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原文在这儿: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一次听到美国高中校园、尤其是华人学生集中的高中流行“中国妈妈”(Chinese Mom)一词时,我并不懂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是褒还是贬。后来专门和一些中学生交谈,才了解了美国一些高中校园流行这个词的原因。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鲁,“中国妈妈”就会说,看看人家,你也要考哈佛、耶鲁。总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一些华裔高中生为此与母亲产生矛盾,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中国妈妈”总要比这比那,我是我,我就是我,为什么不能按我自己的情况来设计人生呢。
主流社会或者说是白人家庭的高中生对“中国母亲”的含义的解释与华裔家庭的高中生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华裔家庭的同学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要妈妈说了算。妈妈就像一只老母鸡,华裔的同学就如小鸡,总要靠老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中国妈妈”在白人中学生中是一句讽刺语,而不少华裔学生为此感到烦恼。
不少华裔移民到美国,他们心中的“美国梦”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希望子女能够接受美国最好的教育,当然哈佛、耶鲁等美国最一流的大学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美国各族裔移民中,华裔家庭是最重视子女教育的,而且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也比其他少数族裔要高,在这里“中国妈妈”功不可没。
竟管如此,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下,“中国妈妈”的做法却成了高中生中不被赞赏的行为。没有人否认“中国妈妈”的苦心、用心以及实际行动对子女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所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中国妈妈”为什么又会成了流行的贬义词呢?
其实,从华裔家庭高中生和白人家庭高中生对“中国妈妈”一词的解释上已经有了答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民族的一个特性也许是太好攀比了,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事,总是要和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从小开始就是不断加码,这个课,那个班,人家孩子上,咱家孩子绝不能拉下,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孩子少了乐趣,变成了小大人。
攀比和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是两个概念,而且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从小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基本上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不断地去挖掘其潜能,并寻找最适合孩子教育的大学。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入读大学名校,但现实是能进去的人太少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实选名校不如选专业。如果一个高中生可以考入耶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中学做教师,年薪5万,或是他可以进入加大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可以在大公司就职,年薪7万,家长会选择让子女读那所学校,答案并不难。
对于“中国妈妈”,我认为值得多思考的是,敢不敢让子女早自立,而不必一生中都让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老母鸡”上。不少华裔中学生对白人同学“中国妈妈”的看法是较认同的,其实在高中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已悄然形成,为什么很多高中生上大学非要到远离父母的城市去读,因为他们终于解放了,再也不用每天听“老母鸡”的“咯咯叫”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浇灌-骄子-焦虑
    • 有相同经历的家长吗?
      • 这事你以前好象就post过,挺可怜的孩子,乡里乡亲的,少提吧.........
        • 曾说过,未详细。可孩子认为自己挺好,家长有想法不是自己的问题。
          • 他从这些个名次和成绩中得到乐趣就好,又没人逼他,每个人enjoy的东西不同,你就没什么可焦虑的。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
      • 天津新华中学的? 小孩从小就只学习了,没有真正玩过,什莫家长呀。可怜的小孩,现在当然要玩回来。
        • 据说,只是在“大小写”上的一字之差。当年参加新华中学小卷考试的1300多名学生中,M名列第二,他说第一名的学生后来成为班长,现已移民加拿大。
    • 每天对孩子的计划要精确到以分钟记。每星期的每天都应该开始做什么,完成什么,都有明确的要求,至少两个星期,要和老师meet一次,孩子提出要求买什么游戏,要等到至少三四个星期证明一切进行的完美,顺利。
      孩子从小就是这样要求的。都很懂事,有条理。
      • 这样的童年/人生有乐趣吗?
        • 他们每周每人都有四项课外活动, 游戏应有尽有, 作为家长,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 注意培养好习惯, well organize/balance life, 终生受益, No Pain No Gain. Some Pain Is Sweet. Invest / Save.
          • 我同意注意培养好习惯. 可是你前面可是说
            "计划要精确到以分钟记", 太过分了吧. 你灌水的时间也在你的计划里面吗?
            • 每天是如下几部分: 上班,锻炼,下班与孩子时间,孩子睡觉 -> 晚上做项目(孩子妈schedule也一样).孩子:上学,下学作业时间,游戏时间,业余充电时间,确实都以分钟记......至于灌水, 几秒即可...no big deal, ..
      • 我觉得这事没有一定之规,计划紧,学的东西多,孩子,大人都高兴就好。小时候,功课不重,应该让孩子什么都接触一下,扩展视野。很多课外活动都是让孩子受用终生的事(滑冰,游泳,足球,唱歌,跳舞,画画,乐器 。。。。。)。
        最难的事是让孩子学个他不愿意学的东西。不过,谁都喜欢有些时间relax,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弦也不能绷的太紧。
      • 这样下去会不会得强迫症,一切顺利时还好,一旦压力大了可危险;而且养成这种习惯会不会无形中让孩子不被他人广泛接受,或者孩子会不会对不能做到这些点的人(大多数人)产生心理距离?
        • 看孩子的性格,承受能力,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孩子不是傻子,他会比较,你每天给他将公司的事情,妈妈每天给他将学校中学生的种种表现,毕业前景,老师对各种孩子的不同评价,还有心理医生的配合,孩子会逐步养成自觉的习惯。
      • 搞成这样,恐怕不大容易实现。家长有十个理由教育子女,而子女有20个理由不听你的,就象教儿子游泳一样,怎么着都不会,交给教练,一周下来大有进展。
        • “教儿子游泳一样,怎么着都不会,交给教练,一周下来大有进展。“ --- 专业的事情是应由专家来教育,我也是教孩子游泳,总是不行,送到游泳学校,特别是回国找了个好老师,绳子捆在腰上游,,,现在10岁,7岁的孩子,都已通过测验,深水区见了。
    •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美国中学生把chinese mom当成negative的词了,代表了家长之间比个没完没了、对孩子逼个没完没了,当然也无微不至,但是teenager有这样的母亲不是好事情。
      原文找不到了,不过觉得这些说法应该有些警示意义。这个社会规定了什么事情不能做,做父母的如果再规定孩子什么才能做,儿女就很没有空间了。
      • 原文在这儿: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一次听到美国高中校园、尤其是华人学生集中的高中流行“中国妈妈”(Chinese Mom)一词时,我并不懂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是褒还是贬。后来专门和一些中学生交谈,才了解了美国一些高中校园流行这个词的原因。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鲁,“中国妈妈”就会说,看看人家,你也要考哈佛、耶鲁。总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一些华裔高中生为此与母亲产生矛盾,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中国妈妈”总要比这比那,我是我,我就是我,为什么不能按我自己的情况来设计人生呢。
        主流社会或者说是白人家庭的高中生对“中国母亲”的含义的解释与华裔家庭的高中生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华裔家庭的同学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要妈妈说了算。妈妈就像一只老母鸡,华裔的同学就如小鸡,总要靠老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中国妈妈”在白人中学生中是一句讽刺语,而不少华裔学生为此感到烦恼。
        不少华裔移民到美国,他们心中的“美国梦”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希望子女能够接受美国最好的教育,当然哈佛、耶鲁等美国最一流的大学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美国各族裔移民中,华裔家庭是最重视子女教育的,而且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也比其他少数族裔要高,在这里“中国妈妈”功不可没。
        竟管如此,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下,“中国妈妈”的做法却成了高中生中不被赞赏的行为。没有人否认“中国妈妈”的苦心、用心以及实际行动对子女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所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中国妈妈”为什么又会成了流行的贬义词呢?
        其实,从华裔家庭高中生和白人家庭高中生对“中国妈妈”一词的解释上已经有了答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民族的一个特性也许是太好攀比了,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事,总是要和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从小开始就是不断加码,这个课,那个班,人家孩子上,咱家孩子绝不能拉下,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孩子少了乐趣,变成了小大人。
        攀比和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是两个概念,而且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从小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基本上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不断地去挖掘其潜能,并寻找最适合孩子教育的大学。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入读大学名校,但现实是能进去的人太少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实选名校不如选专业。如果一个高中生可以考入耶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中学做教师,年薪5万,或是他可以进入加大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可以在大公司就职,年薪7万,家长会选择让子女读那所学校,答案并不难。
        对于“中国妈妈”,我认为值得多思考的是,敢不敢让子女早自立,而不必一生中都让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老母鸡”上。不少华裔中学生对白人同学“中国妈妈”的看法是较认同的,其实在高中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已悄然形成,为什么很多高中生上大学非要到远离父母的城市去读,因为他们终于解放了,再也不用每天听“老母鸡”的“咯咯叫”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首先对这篇文章里面的说法感到十分怀疑: 学校主流学生真的是流行"中国妈妈"的说法吗?(指本地生活几代的人) 还是作者属于有严重"自虐"精神的中国人之一,根据一些道听途说, 赶紧出来深刻自虐反省!!! 偶个人是很反感家长的攀比心理的,
          因为小时候深同感受被比的痛苦. 但我想现代父母, 只要稍稍关注一下儿童心理的,不会再犯我们父母那样低级的错误.

          另外,以俺过来人的意见. TEENAGER的想法大多是偏激错误的. 不喜压力,喜欢玩,谁不喜欢呢? 整天逼着孩子当然不好!!! 但放纵孩子也绝对不行!!!

          加拿大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15岁孩子出走致死的事件不就是一个例子? 本地白人家庭,估计从小也没怎么管, 孩子大了整天玩游戏, 做家长的管一管,孩子受不了了, 出走致死...
          • 是啊,是个度的问题。不管孩子最省心,那也太不负责任了。
            • 就是! 我首先就对主流社会流行"中国妈妈"的说法表示怀疑. 是不是有严重"自虐"精神的作者杜撰出来的? 不然像很多"黑人妈妈",生一堆孩子,啥也不管就好了? 什么都讲一个"度", 把握好度, 不要攀比孩子,在孩子能力,精力和兴趣范围内尽力培养孩子是最重要的.
              • 其实这里主要将TEEN的妈妈,有TEEN的妈妈感受是不一样的
          • 我曾偶然听到过2个teens对班里某个中国移民的儿子的背后议论。我住小城市中国人很少。被称作nerd是肯定的了,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不明白为什么他能考这末高的分,另一个说,他要是不考高分,他妈妈会去自杀。
            另外,我认识一个在美国大学里工作的人,他说对于华人高中生的申请资料,招生的人不看也知道,都是学习好,尤其数学分高,SAT分奇高,会刚琴或小提琴,体育差。
            • 所以华人男孩父母应该多推推体育啊。
            • 我个人是觉得不要太再乎TEENAGER的话! 我是过来人, 那时候想法常常不知天高地厚, 成人了才发现自己过去是多么幼稚可笑. 或者你再看看本地白人家长是不是也认为华人学生"NERD" ? 被称"NERD"除了自身原因外(比如不喜社交), 学习成绩好被成绩不好的学生当作另类,
              包括嫉妒也是一个原因. 不然怎么办? 为迎得TEEN的认可, 咱们都不管孩子, 孩子成绩全部普通就好了?

              另个华人孩子体育会很差么? 怎么我认识的朋友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运动能力?
              • 你当然可以不在乎了,你又不和teens交往。你孩子也不在乎?假如他告诉你被孤立了,你怎么回答,"甭理他们,他们都是错的,他们都是嫉妒你!"不能。
                • 嘿嘿,刚才辩了半天我都没有看楼主的原文, 才刚略翻了一下(不知怎么,看不进去). 我发现好像确实属于家长特再乎孩子学习, 其它方面不太重视(或者没写出来?)的. 所以俺在这里也给自己提个醒. 虽然俺孩子还小, 但俺以后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多培养"社交"能力.
                  另外运动能力方面,哪怕是女孩子, 也要多鼓励参加.
              • 我孩子的老师就对他们讲: 你们很多人嘲笑读书好的人是NERD,
                可是以后你会发现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你好得多.
                • 老师说这话有推孩子学习的目的。将来生活的好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当初学习成绩高。被叫nerd也不只是因为学习好。学校里也有不少既是学习好又被人拥捧的。nerd有一个特点是缺乏个人魅力,缺乏个人的亲和力。
                  • "nerd有一个特点是缺乏个人魅力,缺乏个人的亲和力" 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社交能力非常重要啊......
                    • 是啊。我觉得这个比学习运动乐器都难啊。那些还有硬性指标,你看的见的,缺哪补哪。这个嘛,我真怀疑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就那么愿意让人亲近,和他在一起就是那么舒服。估计他们从婴儿起就能吸引其他的婴儿和他玩。
                      • 有意思,确实有的人天生的具备亲和力,一颦一笑都让人舒服。
              •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对这样那样的说法,与其去追究来源真伪,不如思考一下是否对自己有启示。
                • 言之有理,豆豆。
              • 同意。那么在乎别人的说法其实也是自卑的表现。优秀的小孩遭受嫉妒是难免的(成人中类似现象又不是没有)。哪能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放弃小孩的前途呢。重要的是教育好孩子怎么去处理别人的嫉妒。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同龄人中不受欢迎,不能简单地说别人嫉妒他 - 尽管被孤立的孩子也许学习很好。我家有teenager,不觉得优秀的孩子会遭人嫉妒。加拿大不像中国竞争这么厉害,因为别人学习好而嫉恨别人的情况不多,倒是看到teenager们合者成群,不合者落单的。
            • 说到底就是个“度”的问题,如果大家采用非黑即白的讨论方式,就没有意义了。个人认为大部分的中国家长(包括我自己)有管得太多太细的问题,这种文章会让我反思;如果觉得管得越多越细就越好,那继续就是了。人家是否真的说了不重要,自己觉得对不对才重要。
      • 这样的说法不能反对,但如果写这些的每天颠着大肚子带着孩子进出麦当劳,,,, 还是不看也罢. 哈哈...
      • "做父母的如果再规定孩子什么才能做,儿女就很没有空间了" -- 看怎么规定, 孩子玩赛车游戏, 不能时间太长,玩war strategy with friends, Go ahead. 嫌中文难不想学? 父母来回发展自由,因为双语, 你为什么要放弃更多的机会,答案是:继续学习.
        以后上大学,离家远远的,我们去看他们.
    • 从小孩学习的list里,没有一项是集体活动。家长为了自己的骄傲,失去了太多。
      • 这个说法我认可!我觉得华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培养孩子"社交"方面的能力!!! 若说华人家长有所忽视的地方, 我觉得这一点就是!
        • 是的,还要多多贡献于社区.
          • 华人家长应作出榜样,不要对别人(尤其在公共场合对其他华人)一副毫无热情的样子。
    • 我老是想起一个电影里的情节(what happens in vegas): 两个女人都在角逐一个高级管理职位,公司开party,要求带另一半参加,A是亚洲人,她老公一看就是PHD之类的学习型人才;B的男友呢,只是个会活跃气氛,会讲笑话的混混,结果呢
      公司的大老板举着酒杯对A说,你的老公很不错呀,he is a smart guy.....,然后跟B的男友拍肩膀,品酒论车讲笑话去了。

      之后,大老板决定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