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小迷糊的头三年系列之 日常生活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登陆已三年,点滴涌心间;
依旧两个人,其乐也无穷。
记点流水账,只为告诉您:
生活会更好,永不失信心!
^-^接下来是日常生活篇。

这部分比较杂,不可能在一篇短文里写全,也按时间顺序来写吧。

第一年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开始。这一年的生活极简单。努力适应阶段,也没出去玩,没房没车没开销。有人说我们太过日子了:-)其实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喜欢买房子,就攒了一年的钱付首期,连结婚戒指也是托家人在北京买的打折品,18k白金一对才RMB1250,没觉得委屈啊,结婚是一种心情,能有戒指就更不错啊,不在乎价格。另外就是孝敬父母,也是我们最舍得花钱的地方。年底回国一次,机票几千块就是为了看看父母。也给双方父母买了上千元的GNC、西洋参、海参等礼物。LG只爱好编程,LP 对衣服化妆品都不感兴趣,长年用RMB26的国内碧柔洗面奶,因为从不化妆,所以也还看得过去。

主要谈一下银行帐户吧。只用过三家银行BMO、CIBC、 TD,其它银行怎么样不太清楚。
BMO是在国内就开好户,登陆后直接拿信用卡。建议新移民来之前开一个,因为刚到的时候信用卡不容易申请。而它家的这个plan是存在支票帐户CAD1500,信用卡就有CAD1200的limit。一年后记录良好就可以取消这1500的固定限额。其实即使不要信用卡,银行也要在支票帐户保持最低1000。不象其它银行要另外存1000定期,才能办理limit500的信用卡。BMO Master卡我现在只在Nofills买东西的时候用,有0.5%的cashback,不多,但Nofills只接受Master。BMO虽然网点少,但三年下来感觉它的服务比较严谨。而且网上银行做的很不错。我所有业务基本都在网上或电话银行处理。另外就是airmile的积点。支票帐户上每1000积一点(以前500,点数看上去少,但很管用),我的房屋贷款也是用的BMO,一次奖励了450点,点数可以用来换东西。三年来BMO一直是我的主要帐户。打算今年LP再开一个investorline买RRSP,头一年12月31日前能到15,000就没有100的年费。

CIBC网点很多,来了半年以后申请的。当时是看中了那个bonus saving帐户。这是活期帐户的一种,只要balance不低于5000,并且每天都不低于当月第一天的数额,就有3%的利息。其间也有人拉我去ING,不过我比较保守,觉得大银行3%活期也不错了。这个帐户比较适合要存一笔钱,但不确定何时取。当时我是存钱买房子,但不知道房子何时能买。后来LG申请了LOC,给了5w,P+1.25。LP在没有工作的时候,CIBC主动给了2w的LOC,P+2。感觉CIBC不象BMO那么严谨,很多事可以通融,但你一定要提出要求^-^比方说送免费支票、没有工作也给LOC、夫妻代替对方签字(虽然这样不好)什么的。后来买了房子,这个银行的帐户基本就睡大觉了。只用它家的devidend VISA卡。每年消费3000以下0.5-0.75%的cashback,3000以上就有1%了,买车、机票很容易就到3000了。我们的信用卡都没有年费。

TD是刚来的时候房东带着去开的户。超级不推荐,原因有三:第一,网上银行系统不好用(不知道现在怎么样),而且login到帐户里不能同时查看信用卡消费记录,必须单独登陆信用卡帐户。很麻烦。第二,取消美元帐户的时候,强行收取3元手续费。钱不多,事不对。因为去之前我查过那时候取消是不需要收费的。要求见super,被拒绝;再要求见manager,二话没有把3元退给我了。什么事儿啊。第三,也是我最终决心和TD再没有任何瓜葛。住房篇里我提过我自己跑了各大银行咨询贷款细节,当我到TD的时候,接待人员见到我衣着寒酸,冬天里冻的那个样子一定是没有车,就对我极其歧视。所以我决定再也不用TD了。
这一年里大致每月生活花费如下:
房租:400
伙食:200(做饭处于探索期,每天都简单重样)
交通:200
其它:50
--------------
合计:850/月


第二年熟悉点了,买了房子,也买了车。夫妻感情也在磕磕碰碰中渐入佳境。要知道,移民来加拿大,克服移民困难的同时,还要适应新家庭,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这年逢假期也会出去玩玩。夏天去申请了美国签证,10年多次往返。年底圣诞节假期回国看父母,跟第一年一样。另外多还了20%的本金,LG买RRSP。房子里没添置家具,因为只有两个人,简单舒服就好,我们俩不在乎别人眼里怎么看。而且打算换房子的,买的东西担心以后不合适。买车很幸运,没有很多经历可以分享,因为跟房子一样,只看了第一辆二手车就买下来了。车子是老旧的美国车,很便宜很争气,到目前只坏了一个后刹车灯。

银行一直在用BMO,又申请了Citi和Canadian Tire的信用卡。前者用来加油,每升2cents的优惠,后者用来在CT买东西,有了房子,零碎东西还是要添置。感觉每人有VISA和Master各一张就足够了。功能可以分开。LG:VISA—CIBC(除每月房屋保险从这里划钱,其它没什么用,一直在找另外一个合适的VISA来替换),Master—Citi(加油)和Canadian Tire;LP:VISA—CIBC(能用信用卡的尽量集中用这个,因为金额越高,回扣就多,建议不要太分散),Master—BMO(只在nofills用)。我是第二年后半期才开始把信用卡按功能区分开用的,以前是随便拿一张就用。现在第三年都过去了,觉得按功能用可以让自己很清楚各部分的开销情况。当然如果你不在乎就无所谓了。上个月CIBC的online banking改版,根据你在哪里消费,统计出这个月你多少花来娱乐,多少用来买家用品等等,现在连这个最杂的现在也清楚了:-)。如果家里人口多,需要到COSTCO的话,Express也是必须的信用卡了。我们只有小两口,也不是总去美国,汇率目前也合适,所以还没有考虑美金信用卡。
本年每月开销大致如下:
还款:1000
地税:150
房屋保险:50
水电气:120(全年月平均,冬天至少21度,房子没有空调)
电话电视上网:100
伙食:300
交通:300
其它:300
--------------
合计:2320/月


第三年轻松了些,夫妻都全职工作。年初将月还款额提高了20%到1200/月。当年多还了20%的本金,因LG的bonus加上公司的pension plan刚好够RRSP额度,所以不用特别另外准备钱买(还是长工好啊),年底有不少节余。因为申请了LP父母来探亲,所以这一年只有LG回国看父母。这一年开销增大,比如LG的iPod,LP弃碧柔用Sisly(价格是雅诗蓝黛或蓝寇的2-3倍),两人又一起相中了Tiffany的钻戒等等。其它项目没变化。每月开销大约3000,不足家庭税后收入的一半。年初同时递交了双方父母的移民担保申请,没想太多,也不考虑批不批的,只是够了标准,希望以后能孝敬父母。

前两年分别谈了银行帐户和信用卡,这一年就说说理财投资吧。这方面我们都不专业,用‘理财投资’有点大了。第一点建议是:RRSP一定要买全。LG收入相对较高,每年都买全,来年报税后退的钱我们都拿来还本金。而且RRSP帐户的基金一年下来有11%的收益。LP前两年部分现金收入,部分是支票,所以也有RRSP room。今年打算一次买全。只有一种情况不要买全:象LP这样,收入不到个人免税额的年头就不要买RRSP。收入不高的,只买到个人免税额就可以了,因为再多了也没有税可以退。有的人说留着room到收入高的时候再买,其实你收入高的时候,自然也就有当年的room了,而加拿大是根据边际税率的,当年的room已经抵了高税率那部分的税,所以你之前的那部分room也只能抵低税率的了。那和你收入低的时候抵没什么区别。除非你确定自己收入翻番。否则,早买早受益。对于夫妻收入相差悬殊的家庭,Spouse RRSP也一定要考虑。另外第一次买房子的那个RRSP计划,是每人可以从自己的帐户里取最高2w(当然你事先要有这么多钱在帐户里)用来买房子,当年不用按收入上税,但必须在接下来的15年里,每年往自己帐户里还1/15,否则报税的时候要补税。至于RESP我们没有孩子不太清楚。

第二点是保险。我们各自公司的医疗保险都还不错,LG报销80%,LP是报销100%,没有deduction(包括看牙)。双方都包括各自及家人的short term、受伤致残和海外旅游保险。LG另外自己买了whole life。LP没买。人寿保险我一直不感兴趣。开车多的一方买就足够了。保险是买个安心罢了。


<End>

p.s.一天内完成住房、找工面试、日常生活三篇文章,如有不详尽之处,敬请见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生活杂事 / 小迷糊的头三年系列之 日常生活篇
    • 好孝顺!顶!!其实你一点儿也不迷糊啊.
    • Very nice article. like it. thanks for sharing. only one small thing I don't quite agree - "保险是买个安心罢了。". I think life insuranc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I think insurance is more like "income protection" - in case one income earner of the family, god forbid, lost his/her life, the life rest of the family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e income lost. As for how much is enough, personally I think it depends on how much expected income your are trying to "protect".

      Also, personally, I don't like whole life. But this is arguable.

      Again, very nice article. Thanks for sharing!!!!
    • 真不错,谢谢分享。向你夫妻俩学习:)
    • 一个家庭2个人全职交通费才300? 看来我们家是要改革了,现在一个开车,一个carpool加起来每月交通费gas 240+carpool 200+car insurance 200=640....
      • 停车费和汽车折旧还没算。
        • I didn't count my car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