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请关注:程派私淑弟子——新艳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新艳秋是程师第一代传人中经历最为坎坷也最具有传奇性的,她被认为嗓音最为像程者。其功底之扎实远非一般程之弟子所及,但不知为何其名声不太响。
下面的文章摘自“中国戏剧场”(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

新艳秋
提起程派,新艳秋的名字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她始终无缘立雪程门。

  新艳秋,著名程派传人,出生于1910年(有资料记为1911年),祖籍北京。她原名王玉华,受喜爱京剧的父亲王海山影响,9岁便开始以“月明珠”的艺名学习梆子,11岁拜师钱则诚改学皮黄,15岁登台以“王兰芳”的艺名借台演戏,同时拜荣蝶仙为师。1928年,她得一代宗师杨小楼提携合演《霸王别姬》,由此而被推为“坤伶主席”。之后,因酷爱程砚秋的艺术遂在1930年前后改艺名新艳秋而专攻程派戏。后再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1949年后,新艳秋先后在江苏省京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从事演出和教学。

  新艳秋与程砚秋本是同时代人,几无年龄差异,因此也就看到了程派艺术从萌发到成熟的全过程,并尽毕生精力继承和钻研,因其受益于程砚秋的恩师王瑶卿和梅兰芳,故对程派艺术的精髓了解得深刻而透彻,在实践中的掌握和运用也严守规范。她的嗓音与程砚秋酷似,无坤伶学程之斧凿痕迹,不但立音松弛,脑后音壮实,胸腔共鸣也极好。不夸张地说,她的天赋条件比之程砚秋本人并不逊色。听她的演唱,既能体悟到程腔的寓刚于柔、幽咽婉转,又别具清香雅丽、情意蕴蓄之风韵。

  在程派传人中,新艳秋的擅演剧目和独创剧目之多也是少有的。她经常演出的传统戏有:《青霜剑》、《六月雪》、《鸳鸯冢》、《赚文娟》、《碧玉簪》、《红拂传》、《朱痕记》、《贺后骂殿》等。她所创编的新戏有:二本《红拂传》、《琵琶行》、《荆十三娘》、《娄妃》、《玉京道人》、《霸王遇虞姬》、《涪江缘》等。

虚岁已经90高龄的京剧艺术家新艳秋,今年元宵节,意外的出现在上海的荧屏上。东方电视台的元宵晚会,组织了一个三代程派传人联唱《锁麟囊》的节目。堪称“戏曲人瑞”的新艳秋粉墨登场,一曲程腔幽咽委婉。其中是少了一些朗润,但是,细心的听众或许仍能听出一些当年的风华。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京剧“四大名旦”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为当时社会家喻户晓的时髦名词,似乎是在宣告国剧开始了一个以旦角为主的新时代,而且,当时的新闻媒体还接二连三的掀起了评选“四大坤旦”、“四小名旦”等类似的活动。新艳秋便是当时在“四大名旦”之后,名闻遐迩的“四大坤旦”之一。那一年,新艳秋只有20岁,学演程派戏也不过5个年头。

【建议采访新艳秋:我是1910年出生身的。我们家在旗的,是满族人。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家里已经很穷了。我父亲叫王海山,是拉大车的。但是非常喜欢戏。我的原名叫王兰芳,9岁就开始练功,跟我的二姐学河北梆子。两年后,才拜出身“富连成”的钱则成先生,改学京剧青衣。】

新艳秋学习的条件极为艰苦,买不起服装行头,练水袖时,就用手绢、破衣服扎在袖口上练;没有大镜子,就在太阳地里照着影子,看着身上练。每天一早就到天坛吊嗓,跑圆场。晚上到华乐戏院看戏,没有钱买戏票,就通过剧场管事的交情,偷偷爬上三楼看蹭戏。

【新艳秋:当时,程艳秋先生经常在“华乐”演出。我看了他的演出,就迷上了程派。我哥哥王子祥是学胡琴的,后来长期给我伴奏。当时我们兄妹二人,每天都爬3楼去看程先生的演出。我们两人分了工,一个记身段表演,一个记唱腔、过门。回到家里就相互印证,学着演。】

1926年新艳秋十六岁时满师,由钱则诚借钱送礼,通过开明戏院老板李世甫“借台”唱戏。当时的童伶,都喜欢借大牌明星的名字作艺名,如学老生的叫“小桂芬”、“金桂芬”学花脸的叫“金奎官”等等。新艳秋初登台时,取了个艺名叫“玉兰芳”。

【新艳秋:(谈为什么取这个艺名)】
头天演出的是传统戏《贺后骂殿》。也许是她这个艺名与梅兰芳有关的缘故,当时,被称为“梅党”的重要人物齐如山先生去看了戏。看完之后,他对人说:“这孩子像程老四嘛!怎么叫玉兰芳呢?”过几天,齐先生就托人约她去家里,并且为她改了艺名叫“新艳秋”。
当时程艳秋先生的艺名就是这个“艳”丽的艳。“新”与“程”相对,取这个名字,无非也是当时的一种时髦,与流行的“盖叫天”、“赛月楼”之类一样,是当时梨园界的一种风俗,并不像后来有人附会的那样,有跟程艳秋“打对台”的意思等等。

【《贺后骂殿》】

不过,说起“新”艳秋与“程”艳秋关系,确实并不融洽。可以说,新艳秋是程派最早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但是,因为程砚秋明言不收女弟子,所以,新艳秋一直没有机缘拜程砚秋为师。数十年间,他们只说过一次话。

【新艳秋:(要点)程先生似乎老是避开我。有时候,在某些场合遇见,程先生马上就避开了,从来不说话。】

有一段时间,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颇为紧张。有时候,逢到新艳秋去看戏,程艳秋往往临时改唱腔、改身段。这里面的原因颇为复杂。然而,为了学到程派艺术,特别是程派的新戏,新艳秋常常不得不悄悄的躲在剧场的角落里偷学,就是内行常说的“捋叶子”。这种关系一直到程先生从欧洲考察回国后,才有所改变。

1932年,程先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程砚秋,解散了自己剧团“鸣和社”,暂时告别舞台,赴欧洲考察。新艳秋借机把程剧团的众多配角都网罗到自己的剧团来演出,俨然是一个小“名和社”。那段时间,程迷们看不到程砚秋,却在新艳秋的演出惟妙惟肖中演出,得到了慰籍和满足。

程砚秋回国后,也许是因为新艳秋的声誉越来越高,也许是程先生当时的革新思维,也多少改变了他对坤伶的看法,终于破例去看了一次新艳秋的演出。

【新艳秋:(要点)那天我正好演《红拂传》,他们告诉我,程老板来看你的戏了。我当时紧张极了,上了台只觉得台下黑压压的,什么也看见。直到最后一场,有一段坐下来的戏,我才看见程先生和吴富琴先生坐在一起,边看边笑嘻嘻的议论着什么,我这才定了心。】

不过,这一次,他们仍然没有见面说话。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程先生破例收了女学生。新艳秋才有机会与她崇拜的老师说了一次话。

【新艳秋:(要点)1、杜丽云介绍,看程先生的《英台抗婚》;2、谢幕时程先生招手叫她们,到后台问话;3、因为赶赴外地演出没有多留。】

【《红拂传》】

新艳秋一直是程派的私淑弟子,但是她也是程派传人中功力很深,成就极高的一位,就是某些嫡传弟子也未必及得上她。这除了她的个人天赋以外,还跟她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她学程派,不是简单的模仿某些外表,而是从程派的基础学起的。新艳秋刚开始搭班时,北京还不准男女同台,所以同台演出的都是坤伶。有老生金桂芬、李桂芬(就是后来著名影星卢燕的母亲)、还有刘友轩、盖荣轩、恩维铭等;花脸有金奎官、王庆奎、张子寿;武生是杜云凤、梁春楼等。新艳秋那时候边演出,边学艺。她专门拜了程艳秋的开蒙老师荣蝶仙学习刀马旦,在荣蝶仙的指导下,新艳秋先后学了《虹霓关》、《芦花河》等几出刀马戏。那也是程艳秋早年经常演出的剧目。其中《芦花河》一剧,程艳秋还在百代公司灌过唱片。

1927,在齐如山先生的指引下,她又拜了程艳秋早期的老师梅兰芳,成为梅派的第一位女弟子。先后学唱《红线盗盒》、《审头刺汤》、《霸王别姬》等梅派戏。第二年,她又拜了程艳秋的一位最重要的老师棗王瑶卿,成为王先生的第一位女弟子。王先生人称“通天教主”,对程派艺术的形成起过关键作用。程派的许多新戏都是王瑶卿先生帮助设计的。新艳秋从王先生那里陆续学了全本《缇索救父》、《贺后骂殿》、《玉堂春》、《六月雪》、《碧玉簪》、《青霜剑》、《鸳鸯塚》、《貂蝉》、《红拂传》等。这些戏,有的是新学,有的是原来会的,又重新回炉。

【新艳秋:王先生教戏注重内容,讲究体会剧情。老戏总是纠正旧的唱腔,再传授新腔;新剧本,总是先给本子,背熟后再细讲。】

这些名师对新艳秋都十分垂爱。尤其梅兰芳先生,当年梅、程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但是他对自己的这位“程派弟子”却毫无芥蒂。

【新艳秋:有一年在上海,梅先生住在马斯南路。当时一些在上海的梅派弟子言慧珠、童芷苓等来看他,梅先生很幽默的介绍说,“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这是我的学生,唱程派的!”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

1928年,杨小楼被批准在北京组织男女同台演出。新艳秋有幸被邀,成为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合作的第一位女演员。而与杨小楼合作过的演员,眼下还健在的,除了远在台湾的另一位“四大坤旦”章遏云,恐怕也已经绝无仅有了!

【新艳秋:那次演出是在开明戏院,合作的剧目是《长板坡》、《霸王别姬》。与国剧宗师合作,我很紧张。事先去请教王瑶卿和梅兰芳,梅先生特地传授了我《长坂坡》中,糜夫人投井时,“抓帔”的诀窍。《霸王别姬》是梅先生与杨先生的名作,我这出戏是梅先生亲授的,而经过与杨小楼这样的大师同台,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艺术上有很大的进步。后来,我自己创排新剧目,还编演了一出《霸王遇虞姬》,就是演的《别姬》前面的故事。】

【《霸王遇虞姬》】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新艳秋在艺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如果能一帆风顺,长期发展,前途真是不可限量。然而,世道多变。年轻女演员更是命多乖桀。1935年先是为了躲避军阀的逼婚,停演了很长一段时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新艳秋更是惹来了一场大祸,不仅断送了她的舞台生活,而且使她长期陷于牢狱之灾。

那是在1939年初,一天当时的敌伪机关组织了一场大义务戏。梨园中人迫于当时的环境,不得不参加。那天的大轴戏是新艳秋和李洪春等合作的全本《貂蝉》。不料,戏没有开始,枪声骤起。在座的敌伪临时政府委员缪斌的一名随从死于枪下。缪斌受了惊吓,当即退场。枪手也没有抓到。但是,刺客的目标显然是缪斌。而缪斌却认定刺客是新艳秋指使的。所以,戏一演完,还没有来得及卸装,新艳秋就被抓到日本宪兵队,严刑拷打,百般凌辱,打得她遍体鳞伤、气息奄奄。据当时《申报》报道,后来由北平维持会长江朝宗、两家机关以及13家报纸联名辅保,才被放出来。《申报》的记者分析,新艳秋这场祸事,可能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她拒绝到“满洲国”演出,二是因为拒绝一个日本高级军官的婚事,三是缪斌自己也想染指这位名闻遐迩的女演员。据记载,新艳秋出狱后,被日本大特务川岛芳子接到家里养伤,一直有半年多没有露面。

1940年初,上海更新舞台重礼向川岛芳子说情,邀新艳秋前往演出,包银全归川岛芳子。新艳秋到上海,同台演出的有老生贯盛习、李世霖;小生俞振飞;武生粱慧超等。可是新艳秋大病初愈,经不起劳累,原定18场演出,只演了10场,旧伤复发,大量流血,只能停演治疗。随后,又被弄回川岛芳子的住所。直到1945年川岛芳子离开北平后,新艳秋才获自由。可是不久抗日战争结束,又被国民政府以莫须有的“汉奸”罪名投入监牢。1949年北京解放后才获释。前后离开舞台10年之久。断送了她艺术生命中最美好时光。

【《窦娥冤》】

新艳秋晚年定居南京,主要传授程派艺术。偶尔参加一些演出。

【采访新艳秋 (谈谈教的几位学生)】

“回首繁华如梦渺”。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曲折,新艳秋不太愿意多谈往事。像她这样一位亲炙过众多京剧艺术大师的“过来人”,至今还没有一本回忆录。这对于京剧观众和京剧史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我们问起此事,她只说没有合适的人,怕写不好。我们希望能尽快找到一管合适的“直笔”,记下那“如梦”的“繁华”,也记下痛苦的岁月。

新艳秋可畏是非常聪明,有灵性了,她学程先生最像,在当时偷学程先生的戏,程先生演一出,她看一出,学一出,能跟程先生唱对台戏,不简单了!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请关注:程派私淑弟子——新艳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新艳秋是程师第一代传人中经历最为坎坷也最具有传奇性的,她被认为嗓音最为像程者。其功底之扎实远非一般程之弟子所及,但不知为何其名声不太响。
    下面的文章摘自“中国戏剧场”(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

    新艳秋
    提起程派,新艳秋的名字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她始终无缘立雪程门。

      新艳秋,著名程派传人,出生于1910年(有资料记为1911年),祖籍北京。她原名王玉华,受喜爱京剧的父亲王海山影响,9岁便开始以“月明珠”的艺名学习梆子,11岁拜师钱则诚改学皮黄,15岁登台以“王兰芳”的艺名借台演戏,同时拜荣蝶仙为师。1928年,她得一代宗师杨小楼提携合演《霸王别姬》,由此而被推为“坤伶主席”。之后,因酷爱程砚秋的艺术遂在1930年前后改艺名新艳秋而专攻程派戏。后再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1949年后,新艳秋先后在江苏省京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从事演出和教学。

      新艳秋与程砚秋本是同时代人,几无年龄差异,因此也就看到了程派艺术从萌发到成熟的全过程,并尽毕生精力继承和钻研,因其受益于程砚秋的恩师王瑶卿和梅兰芳,故对程派艺术的精髓了解得深刻而透彻,在实践中的掌握和运用也严守规范。她的嗓音与程砚秋酷似,无坤伶学程之斧凿痕迹,不但立音松弛,脑后音壮实,胸腔共鸣也极好。不夸张地说,她的天赋条件比之程砚秋本人并不逊色。听她的演唱,既能体悟到程腔的寓刚于柔、幽咽婉转,又别具清香雅丽、情意蕴蓄之风韵。

      在程派传人中,新艳秋的擅演剧目和独创剧目之多也是少有的。她经常演出的传统戏有:《青霜剑》、《六月雪》、《鸳鸯冢》、《赚文娟》、《碧玉簪》、《红拂传》、《朱痕记》、《贺后骂殿》等。她所创编的新戏有:二本《红拂传》、《琵琶行》、《荆十三娘》、《娄妃》、《玉京道人》、《霸王遇虞姬》、《涪江缘》等。

    虚岁已经90高龄的京剧艺术家新艳秋,今年元宵节,意外的出现在上海的荧屏上。东方电视台的元宵晚会,组织了一个三代程派传人联唱《锁麟囊》的节目。堪称“戏曲人瑞”的新艳秋粉墨登场,一曲程腔幽咽委婉。其中是少了一些朗润,但是,细心的听众或许仍能听出一些当年的风华。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京剧“四大名旦”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为当时社会家喻户晓的时髦名词,似乎是在宣告国剧开始了一个以旦角为主的新时代,而且,当时的新闻媒体还接二连三的掀起了评选“四大坤旦”、“四小名旦”等类似的活动。新艳秋便是当时在“四大名旦”之后,名闻遐迩的“四大坤旦”之一。那一年,新艳秋只有20岁,学演程派戏也不过5个年头。

    【建议采访新艳秋:我是1910年出生身的。我们家在旗的,是满族人。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家里已经很穷了。我父亲叫王海山,是拉大车的。但是非常喜欢戏。我的原名叫王兰芳,9岁就开始练功,跟我的二姐学河北梆子。两年后,才拜出身“富连成”的钱则成先生,改学京剧青衣。】

    新艳秋学习的条件极为艰苦,买不起服装行头,练水袖时,就用手绢、破衣服扎在袖口上练;没有大镜子,就在太阳地里照着影子,看着身上练。每天一早就到天坛吊嗓,跑圆场。晚上到华乐戏院看戏,没有钱买戏票,就通过剧场管事的交情,偷偷爬上三楼看蹭戏。

    【新艳秋:当时,程艳秋先生经常在“华乐”演出。我看了他的演出,就迷上了程派。我哥哥王子祥是学胡琴的,后来长期给我伴奏。当时我们兄妹二人,每天都爬3楼去看程先生的演出。我们两人分了工,一个记身段表演,一个记唱腔、过门。回到家里就相互印证,学着演。】

    1926年新艳秋十六岁时满师,由钱则诚借钱送礼,通过开明戏院老板李世甫“借台”唱戏。当时的童伶,都喜欢借大牌明星的名字作艺名,如学老生的叫“小桂芬”、“金桂芬”学花脸的叫“金奎官”等等。新艳秋初登台时,取了个艺名叫“玉兰芳”。

    【新艳秋:(谈为什么取这个艺名)】
    头天演出的是传统戏《贺后骂殿》。也许是她这个艺名与梅兰芳有关的缘故,当时,被称为“梅党”的重要人物齐如山先生去看了戏。看完之后,他对人说:“这孩子像程老四嘛!怎么叫玉兰芳呢?”过几天,齐先生就托人约她去家里,并且为她改了艺名叫“新艳秋”。
    当时程艳秋先生的艺名就是这个“艳”丽的艳。“新”与“程”相对,取这个名字,无非也是当时的一种时髦,与流行的“盖叫天”、“赛月楼”之类一样,是当时梨园界的一种风俗,并不像后来有人附会的那样,有跟程艳秋“打对台”的意思等等。

    【《贺后骂殿》】

    不过,说起“新”艳秋与“程”艳秋关系,确实并不融洽。可以说,新艳秋是程派最早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但是,因为程砚秋明言不收女弟子,所以,新艳秋一直没有机缘拜程砚秋为师。数十年间,他们只说过一次话。

    【新艳秋:(要点)程先生似乎老是避开我。有时候,在某些场合遇见,程先生马上就避开了,从来不说话。】

    有一段时间,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颇为紧张。有时候,逢到新艳秋去看戏,程艳秋往往临时改唱腔、改身段。这里面的原因颇为复杂。然而,为了学到程派艺术,特别是程派的新戏,新艳秋常常不得不悄悄的躲在剧场的角落里偷学,就是内行常说的“捋叶子”。这种关系一直到程先生从欧洲考察回国后,才有所改变。

    1932年,程先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程砚秋,解散了自己剧团“鸣和社”,暂时告别舞台,赴欧洲考察。新艳秋借机把程剧团的众多配角都网罗到自己的剧团来演出,俨然是一个小“名和社”。那段时间,程迷们看不到程砚秋,却在新艳秋的演出惟妙惟肖中演出,得到了慰籍和满足。

    程砚秋回国后,也许是因为新艳秋的声誉越来越高,也许是程先生当时的革新思维,也多少改变了他对坤伶的看法,终于破例去看了一次新艳秋的演出。

    【新艳秋:(要点)那天我正好演《红拂传》,他们告诉我,程老板来看你的戏了。我当时紧张极了,上了台只觉得台下黑压压的,什么也看见。直到最后一场,有一段坐下来的戏,我才看见程先生和吴富琴先生坐在一起,边看边笑嘻嘻的议论着什么,我这才定了心。】

    不过,这一次,他们仍然没有见面说话。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程先生破例收了女学生。新艳秋才有机会与她崇拜的老师说了一次话。

    【新艳秋:(要点)1、杜丽云介绍,看程先生的《英台抗婚》;2、谢幕时程先生招手叫她们,到后台问话;3、因为赶赴外地演出没有多留。】

    【《红拂传》】

    新艳秋一直是程派的私淑弟子,但是她也是程派传人中功力很深,成就极高的一位,就是某些嫡传弟子也未必及得上她。这除了她的个人天赋以外,还跟她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她学程派,不是简单的模仿某些外表,而是从程派的基础学起的。新艳秋刚开始搭班时,北京还不准男女同台,所以同台演出的都是坤伶。有老生金桂芬、李桂芬(就是后来著名影星卢燕的母亲)、还有刘友轩、盖荣轩、恩维铭等;花脸有金奎官、王庆奎、张子寿;武生是杜云凤、梁春楼等。新艳秋那时候边演出,边学艺。她专门拜了程艳秋的开蒙老师荣蝶仙学习刀马旦,在荣蝶仙的指导下,新艳秋先后学了《虹霓关》、《芦花河》等几出刀马戏。那也是程艳秋早年经常演出的剧目。其中《芦花河》一剧,程艳秋还在百代公司灌过唱片。

    1927,在齐如山先生的指引下,她又拜了程艳秋早期的老师梅兰芳,成为梅派的第一位女弟子。先后学唱《红线盗盒》、《审头刺汤》、《霸王别姬》等梅派戏。第二年,她又拜了程艳秋的一位最重要的老师棗王瑶卿,成为王先生的第一位女弟子。王先生人称“通天教主”,对程派艺术的形成起过关键作用。程派的许多新戏都是王瑶卿先生帮助设计的。新艳秋从王先生那里陆续学了全本《缇索救父》、《贺后骂殿》、《玉堂春》、《六月雪》、《碧玉簪》、《青霜剑》、《鸳鸯塚》、《貂蝉》、《红拂传》等。这些戏,有的是新学,有的是原来会的,又重新回炉。

    【新艳秋:王先生教戏注重内容,讲究体会剧情。老戏总是纠正旧的唱腔,再传授新腔;新剧本,总是先给本子,背熟后再细讲。】

    这些名师对新艳秋都十分垂爱。尤其梅兰芳先生,当年梅、程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但是他对自己的这位“程派弟子”却毫无芥蒂。

    【新艳秋:有一年在上海,梅先生住在马斯南路。当时一些在上海的梅派弟子言慧珠、童芷苓等来看他,梅先生很幽默的介绍说,“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这是我的学生,唱程派的!”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

    1928年,杨小楼被批准在北京组织男女同台演出。新艳秋有幸被邀,成为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合作的第一位女演员。而与杨小楼合作过的演员,眼下还健在的,除了远在台湾的另一位“四大坤旦”章遏云,恐怕也已经绝无仅有了!

    【新艳秋:那次演出是在开明戏院,合作的剧目是《长板坡》、《霸王别姬》。与国剧宗师合作,我很紧张。事先去请教王瑶卿和梅兰芳,梅先生特地传授了我《长坂坡》中,糜夫人投井时,“抓帔”的诀窍。《霸王别姬》是梅先生与杨先生的名作,我这出戏是梅先生亲授的,而经过与杨小楼这样的大师同台,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艺术上有很大的进步。后来,我自己创排新剧目,还编演了一出《霸王遇虞姬》,就是演的《别姬》前面的故事。】

    【《霸王遇虞姬》】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新艳秋在艺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如果能一帆风顺,长期发展,前途真是不可限量。然而,世道多变。年轻女演员更是命多乖桀。1935年先是为了躲避军阀的逼婚,停演了很长一段时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新艳秋更是惹来了一场大祸,不仅断送了她的舞台生活,而且使她长期陷于牢狱之灾。

    那是在1939年初,一天当时的敌伪机关组织了一场大义务戏。梨园中人迫于当时的环境,不得不参加。那天的大轴戏是新艳秋和李洪春等合作的全本《貂蝉》。不料,戏没有开始,枪声骤起。在座的敌伪临时政府委员缪斌的一名随从死于枪下。缪斌受了惊吓,当即退场。枪手也没有抓到。但是,刺客的目标显然是缪斌。而缪斌却认定刺客是新艳秋指使的。所以,戏一演完,还没有来得及卸装,新艳秋就被抓到日本宪兵队,严刑拷打,百般凌辱,打得她遍体鳞伤、气息奄奄。据当时《申报》报道,后来由北平维持会长江朝宗、两家机关以及13家报纸联名辅保,才被放出来。《申报》的记者分析,新艳秋这场祸事,可能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她拒绝到“满洲国”演出,二是因为拒绝一个日本高级军官的婚事,三是缪斌自己也想染指这位名闻遐迩的女演员。据记载,新艳秋出狱后,被日本大特务川岛芳子接到家里养伤,一直有半年多没有露面。

    1940年初,上海更新舞台重礼向川岛芳子说情,邀新艳秋前往演出,包银全归川岛芳子。新艳秋到上海,同台演出的有老生贯盛习、李世霖;小生俞振飞;武生粱慧超等。可是新艳秋大病初愈,经不起劳累,原定18场演出,只演了10场,旧伤复发,大量流血,只能停演治疗。随后,又被弄回川岛芳子的住所。直到1945年川岛芳子离开北平后,新艳秋才获自由。可是不久抗日战争结束,又被国民政府以莫须有的“汉奸”罪名投入监牢。1949年北京解放后才获释。前后离开舞台10年之久。断送了她艺术生命中最美好时光。

    【《窦娥冤》】

    新艳秋晚年定居南京,主要传授程派艺术。偶尔参加一些演出。

    【采访新艳秋 (谈谈教的几位学生)】

    “回首繁华如梦渺”。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曲折,新艳秋不太愿意多谈往事。像她这样一位亲炙过众多京剧艺术大师的“过来人”,至今还没有一本回忆录。这对于京剧观众和京剧史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我们问起此事,她只说没有合适的人,怕写不好。我们希望能尽快找到一管合适的“直笔”,记下那“如梦”的“繁华”,也记下痛苦的岁月。

    新艳秋可畏是非常聪明,有灵性了,她学程先生最像,在当时偷学程先生的戏,程先生演一出,她看一出,学一出,能跟程先生唱对台戏,不简单了!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高阳的小说《粉墨春秋》中对此一段历史有过记述(和你转贴的有所不同),推荐你去看看。另外,这本小说描述了汪伪时期伪政府在上海和南京的种种事情,值得一读。
      • 上次我被友人拉去看了一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其中就有据说是程派第三代弟子张莉莉表演了<琐玲囊>,我不太懂京剧.但看观众反响不错.建议喜爱程派京剧的朋友去留意一下,就在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