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ZT: 在倾听中教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圣经》上说:“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者。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往往不是一个好的听众,快快地听,而是快快地说,快快地指导,甚至快快地动怒。
  “你应该这样做……”
  “假如不按我说的做的话,我将不得不……”
  “你到底干了些什么……”
  “你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然而,通常的这些主导性的做法很容易产生如下的结果:谈话陷入僵局;学生怨恨、不满、反抗;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学生仍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

  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里曾经说过:“当对方尚未言尽时,你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因此,当一个人感到烦恼时,最好(至少在刚开始时)是倾听而不是指导,是跟从而不是主导,是理解而不是施加影响。

  倾听既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重要手段。应如何倾听呢?
  
真诚的态度
     
舒适的环境
       
主动邀请
有很多时候学生会主动找教师谈话,那么主动邀请就没必要了。但有的学生因为一些原因不会主动找教师,那就需要教师主动邀请了。
  “请你把那件事告诉我,好吗?,,
  “假如你告诉我那件事的话,我很乐意听。”
  
积极主动地倾听

多听少说
有人曾作过一项调查:子女说得多,父母说得少的家庭,家庭关系好;子女说得少,父母说得多的家庭,家庭关系一般甚至差。

察颜观色
要想“听懂”学生的话,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还要注意区分言语和非言语这两方面传递的信息:既要捕捉其言语的含义——理智的或情感的,又要从学生的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来判断学生的真实想法。

适时反馈
多听少说,并不是不说,不是沉默不语。相反,沉默不语会使学生产生误会,以为对他的谈话不感兴趣。原本准备敞开的心扉可能重又关闭。如:“是的”、“我明白了”、“啊”、“真有意思”、“后来呢”等。这些简短的语言既不妨碍谈话,又表示对对方所说内容的 关注。同时,还可充分利用非言语表达关注,例如微笑,微笑是一种最祥和的语言,微笑会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朋友;又如轻轻地点点头表示赞同,身体向学生的 方向略微前倾——这是倾听的最好姿势。

进入冰山
当人谈论自己的问题时,特别是烦恼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初的几句话往往不会展示问题的实质,一般都是一些试探性的语言。这些试探性的语言就好比是冰山的尖端,尖端下面隐藏着的是问题的实质。教师的任务是沿着学生叙述的脉络,走入冰山底层,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倾听着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地倾听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倾听就是一种容纳、理解;倾听就是一种认同、欣赏。其实,很多时候,教育不是让教师去说服与解决,命令与强迫,批评与指责,而是做一个听众,一个好的听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ABA 讲座补充资料
    多谢大家坚持听完 :)))

    哇哈哈, 没想到俺宝刀未老, 居然可以口若悬河2小时, 没人打瞌睡 (一定是俺嗓门够大的缘故 :P)
    • ZT: 批评的艺术与艺术的批评 (这是对教师讲的, 不过家长们也应该注意噢)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曾是个令人感到头痛的“坏孩子”。一天,他正和伙伴们玩耍,忽然发现校长那只心爱的小狗正摇着毛茸茸的尾 巴走过来。麦克劳德当时产生一个可怕的想法——杀了这只狗,看看动物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便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小狗给杀了。校长得知后非常气愤,但处 理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罚小麦克劳德画一张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图,小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便认真地画好了图交给了校长。校长见图形画得认真仔 细,便免去了对他的处分。杀狗的事就这样过去了,而小麦克劳德在画图的过程中通过对狗的骨骼、内脏的仔细观察,对科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了 一名解剖学家。

        不能说“杀狗事件”造就出了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但至少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批评要讲究艺术。

         体验内疚,促其幡然悔悟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为了达到批评的力度,批评者往往要促使受批评者因过失产生自责,以找到补过办法。在杀狗事件中,校长并未进行狂风暴雨般 的责骂,而是罚麦克劳德画动物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在此过程中让其内心感到内疚,认识到错误。我们的教师在运用批评时,也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 形成自我谴责的意识,并去积极地体验这种感觉,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

         宽慰体谅,熨平心灵皱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见学生犯错误就批得对方狗血淋头,熟不知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责骂更有力量。校长对麦克 劳德的捣蛋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但是他认识到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宽容地对小麦克劳德进行学习性惩罚,给他留下了自省的余地。我们的教师也应在真诚的 批评中留给学生“爬起来”的自信和勇气,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而应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去批评。而要把握这一点,需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多摆事实,少加评论,不轻易使用结论性语言。教师在批评前应分清是非,了解学生产生过失的原因,找出促使其醒悟的关键。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他放下思想包袱,自觉改正错误,井水保向上的愿望。

        第二,要指明方向,让其将功补过。这是由批评的目的所决定的。校长批评麦克劳德,并不只停留在指出杀狗是一个错误的行为,而是根据他对动物内 脏好奇的特点,让他对狗的骨骼、内脏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引发了他对科学的极大兴趣。第斯多惠说过:“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师应该成为学生 的引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批评如只停留在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辅之以积极的诱导,开发学生某一方面酌潜能,唤起他对美好东西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因人施教,唤起群体共鸣
        在整个杀狗事件中,校长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针对麦克劳德对科学的兴趣进行了引导教育,产生了令人欣慰的效果。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批评者说些什么(批评的内容),而是取决于批评者怎么说(批评的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批评的时机)。因此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个性 特征,不对症下药,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批评。

        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受到批评时,会采取顶牛态度。如果教师实行威胁的“高压政策”必会造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有的学生比较“世故”,教师的 批评刚一出口,便一味称“是”,而背后又是另一套。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实践进行“跟踪会诊”。有的学生知错不改,对批评抱有抵触情绪,教师在批评时 应采用“冷处理”方法,先消除心理成见,莫打“遭遇战”。有的学生的问题属个人问题,不宜公开,这时教师宜采取个别批评的方式,一是为保护学生自尊心,二 是以免个人问题演变为普遍问题。有的学生的错误属于普遍性问题,对此教师的批评应扩大影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警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ZT: 当孩子犯错时,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1.正确、清楚地告诉孩子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希望孩子改变。

        2.暂时忽略,在孩子做出不正确行为的时段内,家里所有的人可以一起不理他,不看他,不提他的名字,不做任何与他有关的事,一旦孩子停止,立刻表扬。

        3.耐心等待,平静倾听。给孩子行动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父母说话要坚定有力,但不要暴跳如雷,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不要一味地表达愤怒。还要注意倾听孩子的看法。

      4.用纸写下行为的约定。
    • ZT: 消除批评中的消极效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一、消除求全效应,让批评成为发现

        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将小黑点去 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仍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不 过,这颗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在学校里,学生就是一颗颗“珍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期望过高,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常常以过高、求全的眼光衡量学生的言行,结果却发现学生并非完美无缺。其实,人无完人,学生身上有错误和不足是难免的,教师过分求全,追求十全十美,不允 许学生犯一点儿错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看学生,把挑剔变成一种发现,变成一种赏识,去照亮学生的 心,就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改变了自己,昨天最难教的学生可能会变成今天最与你知心的学生。”
        
        二、避免马太效应,让批评体现公平  

        《圣经》中“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 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人们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人们常常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 “马太效应”。

        在教育中“马太效应”的突出表现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教师常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学生蒙混过关;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越看缺点越多,即使他们有了进步或好的表现,教师也不屑一 顾,吝惜自己的赞美。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处在一种不平等、不平衡的环境中,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接受,影响到他们的健 康成长。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避免马太效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三、防止超限效应,让批评做到适度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让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 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 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让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及”会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一些反作用。比 如学生犯了一次错,教师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有的教师动辄将学生以前犯的错误拿出来“曝光”,这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极不耐烦,其结果只能是 “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
        
        四、避免拆屋效应,让批评孕育希望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 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然后再不断降低要求以被他人接受的 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掌握批评的分寸,使批评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在批评中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希望,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 地完善自己;如果批评过重,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让学生丧失了自信,再无悔改之意,进而破罐子破摔,那么学生在犯了错误时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改正错误,而 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ZT: 轻声对孩子说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总觉得孩子把自己的话当做“耳边风”,怎么也听不进去。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一再哕唆要求孩子回答或作出反应,甚至重复责骂,久而久之,又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者惧怕的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改变一下方式,与其大声疾呼,不如干脆走近孩子,对孩子热衷的事件表示关心。比如,“你在看什么书?哦,这本书我也喜 欢看!”循序渐进地表示关心,孩子就会注意你所说的话。毕竟,小孩子也希望像大人一般受到尊重,在耳边轻声地说话,明显要比大吼大叫有效,尤其是说些只有 孩子和妈妈或爸爸听得懂的话就更加亲切。

        孩子因沉迷于卡通片而延误了上床睡觉的时间,甚至对你的呼唤也充耳不闻,父母切勿以为孩子装作听不到,其实可能是因为过于沉迷而没有对你的 话留意。这时最好走到孩子身边,一边好像跟他一起看漫画,一边轻轻地在耳边说:“你看米老鼠一到晚上也回到家睡觉,现在很晚了,你也该睡了吧。”这种耳边 呢喃的建议方式,孩子一定会接受。

        经常被父母“命令”行事的孩子,长大后容易缺乏独立性,胆小、神经质、不安、敏感,过着心情紧张的生活。孩子会下意识地认为:“爸妈讨厌我”或是“如果我没有生下来就好了,爸爸妈妈是我最大的敌人”等,这样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妈妈呵护之下长大的雷雷就是最好的例子。妈妈没有发觉,大概从雷雷开始懂事以来,她便不断用以下的语气跟他说话。
        “快点收拾好功课,准备吃饭。”
        “外婆打电话来的时候喊我听。”
        “妈妈不要见到你呆头呆脑的样子,快给我走开!”
        “见到其他长辈也不懂打招口乎,真丢脸!”
        有时候妈妈的命令甚至会变成警告或恫吓:“五点半前不能完成功课的话,今天就不准看电视卡通。”

        诸如此类的情况不断出现,常令雷雷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有几次老师请同学回家向父母征询意见,结果雷雷都是空手而归,老师奇怪地询问:“妈妈 怎么说,雷雷?”谁知雷雷还未开口已哭成泪人,经老师安抚他才说出原委:“我不敢向妈妈说,妈妈是很凶的,我怕她会骂我。”雷雷也是几经努力才讲完以上的 话,可见妈妈给儿子留下的凶恶形象是多么深刻。

        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妈妈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雷雷,晚上电视里有很精彩的卡通电影‘白雪公主’,要看的话便要快快做好功课。如果来不及,妈妈先给你录下来好了。”

        慢慢的,雷雷才恢复对母亲的信任,也开始对妈妈说心中的想法:“妈妈,老师说今晚的‘卡通世界’很精彩,叫我们告诉爸妈要看。”
        “明天学校期中考试,我不看电视了。”

        “管教”必须建立在亲子之间互相的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亲情的温暖比严格的管教更为重要。

        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当然会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他们不可能事事依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对于孩子的言行,父母要尝试去了解,用柔和细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父母也不妨将自己的烦恼说给孩子听,重视孩子的想法与建议。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ZT: 在倾听中教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圣经》上说:“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者。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往往不是一个好的听众,快快地听,而是快快地说,快快地指导,甚至快快地动怒。
        “你应该这样做……”
        “假如不按我说的做的话,我将不得不……”
        “你到底干了些什么……”
        “你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然而,通常的这些主导性的做法很容易产生如下的结果:谈话陷入僵局;学生怨恨、不满、反抗;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学生仍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

        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里曾经说过:“当对方尚未言尽时,你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因此,当一个人感到烦恼时,最好(至少在刚开始时)是倾听而不是指导,是跟从而不是主导,是理解而不是施加影响。

        倾听既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重要手段。应如何倾听呢?
        
      真诚的态度
           
      舒适的环境
             
      主动邀请
      有很多时候学生会主动找教师谈话,那么主动邀请就没必要了。但有的学生因为一些原因不会主动找教师,那就需要教师主动邀请了。
        “请你把那件事告诉我,好吗?,,
        “假如你告诉我那件事的话,我很乐意听。”
        
      积极主动地倾听

      多听少说
      有人曾作过一项调查:子女说得多,父母说得少的家庭,家庭关系好;子女说得少,父母说得多的家庭,家庭关系一般甚至差。

      察颜观色
      要想“听懂”学生的话,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还要注意区分言语和非言语这两方面传递的信息:既要捕捉其言语的含义——理智的或情感的,又要从学生的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来判断学生的真实想法。

      适时反馈
      多听少说,并不是不说,不是沉默不语。相反,沉默不语会使学生产生误会,以为对他的谈话不感兴趣。原本准备敞开的心扉可能重又关闭。如:“是的”、“我明白了”、“啊”、“真有意思”、“后来呢”等。这些简短的语言既不妨碍谈话,又表示对对方所说内容的 关注。同时,还可充分利用非言语表达关注,例如微笑,微笑是一种最祥和的语言,微笑会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朋友;又如轻轻地点点头表示赞同,身体向学生的 方向略微前倾——这是倾听的最好姿势。

      进入冰山
      当人谈论自己的问题时,特别是烦恼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初的几句话往往不会展示问题的实质,一般都是一些试探性的语言。这些试探性的语言就好比是冰山的尖端,尖端下面隐藏着的是问题的实质。教师的任务是沿着学生叙述的脉络,走入冰山底层,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倾听着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地倾听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倾听就是一种容纳、理解;倾听就是一种认同、欣赏。其实,很多时候,教育不是让教师去说服与解决,命令与强迫,批评与指责,而是做一个听众,一个好的听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讲得太好了....
      • 领导有方啊。。。
        俺强化你的“领导“行为 :)
    • ZT: 如何引导学生走过挫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帮助学生认同挫折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承认挫折。挫折其实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和认识挫折,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战胜挫折。例如:我班上曾有个学生作文很不错。比赛中屡获佳奖。可是,在一次作文大赛中。他却没有得奖,因而十分伤心。我知道后,与他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自己去战胜失败。并告诉他很多人都有失败的体验,摔倒的时候都要靠自己“爬”起来。教师应帮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坦然的心态对待荣辱。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荣誉和挫折是并存的,生活中常会有不如意的事。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如何面对以后漫长人生道路上更多的失意和坎坷呢?
        
        消除学生的挫折感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挫是个事实,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及时掌握学生内心痛苦与忧伤,帮助学生分析其受挫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切忌使学生痛上加痛。例如:有不少教师报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成绩差的同学讥笑、奚落,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残忍”的惩罚手段,尤其对年龄小的学生,不但没帮助学生走出挫折,反而使学生受了羞辱.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自弃的心态。
        
        加强挫折教育
        
        1.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以模仿为天性,让学生从优秀人物的事迹中获得教育。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室、走廊里的名人画像作用,向学生介绍名人成才的经历。让学生从名人的事迹中知道,凡是在事业和学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提供的榜样类型有:①中外名人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②国内著名的同龄人中的模范人物;③身边的同学榜样。
      此外,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应以自己良好的耐挫心理、坚强的意志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如组织班集体参加比赛成绩不理想时,教师不要垂头丧气或怒气冲冲,应坦然面对、冷静对待,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培养学生耐挫力的实例。
        
        2.磨难教育
      针对现在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必要锻炼的特点,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劳动实践、体育锻炼和生活方面设置一些困难,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如严寒酷暑时到户外锻炼、远足拉练、到黑暗中练胆量、越野训练、自缝钮扣等。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心理、自护能力,又能磨炼学 生的意志。
      研究表明,一个从小经历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的确,没有“跌倒”是学不会如何“爬起”的,所以,毛泽东能眼见幼子在风雨雷电中嬉水却开怀大笑,并日:“在风雨中锻炼吧!”细想之,这“风雨”的内涵岂是自然界的风雨所能包涵的?
        
        3.活动教育
      挫折教育更重要的是放在具体的生活中去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如组织学生春游时,给学生配备一定重量的“包袱”,有意让学生体会“长途跋涉”、“大汗淋漓”、“疲劳无力”、“腰酸背痛”的感觉,对学生意志的锻炼是极为有益的。另外,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难题给学生,并想办法让 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劳动中,我组织学生拔草。开始学生干得很积极。可一会儿他们就觉得累了、烦了.不想干了。我就让学生分组开展劳动竞赛.并让各组组织起拉拉队在旁边鼓劲儿。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们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找到了方法,不但完成了任务,还锻练了自已,达到了寓意志、品质教育于活动之 中的目的。
        
        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
           实践证明,除了让学生承受挫折的磨炼之外,还有必要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1.目标补偿     即最初的目标受挫后,用其他的目标代替原来的目标,以其他的成功来给予补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遭受挫折时,可以通过在另一方面争取成功来减轻挫折感和心理不适,取得心理平衡。古今中外这方面不乏其例,如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科举落第之后,转而潜心研究药物学,最终写出 了《本草纲目》。
        
        2.积极转移     即通过注意的转移,把受挫后产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减少面对挫折的恐惧心理。学生如果过分注重某一次挫折事件,往往会苦闷、悲恸难消,有时甚至进入恶劣情绪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因此,要让学生懂得遇到挫折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用转移情绪的方法来化解。比如翻翻自己心爱的影集、看看电 影、逛逛公园,找同学打打球、做做游戏等。
        
        3.适度宣泄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宣泄方法。方法有:一是“哭”。遭遇挫折时,哭并不一定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适度宜泄的方法。医学研究表明,人遭遇挫折后,通过流泪可以将一些有害的物质排泄出去。所以,可以告诉学生,当遇到挫折而无法控制悲伤时可以大哭一场来宣泄苦闷;二是“倾诉”。即遇到挫折时 把自己的烦闷向所依赖的朋友诉说,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快和今后的打算。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ZT: 爱他就任其挣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什么进展。 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精疲力竭了,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拿出一把剪刀,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

        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 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我想,也许过一会儿,它的翅膀就能完全展开, 它就会像一朵飞翔的花一样去开始它的生活。但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 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 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蛹而出的挣扎过程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 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 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上面是我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题为《任其挣扎》的小文章,文章虽短,可留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因为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那根弦:“老师,你帮了我,但你同时也害了我。”就是那样一句写在信中的话,使我不安到现在。而写这话的,是我昔日的一个学生——小清。

        四年前,当我刚接他们那个五年级班时,就被他们原来的班主任告知:小清是个很可怜的孩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现在和没有固定工作 的妈妈和78岁经常生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我是一个容易心软的人,再加上生活中我也有过剧痛,所以,虽没见面,我已感觉与小清很亲 近了。在接下来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小清一直很自卑,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听不到他的声音。他总是默默地缩在校园或教室的一个角落 里,显得那样的孤独和无助。看着他,我的心莫名地痛起来,我要帮他!

        在我的影响下,班里的学生们也开始接纳他了。课后,他们经常会拉上小清一起游戏。起初,小清还有些勉强,但没过多久,他就融人了快乐之中。慢慢地,我发现小清越来越开朗了,课上也能经常听到他的精彩发言了,那声音响响的、亮亮的……

        可好景不长,到了五年级下半学期,各方面正稳步发展的小清却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他似乎又一次在大家的面前“消失”了,而且,凭 我的感觉,这一次似乎更严重!带着这样的疑虑,我第一次走进了他的家。那是一个怎样的家啊!真正是家徒四壁。在小清奶奶的泪眼倾诉中,我明白了,原来小清 的妈妈终于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狠心”地抛下他们,远嫁他乡了。面对两双泪眼,我也不禁泪眼模糊,我掏出一百块钱,然后逃也似地离开了他们的家,耳边还 一直萦绕着小清奶奶颤抖的声音:“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在接下来的一节班会课上,我借故把小清支开,向我的学生们讲述了小清的不幸家庭,讲到凄凉处,有不少学生像我一样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有的学 生提出为他捐款,有的学生说以后小清的学习用品他们全包了,有的说愿意跟小清一块儿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他们这样说了,也这样做 了。开始,小清还一味地拒绝,但在我的劝说及班上学生们的坚持下,他渐渐地释怀了。

        很长时间,我陶醉在这种“大家庭”式的班级氛围里。在这里,学生们真的已和小清不分彼此了,就像一位学生说的:“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后,我的东西就是小清的东西。”是的,可以这么说,自从那次班会以后,小清没有缺过一样东西,别人有的他也会有。

        渐渐地,那个开朗的小清又回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他们就毕业了。

        毕业以后,我还时时牵挂着小清,多方打听他的消息,但每回得到的消息总让我失望,不是说小清不合群,就是说他成绩退步了,甚至还说他有小偷小 摸现象。我不相信,我赶到了他家想问个究竟,可他不见我。我知道他是不愿见我。后来,我收到了他的一封信,他的信让我明白了我听到的都是真的,不光如此, 我还知道了他的“堕落”竟与我有关。他在信中告诉我,我的“有福同享”式的特殊照顾使他习惯于使用别人的东西,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掉,现在他们班 的同学和老师都把他看成是小偷,为此,他都不想上学了。信的最后,一行大大的字是那样醒目、刺眼:“老师,你帮了我,但同时又害了我!”我的心被深深地刺 痛了。

        是我做错了吗?但我又错在哪里呢?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今天,这则《任其挣扎》的故事才使我走出了“迷宫”:我真的错了!爱 原来不仅仅是伸出手去拉一把,爱的更高境界是那种完全从他人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轻轻的、静静的、无声的、呵护到人的心灵深处的关怀。

        我不由地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中的一个镜头:在东京地铁的人口处,急匆匆的上班族排起了长龙。一个双目失明的老者,摸索着 想把票卡插入打卡机,虽然很慢,可大家都安静地等着,没有一个人催促。盲人身后一个模样清纯的女孩子并没有替他插卡,而是扶着他的手,将它引到卡口的上 方,女孩子的动作很轻很轻,好像怕惊吓到那位老人。

        进了地铁,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奋力地推着轮子前行,突然一个趔趄,轮椅往旁边一歪,那人几乎摔倒。一个女孩刚要去扶,一个染着黄头发的 小伙子用眼神制止了她。小伙子站在旁边看着那位残疾人奋力地调整自己,他的眼睛里写满了关注,双手伸着,仿佛随时都要上前帮忙,直到残疾人把轮椅弄直,小 伙子向他竖了竖大拇指,站在原地目送盲人“走”出很远,才放心地离去。

        我望着窗外飞舞的蝴蝶,突然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奋斗,人生永远不可能完整,就像没有 挣扎的蝴蝶,永远不可能飞翔。那么,让我们记住,帮一个人就应该“任其挣扎”,但“任其挣扎”并不是袖手旁观,并不是对别人的无助不闻不问,而是把空间留 给别人,让他在“痛苦的挣扎”中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这是一种尊重别人内心世界的轻柔的爱,它会含情脉脉地倾听着你的诉说,默默无言地感受着你的快乐和痛苦,静静地关注着你的需要;它会在你脆 弱的时候伸开双臂把你揽在怀中。也许,这种爱不热烈,有时还会显得有些“残忍”,但它更像酝酿百年的纯酒,香飘四溢,喝一小杯也会微微地醉。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I love this one, touching...
        • 是啊,小清的例子尤其有启发意义。 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帮人, 而是帮人的时候要考虑深远。。。
          • 为什么我先不知道这个讲座呢? 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错过了, 555 下次什么时候呢? 我再远也要飞过去! *_^
            • 2008年北京。。。
              大家都知道是奥运 :)

              要等俺徒弟茁壮成长以后喽 :)))
    • ZT: 家庭教育中过度亲职的危害及对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养护、教育子女的内容、方式方法会随着社会的不断 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过度亲职就是变化中的一种现象。过度亲职是指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①这使得家庭教育从放纵、溺爱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就 从过度亲职的表现人手,分析成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希望对家庭教育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过度亲职的危害
        (一)过度亲职的表现
        1.过度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尤其是“营养”状况,忽视科学体育锻炼,不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消耗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因此,特别关心孩子的身高、体重,更加关注营养,高热能、高蛋白的食品充满桌子, 外加营养补品,这成为肥胖症儿童过多的原因之一。除非主攻体育,一般的体育活动、锻炼,饭后的散步、游戏被很多家长看作是浪费时间,要求孩子在家里看书、 学习。生活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说家务劳动,就是自己的书包、文具,第二天上课所需带的学习物品均由家长包办代替。父母还会说: “你只要学习好就行,别的不用你操心。”

        2,过度关注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孩子健康心理,尤其是健康情绪、情感的培养。

        家长们眼下最关注的是孩子们每次考试是否排在第一。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他们情绪波动的焦点。常挂在嘴边的几句是:“考 试了没有?第几名?”如果成绩不错,但不是第一、二名,他们会说:“为什么不是第一或前三名?下次努力。一定要进前三名!”如果成绩不理想或较差,就说: “怎么搞好?什么事情都不让你做,还考这么差?!”说话时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觉,不问原因,只问结果。

        3,过度关注某项技能的投资和培养,忽视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

        音乐方面的器乐学习,尤其是钢琴是风靡家长的家庭生括的,还有绘画。家长们不辞辛劳,风雨无阻,充当孩子的“助手”和“监督员”。忽视承受挫折的能力,忽视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孩子们缺乏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4,过度关注若干年后,孩子们长大有所成就,出人头地的目标,忽视孩子们正在生活的快乐童年。

        孩子们一出生,就踏上了人生的起跑线,但他们又无暇享受这一路的风景,尤其是天真快乐的童年。他们没有时间与父母聊天、谈心,更没有时间撒娇、亲昵。父母们也不在乎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举动,他们只关注未来出人头地的目标。
        
        (二)过度关注的危害

        父母教养子女,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父母的职责,是父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的反映。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都 有个度。过度必定有害。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加减少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这个界限,就要引起 质的变化。因此,父母的过度关注不仅不能促进孩子正常成长和全面发展,反而会害了孩子。

        危害之一:爱心、同情心匮乏

        曾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孩子的父母均是知识分子,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平时,在家庭生活中,女孩只需看书、学习,别的事情一概不用插手。 有一次,爸爸出差未回来,妈妈突发急病需要送医院。但已经到了孩子上学的时间,且下午是考试。女孩子毅然背起书包上学参加考试去了。母亲在邻居的帮助下才 脱离生命危险。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只有多一些同情、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合作、多一些奉献,社会才能进步,个人才能发展。如果下一代都是这样门门考试第一,而无半点同情心、关爱之心的人,国家、民族还有什么发展可言?

        危害之二:自主性匮乏

        个体是从极其脆弱朝着成熟、独立自主的状态发展的。这是养育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 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②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但在过度亲职的家庭中,孩子的衣食住行种种均 是由尽职尽责的父母事先做好或安排的。因此,孩子的自我意识是无法形成的。孩子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和行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事情。所以,他们往往按错误 的想法去做,到后来被人引上邪路也不足为怪。他们总会说:“是别人让我这么做的。”成人之后,依然是优柔寡断,价值观不稳定,缺乏自我同一性。有些心理学 家认为,孩子们沉迷于玩游戏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摆脱、逃避父母无时无刻的管束,在操控游戏中,他们可以满足自主的需要。

        危害三:想象力和独创力匮乏

        斯坦福大学儿童精神病研究计划的前任主管医生艾芬·洛桑菲认为:儿童早期开发和密集训练的做法, 目前还很难划分出是对还是错,但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选择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平衡之道。早期集中式训练可能妨碍儿童多元化的发展,而且大部分时间规律性 的训练,不会鼓励创意发挥和深层次思考。因而,孩子的幻想力和独创力很容易被压制,使得想象力和独创力匮乏。

        危害四:不良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的出现

        过度关注下成长的孩子,性格狭隘、自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显得极为不协调。为了合群、协调,对强势力会表现出卑躬屈膝,为了能获得另,j 人的肯定性评价,常常会采用欺骗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为了确认和显示自己的“强大”力量,又会演绎为欺凌弱小。

        过度关注成长的孩子,他们狭隘、自私,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会不惜一切手段去获取。他们会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从而出现反社会行为,比 如,滥用药物,青少年中还有性滥交的现象。再有,《今日说法》栏目中曾播出的杨斌杀母案,郭延松协助杨斌杀其母亲,两个不满16岁的花季少年的极端行为, 不能不令人深思。

        这些危害到家庭、社会的状况还有蔓延之趋势,更危险的是许多家长不认同这种危险,反而乐此不疲地争相效仿。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挖原因,才会有解决的对策。

        二、过度亲职的原因及对策:

        (一)过度亲职的原因
        1.父母的功利观
        “成功”、“成就”是目前成人社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于是就产生了大批忙碌的儿童和过度亲职的父母。家庭变成了“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孩子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是以孩子上多少课余课程,拿多少奖项和有什么超出同辈的表现,来衡量个人和家庭的价值和得失。

        大众传播媒体不断强化完美父母的行为,年轻而有卓越表现的新一代人,比如:运动健将、科技人才、娱乐名人都被媒体吹捧,于是,家庭成了负责制 造成功人士的单位。如果一个男孩子骄傲地称他能单腿站立,并出色地保持平衡,这很难受到“望子成龙”的父母的赏识(或许孩子可以成为一名一流的滑雪运动 员)。

        2.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家庭教育目标就是教育者对其教育对象的一种期望值,即要求对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道德的、学业的等等。每一个家庭教育都会有一个目标。家 庭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长远和短期两种,短期是长期的一个驿站。长远的目标是指对子女未来身心发展而做的一个总体设计,这种设计只是一个方向,它有 可能会成为现实,也有可能因中途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改,甚至与原来的面目完全不同。但许多家长认为家教目标是静态的,一厢情愿地为子女的未来绘制出一幅蓝 图,并且固执地、单向地去争取它。有一项调查表明,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为95.73%,而且,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为医生、法官、大学教 师、运动员,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公司的人员不足2%。③所以,目前一些家长的教育目标具有理想化的倾向。父母们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不论什么都从娃 娃抓起,于是出现了像美国麻省总医院儿童精神病科主任医生米高爵力克所说的“忙碌儿童症候群”。”

        其实,理想化的家庭教育目标等于没有目标,不说孩子找不到,看不见指路的灯塔,不会产生动力,就连家长到头来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

        3.缺乏科学教育观念和儿童观
        爱子之心拳拳。但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人格的人,有他的性格特点,有自己兴趣的人。既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父母的“顺便”。作为 父母,必须对孩子个体生命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许多家长会在“这是为了你好!为了你以后好!”的语重心长之下,“威逼、利诱”孩子学习那些孩子们不很愿意学 习的东西。成人化教育,拔苗助长的思想和方式,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妨碍孩子的发展。大卫曲艾肯在1981年写的《被催逼的孩子》(HumdChld) 中就已经揭示了忙于应付几乎排满活动时间表的小孩,面对的是什么成长的障碍。他们没有如父母所望,成龙成风,反而感到迷失自我和心灵孤寂!

        4.夫妻关系问题
        夫妻能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关注对方,就容易形成平等民主型的家庭。他们能以温和合理的态度对待孩子,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对待孩子,既提出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又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独立性。

        夫妻双方都飞扬跋扈,或其中一方跋扈的关系,易形成专制型的家庭。他们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冒险,很少对孩子有温情,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夫妻双方关系恶劣,一方想通过对孩子的过度管理使孩子表现良好,走出家庭关系恶劣的阴影,但往往事与愿违。

        (二)过度亲职的对策

        1.理性确定家庭教育目标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与我们同行的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和 创新能力的竞争。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 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另外,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宜适度的教育目标:一是身体柔 韧性好,反应灵敏,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二是自食其力,懒惰是万恶之源。有一个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三 是有益于社会、国家。作为社会的人,必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只有国家发展,才能为我们个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建翔说:“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特殊的唯一礼物,我们要用欣赏、帮助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礼物。”⑥欣赏、发现他们的独特性, 尊重独特性是教育的开端,适度地帮助、引导、教育他们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父母双方应该拓宽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学习 《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相关内容,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 育的科学性,注意家庭教育的艺术性。

        3.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
        家是孩子心中永远的港湾。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家庭气氛的基础。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 教育。夫妻之间要适度地表达爱,比如亲吻、拥抱,让孩子感受到温馨而自然的情感。在这种陶冶下,她(他)会自然表达对父母的关爱。推而广之,对他人、对祖 国的爱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在爱的推动下,孩子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家庭生活中,也不可能永远是风平浪静的,也会有冲突、矛盾。但一提到“冲突”二字,人们马上就想到的是不良亲子关系。但杜恩 (Dunn)、德海姆(Denham)、莱博(Laible)等心理学家近十多年来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婴幼儿期的亲子冲突不仅正常,而且有助于儿童认 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⑦父母要将冲突变为建设性的亲子冲突。所谓建设性的亲子冲突是在充分理解孩子当时感受的基础上,用言语为孩子分析事情的 经过,描述孩子和父母自己当时的情绪感受。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感受做出及时的反应,不会对孩子的微笑或哭闹置之不理。在这样的冲突中,在这样的家庭情 境中,孩子的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技能的水平才会提高,也更容易对父母产生同情心。冲突解决之后情绪更倾向于积极和稳定。这样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会使孩子 终身受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ZT: 莫让过度教育累了学生的心 (这篇文章中列举的现象在中国比较普遍, 在加拿大正在出现。。。)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过度教育的表现
        过度教育是指施教者所实施的教育超过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客观方面指:教育内容、方法等超出了社会对同龄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学生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及现有知识经验水平;主观方面指:教育超出了学生的兴趣、志向等。

        (一)家长的过度教育
        1.过度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的日常生活知识大部分来自家长。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 担心、过度干涉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了饮食、卫生、安全等方方面面的过度教育。他们边喋喋不休地讲健康身体的重要,边强迫孩子吃他们不喜欢,甚至是讨 厌的各种食品、营养品等;为了保持清洁,禁止孩子在大地上滚爬;为了安全,处处限制孩子的言行,教育他们不去“危险”的地方等等。

        2.过度教育在特长教育上的表现。家长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有特长的人总能优先得到一些机会或优待。周围亲友的孩子也都在学乐器、舞 蹈、奥数、剑桥等等,于是也就让孩子多进几个“兴趣班”,多考几个等级证。很多家长,尤其是城市学生家长,不管孩子有无兴趣,用一个个“兴趣班”、“特长 班”挤满了孩子的节假日。

        3.过度教育在文化课上的表现。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考上名牌大学,为将来的工作、生活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家长们害怕课改后的教育使学 校减少了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间,担心孩子在高考中处不利地位,就在家庭教育中不停地强调文化课的学习。或者强迫孩子进课外补习班,或者给孩子请家教,自 己也是见到孩子就“学习”、“复习”不离口。
       
        4.过度教育在职业理想教育上的表现。有不少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志向、智力状况等实际情况,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一味地教育孩子以少数社会‘成功人士”为榜样,或追求经济享受,或追求权位与虚名,为孩子制定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奋斗目标。

        (二)教师的过度教育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文化课的统考成绩,是学生未来去向的决定因素,也几乎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业绩的惟一标准。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并在此基础上拔高“尖子生”,学校在时间等方面的安排上向文化课倾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无论是爱生的,还是利己的,一方面要完成上级课改任务,应对检 查、验收;另一方面又要为提高升学率、保证生源而不断地提高文化知识教学标准,增加教学内容和难度。学生接受不了,就逼他们进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高考 的左右和传统习惯、观念影响,使课改不仅不能实现其减负的初衷,而且加倍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过度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物极必反”,任何一方面的过度教育都只能使教育结果与教育者的初衷相违。过度教育不仅会引起其他方面的教育不足,致使学生难以全面发展,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1.过度教育增加学生的压力感。世界儿童发展组织在调查了75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后,发布了一个备忘录,明确列出这些国家青少年普遍承负的20 种典型不良压力:学习压力;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家长压力;未来就业压力;人格贬低压力;经济比照压力;过分关注压力;同学竞争压力;教师言辞 压力;被孤独的压力;家庭暴力压力;社会暴力压力;校园内帮派暴力压力;暴力事件预期发生压力;被强体力者欺负的压力;来自于学生之间的性骚扰压力;来自 于不良教师的性骚扰压力;来自于社会环境的意外性骚扰压力。并指出每个学生几乎要同时承负12种不同的压力,有的承负得更多,甚至是全部。

        2.过度教育导致学生性格缺陷。对孩子过分严格、粗暴,过度限制、约束,不给孩子学习、生活的自主权等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做法,一方面 容易使孩子的兴趣长期受压抑,导致习惯性厌食、厌学及身心的片面发展,形成儿童焦虑、冷漠、早熟、逆反乃至残忍的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 的人格和思想,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3.过度教育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青少年儿童在与成年人交往时,本来就容易在观念、行为等多方面与成人世界发生冲突。过度教育令冲突的范围 更广、程度更剧烈、次数更频繁,最后儿童可能形成习惯性对抗交往,影响他们的所有交往活动。过度教育,还限制了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和空间与对象,容易使 儿童孤陋寡闻,形成孤独、离群、依赖、忧郁、不善交际等弱点;而过度保护又容易使孩子放纵骄横,使他们责任感淡漠,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 结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加,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 绪,发生侵犯行为,人际关系紧张。

        4.过度教育导致社会适应不良。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长期处于体罚、苛求、过度严格、强迫、命令、禁止等情景中,使他们更易出现反社会行为,如反抗、破坏、不合作,以及非社会行为,如孤独、抑郁、不适应、自卑、逃避、依赖、无计划性、缺乏毅力等。

        5.过度教育导致学习障碍。教育者长期忽视学生的兴趣、天赋、性格,使他们一直被动、消极地学习,不探求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与追求的满足,久而久之,兴趣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坏,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学习障碍。

         三、造成过度教育的原因
        1.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过度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令家长和教师们不由自主地被卷入追逐社会利益分配最大化的大潮。而教育资本在利益分 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教育效益更大,家长和老师们就拼命在一些“热门”科目、专业等方面加量、加压,而不顾及学生本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各方面需 求。

        2.施教者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有其生理与心理成熟的阶段性同步的特性,更有千差万别的差异性。教育者要想进 行适度教育,就必须因材施教。但由于受此前中国教育体制与发展状况的影响,当代教育者的应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极其缺乏,尤其是家长,基本上是凭印象里上 代管教他们的、纯感性的经验在施教。即便是受过专门教育的教师们,也有很多因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或丰富的背景知识,而偏向某一方面的极端。

        3.施教者过于看重应试教育。虽然现在大力宣传和推行的是全面发展教育,但由于高考制度未作根本性调整,文化知识的分数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现在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型的。家长和教师为自身和学生利益考虑,更是极端重视应试类知识的教育,而无暇旁顾。

        4.施教者的认识偏差。许多成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重视社会正统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孩子学校书本知识的成绩,把考大学作为孩子的惟一出路,一面限制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一面实施片面知识的过度教育。

        5.施教者的不良心理。家长实施的教育之所以成为伤害其深爱的后代的过度教育,绝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由于他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心理问题不自 觉地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态度、观念和行为。如,目标定得过高导致的过度教育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育者盲目攀比的虚荣心理所致,违背学生志向强制实施的过度 教育很可能是由于教育者本人在这方面的追求没得到满足,想在下代身上实现的补偿心理所致。

        四、避免过度教育的对策

        在避免过度教育方面,家长和教师至少可以做出以下努力:
        1.保持良好心态,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家长望子成龙、虚荣攀比、恨铁不成钢、失落补偿,教师的求全、师道尊严、报复、卸包袱等不健康心 理,随时左右着教育者的言行与态度,极易导致过度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因此,要避免过度教育,保护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教育者首先应保证有健康 的心理。为此,一方面教育者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还应在必要时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尽量轻装上 阵。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助于营造有利的教育氛围。教育者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兴趣、志向,就必须在民主氛围中,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和沟通,他们才有机会、才愿意敞开心扉。

        3.尊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树立终身学习观。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当 方式,把握教育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超负荷或超阶段的教育不仅有损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有损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恶,以致事与愿 违。

        4.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树立快乐学习观。儿童天性好动,情感丰富,好奇心、求知欲强,兴趣广,只是由于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 各方面的抑制,导致兴趣贫乏、知识面狭窄、社会生活技能短缺等问题。教育如果能顺其天性,因势利导,不仅不会有过度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还能获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为此,家长和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不只解放学生的眼、耳、手,还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激发其好奇心,拓宽其兴趣,帮助指导其科学、健康、快乐地 学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多谢阿瓦三富有启发的讲座。。。。。。看着那一摞摞的讲义,偶的心里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敬礼!
      • 还要多谢林助教啊 :)
    • ZT: 家庭与儿童的学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家庭对儿童学校学习影响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使得我们对此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们确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尽管在多数情况下 与家庭贫困相关,然而那些能够提供积极向上、语言丰富、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的家庭,并不一定都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换而言之,“家庭课程”(包括家庭 关系、实践活动及生活方式)比家庭状况更能影响儿童的学习。尽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学校仍可以协同家长一起改进家庭课程。 一、家庭生活课程 稳定有序的家庭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儿童在校的学习能力。 关于家庭课程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对于学业成功儿童所处的特定家庭生活方式予以应有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与一定的家庭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积极的 相关关系。这些家庭生活方式可以分为三类。

        (一)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充分交流、情感融洽的关系,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研究结果
        儿童自出生之日起,便开始了语言的发展。儿童的早期发展主要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过程来进行。比如,父母亲切地对婴儿说话,倾听孩子说话,给孩 子读故事,听孩子朗读,围绕父母和孩子看的书籍进行交流,讲故事,结合日常生活谈话以及写信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十分重要的准备。话语 的交流必然促进情感的增进。因此,充满挚爱的语言交流就成为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父母应以身示范,使孩子懂得:学习是快乐人生不可或 缺的自然属性,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尤其是通过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或历史名胜古迹进行探索发现的学习体验,更是令人刻骨铭心。

        实践应用
        难道所有的家庭都不谈论日常发生的事吗?回答也许是肯定的。但是,这种家庭成员相互间的交流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谈话所用的 语气是否积极,是否充满鼓励?亲子之间能否平等对话?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谈话的时间会逐渐减少。但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比如轻松的进餐时间,还 是可以成为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

        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感情沟通,有助于儿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以应对家庭之外尤其是在学校里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亲情是家庭的粘合剂,它能密切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亲子之间经常谈论书报杂志和电视节目,有助于儿童体验语言交流的愉悦感。其中不断展开的戏剧情节和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打 开了一扇大门。好奇心使人充满活力。家长带孩子参观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游览历史名胜古迹,参加文化活动,这些也都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发现欲望,借助 新的体验进行思考,并且积极地交流自己的看法。

        词汇是思维和表达的建筑材料,儿童都喜欢尝试新词。有些家庭鼓励孩子使用新词,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不尽的欢悦。但在有些家庭,当孩子在读错或用错一个新词时却受到嘲笑,其结果就会抑制他们使用新词的积极性,迫使自己只局限于使用有限的词汇。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家长学会怎样耐心地听孩子讲述,把贫乏的日常对话变成丰富的家庭语言;并通过玩组词游戏,提高孩子们学习词汇的 兴趣。此外,还应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及其他新奇的地方,让孩子亲身体验发现的激动。家长还应懂得和孩子沟通感情的重要性,孩子清晨离家上学或夜间独自就 寝的时候,尤其需要父母的关爱。

        忙于各自事务的家庭不一定能保持每天团聚交流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每天都应至少有一分钟时间,跟每一个孩子交流,专门听他(她)讲述 一天中都有哪些经历。这样做对于父母和子女都是十分难得和宝贵的沟通时光。家长不仅应该这样做,还应向其他家长介绍自己的经验,以便大家都来分享亲子交流 的快乐。

        以上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应用可概括为:
        ●每天都有机会在一起谈论日常事物;
        ●相互之间表示关爱;
        ●一起讨论书报杂志、电视节目;
        ●全家一起参观图书馆、展览馆、历史名胜,参加文化活动;
        ●鼓励儿童使用新词汇,扩大词汇量。

        (二)家庭生活安排
        凡是在校学习优异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能够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种规范有序的生活方式,鼓励孩子学会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并通过日常生活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家庭生活的方式、亲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娱乐活动,都与孩子学校学习的准备状态有着直接关系。来自低收人家庭的 孩子在周末往往需要帮助家长做事,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共同参与家庭娱乐活动,这些集体活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贫困造成的不利因素,儿童的在校学习也会 因此而得到改观。

        如何利用时间,是那些成绩优异学生所在的家庭非常重视的问题。家长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就应关注孩子如何成功地安排自己的自由时间,做事效率 高、完成任务好都应得到及时表扬。他们还总是激励孩子聪明地利用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就会养成生活有计划、做事有顺序的习惯。无论购物、作 息、搞家务,还是读书、学习、做游戏,都能做到井井有条。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周在校外所进行的有意义学习活动的时间大约是20小时,这些活动 往往都得到家长的支持或指导,甚至亲自参与。这些学习活动包括:做家庭作业、学习音乐、阅读、写作、参观博物馆,以及参加当地青年团体组织的学习活动。

        实践应用
        家长每天都应为孩子留出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不只是满足于要他们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就会明白读书与学习是家庭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久 而久之,孩子们就能适应家庭规范,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他们还会明白,有些活动是日常必做的事,比如看书学习、跟家人谈话等。家长则应把握时间,帮助孩子分 清先后主次,专心做好应该先完成的事情。坚持每天按时进餐、就寝,按时看书、学习,能够为孩子的生活确立健康有效的生活节奏。孩子也需要一个安静的、光线 明亮的学习环境。家庭的兴趣爱好、游戏活动以及其它能够锻炼大脑并促进与他人交往的活动,都会使孩子深深获益。凡是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上进心的 家庭,大都有两个基本特点: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时间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家庭的活动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

        以上应用可概括为:
        ●保证有正常的家庭学习时间;
        ●日常时间安排有序,包括起居、娱乐、劳动、看书、学习;
        ●有一个安静的读书学习环境;
        ●家庭生活有业余爱好、游戏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家庭期望和监督
        父母为其子女确定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又决定着儿童评判事物的标准。

        研究结果
        当家长为孩子确定了一个较高但实际可行的学习目标时,孩子在校就有较好的表现。好学生的家长十分重视与孩子的交流。他们向孩子质疑问难,激励 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鼓励孩子使用新的语汇,期望他们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具有高期望值的家庭,都能够为子女的学校学习提供始终如一 的指导和支持。他们对孩子的进步以及他们的志向了如指掌。研究人员发现,注重努力工作的价值观念是成功学习的基石。家长应使儿童明了,学业成功在于不懈努 力而不在于天赋,更不在于投机取巧。此外,家长还应关心子女的行踪、交往的朋友,了解他们常看的电视节目,保持与学校教师的联系。

        实践应用
        帮助家长理解如何为孩子确立标准和榜样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方法是大致记录孩子一周内在学校学习时间之外的活动情况。例如,孩子通常什么时候学 习?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跟朋友一起玩?什么时候看电视?对这些日常活动加以分析,便可为家庭有序安排孩子的活动提供有益的线索。

        家长应经常跟老师保持联系,以了解学校所规定的要求,例如孩子每天至少应花多少时间用于读书?尽管儿童看电视的危害被人为夸大,但事实表 明,当孩子每天看电视超过90分钟时,他的在校学习成绩便会出现退步。就一定程度而言,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大都是挤占了本应用于有效读书学习的时间。

        同时,也应向家长提醒: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娱乐和社会活动,都对孩子有益无害,不能让学校功课完全替代这些活动。当然,还是应该把 读书学习放在第一位。为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周的活动计划。如果他们已经安排了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就应允许他们留出玩耍的时间。

        也许,对于家长来说,最困难的问题是了解孩子在什么时候尽了最大努力。为孩子确定比较高而现实可行的期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然而,当 谈及学校功课的时候,家长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那就是:首先应着眼于考虑到孩子在校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而不能只注重他们的考试分数。这不是说成绩不 重要,而是说仅以分数为标准是不可靠的。有些孩子不费很大的气力便可取得高分,然而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些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却不能名 列前茅。他们对于学习的执着追求也应该得到称赞。家长常常易犯的错误是,总拿孩子跟他人攀比。

        对于家长来说,最简单易行的规则就是弄清楚:孩子在什么地方,在做些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家长应允许子女跟其他同伴在一起玩的先决条件是,要亲自见到他们的朋友,知道他们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同时跟孩子的老师定期进行沟通也同样重要。

        以上应用可概括为:
        ●督促孩子先完成学校作业和阅读,然后再看电视、娱乐;
        ●作息守时;
        ●父母期望孩子努力学习;
        ●正确、有效地使用语言;
        ●家长注意孩子的交往伙伴;
        ●了解儿童所看的电视节目并与他们一起进行评论;
        ●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及其成长情况。

        儿童在开始学校生活时,如果在态度、习惯以及技能方面都为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教师的教学将易于取得成效。我们知道,当家庭环境中具备 了以上所列生活方式时,就有助于儿童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帮助家长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家庭生活课程,就成为学校的任务。令人鼓舞的是,不论家长的 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如何,家庭生活课程所涉及的活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做到。

      二、家庭作业 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其家庭作业密切相关;教师应有规律地安排家庭作业,认真批改后及时返回;家庭作业主要用来作为练习课堂所学知识。

        研究结果
        老师如果善于利用家庭作业作为手段,将会显著地克服由于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所造成的学习障碍。

        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事实和概念,学会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家庭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也有补偿作用,他们可以通过增加家庭学习量,以勤补拙,取得与优异学生相当的成绩。同时,家庭作业也是导致考试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

        家庭作业除了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之外,还有如下作用:
        ●养成在家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ZT: 最好的父母之言 (这个已经讲到, 还是列出来, 因为非常容易记住, 而且很有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你自己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 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她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 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做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 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你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件不好的 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爱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佃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
        如果你的孩子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在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说:“现在我们要吃 饭。”说得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这边,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斗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激凌,那我也可以吃。”“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 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 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子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学到很多知识,感谢!
      • :)
    • 谢谢
      • 嘿, 俺要多谢你啊, 当初听到您老要来, 发抖了半天。。。
        不是激动啦, 是害怕啦, 生怕才子DD砸俺场子说 :)))
        • 呵呵,老师还年轻,怎么会有这么老的DD啊?
          • 小MP精啊 ~~~~~~~~~~
    • 非常非常地感谢,致敬!
      • :)
    • 太遗憾了,我本来决定去的,后来有个朋友要把孩子放在我家没去成
      • 俺们痛失瞻仰偶像的机会啊
        没来好啊, 吼吼, 一个流水就够给俺压力了说。。。
        • ‘痛失瞻仰’用来说遗像比偶像更确切
          我不像流水,他只是准爸爸,不理解当父母的辛苦,我也为人父,比较理解,你说什么我都会崇拜
          • :)
            打倒那个把孩子放你家的朋友!
            • :-))
              希望将来还有机会一度你的风采
              • 啊哈, ”睹“还是”度“? 您也有小辫子啊 。。。吼吼
                • 佩服字者,用字精髓。"度"字乃
                  衡量也
                  • MP精啊 ~~~~~~~~~~~
    • save
    • 非常非常感谢阿瓦三:))
      • 感谢RCA党的培养8
        大官呀,还不感动? 快封俺一个太上皇啥的 :)))

        要不加入咱们黑社会, 很有前途的说。。。
    • 今天的讲座重点, 再加深一下印象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A和C判断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决定如何对待孩子的行为

      根据孩子的情况,而不是家长自己的需要/想象,确定奖品与惩罚

      关注正确的行为,尽可能忽视错误的行为

      罚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要善於发现孩子的长处

      惩罚要对事,不能对人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 好啊!!!
        • 耶!
          光你会打哈哈儿啊, 俺也会哪 :)
    • 今天的讲座太好了,回来的路上我和LG都在感叹,这2小时含金量真高啊,awa的口才真好啊!
      • 。。。这样是不行的, 俺真的要惭愧了
        还应该更紧凑些。。。

        anyway, 当俺送你们的乔迁礼物吧 :)
    • 谢谢阿瓦三,我家LG直说我应该录音回来给他听,让他少了学习机会,我只能记多少学多少了,辛苦你了!
      • 嘿, 看来你传达的时候加了点儿油盐酱醋 *_^
    • 后悔死,今天因为有急事,没去成.白辜负阿瓦给我小板凳占的座位.
      看来今天很成功,不用我挡板砖了.什么时候,再办一次? :)
      • 对,再办一次,我们家LD也没听到呢。
        • 你别起哄哈, 下次该你了!什么叫“有事弟子服其劳”啊
          嗨, 你这样怎么把黑社会发扬光大啊 :P
      • 吓你一下 :)
    • 再办一次吧,这两天严重感冒咳嗽,没去成 :(
      • pat, pat, 先养好病再说
        悄悄告诉你, 别看这些家伙瞎拍 (俺旺偶最近不在, 要不又得出来打击浮夸了。。。), 没什么可惜的, 看讲义一个样儿
    • 瓦三老师辛苦了。今天因为临时有事没去成,太遗憾啦。有人能post录音就好了。
      • :) 录音的朋友见到没? 群众的呼声啊。。。
    • 从你的讲座和这些post,学到很多。衷心感谢!另外太佩服你的口才了!
      • :) 俺有个印post 的软件找不着了, 本来准备弄几块“豆腐”啊, “午门”啊, “砖头”啊, “天才”啊, “小白鼠”之类的大字牌举一举。。。
        你没相信俺吧? :)))
    • 感谢阿瓦!也谢谢各位JJMM帮偶填了那些问卷!
      • :)
    • 真地是非常地好。顶!顶!顶!顶!顶!顶!
      • 谢谢
    • 东西还不少啊,小瓦片,
      把你的资料整理整理吧.
      放在专辑里,再留个LINK,改天我 -- 当然还有别人-- 慢慢看。
      • S的话怎能不听呢, 就是那些文章都是ZT的, 放俺自己专辑好象不合适。 回头把讲义整理一下发上去
        耶!俺也要出专辑喽。。。 是不是把黑社会纲领也弄一份 :)))
        • 迟到的感谢,瓦三老师辛苦了!因故很遗憾没能在3秒中给出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