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正确看待社区和学校的族群组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正确看待社区和学校的族群组成

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学校和社区的族群组成常常是许多家长顾虑和困惑的问题。对中国人多的学校,担心孩子受本民族文化影响太深,将来不能顺利溶入主流社会。对少数族裔学生太少的学校,又担心孩子被孤立, 对性格成长不利。这些顾虑有一定的道理。但成长环境里的族裔因素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值得仔细分析。

加拿大的国策是鼓励多元文化。 这比起过去的民族大熔炉的国策,更加开放。民族大熔炉只是承认民族来源的多样性, 但任何民族背景的人理论上最终将消失个性, 混为一体。 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国策, 则是主张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保持自己的文化,共同发展国家。但是必须强调,多元化不是各个族裔各行其事。我们移民北美,意味着整体上认同这里的政治经济体系。文化的多元化是建立在这种政治经济的一元化之上的。 我完全同意网上笔名为快乐老家的朋友说的: 我们在加拿大只有一个社区,那就是加拿大社区。要培养孩子对加拿大的归属感,以作为加拿大人而自豪,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了这样一个出发点, 同学不论族裔背景, 都是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在学校中结交朋友要以志趣相投, 而不是顺着习惯以族裔画圈子。新移民学生尤其不应在学校扎堆说汉语。尊重其它族裔的文化习惯,在与其族裔的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卑不亢, 以积极心态对待族裔交流中偶而出现的误解。同时尤其要注意的是种族歧视在加拿大不仅不道德,而且违法。我孩子在六年级时班上一位白人学生就因为在黑板上写了一句侮辱黑人的话,被罚两星期不让上课。我曾见到网上有的家长煞有介事的讨论孩子的老师是黑人怎么办。如果家长把这种意识传染给孩子,真得替这样家长的孩子捏把汗。

但是在感情上归属于这个国家后, 争取成功并不需要以丢掉自己的民族特点为代价。一些中文媒体上常以主流文化马首是瞻, 但是何为主流文化却语焉不详。 实际上主流是一个历史的, 动态的概念。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多元化的社会,主流也是多元的。与一百多年以前的以英,法,西班牙,印第安为主的北美社会文化相比,今天的主流更加多元化。举例说,你不能不承认源自美国黑人的爵士乐是美国主流音乐的一部分; 你不得不看到只占美国人口2.3%和加拿大人口1.2%的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和文化界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说主流象一条河,任何支流带来的异质, 最终会成为河流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我们称赞一个少数族裔取得了某种成功时, 不应该说他们被主流社会承认,应该说他们以自己的文化特质,拓宽了主流。前一种说法是自轻自卑的攀附,后一种说法是平等地汇入。即使抛开感情因素,后一种说法也更符合北美的现实。

有的西方人说中国人是东方的犹太人。这种讲法是贬是褒姑且不论, 但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同样重视子女教育。 犹太人移民北美已经有近350年历史。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北美也一直受到占人口多数的所谓主流社会的排挤和压制。但他们艰苦创业,奋发上进, 在美国经济金融界,政界,文化科技界取得的卓越的成功 (举例说美国本届国会中有犹太人参议员10人,众议员27人; 美国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半数是犹太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媒体由犹太人创办; 美国几乎所有大电影公司都由犹太人创建)。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历经苦难最多的民族之一。 他们离开故土已经2000多年, 但他们不论流落在那里, 在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 也在为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北美许多事业有成的犹太政治家和科学家还能读和说母语希伯来语。我相信三代以后的中国人还能流利讲母语已经罕见。 借鉴犹太人在汇入北美社会的同时保持自己文化特点,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北美犹太人很多是聚群而居. 他们并不介意在学校和社区中自己的族裔占多数。在美国89%的犹太人聚居在12个大城市. 纽约有的社区几乎是清一色的犹太人。在多伦多有的社区犹太人也占多数。我朋友的孩子在Thornhill上公立小学, 据她讲一到犹太人重要节日, 班上的孩子就缺了一半以上。我问过一位犹太人家长选择社区时的考虑。他认为一来犹太人重视教育, 犹太人集中的学校不会太差; 二来犹太人集中些,对保持自己传统文化有好处; 三来犹太人集中的社区, 容易在选举时协调一致, 选出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国会议员。这与一些中国人在选择社区和学校时对自己族裔过分敏感真有天壤之别! 北美犹太人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功的同时, 对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如此重视, 让我们不得不再思考在教育下一代时有意无意疏远民族传统,急于让他们得到主流社会"承认"是否必要。

当然聚群而居只是现象, 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社会学中有个术语叫“visible minority", 指一个人外貌明显属于少数族裔。在北美很多社区, 华人人口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社会参与意识薄弱,不仅是“visible minority" (看得出的少数族裔), 而且仍然是“invisible majority"(沉默的多数)。北美犹太人参与和影响政治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之一是选举投票。北美犹太的族裔投票率一直居高不下,达到90%。而华人的投票率一直远低于50%. 中国长期在专制统治下生活, 习惯于顺从, 不习惯用民主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很多人即使移民多年, 甚至出生在北美, 对社会事务仍然不关心, 只满足于自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 看来要把visible minority从"看得出的少数族裔"的一种翻译上升到"有公众影响力的少数族裔"的另一种翻译仍是任重而道远。注意培养下一代的公民意识, 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应该是子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十多年前,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作了"我有一个梦"的著名讲演。在北美的所有民族, 都应该感恩于这些先驱的思想光辉。他梦想生活在"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 在北美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我们应当遵循同样的原则,"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学校和社区"。 从以上观点考虑选择居住的社区和孩子的学校,很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如果你为孩子选择的学校校风好,课程设置合理,校外活动丰富,学生社团活跃,周围的社区也安全,你已经做了正确的选择。只要老师和学生讲的都是标准的英语,族裔组成不应该是需要顾虑的重要因素。

2006-03-2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正确看待社区和学校的族群组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正确看待社区和学校的族群组成

    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学校和社区的族群组成常常是许多家长顾虑和困惑的问题。对中国人多的学校,担心孩子受本民族文化影响太深,将来不能顺利溶入主流社会。对少数族裔学生太少的学校,又担心孩子被孤立, 对性格成长不利。这些顾虑有一定的道理。但成长环境里的族裔因素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值得仔细分析。

    加拿大的国策是鼓励多元文化。 这比起过去的民族大熔炉的国策,更加开放。民族大熔炉只是承认民族来源的多样性, 但任何民族背景的人理论上最终将消失个性, 混为一体。 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国策, 则是主张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保持自己的文化,共同发展国家。但是必须强调,多元化不是各个族裔各行其事。我们移民北美,意味着整体上认同这里的政治经济体系。文化的多元化是建立在这种政治经济的一元化之上的。 我完全同意网上笔名为快乐老家的朋友说的: 我们在加拿大只有一个社区,那就是加拿大社区。要培养孩子对加拿大的归属感,以作为加拿大人而自豪,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了这样一个出发点, 同学不论族裔背景, 都是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在学校中结交朋友要以志趣相投, 而不是顺着习惯以族裔画圈子。新移民学生尤其不应在学校扎堆说汉语。尊重其它族裔的文化习惯,在与其族裔的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卑不亢, 以积极心态对待族裔交流中偶而出现的误解。同时尤其要注意的是种族歧视在加拿大不仅不道德,而且违法。我孩子在六年级时班上一位白人学生就因为在黑板上写了一句侮辱黑人的话,被罚两星期不让上课。我曾见到网上有的家长煞有介事的讨论孩子的老师是黑人怎么办。如果家长把这种意识传染给孩子,真得替这样家长的孩子捏把汗。

    但是在感情上归属于这个国家后, 争取成功并不需要以丢掉自己的民族特点为代价。一些中文媒体上常以主流文化马首是瞻, 但是何为主流文化却语焉不详。 实际上主流是一个历史的, 动态的概念。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多元化的社会,主流也是多元的。与一百多年以前的以英,法,西班牙,印第安为主的北美社会文化相比,今天的主流更加多元化。举例说,你不能不承认源自美国黑人的爵士乐是美国主流音乐的一部分; 你不得不看到只占美国人口2.3%和加拿大人口1.2%的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和文化界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说主流象一条河,任何支流带来的异质, 最终会成为河流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我们称赞一个少数族裔取得了某种成功时, 不应该说他们被主流社会承认,应该说他们以自己的文化特质,拓宽了主流。前一种说法是自轻自卑的攀附,后一种说法是平等地汇入。即使抛开感情因素,后一种说法也更符合北美的现实。

    有的西方人说中国人是东方的犹太人。这种讲法是贬是褒姑且不论, 但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同样重视子女教育。 犹太人移民北美已经有近350年历史。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北美也一直受到占人口多数的所谓主流社会的排挤和压制。但他们艰苦创业,奋发上进, 在美国经济金融界,政界,文化科技界取得的卓越的成功 (举例说美国本届国会中有犹太人参议员10人,众议员27人; 美国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半数是犹太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媒体由犹太人创办; 美国几乎所有大电影公司都由犹太人创建)。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历经苦难最多的民族之一。 他们离开故土已经2000多年, 但他们不论流落在那里, 在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 也在为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北美许多事业有成的犹太政治家和科学家还能读和说母语希伯来语。我相信三代以后的中国人还能流利讲母语已经罕见。 借鉴犹太人在汇入北美社会的同时保持自己文化特点,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北美犹太人很多是聚群而居. 他们并不介意在学校和社区中自己的族裔占多数。在美国89%的犹太人聚居在12个大城市. 纽约有的社区几乎是清一色的犹太人。在多伦多有的社区犹太人也占多数。我朋友的孩子在Thornhill上公立小学, 据她讲一到犹太人重要节日, 班上的孩子就缺了一半以上。我问过一位犹太人家长选择社区时的考虑。他认为一来犹太人重视教育, 犹太人集中的学校不会太差; 二来犹太人集中些,对保持自己传统文化有好处; 三来犹太人集中的社区, 容易在选举时协调一致, 选出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国会议员。这与一些中国人在选择社区和学校时对自己族裔过分敏感真有天壤之别! 北美犹太人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功的同时, 对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如此重视, 让我们不得不再思考在教育下一代时有意无意疏远民族传统,急于让他们得到主流社会"承认"是否必要。

    当然聚群而居只是现象, 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社会学中有个术语叫“visible minority", 指一个人外貌明显属于少数族裔。在北美很多社区, 华人人口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社会参与意识薄弱,不仅是“visible minority" (看得出的少数族裔), 而且仍然是“invisible majority"(沉默的多数)。北美犹太人参与和影响政治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之一是选举投票。北美犹太的族裔投票率一直居高不下,达到90%。而华人的投票率一直远低于50%. 中国长期在专制统治下生活, 习惯于顺从, 不习惯用民主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很多人即使移民多年, 甚至出生在北美, 对社会事务仍然不关心, 只满足于自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 看来要把visible minority从"看得出的少数族裔"的一种翻译上升到"有公众影响力的少数族裔"的另一种翻译仍是任重而道远。注意培养下一代的公民意识, 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应该是子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十多年前,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作了"我有一个梦"的著名讲演。在北美的所有民族, 都应该感恩于这些先驱的思想光辉。他梦想生活在"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 在北美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我们应当遵循同样的原则,"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学校和社区"。 从以上观点考虑选择居住的社区和孩子的学校,很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如果你为孩子选择的学校校风好,课程设置合理,校外活动丰富,学生社团活跃,周围的社区也安全,你已经做了正确的选择。只要老师和学生讲的都是标准的英语,族裔组成不应该是需要顾虑的重要因素。

    2006-03-2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不错。 赞一个
    • ding~~~~
    • Ding....
    • 基本是放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孩子也是个好孩子,但不可能是个有上流社会潜质的孩子。
      • cannot agree
        more.
        所谓正确看待, 就是辩证地看待, 就是翻来复去两张嘴皮子, 正反都有理, 最后等于没说.
      • 你说的也基本是放屁。
    • 沥沥拉拉,不知所云,真有闲工夫。涉及的概念不少,可没一个谈深入、谈透了的。倒是适合给那些英语不好没什么主见的家庭妇女看。既然想用心写东西,就要论点、论据,结论,清楚明了,不能不懂装懂,用一些名词、概念来故弄玄虚。
      • 既然牵扯到“文化”,就要把“熔炉”和“马赛克”,这两种类型谈清楚,美国和加拿大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
        这是一个大题目。需要指出的是:多元化与“熔炉”并不完全相对,有时难分彼此。在多元化里,必然有种族、文化的交融;在“熔炉”里,也可以是多元化的长期并存。硅谷有三分之一的亚裔,有人说那是一个新的“熔炉”,也有人说那是一个文化“马赛克”。

        另外,visible minority可别按照字面翻译,而应当按官方的定义。比如本地Aboriginals, 他们虽然长相也visible, 但他们不属于visible minority.
        • “化合物”和“混合物”是不是各有千秋呢?
    • 好文章
    • 说具体点儿。比如买房子到底在哪个区买?
      • 房子买哪个区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不能买新房,否则JJ们饶不了你。。。
        • What is "jj"?
          • jie jie
        • 嗯,朋友告诉我新房不能买,地会陷的。不过俺也不是真想讨论买房,就是想说LZ说的理论太完整了,我是说个重点出来,让LZ有所侧重,更有针对性,才能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 加拿大的政策是搞出一堆独立的社区, 看看加拿大的前执政党公开攻击“西部宗教 势力”, “魁独份子”。 多伦多人天天说美国如何如何糟糕,可是很多人 几年唯 一去过2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美国。 有全是有色人种的银行BRANCH...
    • 我很赞赏您的如下有深度的看法: “不应该说他们被主流社会承认,应该说他们以自己的文化特质,拓宽了主流。”
      •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既要展现自己民族文化的亮点,使其逐步成为主体文化的构成部分;还要注意自身文化层次的提高,以得到群体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