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器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的目标是少花钱多办事,能靠自己锻炼身体解决的,就不去买器材。比如睡袋,当然是羽绒的轻便保暖。但是因为还是夏天出去的时候多,防潮是主要考虑。所以就准备两个化纤的睡袋,不另外投资。当然扛的时候,重一些,占的体积大一些。

要说冬天露营一定要的,我个人总结如下:
1.帐篷一定要抗风、抗压;四季帐太沉,三季的就可以。不过如果是家用型,最好花点钱换个半专业的。
2.有风的时候,Tarp一定要带
3.便携式铁铲
4.最好有一付登山杖。特别是下山的时候,对膝盖的冲击很大。不注意保护,很容易受伤。
5.上次我们就是穿着Hiking Boots 走的,有些陡峭的地段很滑。有冰爪最好,没有也不是大问题。
6.护腿的Gaiter一定要一副。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山野巡游 - 开头的话
    前两天在水缸里有人提到明年的计划,应者云集。有雄心壮志,要解放全人类的;有思乡心切,要回国探亲的;有实实在在,要把地产税打下来的。我们这一小撮的目标是:每个长周末都去野营;再走400公里Trail;潜水要练到熟练。呵呵,很胸无大志 :D 有的人说,所谓风景,不过是一堆石头、一汪子水,与其吃苦受罪地自虐,还不如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舒服。而对于我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不仅仅包含着看到美丽的风景,长途艰辛跋涉到达目的地胜利的喜悦,精疲力竭超越极限后而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团队中伙伴们的互相帮助,这一切都是终身难忘。

    这个系列不能算是游记,而是力争更具体地介绍加拿大户外旅游的一些著名景点,记录我们曾经到过的地方和一点经验,希望和同样爱好的朋友们分享、交流。文中的插图主要是为了能帮助大家对文字描述有一些直观的概念。
    • 山野巡游 – Algonquin Highland Backpacking Trail


      Algonquin 除了上千公里的水道外,还专门辟有三条用于 Backpacking 的 Trails。从西往东,分别是 Western Uplands Backpacking Trail, Highland Backpacking Trail, 和 Eastern Pines Backpacking Trail。其中位于公园西大门附近的 Western Upland 最长,全长约88公里,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东边的 Eastern Pines 在著名的 Barron 峡谷边上,风景很好,但是总长度不过15公里,不负重的情况下,一天也就走完了。距西门29.7公里的 Highland Trail 全长 35 公里,正好适合长周末三天的安排。



      这个地图是从很久以前的Algonquin电子版地图扣下来的,很多信息不一定对。比如添加了新的路线,有的营地已经改了。但是大体上还能用。需要详细的资料,请购买带等高线的 Algonquin Backpacking Map。

      第一次走 Highland Trail,是2005年的Easter Day 长周末。憋了一个冬天,离我们例行的 Victoria Day Algonquin Trip 还有两个月,时间好像长得等不到尽头。在滑雪的时候就开始商量着要去尝试雪地露营。等真到了放假的两天,看看风不大,最低零下12度的气温也不算低,几个常年一起走的朋友一拍即合,随便租了辆小车就出发了。

      每年感恩节到转年四月中,公园只开放有限的几个Campground,所有Trail 的 Permit 都要在大门口办理。Highland Trail 的起点在60号高速边上,离 Mew Lake Campground仅有一公里。

      最初的一段还算平坦,只有一些很缓的小坡随着山势左转右转。大概常常有人走,或者公园有专门的维护,虽然一个冬天下了厚厚的雪,但是trail上面的雪很结实。一般也就是刚刚没过脚面,有的时候会突然脚下一软,陷到膝盖。不过一旦离开Trail, 雪就要没到大腿根了。大约走到一公里多的时候,就遇到第一个大坡。爬上去,可以望到Lake of Two Rivers(地图上注着1的地方)。



      下山后不久,就会穿过 Track & Tower Trail。这条路原来是废弃的铁路,现在已经改造成 Biking Trail了(地图上注着2的地方)。这一段路还算平坦。经过 Starling Lake 后,山路猛第一转,连着就是两个陡坡,路边专门有牌子注明“危险!一定要在天亮的时候通过”。


      天热的时候应该是个小溪,冻起来,成了冰瀑


      洁白无垠的雪地上,留下脚印一串


      春天将至,有流水的地方坚冰已经融化


      台阶完全被积雪盖住,非常滑

      翻过这座山之后,就到达了我们这次行程的目的地 Provoking Lake 。


      湖心小岛


      温暖的帐篷

      这次雪地露营的经验总结:
      1、雪地野营有它独特的魅力。无风、温度不太低的时候可以去尝试一下。
      2、两层睡袋基本可以保证温度。低温下,雪地不会融化犯潮,适于轻便保暖的羽绒睡袋。
      3、护腿的 Gaiter 一定要有一副,否则即便穿滑雪裤也会有雪进到鞋里。
      4、防水的衣服也会阻挡出的汗水,一定要带替换的衣裤,保证睡觉的时候干爽温暖。
      5、平雪地的锨一定要带把结实的,还要用它挖炉灶呢。
      • Mark!!! Thank you for sharing.
      • 好文, 顶一下
      • 本人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好玩儿的人,野的事儿也作过不少,还是没有你野啊!境界高啊!致敬!
    • 好文啊!为你感动。
    • 这个一定要顶,期待下文。有没有一篇专门介绍挖灶生火的:)
      • 谢谢各位捧场,这个 Rangers 是我们 hiking team 几个人公用的马甲。特别感谢 Jack Chen 精美的摄影。很多画面,我是写不出来的。下面的秋季篇里,也有 Ray 啊。:D
      • 挖炉灶,我的经验就是通风最重要。
      • 挖个雪洞睡睡。往年GATINEAU PARK都有挖好的雪洞让发烧的人过夜,不知今年还有没有。
        • 这位大侠,从 Travers Lake 经 Petawawa River 到 McManus Lake 这一段,我看了好久了。
          本来今年计划去来着,最后因为没有信心抗 80磅的塑料船 + 背包走15公里而放弃。更主要的是这一段水流湍急,我们都不太懂水。明年有没有兴趣一起尝试一次?
          • 今年本来都计划好了,但后来发现水位太低,改去了MISSISSIPPI RIVER。
            明年要去一定要赶早,最迟也要在6月份。不过漂那条河有两个难点,一是要两天以上,要带着全部淄重去漂;二是有一段几公里长的连续三级激流。一但有个闪失不太好办。去那之前是不是先到MADAWASKA训练训训练?
            • 太好了。一切听你安排。
        • 好九没动静了,你们滑雪CLUB的大本营在哪里啊,CFC上看不到啊
          • 谢谢挂念。正在紧锣密鼓安排中,从一月份开始就会有周期性的活动了。
        • 关于雪洞,我没有实地见过,但在电视上看人挖过,好象要挖很长时间,想想还必须在天黑前挖,不是占用了很多活动时间吗。纯属好奇,也很想是一是。
          • 公园帮你挖好了,就等着你钻进去睡。不过我的第一次由于太兴奋,一晚上没睡着。
      • #2663082
        • 很好, 谢谢. 要准备使使雪地生火.
    • 山野巡游 - Algonquin Highland Backpacking Trail 秋季篇
      再走 Highland 是半年后的感恩节了。上一次雪地露营,本来也就是尝试。当时很久没有运动,只走了5-6公里,就累得半死。这一次,经过半年的锻炼,体力大大增强。而且,我们发展出一个小小的队伍。

      从起点到 Provoking Lake West 已经走过一遍,也算得轻车熟路,没费多大功夫。


      起点附近的 Lake of Two Rivers

      感恩节的时候,60号沿线赏枫的人满为患。经过几场秋雨,不少红叶也失去了鲜艳的色泽、破败、凋零了。但是真的走到内部,依然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树林。



      从 Provoking West 到 Head Lake 的7公里,除中间经过的一个小山包外基本上是平路,直到最后接近Head Lake 的一段才会陡然下降。边上 Creek River 流过来,冲刷出一个狭长的水道。


      Creek River

      Head Lake 西面第一个营地就在道路转弯的地方,虽然很宽敞,但是人来人往,没有什么隐蔽性。而且边上的水不宜饮用。我们又往前走了一公里,到第3个backpacking营地才扎营。这个营地坐北朝南,面对开阔的湖面,有单独的一条小路从主路上延伸过来。在这里美美睡上一觉,休息好了再走。


      Head Lake 夜景


      Creek River 进入Head Lake 的地方


      晨雾 1


      晨雾 2


      晨雾 3

      第二天的路比较长,大约14公里,从 Head Lake 经 Harness Lake, Mosquito Lake, Fly Lake, 跨越 Mosquito Creek 回到 Provoking Lake。当晚宿营在 Provoking Lake West。
      从地图上看,过了Mosquito Creek 后,要在短距离内连续地往上爬250英尺,算是当天最有挑战的地方。一路上,都攒着劲等着在那里拼一下。每过一个山坡,都觉着快到了。实际上,到中午预计到达那个陡坡的时候,我们和它还有好几公里的距离。

      爬那个大坡之前,遇到两个印巴兄弟问我们到 Harness Lake 还有多远。当听说有7-8公里的路程的时候,这两个人吓得直念叨“要是都是这样的路,可是走不到了”。先坐下狠狠地喘了一会气,然后咬牙往上冲。还好,只歇了一次,大家就都上来了。这还真要归功于夏天走的200多公里。

      最后的4公里,几个体力好的决定不停,一口气冲过去抢占Provoking Lake 最南边的营地。但是等到了,发现其中一个已经有人住了;另一个则太小,根本容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最后还是转到湖的北岸找了个好营地。

      走了前两天,最后一天回到停车场的5公里就不算事儿了。早早往回跑,免得路上塞车。
      • 哇,谁拍的晨雾?好美,配上班得瑞的音乐,一定让人陶醉。 明年有什么计划?提前post出来,我们跟
    • 很棒!如果走west coast trail,首选是和你们一起走,我要认真地考虑考虑锻炼的计划。可惜据说母乳喂养锻炼强度不能太大,我得问问,心里直痒痒:)
    • 这个一定要看。一定要顶。一定要去。“三个一定”。哈哈哈。可惜领导不批,只能
      干瞪眼儿,唉......有一次在Algonquin我多嘴说黑熊跑得比马快,砸了......
    • very good plan, i have the same idea, how may i join you? Thanks. -----------sally
    • 问个弱智的问题:你们只是hiking吗,还是中间有canoe的行程?我和其他朋友试过,连着两个portage就已经很累了,一天走15km,基本不太可能。
      • Backpacking 是纯粹的走路,还要自己背上全部的家当。以前我们都是 Canoe + Portage,现在已经觉着不过瘾了。
        • 体力真好,羡慕。:)
    • 请介绍介绍雪地backpack的经验吧, 设备上和夏天的都有什么不一样啊?
      • 器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的目标是少花钱多办事,能靠自己锻炼身体解决的,就不去买器材。比如睡袋,当然是羽绒的轻便保暖。但是因为还是夏天出去的时候多,防潮是主要考虑。所以就准备两个化纤的睡袋,不另外投资。当然扛的时候,重一些,占的体积大一些。

        要说冬天露营一定要的,我个人总结如下:
        1.帐篷一定要抗风、抗压;四季帐太沉,三季的就可以。不过如果是家用型,最好花点钱换个半专业的。
        2.有风的时候,Tarp一定要带
        3.便携式铁铲
        4.最好有一付登山杖。特别是下山的时候,对膝盖的冲击很大。不注意保护,很容易受伤。
        5.上次我们就是穿着Hiking Boots 走的,有些陡峭的地段很滑。有冰爪最好,没有也不是大问题。
        6.护腿的Gaiter一定要一副。
        • 冬天出去Hiking,大概要多少升的背包呢?
          • 睡袋、帐篷、睡垫都可以外挂,包里面就放换的衣服和食物,应该不用很大的包。
          • 最好有75L的包,最好能把所有的东东装入包内。全部重量控制在50lbs以内。当然越轻越好
    • 呵呵,看了第一篇就觉得这人我应该认识啊
      • 是啊
        • 这个 Rangers 是我们 hiking team 几个人公用的马甲。
    • 砌灶生火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看到有朋友问砌灶生火的问题。我就简单谈一下经验吧。

      首先,一堆完美的篝火需要满足3个条件:氧气,燃料 和 温度。这是一个铁三角,缺一不可。所以,一个好的炉灶是既要保证维持篝火的温度,又有足够的通风。

      炉灶的位置:
      炉灶的位置很重要。要考虑风向,旁边的座位等等因素。几年来,我们每次到达camping site,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炉灶的位置,然后才根据风向,地势等搭帐篷。

      炉灶的搭法:
      炉灶有很多种搭法,我比较喜欢的是半地下式。也就是在地上挖一尺深的坑,然后在四周围上石头。在迎风的方向要留一个风口 (这点很重要)。通常我都会在底部放也几块石头,以达到架空薪木,通风的作用。如果营地有两张铁丝网,最好铺一张在底部石头上。

      薪木的准备:
      常常听到有朋友说,半张报纸,一根火柴,我就能生起一堆火。这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前提是要有个好灶和好燃料。点燃篝火前要充分准备好燃料,否则就是浪费你的火柴。在你划火柴前一定要有:
      易燃的引火物:报纸,树皮,松针(即便是绿色的也很容易引燃)
      小树枝:手指粗的就可以了
      树枝:前臂粗
      薪木:一般碗口粗的就不用劈开

      生火的步骤:
      先点燃引火物,马上加入小树枝。再加入树枝,让火塘温度逐步升高,注意加氧。等前臂粗的树枝有部分变炭后再加入薪木,这时火塘已经有一定温度,薪木才容易充分燃烧,切忌过早加入薪木,容易把火焰压灭。一堆健康的篝火应该是由3部分组成:下面的炭(是维持温度的主力);中间的半炭化的薪木(在下面炭的温度下燃烧);最上层的薪木(蒸发水分)

      另外,如果第二天还要生火。建议不等炉中薪木烧尽就用水泼灭。这样留下的炭和半炭化的薪木在下一次就非常容易点燃。

      最后,千万不要把鹅卵石砌灶,鹅卵石遇热会爆炸!!!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烧火工也来贡献一点心得
        每次出去都被他们当做烧火工使唤,久而久之也积累了一点经验。背背同学已讲得很详细了,我就贡献一点下雨天生火的经验吧。

        俗话说,干柴烈火。只要有了干柴,这事就成了一半了。可是雨天,特别是连日阴雨的天气,你会望林兴叹:“干柴啊,你到底在哪里?”

        回答是:干柴在“心”里。

        找还没落下树的枯树枝(小臂粗细最好),劈开,里面不就是你盼望已久的干柴吗?将它们劈成小木条来引火,纵是榆木疙瘩也抵挡不了它们的威力。
    • 也来一篇高级一点的:砖木取火及打火石使用实用图文篇

      高级一点的野外生火方式

      1、砖木取火

      方法1:

      此法说的容易做的难呀,生成火不容易

      ¡¡

      方法2:

      此法容易,也常用。用绳子或半干韧性大的植物藤作一弹弓状来补充方法1的手掌,聪明!!!

      ¡¡

      ¡¡

      2.用军用打火石打火

      一梗军用打火石=12,000支火柴,又防水、防潮。和小刀一起使用

      可以悬挂于背包的外缘

      长得这个样子

      用小刀削木箫

      用小刀被刮打火石

      火星引燃木箫

      哈哈!好暖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