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金山”关闭系列报导之一:出局背后有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多伦多都市报特稿 木然)2005年8月的这个长周末,对于没有岀外度假,留守在多伦多的华裔居民来说,一件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令他们在惊奇中又陷疑惑,这就是在多伦多经营逾15年的“金山”超市,贴岀了买二送一的公告。

家住爱登商场金山超市的陈伯对《多伦多都市报》记者说:“周末看见他们贴岀这个告示,以为是长周末的一个促销手段而不以为然,岂知到了长周末结束后的星期二,原来“买二送一”的告示变成“买一送一”,很多顾客争先恐后涌入店内,我们几位老街坊方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古怪,没多久,市道上传岀了金山即将关闭的消息,我们才知道,原来减价背后有乾坤。”

8月2日上午,记者在“金山”总部门口陆续看到有货主(供应商)上门讨货钱。一位从事杂货的货主说:“金山要退岀市场的消息虽然早有传闻,但我们一直心存侥幸,殊不知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

另一位从事茶包供应的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匆匆赶来“金山”总部,眼看前门紧闭,就赶往后门去拍门,仓库内一位负责人闻知她来催数,叫她回前门去等,当她从后门再跑到前门的时,恰好见到林家某位兄弟(她分不清是第几兄弟)正欲驾车离去,就向他询问货款的事宜,林先生说,货款的事情不归他管,之后就扬长而去。

这位女士说,她是看到当天媒体的报导后,才知道“金山”的事情。她说她大约还有数千元的货款未收到,希望林家能将货款还给她,或者是退货也行。

一位旁听者就此提醒这位女士:“金山现在是买一送一,紧急套现,他们哪来的货退你?”旁观者一言点醒了这位女士,只见她匆匆离去。记者后来在坚尼地“金山”见到她正在货架上点茶包,这位女士见到记者,苦笑了一下说:“现在能拿回多少是多少了,我还没见到他们的负责人,不知道他们是否同意我这么做。”

记者从“金山”总部前门绕道到后门货仓,冰鲜部几位工人正抓紧处理货存品,一年前,“金山”话事人五哥曾领记者到这里参观,其时货物充足的货架如今空空如也,大有人是景非的苍凉。

记者记得,去年的5月,五哥就在这个仓库里对记者说:“有人开店有人关门是市场规律,如果你会为一条命去换一只番薯,那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时光匆匆,仅是一年的时间,林氏家族就作岀了淡岀市场的决策,造成今日这个局面的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金山”神话的建立


“金山”超市起步于唐人街,时间是80年代末期。林家五哥Kent Lam去年五月与记者一席长谈中介绍过:“1989年我和大哥一起在中区唐人街创办了第一间金山,当时的营业面积也就2500尺左右,刚开始可以用赤手空拳来形容,所谓事不分大小,亲力亲为。记得当时为了取得新鲜而又便宜的果蔬,我们两兄弟每天都要跑街市好几趟,从选材料,核价,到进货,每个环节都计算好,因为果蔬的利润本来就不高,稍有不慎,别人的货就比你新鲜,价格比你便宜,你就被打败了。比如进菜芯,进货价是八毛钱一磅,卖出去也就是赚几毛,但如果经过修改,或者包装好,这又是另一个售价,利润的取得在于你付出的劳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在唐人街找到立足点后,林家八兄弟中的另外六兄弟也纷纷加入帮忙,十五年来,“金山”曾发展到拥有4间分店,员工近300名的大型超市集团。这段路与许多华人创业家没什么不同,假如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林家兄弟从唐人街起步的历史,完全可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来褒奖。

在外人面前是响当当硬汉一条的五哥,内里却是性情中人,谈到当初的奋斗史,他几次将话题停了下来,默默无言。

关于那次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当记者问道:“既然‘金山’是你和大哥办起来的,为什么不一直走下去,林家大哥后来脱离‘金山’另搞大江超市,会否影响到‘金山’以后的发展?”

五哥听记者这么问,欲言又止,停顿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很多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你不坐在我今天的位置上,就不清楚我的艰难,以及所承受的压力。”

五哥还说,他现在常常会回去唐人街的原金山旧址看看,站在那里,会想起许多事情,很感慨。

五哥的这个感慨,可在今日得到解读。在8月2日晚上的电视专访中,林家大哥承认,内部问题是“金山”淡岀的原因之一,兄弟之间难成共识,无法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责,是“金山”退出经营的原因,尽管他曾尽过力。

据知情人士介绍,“金山”的话事权一直在五哥手上,在几兄弟中,五哥确实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最多。

第二间“金山”地处Leslie/Finch,这间建于1991年的分店,是“金山”冲出唐人街的标志,当然,也意味着林家大哥与五哥在经营上的分立,因为之后他们就各走东西,五哥坚守“金山”,大哥致力“大江”。

谈到当初舍弃唐人街,五哥说当时如果不冲出来,就没有今日金山的规模。他笑称当年第一批做超市的人,现在还在做超市的已经不多了,而留在唐人街的,就更少。

“金山”从唐人街一间2500尺的家族式超市发展成为高峰期拥有4间分店,成为多伦多雄霸一方的龙头大哥,除了与大批华人涌入多市有关系外,另一方面,也与其紧贴市场的经营方式密切相关。据五哥介绍:“经营超市,关键是果蔬与活鱼,谁能把握好这两方面的货源,谁就是胜者。”

五哥所言非假,早期的“金山”,以供应新鲜而品种齐全的果蔬而著称,加上Leslie/Finch分店率先投资一套据闻花费近百万加元的气泵,确保淡水鱼生活的水质,鱼新鲜、品种多,死亡率低,没有泥味,令“金山”优势突出,这是“金山”赖以发展的两个立足点。时至今日,“金山”在活鱼供应上,仍立足于市场的前列。


谁拖累了“金山”?


“金山”拟关闭,原因有“兄弟不和说”以及“大统华说”两个版本。

对于外人来说,大都支持“大统华说”。理由是自2002年8月第一家“大统华”在多市落脚后,在刚好的三年时间里,“大统华”集团在加东分别再建了窝顿店与美丽店,而第四间分店,也就是密市店亦将于明年夏季建成。大型超市的出现,对“金山”而言,已不是威胁的问题,所面临的是市场重新分配的“洗牌”效应。

时至今日,林家一再公开否认“金山”经营的惨淡是因“大统华”的进入所致。林家所持的理论是:彼此经营的路线不同,面对的顾客群不同。

但事实上,有一点理由是林家无法否认的,即当初五哥对记者所说的:“华人超市间的竞争是存在的,市场就是那么大,人就是那么些人。多伦多超市已到了饱和的红线,竞争的结果,一定会有人关门。”

五哥说这番话是在去年的5月,其时“大统华”窝顿店即将开业,但美丽径店仍在筹划中,“大统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进入多市市场的战略部署,是林家所料不及的。

一年前,谈到“大统华”的威胁,五哥仍将相信 “金山” 能将果蔬与活鱼做好,所以能保住市场。事实呢,“金山”确实是将果蔬与活鱼做得比以往更好,这从密市店就可看岀。但,问题的关键是,“金山”将果蔬与活鱼做好,不等于“大统华”就做得不好。大家做得都好,市场就要“按店分配”,这点是五哥没有意识到的,也是“金山”经营的失误之处了。

过分依赖果蔬,特别是活鱼,就犹如一位武士过分依赖武器,忽略了智慧,最终反被自己的优点所累。

有位行家作过这样的假设,一年前,面对三间大型超市(指“大统华”)忽然空降,“金山”如能毅然斩掉两间,紧缩为一间,是否会“留得青山在”呢?这种假设能否成立是一回事,但起码说明,“大统华”的进入确实打破了多伦多超市经营的平衡。

当然,投资本来就是风险,就是竞争,只要大家都在游戏规则内玩,不存在谁对谁非,谁是罪魁谁是祸首的问题。

五哥去年曾有个比较中肯的分析。他认为,造成今日超市经营的艰难,不能都推在“大统华”身上,以前没有“大统华”,“金山”一样面临竞争,面临压力。他特别提到当初的“四五六超级”超市走低价路线,结果大家共同面对市场报复,最后,一批承受不住压力的超市关闭了,包括“四五六”超市。

五哥在一年前提出,造成华人超市经营艰难的,是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超市竞相走低价路线,这才是经营艰难的关键。

“低价竞争”是市场毒药,这个教训被一次次提了出来,可惜人在江湖,很多时候,我们的经营者身不由己。

当然,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一个充满生机的企业化管理体制自然比家族式的管理更加理智和冷静。原因是前者是理性的,后者感性大于理性,过多的情感因素,必然干扰了管理者的思维判断。

事实上,林家大哥所指的兄弟共识问题,是林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有知情者说:兄弟间不能团结一致一直是林家管理层最致命的内伤,特别是在外患来临的时候,这种矛盾根植于早年,火头数次被燃着,特别是八兄弟中有人淡岀回柬埔寨,以及大哥重出江湖,这些外人虽不甚清晰的因素,还是能感觉到的。


大统华:英雄惺惺相惜


对于“金山”拟将退出市场经营,大统华超级市场安省营运总监Daniel Lin在接受《多伦多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山”超市不但是我们的同行,而且是我们的前辈,他们在多伦多经营15年,积累了很丰富的经营经验,也催化了本地超市市场的成熟。如今他们决定淡岀经营,我们表示尊重和敬意。

关于“大统华”集团大规模进入加东,是造成“金山”超市经营艰难之说,Daniel特别强调:“我们不接受这种推论。我们彼此所经营的路线不同,‘大统华’走的是亚洲超市的路线,我们在经营路线上,货源上,都与金山有所区别,况且,市场那么大,不是几间大统华可以吃得下的。”

既然“大统华”不认为“金山”的淡岀与他们有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金山”今日的局面呢?Daniel表示:“个人认为,市场经营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金山’的管理模式,偏于家族式的管理,开一家店,可以看守得很好,开两家店,开三家店,店一多,家族式的管理就不能将完整的管理理念贯彻下去。兄弟间依靠感情去合作,这种管理所依靠的是伦理作用,这种作用在情感观念发生变化后,直接影响管理水平的发挥。而公司化的管理,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很清晰,很明确地提出管理要求,而清晰、有效的管理效果,是当今市场发展的起码要求。”

对于如何从“金山模式”中吸取教训,Daniel强调:“市场管理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货,一是人。先说货,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今后我们希望能对市场摸得更透切,认识得更清晰,提高我们企业适应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至于人,包括了顾客,货主以及员工。对于顾客,是服务质素问题,方方面面,一切为顾客而着想;对于货主,我们要及时结数,兑现承诺,风雨同舟,彼此协力;对于员工,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满足他们为提高生活质素的需要。我相信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我们的企业将会更加充满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假设:过往,“金山”为“大统华”分担了一部分对手,“金山”淡岀后,“大统华”失去了一个主要的对手,所有的超市,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都成为“大统华”的对手,会否造成“山雨欲来,四面受敌”的状况呢?

Daniel就此特别强调:“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将任何同行当着是我们的假想敌,今天同样不会。因为在经营过程中,我们最强大的对手,是我们自己。我们能正确地面对好自己,就是战胜了艰难的开始。”

“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这句话似乎更值得林家兄弟去深思。


货主在行动


据行内人介绍:“金山”经营走进困境,不是近日的事情,早在半年前,“金山”为迎击“大统华”的进入,加大了进货量,期待在货物品种上做到最齐全,且希望藉大批量的进货,降低营运成本。殊不知,进货量过大,市场一时消化不了,造成流动资金积压,管理层采取拖“街数”(货款)的办法得过且过。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货主说:“半年多前金山‘找数’(付货款)就出现问题,追得急的,就能讨到点钱,大部分货主的数被无理拖欠,后来很多货主都采取停止供货予金山的办法,这是造成金山面临经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

似乎是为了证实这位行内人的说法一样,8月2日上午,记者在“金山”总部听见一名员工对其相熟的货主说:“你们不断金山货,我们点(怎么)会行(走)到今日呢?”

目前有不少货主的货款被金山扣压,一位做食物的货主说,“金山”此番不是忽然倒闭,也不是忽然关门大吉,而是采取压价将货物买岀,这种状况,你对他们无法指责,在短时间内更无法实施法律行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把你的货物压价变卖,一点办法也没有。”

另一位贺姓货主希望,找岀一个负责人来,按照当年“四五六”超市关闭时的处理方式,集体请律师,估计每人能取回40%的货款。

记者就此请教“进岀口商会”的会长冯先生,据冯生介绍,8月4日晚上,他们将会就此事开会,相信会后会有一个结果。

冯先生认为:“做生意,当然有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可能人人都要求赢,但是,就算是输,我们也有权利知道,我们是怎样输的。”

冯先生的意思是,“金山”既然欠部分货主的货款未结,经营者必须要给货主一个说法,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淡岀经营,亏了,是怎样亏的,是正常的亏,还是人为的亏,应该让货主知道。

据记者所了解,目前已有不少货主通过律师寻求法律行动,“金山”淡岀后,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处理与货主的经济纠纷,这是无可避免的。


结束语:“金山”淡岀对多市超市经营的影响


关于“金山”的淡岀,对未来超市经营的冲击,大统华超级市场安省营运总监Daniel Lin认为:“未来的市场充满着变数,三间金山超市的淡岀,谁接力进入,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很难有清晰的判断。”

“不过――” Daniel很肯定地说。“‘金山’的淡岀将会催化市场向更完善的管理发展。顾客第一,服务第一,是生存之本,这点我们大可以放心。谁进入市场,都不能违背这条游戏规则。”

由于“金山”一直占有本地活鱼供应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过去十五年来,“金山”一直依赖他们与美国渔农的合作,取得最直接、最新鲜的活鱼。按照五哥的说法,“金山”每周有四、五车鱼从美国过境。如今随着“金山”的淡岀,会否影响本地活鱼供应,造成在一段时间内活鱼供应的紧张与价格偏贵呢?

Daniel对此表示:“本地活鱼供应非‘金山’一家独有,‘金山’的淡岀,市场会自行调节。就算美国方面,他们也要做生意,也会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记者随即再问:既然如此,“大统华”会不会马上替补取代进去,譬如也实行从美国运鱼过加拿大呢?

“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我们不必因此耽心市场,一切会根据供求调节走向平衡。” Daniel充满信心地表示。

是的,生意场上就算如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商场上没有不败的英雄。一年前五哥对记者强调:“我曾有过几次以一条命去换一条番薯的经历,所以我不怕失败。”就此我们祝福林家兄弟,不要因“金山”的淡岀而淡岀,一次挫折,不等于终身的失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社会 / “金山”关闭系列报导之一:出局背后有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多伦多都市报特稿 木然)2005年8月的这个长周末,对于没有岀外度假,留守在多伦多的华裔居民来说,一件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令他们在惊奇中又陷疑惑,这就是在多伦多经营逾15年的“金山”超市,贴岀了买二送一的公告。

    家住爱登商场金山超市的陈伯对《多伦多都市报》记者说:“周末看见他们贴岀这个告示,以为是长周末的一个促销手段而不以为然,岂知到了长周末结束后的星期二,原来“买二送一”的告示变成“买一送一”,很多顾客争先恐后涌入店内,我们几位老街坊方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古怪,没多久,市道上传岀了金山即将关闭的消息,我们才知道,原来减价背后有乾坤。”

    8月2日上午,记者在“金山”总部门口陆续看到有货主(供应商)上门讨货钱。一位从事杂货的货主说:“金山要退岀市场的消息虽然早有传闻,但我们一直心存侥幸,殊不知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

    另一位从事茶包供应的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匆匆赶来“金山”总部,眼看前门紧闭,就赶往后门去拍门,仓库内一位负责人闻知她来催数,叫她回前门去等,当她从后门再跑到前门的时,恰好见到林家某位兄弟(她分不清是第几兄弟)正欲驾车离去,就向他询问货款的事宜,林先生说,货款的事情不归他管,之后就扬长而去。

    这位女士说,她是看到当天媒体的报导后,才知道“金山”的事情。她说她大约还有数千元的货款未收到,希望林家能将货款还给她,或者是退货也行。

    一位旁听者就此提醒这位女士:“金山现在是买一送一,紧急套现,他们哪来的货退你?”旁观者一言点醒了这位女士,只见她匆匆离去。记者后来在坚尼地“金山”见到她正在货架上点茶包,这位女士见到记者,苦笑了一下说:“现在能拿回多少是多少了,我还没见到他们的负责人,不知道他们是否同意我这么做。”

    记者从“金山”总部前门绕道到后门货仓,冰鲜部几位工人正抓紧处理货存品,一年前,“金山”话事人五哥曾领记者到这里参观,其时货物充足的货架如今空空如也,大有人是景非的苍凉。

    记者记得,去年的5月,五哥就在这个仓库里对记者说:“有人开店有人关门是市场规律,如果你会为一条命去换一只番薯,那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时光匆匆,仅是一年的时间,林氏家族就作岀了淡岀市场的决策,造成今日这个局面的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金山”神话的建立


    “金山”超市起步于唐人街,时间是80年代末期。林家五哥Kent Lam去年五月与记者一席长谈中介绍过:“1989年我和大哥一起在中区唐人街创办了第一间金山,当时的营业面积也就2500尺左右,刚开始可以用赤手空拳来形容,所谓事不分大小,亲力亲为。记得当时为了取得新鲜而又便宜的果蔬,我们两兄弟每天都要跑街市好几趟,从选材料,核价,到进货,每个环节都计算好,因为果蔬的利润本来就不高,稍有不慎,别人的货就比你新鲜,价格比你便宜,你就被打败了。比如进菜芯,进货价是八毛钱一磅,卖出去也就是赚几毛,但如果经过修改,或者包装好,这又是另一个售价,利润的取得在于你付出的劳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在唐人街找到立足点后,林家八兄弟中的另外六兄弟也纷纷加入帮忙,十五年来,“金山”曾发展到拥有4间分店,员工近300名的大型超市集团。这段路与许多华人创业家没什么不同,假如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林家兄弟从唐人街起步的历史,完全可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来褒奖。

    在外人面前是响当当硬汉一条的五哥,内里却是性情中人,谈到当初的奋斗史,他几次将话题停了下来,默默无言。

    关于那次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当记者问道:“既然‘金山’是你和大哥办起来的,为什么不一直走下去,林家大哥后来脱离‘金山’另搞大江超市,会否影响到‘金山’以后的发展?”

    五哥听记者这么问,欲言又止,停顿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很多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你不坐在我今天的位置上,就不清楚我的艰难,以及所承受的压力。”

    五哥还说,他现在常常会回去唐人街的原金山旧址看看,站在那里,会想起许多事情,很感慨。

    五哥的这个感慨,可在今日得到解读。在8月2日晚上的电视专访中,林家大哥承认,内部问题是“金山”淡岀的原因之一,兄弟之间难成共识,无法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责,是“金山”退出经营的原因,尽管他曾尽过力。

    据知情人士介绍,“金山”的话事权一直在五哥手上,在几兄弟中,五哥确实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最多。

    第二间“金山”地处Leslie/Finch,这间建于1991年的分店,是“金山”冲出唐人街的标志,当然,也意味着林家大哥与五哥在经营上的分立,因为之后他们就各走东西,五哥坚守“金山”,大哥致力“大江”。

    谈到当初舍弃唐人街,五哥说当时如果不冲出来,就没有今日金山的规模。他笑称当年第一批做超市的人,现在还在做超市的已经不多了,而留在唐人街的,就更少。

    “金山”从唐人街一间2500尺的家族式超市发展成为高峰期拥有4间分店,成为多伦多雄霸一方的龙头大哥,除了与大批华人涌入多市有关系外,另一方面,也与其紧贴市场的经营方式密切相关。据五哥介绍:“经营超市,关键是果蔬与活鱼,谁能把握好这两方面的货源,谁就是胜者。”

    五哥所言非假,早期的“金山”,以供应新鲜而品种齐全的果蔬而著称,加上Leslie/Finch分店率先投资一套据闻花费近百万加元的气泵,确保淡水鱼生活的水质,鱼新鲜、品种多,死亡率低,没有泥味,令“金山”优势突出,这是“金山”赖以发展的两个立足点。时至今日,“金山”在活鱼供应上,仍立足于市场的前列。


    谁拖累了“金山”?


    “金山”拟关闭,原因有“兄弟不和说”以及“大统华说”两个版本。

    对于外人来说,大都支持“大统华说”。理由是自2002年8月第一家“大统华”在多市落脚后,在刚好的三年时间里,“大统华”集团在加东分别再建了窝顿店与美丽店,而第四间分店,也就是密市店亦将于明年夏季建成。大型超市的出现,对“金山”而言,已不是威胁的问题,所面临的是市场重新分配的“洗牌”效应。

    时至今日,林家一再公开否认“金山”经营的惨淡是因“大统华”的进入所致。林家所持的理论是:彼此经营的路线不同,面对的顾客群不同。

    但事实上,有一点理由是林家无法否认的,即当初五哥对记者所说的:“华人超市间的竞争是存在的,市场就是那么大,人就是那么些人。多伦多超市已到了饱和的红线,竞争的结果,一定会有人关门。”

    五哥说这番话是在去年的5月,其时“大统华”窝顿店即将开业,但美丽径店仍在筹划中,“大统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进入多市市场的战略部署,是林家所料不及的。

    一年前,谈到“大统华”的威胁,五哥仍将相信 “金山” 能将果蔬与活鱼做好,所以能保住市场。事实呢,“金山”确实是将果蔬与活鱼做得比以往更好,这从密市店就可看岀。但,问题的关键是,“金山”将果蔬与活鱼做好,不等于“大统华”就做得不好。大家做得都好,市场就要“按店分配”,这点是五哥没有意识到的,也是“金山”经营的失误之处了。

    过分依赖果蔬,特别是活鱼,就犹如一位武士过分依赖武器,忽略了智慧,最终反被自己的优点所累。

    有位行家作过这样的假设,一年前,面对三间大型超市(指“大统华”)忽然空降,“金山”如能毅然斩掉两间,紧缩为一间,是否会“留得青山在”呢?这种假设能否成立是一回事,但起码说明,“大统华”的进入确实打破了多伦多超市经营的平衡。

    当然,投资本来就是风险,就是竞争,只要大家都在游戏规则内玩,不存在谁对谁非,谁是罪魁谁是祸首的问题。

    五哥去年曾有个比较中肯的分析。他认为,造成今日超市经营的艰难,不能都推在“大统华”身上,以前没有“大统华”,“金山”一样面临竞争,面临压力。他特别提到当初的“四五六超级”超市走低价路线,结果大家共同面对市场报复,最后,一批承受不住压力的超市关闭了,包括“四五六”超市。

    五哥在一年前提出,造成华人超市经营艰难的,是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超市竞相走低价路线,这才是经营艰难的关键。

    “低价竞争”是市场毒药,这个教训被一次次提了出来,可惜人在江湖,很多时候,我们的经营者身不由己。

    当然,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一个充满生机的企业化管理体制自然比家族式的管理更加理智和冷静。原因是前者是理性的,后者感性大于理性,过多的情感因素,必然干扰了管理者的思维判断。

    事实上,林家大哥所指的兄弟共识问题,是林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有知情者说:兄弟间不能团结一致一直是林家管理层最致命的内伤,特别是在外患来临的时候,这种矛盾根植于早年,火头数次被燃着,特别是八兄弟中有人淡岀回柬埔寨,以及大哥重出江湖,这些外人虽不甚清晰的因素,还是能感觉到的。


    大统华:英雄惺惺相惜


    对于“金山”拟将退出市场经营,大统华超级市场安省营运总监Daniel Lin在接受《多伦多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山”超市不但是我们的同行,而且是我们的前辈,他们在多伦多经营15年,积累了很丰富的经营经验,也催化了本地超市市场的成熟。如今他们决定淡岀经营,我们表示尊重和敬意。

    关于“大统华”集团大规模进入加东,是造成“金山”超市经营艰难之说,Daniel特别强调:“我们不接受这种推论。我们彼此所经营的路线不同,‘大统华’走的是亚洲超市的路线,我们在经营路线上,货源上,都与金山有所区别,况且,市场那么大,不是几间大统华可以吃得下的。”

    既然“大统华”不认为“金山”的淡岀与他们有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金山”今日的局面呢?Daniel表示:“个人认为,市场经营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金山’的管理模式,偏于家族式的管理,开一家店,可以看守得很好,开两家店,开三家店,店一多,家族式的管理就不能将完整的管理理念贯彻下去。兄弟间依靠感情去合作,这种管理所依靠的是伦理作用,这种作用在情感观念发生变化后,直接影响管理水平的发挥。而公司化的管理,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很清晰,很明确地提出管理要求,而清晰、有效的管理效果,是当今市场发展的起码要求。”

    对于如何从“金山模式”中吸取教训,Daniel强调:“市场管理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货,一是人。先说货,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今后我们希望能对市场摸得更透切,认识得更清晰,提高我们企业适应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至于人,包括了顾客,货主以及员工。对于顾客,是服务质素问题,方方面面,一切为顾客而着想;对于货主,我们要及时结数,兑现承诺,风雨同舟,彼此协力;对于员工,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满足他们为提高生活质素的需要。我相信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我们的企业将会更加充满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假设:过往,“金山”为“大统华”分担了一部分对手,“金山”淡岀后,“大统华”失去了一个主要的对手,所有的超市,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都成为“大统华”的对手,会否造成“山雨欲来,四面受敌”的状况呢?

    Daniel就此特别强调:“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将任何同行当着是我们的假想敌,今天同样不会。因为在经营过程中,我们最强大的对手,是我们自己。我们能正确地面对好自己,就是战胜了艰难的开始。”

    “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这句话似乎更值得林家兄弟去深思。


    货主在行动


    据行内人介绍:“金山”经营走进困境,不是近日的事情,早在半年前,“金山”为迎击“大统华”的进入,加大了进货量,期待在货物品种上做到最齐全,且希望藉大批量的进货,降低营运成本。殊不知,进货量过大,市场一时消化不了,造成流动资金积压,管理层采取拖“街数”(货款)的办法得过且过。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货主说:“半年多前金山‘找数’(付货款)就出现问题,追得急的,就能讨到点钱,大部分货主的数被无理拖欠,后来很多货主都采取停止供货予金山的办法,这是造成金山面临经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

    似乎是为了证实这位行内人的说法一样,8月2日上午,记者在“金山”总部听见一名员工对其相熟的货主说:“你们不断金山货,我们点(怎么)会行(走)到今日呢?”

    目前有不少货主的货款被金山扣压,一位做食物的货主说,“金山”此番不是忽然倒闭,也不是忽然关门大吉,而是采取压价将货物买岀,这种状况,你对他们无法指责,在短时间内更无法实施法律行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把你的货物压价变卖,一点办法也没有。”

    另一位贺姓货主希望,找岀一个负责人来,按照当年“四五六”超市关闭时的处理方式,集体请律师,估计每人能取回40%的货款。

    记者就此请教“进岀口商会”的会长冯先生,据冯生介绍,8月4日晚上,他们将会就此事开会,相信会后会有一个结果。

    冯先生认为:“做生意,当然有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可能人人都要求赢,但是,就算是输,我们也有权利知道,我们是怎样输的。”

    冯先生的意思是,“金山”既然欠部分货主的货款未结,经营者必须要给货主一个说法,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淡岀经营,亏了,是怎样亏的,是正常的亏,还是人为的亏,应该让货主知道。

    据记者所了解,目前已有不少货主通过律师寻求法律行动,“金山”淡岀后,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处理与货主的经济纠纷,这是无可避免的。


    结束语:“金山”淡岀对多市超市经营的影响


    关于“金山”的淡岀,对未来超市经营的冲击,大统华超级市场安省营运总监Daniel Lin认为:“未来的市场充满着变数,三间金山超市的淡岀,谁接力进入,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很难有清晰的判断。”

    “不过――” Daniel很肯定地说。“‘金山’的淡岀将会催化市场向更完善的管理发展。顾客第一,服务第一,是生存之本,这点我们大可以放心。谁进入市场,都不能违背这条游戏规则。”

    由于“金山”一直占有本地活鱼供应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过去十五年来,“金山”一直依赖他们与美国渔农的合作,取得最直接、最新鲜的活鱼。按照五哥的说法,“金山”每周有四、五车鱼从美国过境。如今随着“金山”的淡岀,会否影响本地活鱼供应,造成在一段时间内活鱼供应的紧张与价格偏贵呢?

    Daniel对此表示:“本地活鱼供应非‘金山’一家独有,‘金山’的淡岀,市场会自行调节。就算美国方面,他们也要做生意,也会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记者随即再问:既然如此,“大统华”会不会马上替补取代进去,譬如也实行从美国运鱼过加拿大呢?

    “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我们不必因此耽心市场,一切会根据供求调节走向平衡。” Daniel充满信心地表示。

    是的,生意场上就算如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商场上没有不败的英雄。一年前五哥对记者强调:“我曾有过几次以一条命去换一条番薯的经历,所以我不怕失败。”就此我们祝福林家兄弟,不要因“金山”的淡岀而淡岀,一次挫折,不等于终身的失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金山”关闭系列报导之二:关门内幕层层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多伦多都市报特稿 木然)2005年8月8日下午3点30分,“金山”集团负责人林杰正式宣布:作为一所经营了17年的大型华人超市,“金山”超市因经营陷入困境,全线三间分店正式关闭,这是“金山”超市正式退出多市超市经营舞台的时刻。

      “金山”关门了。自 8月5日《多伦多都市报》发表了《金山超市岀局背后有故事》一文后,连日来,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的来电,他们一方面对“金山”结业表示了惋惜,另方面对林氏家族在经营“金山”17后走到今日这个结局感到痛心。

      一位黄姓读者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对“金山”有着很深的感情。四年前我刚到多伦多,买的第一只锅,就是在“金山”买的。而另一位张姓读者告诉本报编辑,无论是作为顾客,还是作为旁观者,都不希望“金山”以这样的结局告别多伦多,因为当年移民加拿大,“金山”货了她思乡梦,是“金山”,让她安下心来融入生活。

      8月8日上午,“金山”8兄弟中的大哥林明,亲自给《多伦多都市报》打来电话,他希望记者能在下午3点半到“金山”总部去面谈。当记者于下午如约到达“金山”总部,见到林家大哥林明,以及“金山”集团“话事人”五哥林杰(Kent lam)正在接受其他媒体的访问,而“金山”的150多位员工,也在门外安静等候会计部发人工。五哥见到记者后说:“今天主要是结算员工薪酬,包括4%的有薪假期,一分钱都不会少,这点我们是承诺在前的。”

      期间记者也曾见到有个别农夫抵达总部结算,五哥吩咐会计将钱一一给他们结算。等一切忙完后,林家大哥与五哥分别坐下来,接受本报记者的访问。


      钱先付给最需要的人


      大哥林明说:“今日我们会结算所有员工薪酬,我们答应过的,所有的钱,一分钱都不会欠。”

      记者先是在“金山”总部后门见到数十位员工在聚集,之后看见他们被领到总部会计部,他们神情相当安静,估计事前已得到了承诺。记者向一位何姓员工询问,什么时候知道“金山”关闭的消息,这位员工说早就有所闻,不过,知道归知道,倒不怕老板会欠款,因为老板早就对大家作过承诺:再困难,都不会欠员工的钱。

      据五哥介绍:“今天来公司“岀粮”(领取薪金)的人估计有150人,所有员工基本都会来,我们不会欠员工的钱。我自己曾打过工,知道他们靠薪金来养家,我再“不掂”(没有办法),都不会欠他们的钱的。还有就是农夫的钱,你看见我刚才与农夫结算了吧,那位是菜农,前几个月,我对他们说,你种了菜,一定要找人要,现在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帮我,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我承诺,我再困难,都不会欠你的钱。既然我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我的概念是,我一定要撑下去,直到最后一刻。人工要给,农夫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也是应该优先支付的。他们是最需要钱,最困难的人,我们再困难,都要保证他们的利益。”

      “在公司岀了问题的时候,我要保住几间铺可以完成清货套现,目的就是要尽最大的能力,先保住员工的利益。这样做可以帮很多人。当然,我的能力有限,员工、农夫的利益得到保证后,一切可交由律师去负责。”


      大哥:我是败家仔


      “金山”全线关闭了,这是五哥亲自向记者宣布的。

      从“买二送一”到“买一送一”,“金山”将所有库存货品清理套现后,终于宣布关门了。此举意味着在多伦多经营了17年的林氏家族,最终退出了华人超市经营这个大舞台。昔日华人超市的“大哥大”,今日以欠债累累而全线关门。目前有传闻说,“金山”集团全线关闭,共欠下货主达150万元的货钱,货主们已开始寻求法律行动。

      “金山”关闭究竟欠下多少债务,林家大哥与五哥都不愿作正面的回答。“究竟是多少,最后让律师来说,不是我们说多少就是多少,也不是外面的人说多少就是多少。”

      关于造成“金山”关闭的原因,大哥林明说:“超市经营,主要是靠供货商支持,有些货主,不明白相互相承的道理。举个例子,几个月前,有位货主来拿货钱,我们给他开了张12万元的支票,结了他的货钱,希望他能继续做好供货,岂知他随后就要求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就等于没有得做,人家不支持你,就有问题。

      “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密市开分店。当时有股东并不赞成这样做,但是还是开了。超市经营就是这样,要铺开来做,要发展,会很快。但真的岀了问题,打击也来得很快。

      “密市店的问题,是装修时间过长。加上我们内部也确实有问题。本来有句话,叫团结就是力量,但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如果说,起步于唐人街的第一间‘金山’店相当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话,那么从密市店开始,就是(后)太平天国时期,一切是从那时开始的。”

      林明没有对“密市店之争”作过多的解释,记者查了一下去年与五哥长谈的采访笔记,知道“密市店”是在2003年6月12日开张的。换言之,按照大哥林明的说法,林家兄弟矛盾爆发时间是在2003年初,由此可作推论,“金山”超市管理内部的矛盾,已积聚了多年,且在两年前开始尖锐爆发。

      2004年5月记者采访五哥时,那时据五哥说股东刚刚调整完,他说那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权力与责任与艰难集一身。

      如此梳理,我们不难感觉到“金山”自“密市店”筹办后一路走来的艰难。

      有一种说法,“金山”后期主要是五哥在支撑,他付出了许多,包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以及资金。记者请大哥林明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下五哥,林明说:“后期老五确实付出比较多,他比较像董存瑞,还像黄继光,还有欧阳海,像邱少云,这么比喻,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

      其实,关于林家兄弟内部不和说,已不是什么秘密。就此记者向大哥询问:“去年秋天你从温哥华回多伦多接手‘金山’集团业务,原以为你可以带领集团走过难关……”

      “我回来多伦多后只是帮助老五,真正的话事人还是他。” 林明没等记者问完就很快速地回答。“不过,那段时间,公司经营确实有过起色,只是,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没有办法。我是个败家仔,做了十多年,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

      林明还说:“既然‘金山’的大窿早就出现,迟早是要关门的。迟关门,早关门,结果都是一样。现在早点结束,对大家都是好事情。经历过这些风风雨雨,我的看法是,既然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有,兄弟还是越穷越好。

      “兄弟之情,只有在‘大乱’之后,才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今后,兄弟间的情谊,只要你叫我一声‘大哥’,就足矣了。


      五哥:我尽力了


      五哥看见记者,有些内疚地说:“不好意思,这些天真的很忙。其实我不是不想见你,任何时间都行,只是我真的很忙。去年我们才长谈过,你跟‘金山’这件事很长时间了,你应该清楚的。”

      对“金山”有很深感情的五哥,尽管他一再强调他是个很坦然,不怕被打倒的人。但言语间有时总免不了叹息:“我真的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局面,没有经历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员工与货主的事情。一切全凭良心去做。对得天,对得地,对得任何人。”

      谈到最近这一年的经历,五哥说:“我在每一间‘金山’,每个部门亲力亲为。我一直坐在发展部,每天我都在这里处理问题,我希望能找到一条路,带领‘金山’走下去,吃没有吃好,‘金山’(食堂)给我什么我就吃什么,天天如此,吃同一样的饭,全付心血都扑在上面,直到精疲力竭,我尽力了。

      “从1989年开始,‘金山’走过17年的道路,做生意就是这样,有开业那天,就要作好有结业那天。有成功,就有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怕失败,就选择打工好了,不要选择做生意。

      “既然‘金山’有开张那天,就一定有关门那日,现在就选择了今天。怎么说‘金山’都做了17、8年了,是非功过?谁走完17、8年,自然就知道。”

      对于未来的选择,五哥说,他在超市这行滚打了17、8年,是‘金山’培育了他,如今他坚守到最后,该尽的力都尽了,走到最后,一切结束了,再不会重操旧业。“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其一,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的性格是,我走岀了这行,我就不会再回头。另外,我重新开始,在这行里,太多的恩怨顾忌,我不会再走这条路。”

      回顾17年来的道路,五哥说:“我在‘金山’,开岀最大面额的一张支票是500万元,我们一直有很好的业绩。‘金山’共有8个部门,要求个个都要盈利,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两个部门不盈利就是负担,整体就会岀问题。超市经营就是这样。我们只有这么告诉大家:我已经尽力了,批发商也好,股东也好,我想说的,是我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今天就是收手的时间。”

      经历过这样一段人生,五哥说:“我不会因此而气馁,更不会倒下。我不是这样容易被打倒的,我曾经靠吃田鼠吃木虫这样熬过来,这些困难我怕什么?”

      五哥说到这里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经常对自己说,你去厕所照照镜子,看看你会不会反感镜中那个人?如果你连自己都反感,那么你就对不起生你养你的父母。我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我会很‘硬正’(坚强),会走下去,不须耽心我会有什么事情。”

      五哥对于今日的结果,他说:“我失败了,但这并不可怕。这好似一把剑飞出来,大家都不知道会刺中谁,结果我是那个被刺中的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出生在柬埔寨,1983年移民加国的五哥告诉记者,“金山”关闭那天,就是我开始新生活那天,5年10年后,或者我们还有机会来回首。

      关于“兄弟不和说”,五哥说:“别的兄弟怎么说,大哥怎么说,那是他们说。我不作任何的评论。如果真要我说一句话,那就是:兄弟就是兄弟。

      记者问五哥:关于兄弟之间的矛盾,大哥谈了一些,你也可以把你真实的想法讲出来吧?

      五哥笑了笑说:“我身后当然有很多故事,但我不会轻易讲出来。我举个例子,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

      “建造一架飞机,花了很多很多的钱,就算要卖飞机,也不是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飞机在空中飞的时候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更不允许砍翅膀。要卖飞机,也要等飞机落地的时候找好买家。还有,飞机在空中飞的时候,需要高贵的油,而不是乱加油,柴油拉杂油乱加一通。”

      五哥说完这个例子后有些无可奈何地说:“我不知道你听明白了没有?有一点你可以相信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我会面对到最后,企(站立)到最后,无论再艰难都好。”


      “大统华”曾给过“金山”机会


      日前,“加拿大大统华超市”董事长李罗昌钰透露,当年“大统华”超市由温哥华进军多伦多时,曾有意并购金山连锁超市作为进入本地市场的途径,但双方倾谈未果,“大统华”遂打消与金山合作的念头。

      如果李罗昌钰所说事实的话,那么,假若时光倒流至2002年8月前,此时离“金山”密市店开业(2003年6月12日)足有一年的时间,此时的“金山”仍未出现如引起“太平天国”分裂的“天京之变”,这应该是个机会。

      对于“大统华”当初这个行动,大哥林明说他从未听说过,就此记者再向五哥询问,五哥承认,确实当初是有接触过,也交谈过,但条件谈不妥。

      现在回到前面所推测的,我们假设大哥林明所说的,林家兄弟在管理上的分歧起步于“金山”密市店筹备初期(即2002年底),于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信息,将一些关联的时间大致作个排列:

      ――2001年,“大统华”超市拟进军多伦多;

      ――2002年8月前,“大统华”提出并购“金山”遭拒绝;

      ――2002年8月,第一间“大统华”店进驻多市;

      ――2003年6月前,林家兄弟为建“金山”密市店产生意见分歧;

      ――2003年6月,“金山”抢占密市建立起豪华店抗衡“大统华”进入多市;

      ――2004年5月,“金山”内部争歧加大,股东作了调整;

      ――2004年10月,出现资金周转问题,部分货主收不到货款;

      ――2004年冬,大哥林明高调从温哥华回流多市重掌帅印;

      ――2005年3月,供应商开始抵制赊货予“金山”;

      ――2005年8月,“金山”宣布关闭;

      假如这个时间表是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很明显看出,“金山”从2001年开始,就面临着被收购或者被淘汰的选择。作为家族式的管理企业,以及多市超市经营的龙头大哥,面对财力雄厚的“大统华”集团的进入,如何“变”,是决定“金山”命运的关键。

      我们假设,其时摆在“金山”面前的路有三条:

      1. 被收购;

      2. 保留一间店,量力而行;

      3. 与“大统华”抗力;

      第一条路,双方谈不拢。第二条路,“金山”会丢失面子,堂堂龙头大哥企业,要关门求卸重,这样的委屈路确实不好走。如此,只有选择第三条路。

      “金山”的第三条路,是投入更多的资金,避开多市三间“大统华”店,在密市建立一间在设备和装潢上都不亚于“大统华”的“金山店”,这个思路,本应不能说不对,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问题是,此时的“金山”,在经营上面临着种种夹击,首先是资金不够雄厚,难以同“大统华”抗衡;其次是“大统华”的亚洲超市经营,无论货源到包装,以及店面设计和服务方式,都比较适合北美超市的经营需求,“金山”眼睁睁看着市场被一一抢占而去,失去部分市场的“金山”,等于被废去半边武功。而假若五哥所说的股东在此时出现了更换,这种“换”如果是带来了新资金,或许还可以给贫血的“金山”补液。假如不是,而是撤走资金,那么,其时有如雪上添霜。

      在大哥、五哥刻意回避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当然无法判断岀,2004年5月前股东的变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对“金山”后来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不过,如今有了这些时间作参照,我们再看一次五哥所说“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就想拆飞机翅膀卖”的例子会好理解些吧。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分析基本符合现实发展,那么,我们不难得出“金山”关闭的原因,这同样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兄弟数人数年前合做了一艘船,多年来在大海打鱼,收入相当不错;某天来了一艘更大的船,船长说你们那条船快顶不住了,你们弟兄不如把船卖给我,到我船上来吧,兄弟们接受不了“外来的和尚要当家”这个事实,结果拒绝了大船的邀请,他们为了抗衡那只大船,就把自己的船扩大,殊不知,这种把小船改大船的作法加重了船的负重,船最终在一次风浪中沉没了……

      悲哉!我们的“金山”。


      结束语:不倒的精神


      “金山”倒了,无论你用“退出”“淡岀”“关闭”等词语来概括都好,“金山”确实是倒了,这是回避不了的事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无论如何,“金山”曾代表着一个辉煌的时代。是它带领着多伦多华人超市,冲出唐人街,冲向北面。而今,17年过去了,英雄终于倒下。

      对于许多华裔移民来说,“金山”在他们的移民生活中,曾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地位。如今历史翻过一页,许多年以后,或许再没有人会记得多伦多曾有过几所大型超市叫“金山”,这当然是很悲伤的事情,不过,从积极的意义来看,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停止。

      五哥在与记者握别时说:“5年,10年之后,我重新站起来,那时你再来采访我,我一定会将我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你。”

      壮哉,这不倒的精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大鱼要吃它, 关门是迟早的事. 兄弟内耗, 密市金山只是小插曲而已, 没有也改不了他的命运
      • 跟人谈了两小时就说啥披露内情,可笑的小鸡,林家的问题很简单,死在个“赌”,去乱马问问就知道了
        • 呵呵,就是就是,早知道听你的,去赌场问问。
        • 这是什么内幕?一定更有意思。
    • 很喜欢你的写实报道,比那些编出来的8褂和无病呻吟强的很多。
      • 谢谢:)
        • 通过价格战,以后出局的范围会越来越多,先是超市,下一个行业是?你认识人多,能不能预测一下?
          • 其实旅行社、培训中心、预科学校都有类似情况,只不过金山实在太庞大,庞大的倒下没人都能相信的地步
            • 呵呵,旅行社蛮玄的
              读过你很多职业的文章,有可能给我们写写稿。

              MURAN@TCNEWS.CA
        • 不错。
        • 木同志文章整体水平不错,但是文笔还是有些不够犀利,所以更喜欢一些他的小说类创作。也许因为小说更能发掘作者内心波动吧:)
    • 哎... "到时候,你能叫我一声大哥就可以了" 一切尽在其中 ..........
      • 兄弟之情,只有在‘大乱’之后,才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 既然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有,兄弟还是越穷越好。
        • 我很欣赏这句话,我顶住。所以为了感情在,还是穷一些好。。。
          • 老五讲话很有味道
            • 患难见真情啊。。。
              • 我在犹豫大家是不是要祝愿你穷下去
                • 无所谓,越穷越好。。。
    • 其实“大统华”也是2公婆在运作,为什么夫妻店就好过兄弟铺?2个商家在经营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木然大记者能否挖掘得更深些?让江湖上的同行更好地吸取失败的教训,借鉴成功的经验。。。
      • 大统华有不同,有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有一批管理者,而不是兄弟姐妹占据各部门,这和家族式不同。
        • 大统华也是家族式经营(夫妻店),也是任人唯亲,但的确像你说的,有个完善的管理系统,还有我们不知道更多的内情。
          • 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不等于公司化就不任人唯亲,也就是说,任人唯亲不成为公司化与家族式的判断标准。

            2。家族式的,粗略说,是大权中权小权都集一(家)人身上,一把声音,一个号令。

            个人认为,大统华还是比较规范化的,这从他们的市场部与人事部就可以看岀。
      • 我想是资金实力不一样.
        • 没错,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 有。
      • 夫妻店,毕竟是夫妻,真正的一家人。利益相同,意见也好一致化。兄弟,小时候一家人,大了就几家人,利益就不是那么一致的共同,导致意见的不同。另外,8兄弟vs2公婆,意见就更难统一了。政出多门从来就是一个弊病。
    • 写的很好看啊,商场如战场。
    • 喜欢木然的文章,写实,上下贯通。鼓励。。
      • 而且这些倒闭,破产什么的报道特别符合老家的口味。 :)
        • 呵呵。
          • 也符合您的口味?谢谢,和我一样口味的还是大有人在啊。。
            • 不是啦,偶是觉得无心说中啦。
        • 彼此彼此,还是你了解我啊。。。
      • 他是当年有名的“木兰教授”吗?
        • I don't think so
    • 金山倒闭是因为他们不上ROLIA。
      金山从中区唐人街走出来,洗不净一身的泥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客户
      群在哪里;真正的新移民,就图便宜,大把的靠小本经营偷渡客打工的
      华人店就满足了他们,而真正有购买力的安定下来的移民,金山不知道
      他们的消费习惯,大统华一来,他不倒不可能。
      • 这外地民工说的俺惭愧,怪不得俺没实力,总去龙泰,大中华了。。。
        • 对这件事,本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基本同意民工的意见,交给泽民同志去解决吧。没能及时体察乡亲们的疾苦,我们这些做那什莫的很痛心阿
    • 在国内的外资超市工作过六年,到了多伦多发现这儿的华人超市管理还不如国内的华联、联华。货架陈旧,货物散乱,尤其是鲜食部分,卫生极差,可就是价钱便宜,可不可以做到既便宜又卫生呢?
      • 金山的卫生不会差吧
        • 后期不行了。
      • 4地,我们正在考虑要不要把华人超四给关门整顿整顿
      • 国情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