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三、培养儿童观赏美展的良好态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以纯真的感性去接触艺术品

美术鉴赏是知性与感性交融的活动,感性占有重要分量。走进美术馆刚接触一幅绘画或一件雕塑时,不急著想了解作品的叙事性,只关心题材的内容。观赏绘画除了若干纪念性作品以外,何人、何物、何地?并非关切的重点,最重要的是先掌握画面由造形、色彩、明暗、质感等构成的视觉感受。即使鉴赏以内容为主的历史画,也得先从视觉的感受开始,才能淋漓领会画中人物所表现的意义。一幅肖像画固然须认识画中人,但不妨先关心这位画中人所显现的感情,是开朗、快乐、得意,还是忧郁?一般风景画也不宜只知探求是何处景色?应先感受画面所呈现明朗、柔和、沈闷、激烈等气氛,掌握情趣所在。

如果只知从作品内容去追求美,一旦遇到塞尚那种藉苹果、橘子探讨画面构成的静物画,就无法领会艺术家精心创作的美;尤其纯由形状、色彩组合的抽象画,更是不知所画何物了。至於立体的雕塑尽管有写实、变形与抽象的各种造形,鉴赏重点都在作品的量感、空间感、质感、均衡感与动感,而不全在题材的内涵,观赏人像时便不必太在意这个人是谁?

向日葵在荷兰是农村常见平凡的花,然而梵谷所画向日葵却是价值连城;虽然如此,我们在鉴赏它时,也不必惊叹而冲淡了自己对它的真实感受。鉴赏画中花,不计较品种价格的高低,才能深切感受画家所展现的美,面对任何艺术品都要抛弃世俗的价值观,而以纯真的感性去接触!

(二)多方接纳不同情趣的美

观赏美展须要敞开胸怀,广纳各类题材、不同形式的美。科学的价值在确定真理,而艺术的珍贵在多元性,富於弹性而不僵化;美本身没有好与坏、是与非的区别,只有主观的喜欢不喜欢。

艺术创作强调独树一格,以致百花齐放,艺术鉴赏自然也得培养多方接纳的眼光,鼓励儿童乐於观赏不同媒材、不同题材、不同技法、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各有偏好,有人专攻一方,期待熟能生巧而淋漓展现创作理念,但是鉴赏则不必固守一途。即使偏爱精致优雅的古典风格,也不妨细加品赏粗犷豪迈的率性作风;钟情飘逸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也不必拒绝缤纷的西洋油彩风景画。广泛接纳百家反而透过画里的相通,相得益彰而增强赏析能力,使得感受更深刻,收获更丰硕。

各处美术馆分别推出各种精采展品,正是让生活多采多姿的良机,何必偏执而单调了美的飨宴?

(三)突破成见与概念

美术鉴赏要用心观察,尽情想像,以真切体会从作品传来的感受,千万不要局限於成见或概念的束缚,而行因循笼统的观赏。一般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尤其生活在权威支配环境下的儿童,更是牢记幼时师长权宜之言。例如:幼稚园时期画树指定用绿色涂树叶后,孩子们便一直认为树叶就是蜡笔、彩色笔所画那种绿,不办清真实而延用下去。其实叶色随著树种、季节、受光、距离、老嫩等差异,呈现不同的绿色或其他色彩,如果一律视为同色便犯了因循笼统不切实际的毛病。未经真实细密的观察,导致缺乏真诚深刻的感受,是不足取的。

从艺术史的发展看来,愈来愈重视创作理念与方法的自由,因此各类创作不一定是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绘画的改变形状、更换色彩是常事,甚至创造现实世界不存在的现象;雕塑的夸张、变形、抽象也司空见惯,逼真与否已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过去所见创作手法不是一成不变,观赏者得突破成见与概念,真实观赏眼前艺术品,真诚接纳感受,才能发现新鲜而多采多姿的美。

(四)知性的分析与感性的统整

观赏艺术品如果只依顺爱美天性,凭著感性去体会美,是属於欣赏层次,如果添加知性的辅助,理性的研判,则提升到鉴赏层次了。由直觉的欣赏,提升到兼容感情要素与知性要素的鉴赏,有赖后天的教育。为了提升观赏艺术品的层次,我们应该鼓励儿童愿意学习艺术史、创作要素与形式等美术知识,以及鉴赏方法的态度。

具备了艺术史的常识,便可明白各种流派的来龙去脉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认识了色彩、造形等创作要素与均衡、对比、韵律等构成形式,便可淋漓品赏作品的美妙。因此,充实相关知识是必要的。

知性与感性交融的鉴赏,最能感受到美。本著丰沛的感情,以敏锐的感觉接触艺术家注入思想、感情的作品后,又藉知识的辅助去发掘、分析、思考作品中的美,最后再以自己的感情去接纳,这种完美的鉴赏是少不了知性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如何引导儿童观赏美展(黃宣勳) -- 查资料时看到这篇文章,觉得不错,转贴到这里。
    • 一、引导儿童观赏美展的通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带领儿童观赏美展,是引导儿童走进艺术殿堂的美丽花径,儿童可以透过艺术家凝聚智慧与感情完成的作品,接触美、感受美、享受美。美展的型态繁多,琳琅满目的展品各有特色,观赏的主体儿童又有年龄的差异,观赏方法自然不宜齐一,因此唯有斟酌不同的客体与主体采择适当方式,才能深入接触,收效宏大。话虽如此,由於观赏任何艺术品都在追求美,本质相同,彼此之间必多相通,带领儿童观赏美展走进艺术殿堂,自然要掌握若干通则。兹分述如下:

      (一)激发喜爱美术的兴趣

      凡事须有兴趣才能顺利推展,美的探索也须要浓厚的兴趣做为推动力。当前观赏美展风气不够普遍,一般人鉴赏美术能力薄弱,显然是缺乏兴趣、丧失信心所致。追究其因极可能是过去的教育偏差,美术沦为不受重视的副科地位,或只求表现的技能科性质,社会上又普遍受功利价值观影响而偏重知识教育,忽视陶冶情意的审美教育。

      其实人类具有爱美的天性,观赏美丽的自然物、艺术品都会心旷神怡,对於儿童只要稍加提携,很容易激发潜藏的喜爱美术的兴趣。经常安排儿童参观美术馆,增加亲近艺术品的机会,自然而然会消除自卑、冷漠、畏惧的心理,顺畅地发展天性,增强美术鉴赏的信心。引导儿童观赏美展,不仅次数要多,也要用心激发其兴趣,例如:观赏前鼓舞情绪,以增强对这次美展的期待;观赏中发掘惊喜,以维持兴趣的热度,或解析疑惑,以提升鉴赏的程度;观赏后须回味、共享、整理,其肯定心得满足成就感。每人带领儿童观赏美展都当做播种工作,悉心在儿童心中种下爱好美的种子,如此才有萌发新芽茁壮成树的一天。

      (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创作艺术家来说是快乐的一件事,但也可能夹带辛苦,甚至充满痛苦的困扰;至於观赏艺术品则是顺性怡情的快乐事,最能舒畅心怀,扫除心中压抑郁闷。一个人自小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气度自然恢宏,对人生也就充满信心。因此走进美术馆,固然不能态度轻慢而嬉戏喧闹,也不必拘谨严肃而满怀戒慎。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本著快乐心情,去接触平面的绘画或立体的雕塑,寻找赏心悦目的美。

      参观的规矩,观赏的礼仪都不是束缚快乐的枷锁,而是保障各人能静心接纳美的权利。引导的人本身要以开朗的态度,幽默的言语,热诚的鼓励,让儿童体会徜徉在美术馆与艺术品对谈是多么愉快的事。不论是少数一、二人或班级性群体活动,要能鼓舞儿童轻松活泼的情绪,营造愉快和谐的气氛,才能让美展成为快乐源泉,把儿童带进美的天地。

      此外,走进收藏品丰饶惊人的美术馆或大规模的美展,往往给人「既入宝山,岂可不满载而归」的贪念,极想全部观赏完毕,以致走马看花般匆匆扫视。此种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方式,也容易促使观赏心情急躁不安,影响对作品的感受程度。

      (三)掌握展览资讯,熟悉展览会场情境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妥善的准备工夫是成功的要素,带领儿童参观美展也是如此。观赏前要获得确切周详的展览资讯,包括开展至闭展日期、每日展览起讫时间、展览地点、交通状况、展览内容、相关活动及出版品等,比较容易掌握参观活动的顺利、收获的丰富。尤其是带领人数较多或是配合课程的教学活动,更须讲求预备工作的周全。

      规模宏伟的博物馆、美术馆,展示空间广阔复杂而类似迷宫,展示内容琳琅满目而令人眼花撩乱,初次走进其中犹如「刘姥姥游大观园」,不知从何看起,如何行进?因此须要事先取得资讯,或入场后先看入口处所揭示的展览室分布图,或所提供的摺叠小册子,了解馆内展示概况,按图索骥,才不会遗漏某些重要展品,或未能在预定时间内观赏到本次预定观赏的部分。

      展览作品可能是原始艺术或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可能是中国的水墨或西方的雕塑,带领的人如果事先研读有关资料,对展览品具备相当程度的认识,则一进入会场便能迅速掌握参观情绪。

      一般美术馆除了展示精采作品以外,也附设贩卖部门陈售作品海报、明信画片、画册、书籍、幻灯片、装饰品等,为了加深对作品及此行印象,也可以安排在参观路线内。

      (四)掌握展览特色,接纳各种美术品所拥有的美

      美展作品种类繁多,包括绘画、雕塑、陶瓷、摄影、书法、美术设计、民俗工艺、儿童美术等,其中绘画还可分为:水墨、油彩、水彩、粉彩、胶彩、版画、素描、综合媒材等,各拥有独特的美,观赏重点自然不一。例如:观赏水墨画,用笔与墨韵是发掘水墨之美的两大重点,笔墨呈现的美感与趣味,在引导儿童观赏时最值得提醒说明。

      再如不同於平面艺术的雕塑,尤其是比浮雕更立体的圆雕,观赏就不能仅从一方接触,须从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赏,感受向四面八方展开的造形美。即使同属彩绘的水彩与油彩,也由於材料、技法截然不同而分别呈现渲染或厚实的趣味。

      美展型态有展示收藏品的经常展,展示某人或某主题的个展、特展,也有集合若干人的联展,甚至兼容各类媒材的综合性大展,带领的人最好了解性质与特色,以期儿童轻易地接纳各种艺术品所拥有的美。

      (五)随机介绍美术知识、技法及引导赏析方法

      带领儿童参观美展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意义深远的教育活动,到美术馆不是看热闹,不能只顾玩乐,每次参观总是期望在美术教育上有所收获。不过这是灵活的教育活动,是自由活泼的随机性教学,不是系统化、规律化的一般教学活动,以避免刻板、严肃、枯燥无趣为宜。应该配合时间、空间、客体的展品,并斟酌主体儿童的需要与能力,适切地介绍相关美术知识、技法,增强鉴赏能力及创作能力,不必像在学校里有步骤的美劳教学。

      例如:参观毕卡索画展,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童年生活、生长环境、时代背景、创作经历、作品特色、在美术史上的价值等,可以用轻松有趣的言语随机摘谈,并不一定要做有系统、很严谨的介绍。又如面对印象派大师莫内的作品,可以根据所展现的画面随意谈谈光与色彩的关系。经常参观美展,接触次数增多,零星知识自然在轻松中积累成山。

      (六)适合儿童的感受能力及经验

      儿童不是成人,当然不能以成人程度相待,但也不能以歧视眼光认为幼稚不成熟而不关切。他们拥有自己的美感特质,对美的感受、认知与喜爱自有另一种心灵语言,并且随著年龄的增长一直在改变。

      儿童对美术作品内容的了解,或许受了知识经验的限制而不够丰富深刻,但是对作品的鉴赏具有迥异於成人的著眼点;对彩色机能的诠释,往往跳脱成人世界的习惯领域而另有情钟;对造形、构图的接纳,也有各年龄阶段的独特眼光,这种现象从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与立体造形不难发现。

      儿童造形能力发展固然有基本轨迹的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也不容漠视,天赋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差异都影响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与兴趣,引导儿童观赏美展不能忽略这个现象。儿童的注意力不易持久,最好不断藉生动新鲜的趣味来吸引。因此,严谨的艺术史要故事化,深奥的创作理念要浅语化,抽象的画面要具体化,不要让儿童感觉枯燥乏味。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二、观赏美展的礼仪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不论是教师带领学生,或是父母陪伴儿女观赏美展,都是情操教育的好机会,除了主学习的美感教养以外,公德心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进入图书馆须肃静,不可高声喧哗以免妨碍阅读安宁已成共识;进入美术馆观赏艺术品,也须要建立应有的程序与礼仪。

      参观美术馆是美的朝圣,是美的洗礼,自己的外在、内在都得要求美。仪容举止要活泼中保持端庄,穿著简便无妨,但不宜过於随便。成人的吸菸、吃槟榔当然禁止,儿童的边吃零食,边看美术品也不可取。购买门票进场不拥挤、不插队,依序排队。下雨时雨伞的处理,携带物品、背包、相机等保管都要依照规定。

      定心静观最能领会作品中奥妙,保持美展场所的宁静是必要的,因此在美术馆或展览会场高声阔谈,喧哗嬉戏,奔跑追逐都在禁止之列。指导儿童专心观赏作品的美,悉心揣摹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并以轻声细语交换心得或提出问题,才是观赏美术的正确态度,也是培养公德心的机会教育。

      一般静态展示,平面的各类绘画、摄影等作品大都悬挂壁面,立体的雕塑、陶艺等作品则放置台架上;不论是珍藏在透明玻璃橱内,或只用简易线带隔开,甚至没有任何隔离设施都严禁触摸、撞碰,以防污秽、毁损。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最爱,对作品的珍惜保护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对艺术的真爱。为了永远保留艺术珍品,尤其年代悠久的古画古物,更是严密讲究收藏及展示的空间、采光温度、湿度等,有的禁止闪光灯摄影,甚至禁止一切摄影,这些保护措施需要让儿童明了并遵守。

      为了充分发挥雕塑向四面八方展现的美,有些雕塑作品展示於户外,或成立雕塑公园。遗憾的是常见儿童自行或在父母怂恿下,然而把艺术家的杰作视同游乐园的玩具而攀登骑乘,影响他人观赏,也破坏了艺术品。可见尊重艺术品,爱护艺术品的观念亟待建立。

      现代艺术中所谓动态艺术,大都在展现艺术品本身的动态变化,至於观念艺术、行动艺术则颇多艺术家或观赏者参与活动的形式,此外儿童艺术教育也有藉游戏融合鉴赏与创作的推展方式。艺术品的展示除了静态之外,还包括活泼的动态,更须指导儿童遵照规定,让他们愉快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又明了尊重艺术的意义。

      艺术的极致在创作要素构成了和谐的形式,於是徜徉美的天地就成了心灵和谐的享受,但是我们带领儿童观赏旨在探索美的美展,不能忘却人与人之间保持敬重礼让所生的和谐也是美。因此要指导儿童:面对不合己意的作品,避免恶言讥评,试从各种角度去理解作品的美,发现艺术家的才华。尊重导览人员,借重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热诚,帮助自己对作品深刻了解,是鉴赏捷径,也是待人的礼仪。此外,对一起观赏的同伴及不相识的其他观众,相互尊重、友善,共同良好秩序,自然能在和谐宁静的气氛下,深得艺术情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三、培养儿童观赏美展的良好态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以纯真的感性去接触艺术品

      美术鉴赏是知性与感性交融的活动,感性占有重要分量。走进美术馆刚接触一幅绘画或一件雕塑时,不急著想了解作品的叙事性,只关心题材的内容。观赏绘画除了若干纪念性作品以外,何人、何物、何地?并非关切的重点,最重要的是先掌握画面由造形、色彩、明暗、质感等构成的视觉感受。即使鉴赏以内容为主的历史画,也得先从视觉的感受开始,才能淋漓领会画中人物所表现的意义。一幅肖像画固然须认识画中人,但不妨先关心这位画中人所显现的感情,是开朗、快乐、得意,还是忧郁?一般风景画也不宜只知探求是何处景色?应先感受画面所呈现明朗、柔和、沈闷、激烈等气氛,掌握情趣所在。

      如果只知从作品内容去追求美,一旦遇到塞尚那种藉苹果、橘子探讨画面构成的静物画,就无法领会艺术家精心创作的美;尤其纯由形状、色彩组合的抽象画,更是不知所画何物了。至於立体的雕塑尽管有写实、变形与抽象的各种造形,鉴赏重点都在作品的量感、空间感、质感、均衡感与动感,而不全在题材的内涵,观赏人像时便不必太在意这个人是谁?

      向日葵在荷兰是农村常见平凡的花,然而梵谷所画向日葵却是价值连城;虽然如此,我们在鉴赏它时,也不必惊叹而冲淡了自己对它的真实感受。鉴赏画中花,不计较品种价格的高低,才能深切感受画家所展现的美,面对任何艺术品都要抛弃世俗的价值观,而以纯真的感性去接触!

      (二)多方接纳不同情趣的美

      观赏美展须要敞开胸怀,广纳各类题材、不同形式的美。科学的价值在确定真理,而艺术的珍贵在多元性,富於弹性而不僵化;美本身没有好与坏、是与非的区别,只有主观的喜欢不喜欢。

      艺术创作强调独树一格,以致百花齐放,艺术鉴赏自然也得培养多方接纳的眼光,鼓励儿童乐於观赏不同媒材、不同题材、不同技法、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各有偏好,有人专攻一方,期待熟能生巧而淋漓展现创作理念,但是鉴赏则不必固守一途。即使偏爱精致优雅的古典风格,也不妨细加品赏粗犷豪迈的率性作风;钟情飘逸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也不必拒绝缤纷的西洋油彩风景画。广泛接纳百家反而透过画里的相通,相得益彰而增强赏析能力,使得感受更深刻,收获更丰硕。

      各处美术馆分别推出各种精采展品,正是让生活多采多姿的良机,何必偏执而单调了美的飨宴?

      (三)突破成见与概念

      美术鉴赏要用心观察,尽情想像,以真切体会从作品传来的感受,千万不要局限於成见或概念的束缚,而行因循笼统的观赏。一般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尤其生活在权威支配环境下的儿童,更是牢记幼时师长权宜之言。例如:幼稚园时期画树指定用绿色涂树叶后,孩子们便一直认为树叶就是蜡笔、彩色笔所画那种绿,不办清真实而延用下去。其实叶色随著树种、季节、受光、距离、老嫩等差异,呈现不同的绿色或其他色彩,如果一律视为同色便犯了因循笼统不切实际的毛病。未经真实细密的观察,导致缺乏真诚深刻的感受,是不足取的。

      从艺术史的发展看来,愈来愈重视创作理念与方法的自由,因此各类创作不一定是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绘画的改变形状、更换色彩是常事,甚至创造现实世界不存在的现象;雕塑的夸张、变形、抽象也司空见惯,逼真与否已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过去所见创作手法不是一成不变,观赏者得突破成见与概念,真实观赏眼前艺术品,真诚接纳感受,才能发现新鲜而多采多姿的美。

      (四)知性的分析与感性的统整

      观赏艺术品如果只依顺爱美天性,凭著感性去体会美,是属於欣赏层次,如果添加知性的辅助,理性的研判,则提升到鉴赏层次了。由直觉的欣赏,提升到兼容感情要素与知性要素的鉴赏,有赖后天的教育。为了提升观赏艺术品的层次,我们应该鼓励儿童愿意学习艺术史、创作要素与形式等美术知识,以及鉴赏方法的态度。

      具备了艺术史的常识,便可明白各种流派的来龙去脉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认识了色彩、造形等创作要素与均衡、对比、韵律等构成形式,便可淋漓品赏作品的美妙。因此,充实相关知识是必要的。

      知性与感性交融的鉴赏,最能感受到美。本著丰沛的感情,以敏锐的感觉接触艺术家注入思想、感情的作品后,又藉知识的辅助去发掘、分析、思考作品中的美,最后再以自己的感情去接纳,这种完美的鉴赏是少不了知性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四、问题与讨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观赏前要准备什么?

      带领儿童观赏美展前,不妨介绍这次观赏对象的特色,以及若干重点作品。让儿童准备笔记,以便记录心得,或使用美术馆提供的问卷,提醒观赏重点,都是含有知性的鉴赏方式。如果不理这些而轻松地做感性的享受,也未尝不可。

      (二)是否一次就要看完所有展品?

      参观位处远地不易再度前来的美术馆,难免会有这种想法。不过面对惊人大量展品走马看花般匆匆一瞥,结果只是慕盛名、看热闹、累身体,还不如选择其中若干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细加品赏。

      (三)从哪里开始看?

      一般美展可以顺著从入口起的行进路线观赏。规模较大美术馆则可以根据馆内提供的展览室分布图,及本次观赏重点,决定先后顺序。衡量心情与体力,以先看重点为宜。

      (四)每件作品都要仔细观赏吗?

      观赏美展是轻松愉快的事,除非专攻美术的人或是自己酷爱的特展,不必像勤奋工作似的认真细赏每件作品。不必平均分配观赏时间,可以随兴决定在作品前面停留的久暂。

      (五)要不要看作品说明卡?

      作品说明卡可以帮助观赏者了解作品,但是花费工夫一一阅读说明卡,容易造成喧宾夺主、妨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不过当观赏发生疑问,或遇到极想进一步探讨的作品时,说明卡便发生效用了。

      (六)使用录音导览好吗?

      录音导览可以边看边听说明,操作又任由自己控制,是很不错的导览方式。缺点是只能单向发展,无法像导览人员可以随时提出疑惑获得解答。

      (七)作品需要详细说明吗?

      艺术欣赏最重视观赏者与艺术品的沟通,对於儿童或许为了引起兴趣与帮助了解,而需要多加说明,但是不要干扰太多,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儿童,须留下他们自己探索、思考的空间。

      (八)儿童看得懂现代绘画吗?

      幼小儿童的绘画原本就不在追求写实,对於藉形状、色彩等构成抽象画面的现代绘画,只要不著眼在画的是什么,仍多吸引他们的趣味。绘画不限於写实的具象美,五花八门的现代绘画,照样表现了视觉及心灵的美,当然可以让儿童发现其中奥妙。

      (九)名家作品才最值得观赏吗?

      名家作品在儿童眼中并没有成人那么重要,画面的题材与图象才是直接吸引他们所在。儿童有自己的视觉语言,与成人不尽相同。较大儿童则怀有崇拜权威的心态,对大艺术家的作品会产生兴趣,可以藉此激发对艺术的爱好。

      (十)看美展比看画册好在哪里?

      美展所看艺术家的原作,真实而最具感动力量。画册里复制的画则受印刷技术的限制,色彩、明暗层次与质感都很难跟原作相同,何况画幅缩小很多,更失去震撼力了。因此多到美展现场,最能享受艺术家所创作的美。不过手中有画册,便可随时回味原作的美,或弥补未能亲睹原作的遗憾。

      (节录自「开启美展之门」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85年3月出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