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灯下清谈(三十一) 历史上满族人的发式 “十八世纪以前,世界上很多民族无论男女皆蓄发。特别是满族蒙古印地安男子辫发,欧洲领主贵族男子扎马尾或辫发。就其原因,一是生产生活方式使然、二是发质使然。剧烈运动不适合戴巾冠、发质柔软卷曲不适合简单簪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数量较多的一个民族,同时也是曾经统治过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她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她不像蒙古族单纯的牧猎,不似汉民族等中原或南方民族只靠耕种为生,也不似东南民族靠渔猎为生,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民族,她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她无论是文化还是生活上都极具独特的个性。

满族的发式就正有体现。

一、满族儿童的发式

满族的儿童发式不分男女,有“三片瓦”式,即头上只留三片头发;也有仅仅留脑后面的一块儿头发,编成小辫子的。这是因为满族儿童无论男女,都要学习骑射,头前方留有头发影响视线的缘故。

二、满族男子的发式

满族的男子发式单一,满族先人男子均是梳辫子的。到了金太宗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金太宗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而这女真人正式满族的前身。满族男子的发式大体是这样的:从耳后引一道界限,把界限前方的头发均剔去,露出前额和头顶的前半部分,界限后面蓄发结辫子,垂于脑后。男子编辫时,在发梢加缀三股线穗,编结发中,为辫梢装饰品,称为“辫连子”。发短者,在辫梢续编三股假发,以增辫子长度。辫根用粗线绳扎上,在辫子当中再编结三股辫穗子缀上,辫穗用黑色。这种发式直到辛亥革命后,才逐渐改剃光头。这种辫子头知道辛亥革命爆发,才开始逐渐的改变,到如今已经罕见甚至绝迹了。

三、满族女子的发式

满族女子从十几岁开始蓄发,但是和男子的半剃半留不同,女子全留结辫子。为出嫁和待嫁的女子只编一个辫子垂于脑后,只有在家人后才能梳妇人头。

满族妇人发式相对于男子要复杂的多,风采宜人。

“两把头”发式:“两把头”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它的雏形是“软翅头”。梳全发于头顶,束之以绳,再分成两缕,各用红绒绳子缠成两把,长约三至五寸,呈八字形垂于脑片后方的两侧,后来“软翅头”由竖垂脑后逐渐变成横卧头顶,头上插一个扁方,于是变发展为“两把头”发式。两把头又称“把子头”、 “一字头”和“如意头”。满族妇女喜欢在头上戴鲜花和珠翠为装饰,后来在汉族的影响下也喜戴簪、钗、头花、流苏和步摇等饰品。

“架子头”发式:“架子头”是“两把头”变化发展而来,因头中称有架子故称其名。束发的方式和两把头大体相似,将整个头发分成左右两把,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用形似簸箕的钿子固定在头顶,十分牢固。

“大拉翅”发式:由于满族入主中原,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经济的繁荣,妇女的传统的发式逐渐的由小变大,由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变。“两把头”和“架子头”由于不能戴更多的饰品,切梳理复杂,便在清代后期出现了更加高大夸张的发式——“大拉翅”。

大拉翅又称“大翻车”或“达拉翅”,类似于现在在京戏里和清宫剧里看到的清代宫廷装样式的旗头。女子现在头顶梳发髻作为头座,再直接带上由青色素缎会纱绒架制成形似扇面尺把高的硬壳,即“大拉翅”。

“大拉翅”持重性强,上面可以设有众多簪、钗、流苏、疙瘩针、头花、流苏等饰品。简单方便的同时可以满足满族女子想同时戴各种头饰的需求。

燕尾:由于梳头发时候头的后方会余下很多碎发,妇女便将碎发梳成两个尖角燕尾形扁发髻垂于脑后,故称“燕尾发”。

上述的头型是女子头部持重多,燕尾的支持,是女子头部不能大幅度的摆动,走路的时候显得端庄。繁琐的发式,配以华贵的头饰,更显得雍容富贵。但是,以上的发式对位满族贵族妇人所应用,民间的妇人多要进行劳动,没有时间去打理如此繁琐复杂的头式,在民间妇女多梳团头。

团头:又称旗髻,是民间常用的发式。满族的妇女进入中年后不再梳“头翅儿”,而改梳“团头”,造型好似馒头,但是不像汉人梳在脑后的“髻疙瘩”,团头为主在头的正上方,把头发梳成竖式或圆形或扁方高髻,并在发中插戴扁方等头式,有的头后也梳燕尾,美观又方便。

满族发式是很有趣的,仔细研究会有很大收获。近几年清宫剧泛滥,影视剧为了达到一种审美的效果,不顾历史事实,除了很多笑话。比如,《还珠格格》的故事是发生在乾隆时期,而电视剧里格格妃子们戴的“大拉翅”却实在咸丰年间才流行的。《康熙秘史》等一堆格格打扮的是花枝招展,头型更是漂亮的不得了,其不知,那是只有出嫁了才可以梳的妇女头,姑娘们都只能编辫子的。其实真要是完全的复原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影视剧要达到的是一种商业效果,都梳个辫子哪还有美感呢?

历史变迁,时光流逝,满清300年的统治早已经落幕。关于中国人辫子的话题,民主革命时期早已讨论的不可开胶,留辫子的剪辫子的,闹的乱哄哄一片。现如今,如要是男子们再垂个大辫子定是十分搞笑的,女子们更是不可能顶个“大拉翅”满街走,毕竟女子的地位已经不再是以前单纯的主内了,更不是天天对镜贴花黄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了,女人们有了更多的事情要做,地位渐渐的和男人走向平等。

可是当今女子们烫直的,拉弯的,染色的,对自己的头发进行各种打理,花费的时间和古人也差不多了,还直接导致了发质的下降,“真正”的做到了与世界接轨。可是要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势韩流又是和风的,到不如真正的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就算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麻花辫子,也是历史悠久,美丽淳朴。女生们的审美观念是不是应该稍微复古一点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灯下清谈(三十一) 历史上满族人的发式 “十八世纪以前,世界上很多民族无论男女皆蓄发。特别是满族蒙古印地安男子辫发,欧洲领主贵族男子扎马尾或辫发。就其原因,一是生产生活方式使然、二是发质使然。剧烈运动不适合戴巾冠、发质柔软卷曲不适合简单簪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数量较多的一个民族,同时也是曾经统治过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她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她不像蒙古族单纯的牧猎,不似汉民族等中原或南方民族只靠耕种为生,也不似东南民族靠渔猎为生,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民族,她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她无论是文化还是生活上都极具独特的个性。

    满族的发式就正有体现。

    一、满族儿童的发式

    满族的儿童发式不分男女,有“三片瓦”式,即头上只留三片头发;也有仅仅留脑后面的一块儿头发,编成小辫子的。这是因为满族儿童无论男女,都要学习骑射,头前方留有头发影响视线的缘故。

    二、满族男子的发式

    满族的男子发式单一,满族先人男子均是梳辫子的。到了金太宗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金太宗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而这女真人正式满族的前身。满族男子的发式大体是这样的:从耳后引一道界限,把界限前方的头发均剔去,露出前额和头顶的前半部分,界限后面蓄发结辫子,垂于脑后。男子编辫时,在发梢加缀三股线穗,编结发中,为辫梢装饰品,称为“辫连子”。发短者,在辫梢续编三股假发,以增辫子长度。辫根用粗线绳扎上,在辫子当中再编结三股辫穗子缀上,辫穗用黑色。这种发式直到辛亥革命后,才逐渐改剃光头。这种辫子头知道辛亥革命爆发,才开始逐渐的改变,到如今已经罕见甚至绝迹了。

    三、满族女子的发式

    满族女子从十几岁开始蓄发,但是和男子的半剃半留不同,女子全留结辫子。为出嫁和待嫁的女子只编一个辫子垂于脑后,只有在家人后才能梳妇人头。

    满族妇人发式相对于男子要复杂的多,风采宜人。

    “两把头”发式:“两把头”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它的雏形是“软翅头”。梳全发于头顶,束之以绳,再分成两缕,各用红绒绳子缠成两把,长约三至五寸,呈八字形垂于脑片后方的两侧,后来“软翅头”由竖垂脑后逐渐变成横卧头顶,头上插一个扁方,于是变发展为“两把头”发式。两把头又称“把子头”、 “一字头”和“如意头”。满族妇女喜欢在头上戴鲜花和珠翠为装饰,后来在汉族的影响下也喜戴簪、钗、头花、流苏和步摇等饰品。

    “架子头”发式:“架子头”是“两把头”变化发展而来,因头中称有架子故称其名。束发的方式和两把头大体相似,将整个头发分成左右两把,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用形似簸箕的钿子固定在头顶,十分牢固。

    “大拉翅”发式:由于满族入主中原,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经济的繁荣,妇女的传统的发式逐渐的由小变大,由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变。“两把头”和“架子头”由于不能戴更多的饰品,切梳理复杂,便在清代后期出现了更加高大夸张的发式——“大拉翅”。

    大拉翅又称“大翻车”或“达拉翅”,类似于现在在京戏里和清宫剧里看到的清代宫廷装样式的旗头。女子现在头顶梳发髻作为头座,再直接带上由青色素缎会纱绒架制成形似扇面尺把高的硬壳,即“大拉翅”。

    “大拉翅”持重性强,上面可以设有众多簪、钗、流苏、疙瘩针、头花、流苏等饰品。简单方便的同时可以满足满族女子想同时戴各种头饰的需求。

    燕尾:由于梳头发时候头的后方会余下很多碎发,妇女便将碎发梳成两个尖角燕尾形扁发髻垂于脑后,故称“燕尾发”。

    上述的头型是女子头部持重多,燕尾的支持,是女子头部不能大幅度的摆动,走路的时候显得端庄。繁琐的发式,配以华贵的头饰,更显得雍容富贵。但是,以上的发式对位满族贵族妇人所应用,民间的妇人多要进行劳动,没有时间去打理如此繁琐复杂的头式,在民间妇女多梳团头。

    团头:又称旗髻,是民间常用的发式。满族的妇女进入中年后不再梳“头翅儿”,而改梳“团头”,造型好似馒头,但是不像汉人梳在脑后的“髻疙瘩”,团头为主在头的正上方,把头发梳成竖式或圆形或扁方高髻,并在发中插戴扁方等头式,有的头后也梳燕尾,美观又方便。

    满族发式是很有趣的,仔细研究会有很大收获。近几年清宫剧泛滥,影视剧为了达到一种审美的效果,不顾历史事实,除了很多笑话。比如,《还珠格格》的故事是发生在乾隆时期,而电视剧里格格妃子们戴的“大拉翅”却实在咸丰年间才流行的。《康熙秘史》等一堆格格打扮的是花枝招展,头型更是漂亮的不得了,其不知,那是只有出嫁了才可以梳的妇女头,姑娘们都只能编辫子的。其实真要是完全的复原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影视剧要达到的是一种商业效果,都梳个辫子哪还有美感呢?

    历史变迁,时光流逝,满清300年的统治早已经落幕。关于中国人辫子的话题,民主革命时期早已讨论的不可开胶,留辫子的剪辫子的,闹的乱哄哄一片。现如今,如要是男子们再垂个大辫子定是十分搞笑的,女子们更是不可能顶个“大拉翅”满街走,毕竟女子的地位已经不再是以前单纯的主内了,更不是天天对镜贴花黄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了,女人们有了更多的事情要做,地位渐渐的和男人走向平等。

    可是当今女子们烫直的,拉弯的,染色的,对自己的头发进行各种打理,花费的时间和古人也差不多了,还直接导致了发质的下降,“真正”的做到了与世界接轨。可是要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势韩流又是和风的,到不如真正的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就算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麻花辫子,也是历史悠久,美丽淳朴。女生们的审美观念是不是应该稍微复古一点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非洲裔男子留长发时喜欢辫发。否则打理起来是很痛苦的。
    • 本文作者紫禁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67ff50100li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