛加工厂的车间里不仅有死去的老鼠,在这个车间工作的二十名劳工也死于瘟疫,然而那些不在此车间工作也未与老鼠发生接触的劳工们却安然无恙。 他怀疑这个车间死去的劳工和老鼠之间一定存在着某个媒介,而这个媒介很可能就是跳蚤。 此外,他还注意到健康的老鼠时常梳理自己的皮毛,身上鲜有跳蚤,而得病的老鼠就没有精力去梳理皮毛,身上有很多跳蚤;这些老鼠死后,跳蚤一定转移到了新的健康的寄主身上,这里就包括了人类。 为了证实这个推断,西蒙德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他在一个罐子里放了一只病鼠,在它上方悬挂了一个铁丝笼子,里面放了一只健康的老鼠。 尽管两只老鼠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健康的老鼠还是受到了跳蚤的传染(西蒙德认为跳蚤可以轻易跳到四英寸高)。 作为对照实验,西蒙德把一只身上祛除了跳蚤的病鼠和一群健康的老鼠放在同一个罐子里,结果没有一只健康的老鼠得病;随后,当他把跳蚤放入罐子里后,健康的老鼠无一不染病而死。1898年6月2日,西蒙德在给巴斯德的信中写到瘟疫传播的问题解决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