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色彩感觉能力—水粉静物写生(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同样如此。

  从美学角度来看,描绘静物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物品审美需求的反映。静物画题材非常富于绘画性,有着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又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色彩静物写生就可以被视为色彩训练最基本的手段,学生们可以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较长时间进行深入的写生练习,从容地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中的变化。还可以根据绘画者自身的要求和需要,任意选择对象并随意组合相应的静物内容和主题,从而组织出一个从造型到色彩都符合练习要4求的画面。所以水粉静物写生常作为各类美术院校或专业入学考试(色彩科目)的主要内容,并被列为绘画基础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之一。

  既然是水粉静物写生,必不可少地还要结合技法的运用来谈。事实上,水粉静物写生的技法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上篇所谈到的,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塑造手段,又可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还可以将两种方法兼容并用,这就形成了水粉画在表现色彩时所具有的优势。它为人们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较为灵活和便利的条件。水粉画又有其特殊的问题,如容易出现的脏、灰、粉、生等毛病,对初学者,甚至对有了一些作画经验的人,都是很难解决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技法问题,同时也有观察方法的问题,然而主要问题多是由于作者对客观对象所产生的色彩现象缺乏一定的理解。比如,把一块很漂亮的颜色,放到一幅和谐的色彩画中去,也可能会显得脏。一块在这幅画中看起来似乎很暗很脏的颜色,放到另一幅画中却显得十分漂亮。这个例子,稍有绘画经验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关键问题就在于需要我们要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

  那么,什么是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呢?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规律。

  如在我们的静物写生中,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描绘出来的苹果,由于过多地注重条件色对其固有色的影响,使本来颜色很鲜艳的苹果,画出来后给人的感觉很脏很烂。还有在描绘物体时只注意了其固有色,忽视了条件色对它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此物体不是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物体。以上两例所描绘出来的物体都给人以不典型、不生动的感觉,原因多在于缺少用色彩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会真切,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免于被动地模仿对象的颜色,而是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进行描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画是画关系,而不是画东西。在静物写生中还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些质感特殊的物体,如瓷器、金属制品,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有时与被反映的物体的颜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还有一些如陶制品、木制品类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敏感程度很弱,有时很难辨出其受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反射能力极强的物体要找出其固有色的因素,反射光色能力弱的物体寻找出其光源色及环境色的成分。

  总之,要求我们对待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只靠感觉作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靠感觉作画有时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只限于写生,离开了具体对象你将束手无策。此外,单凭感觉作画常不能排除不必要的光源色及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画面常出现色彩凌乱、光线不统一的感觉,因此,单靠感觉作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取的。

  但是,感觉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客观对象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可能像计算机那样准确测算出其固有色与条件色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只能靠我们的感觉去判断。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努力锻炼并培养自己准确判断这种色彩相互影响程度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感觉是加进了理性的感觉,也是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关于小提琴练习曲(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琴行或书店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小提琴练习曲的乐谱,它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练习曲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某些技术的目的而没有考虑音乐性的作品。因此,虽然有些练习曲很好听,但大多数是不好听的,但它的确是演奏出美妙音乐的必经之路。有一些小提琴家,大概就是因为他留下的练习曲而闻名于世的。一般讲,练习曲按照难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但并不是初级的东西在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没有价值了。练习曲是经常需要有针对性地复习的。
    一、霍曼和铃木 这里说的两部教程有点违反上面说的东西,不过作为刚拿起小提琴的人接触的东西来说,他们作为打开大门的练习曲还是很合适的。多数都是民歌或者简化了的经典作品,曲目数庞大,简短又好听。可以先唱会,然后再开始拉,并且一点一点的认识小提琴。《铃木》这一套小提琴教程的目的......按当初铃木镇一的一句口号,要让"每一个母亲的孩子都能演奏小提琴"(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因此这本有8册的教程还包括相当多初中级协奏曲和奏鸣曲。作为入门教材,它的第一二册就可以了。后面的可以配合进入更高程度练习曲学习的人做乐曲练习。那些协奏曲和奏鸣曲,指法和弓法更多地考虑了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初中级)而没有考虑音乐表现本身,因此很多是简单但并不合理的,我们喜欢叫它"儿童"指法或者"儿童"弓法。但是用这些"儿童"的方法演奏一部Bach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是能给学习者很大的鼓舞。

    二、沃尔法特(Franz Wohlfahrt 1833—1884) 德国小提琴家。作品第45号是一套非常实用的初级练习曲,共有60首练习曲。调性在三个升降号以内,涉及的指法、弓法全面。前30课在一把位练习,后30课有换把,主要是三把位。对于刚从铃木第一、第二册或者霍曼走出来的学生,会感到开塞练习曲的每一行谱子都比以前的每一首曲子要难。如果练了沃尔法特练习曲60首或者其中有重点的练一些,再过度到开塞练习曲,学生会感到容易些。

    三、开塞(Heinrich Ernst Kayser 1815—1888) 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生前居住在汉堡。他一方面在剧院里演奏,另一方面从事教学。由于他的生平事迹无从考证,因此其演奏和教学详情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从他所写的许多小提琴练习曲和教材来看,尤其是这一本练习曲集,完全证明开塞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和优秀的教师。也正是这一本练习曲,它的训练价值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考验,早已深入到每一位提琴演奏者的学习进程中,开塞生前一定不会想到,他的名字连同他的练习曲将伴随着小提琴的发展永远流传。这本小提琴练习曲就是36 Elementary & Progressive Studies, Op. 20。一般来说这部教程分为三部分,大约12课一部分。前12课尤其重要,因为他全部在第一把位,向学习者展示了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基本技术。有些老师喜欢在初学完1-12课以后让学生复习一遍,这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必要的。因为初学的记忆太深刻有可能成为后面学习的桎梏。不要指望在这个时期就能建立起所有"正确的"概念。因此进度不要搞得太慢太仔细。中间12课有些特殊技术,比如换把/颤音/滑指八度,最后一部分还有某些复杂音程和和弦的练习,因此对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马扎斯(Jacques Pexenl Mazas 1782-1849) 法国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及作曲家。1802年,他进入巴黎公立艺术学校,师从白洛特(Bellot)学习小提琴。1804年3月18日,他在学生音乐会上演奏了维奥蒂(Viotti)的协奏曲,并在1805年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小提琴演奏奖。1807年5月10日,当马扎斯为公立艺术学校首演奥贝(Auber)的新协奏曲时,其演奏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评论家写道:  "他那柔软而又敏捷的手指,在反复无常的把位转换中,完全覆盖了整个指板,令人无法确定它们如何在琴弦上运行,他的弓子不停地变换着运行速度和在琴弦上的接触点,在琴马附近弹奏出强壮而明亮的声音。他总是在靠近指板的地方演奏出无比甜美、柔软得如同天鹅绒一般的音色。"从上面可以看出Mazas当年也还是很了不得的。他留下了一部72首练习曲。分三册,1-31:特殊练习曲,32-??:华丽练习曲,??-72:艺术练习曲。也许马扎斯在那个时候考虑还是很周到的,比较基础的练习,用于炫技的准备,以及演奏表现控制的综合。可惜,由于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少有人练习这部小提琴练习曲的后两册,因为艺术性并不是太强,技巧练习也有更好的替代品。而第一册特殊练习曲却被很多老师用来检验学生的基础。很多程度已经很高的学生在换老师的时候,往往会被要求演奏马扎斯练习曲前10课当中的内容,据说很暴露问题。特殊练习曲和开塞练习曲的衔接是比较好的,对于艺术表现中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从这里会接触到一些曲式,比如小夜曲/一些舞曲/进行曲等等。可能进行到7、8课的时候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碍。

    五、顿特(Jacob Dont1815-1888) 顿特 十九世纪著名的奥地利小提琴家和小提琴教育家,其老爸是当时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这个人写了不同难度的三部小提琴练习曲,Op.38,Op.37,Op.35(从难到简单),被俗称为小顿特的Op.37是初中级练习曲的过渡,尤其是最后几课主调和复调的双音练习。顿特在维也纳音乐学院随约阿希姆和黑尔梅斯柏格学习小提琴演奏。毕业后先后在布尔格剧院和宫庭管弦乐团演奏小提琴。从1873年起,顿特回到维也纳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教授。奥尔和格莱戈罗维奇都是他的学生。顿特的复杂音程更加多,对学生的耳朵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左右手负担也更加重。基本上左手和右手的练习是交替的。通过了这一关,很多初级小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都可以完成。对于强弱表现的左右手控制能力的训练比前面说的几种教程要求更多一些。对于特殊把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了。顿特的Op.38,大概和马扎斯差不多。

    六、克莱采尔(Rodolphe Kreutze 1766-1831) 法国小提琴家,作曲家,法国小提琴学派创始人之一。一生写过43部歌剧,19部小提琴协奏曲,十五首弦乐四重奏,十五首弦乐三重奏。当然还有这部和他的学生,同事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42首练习曲。一般来说,开始这部练习曲的学习标志着进入了中级程度。除了各种基本功的练习,对耳朵的考验,和一些综合能力考查,这部练习曲为颤音留了一大部分,还有双音。技术全面,复杂音程和丰富的和弦、半音阶和全音阶也有出现。转调方式多种多样。赋格和其他复调形式也已经出现,而表现这些曲式的技术手段也有各种配备的练习课程。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篇幅,学生从这里可以得到为大型乐曲作准备的体能。
    七、罗德(Pierre Rode 1774-1830) 法国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作品有13部小提琴协奏曲,5部四重奏,7首变奏曲,3册小提琴二重奏。而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更多地被认为是中高级练习曲的过渡。这部练习曲的安排得很巧妙,12对关系大小调,先升后降。比Kreutze更加难一些,体力消耗更大。其他中级练习曲,费奥利洛的36首随想曲和Kreutze差不多,稍微难一点,并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

    十、大顿特 就是那个顿特的Op.35。这部作品是每一个优秀的乐队小提琴演奏者必须学习的教材,各种联系非常全面和困难。在学习它的时候配合各种小提琴协奏曲来解决技术问题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做法。到了这个程度,学生一般已经不需要为了学习练习曲而学习练习曲了。复习它的时候应该更加有针对性,不需要整篇整篇的重复。对待它可能用一种对待辞典的态度更好。

    十一、维尼亚夫斯基和加维涅 练习了这两部作品,到了Paganini随想曲的时候就不会显得太脱节以至于遇到很多障碍。它们比大顿特更难,是独奏小提琴演奏者的营养。加维涅的24首随想曲练习价值更大一些,比维尼亚夫斯基更难。

    十二、巅峰 Bach的小无伴奏和Paganini的24首随想曲,虽然他们是可以用来演奏的作品,但是它们对于小提琴技术的训练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练习曲"中的巅峰。Paganini的随想曲是一切高难度大型乐曲的基础,学习他以后才基本具备了自如表达和处理音乐的可能。Bach的小无伴奏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小提琴本身的发展,对于现代小提琴演奏者反而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右手。其中的Chaconne舞曲更像是全部作品的一个技术上的总结归纳。这两部文献有专门书籍详细介绍和辅导,要在这里说清楚也太困难了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就叫"曲高和寡", 帮你UP一下吧, 让它高而不寡.
    • 我的入门教材就是<霍曼>,很厚的两本. 另加<视唱练耳> 以及几本专门练指法和弓法的小书.
      练小提琴听力很重要的, 音准不好再怎么练都白搭. 除了要有个好老师, 身边最好还有个听音比较准的人帮忙听着. 这一点上, 小提琴比钢琴难学.
      • 有个听力好的人不如有个好音叉, 现在电子音叉更精准.
        • 干脆,直接拉电子音叉算了,准!:)
    • 做个记号。
    • 关于油画技巧(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挫是用油画笔的根部落笔着色的方法,按下笔后稍作,挫动然后提起,如书法的逆锋行笔,苍劲结实。笔尖与笔根蘸取颜色的差异、按笔的轻重方向不同能产生多种变化和趣味。
        拍
        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也可处理原先太强的笔触或色彩,使其减弱。

        揉
        揉是指把画面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操合的方法,颜色操合后产生自然的混合变化,获得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及明暗对比,并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线
        线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油画勾线一般用软毫的尖头绪,但在不同的风格中,圆头、校形和旧的扁笔也可勾画出类似书强中锋般的浑厚线条。东西方绘画开始时都是用线造型的,在早加油画中通常都以精确严谨的线条轮廓起稿,坦培拉技法中排线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画到后来才演变为以明暗和体首为主,但尽管如此,油画中线的因素也从未消失过。纤细、豪放。工整或随意不拘以及反复交错叠压的各种线条运用,使油画语言更为丰富,不同形体边线的处理更是十分重要。东方绘画的用线也影响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如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米罗和克利等都是用线的高手。

        油画
        油画 是西洋绘画中的主要的一个画种。用快干油质调和颜料,绘制在经过处理的画布、板、厚纸或墙面上的绘画艺术。早期油画采有“坦泼拉”(Tempere)画法,即用鸡蛋黄或蛋清作为凋料溶合矿物颜料作画,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画上。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8226; 爱克兄弟改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干油作为调和剂,使颜色易于调和,被广泛地运用。特点为运笔自如,并可层层敷设,提高色彩亮度,能较充分地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传全欧洲。凡&#8226; 爱克兄弟因此被称作欧洲油画的创造人。20世纪初我国出现研习油画者渐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习油画并把种技法介绍到中国来。

        扫
        扫常用来衔接两个邻接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以干净的扇形笔轻轻扫掠就可达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层色上用笔将另一种颜色扫上去来产生上下交错、松动而不腻死的色彩效果。

        跺
        指用硬的猪鬃画笔蘸色后以笔的头部垂直地将颜料跺在画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时候才应用。

        乳剂材料
        乳剂材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材料,在现代得到了新的发展。乳剂型材料是兼含有水性和油性成分的混合型材料,两者的优点也兼而有之。各种坦培拉绘画材料如蛋彩、酪彩以及蜡质材料都是属于乳剂系列的。乳剂材料可用水稀释,干燥速度快,类似水性材料;可以作不透明厚涂,干后不溶于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优点。各类现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颜料等既保留了传统乳剂材料的特点,又具备油性材料的长处,并且还有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是有着很大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油性材料
        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树脂作为绘画媒介剂的主要画种是油画,它是由传统蛋彩和酿蛋白等乳剂型材料演变发展而来的。油性材料的特点是干燥缓慢、有光泽并可反复覆盖厚涂。油性材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技法效果,可以说几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画种的技法特点。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许深入细微地刻画对象的造型,可以表现出对象丰富逼真的色彩关系,从而符合了14世纪以来人们再现视觉真实的愿望,促进了西方绘画向写实发展的进程。油画诞生后~直在西方画坛占主要地位,并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这也证明了油性材料的优越性。从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几乎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是绘画材料技法乃至艺术史上的重大突破。油与树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绘画材料技法区别于东方绘画材料技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拉
        拉是指油画中有时需要画出坚挺的线条和物体边缘如画锋利即剑或玻璃的侧面等,这时可用画刀调准颜色后用刀刃一侧将颜色在画面上拉出色线或色面,画刀画出的形体坚实肯定,是画笔或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

        擦
        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抑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湿的颜色层上轻轻向下压后提起,颜色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画特殊质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水性材料
        人类最早使用的颜料是以水溶性材料为主的。在早期绘画中自发地以水、树胶或动物胶等天然的物质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是十分自然的,它们取材方便,使用简单,这在东西方早期绘画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颜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现技法自由、流畅,可产生轻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日本画等东方绘画的主要材料类型。

        油画材料
        油画材料可分为基底材料、油画颜料和媒介剂材料三大类。基底材料指承载绘画颜料层的依托材料和底子涂料。油画颜料是绘制时直接表达绘画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剂材料则是用于调整颜料性状并使其和基底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稀释剂、结合剂和上光剂等。

        砌
        砌的方法是用刀代替画笔,像泥瓦匠用泥刀环泥灰那样将颜色砌到画布上去,直接留下刀痕。用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厚薄层次变化,刀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用刀的方向不同也会产生丰富的对比。用画刀调取不同的颜色不作过多调合,任其在画面上自然地混合能产生微妙的色彩关系。起伏过大的色层也可用砌的方法将其砌平。砌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就会有很强的塑造感

        划
        划指用画刀的刀锋在未干的颜色上刻画出阴线条和形有时可露出底层色来。不同的画刀能产生深浅粗细不同的变与画笔的笔触及画刀利的技法产生的色面形成点、线、面的对起伏的肌理变化。

        点
        点——众法自点始,一切笔法均出发于点。早在古典坦培拉技法中,点画法就是~种表现层次的重要技法。在维米尔的作品中也使用了点的笔触来表现光的闪烁和物体质地。印象派时点彩笔法成了其基本特征之一,但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的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变化和个性。新印象派则走向极端,机械地将点作为其唯一的笔法。现代写实油画中也有沿用以点的疏密来产生明暗层次的,可以造成肯定又不死板的过渡。点的方法在综合性画法中与线条和体面结合可产生丰富的对比,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油画笔又可产生不同的点状笔触,对表现某些物体的质感能起独特的作用。

        刮
        刮是油画刀的基本用途,刮的方法一般是用刀刃刮去画面上画得不理想的部分,也可用刀刮去不必要的细节或减弱过于强的关系,让显得紧张的画面关系松弛下来。长期作业在一天作业结束时往往需要把本画完的部分颜色用刀刮去以便及时干燥,待第二天接着画。颜色干后也可用画刀或剃须刀把高低不平处刮得平整一些。还可在未干的颜色层上用刀刮,使之露出底色从而显现各种肌理。

        涂
        如果说点画法和勾画法是形成油画点与线的手段的话,那么涂就是构成油画体决,即面的主要方法。涂的方法有平涂、厚涂和薄涂等,也有把印象派的点彩法称为散涂的。平涂是画大面积色块的主要方法,均匀的平涂也是装饰性油画的常用技法。厚涂则是油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用笔的主要特征之~,可以使颜料产生一定的厚度并留下明显的笔触而形成肌理。用画刀把极厚的颜料刮到或直接将颜料挤到画布上,可称为堆涂。薄徐是用油将颜色稀释后薄薄地涂上画面,可产生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散涂则使用笔显得灵活多变、气韵生动。结合揉扫的涂法也叫做晕涂。

        摆
        用笔将颜料直接放在画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动称摆,摆也是油画基本的笔法之一。摆的方法常用在油画开始和结束时,以较肯定的颜色和准确的笔触来寻找色彩与形体关系,往往关键处只需几笔就能使画面改观,当然下笔前应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 擦——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辅导水粉的一些体会(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近年来有不少考生找我辅导水粉静物,这些考生水平参差不齐,但目的性都很强,那就是应试,这就迫使我不得不思考一套教学办法在短时间内将考生的色彩提高上去。几年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边总结、边教学,使不少考生顺利地升到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在具体操作上,我是分以下四步进行的。

      1.先读画,后学画

        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以考上学为目的,急功近利,盼望“早熟”,在这样思想指导下,他们非常热衷于一些很概念的学习方法。比如几笔画个苹果,几笔画块衬布,像背公式一样全然不顾客观物体的个性,我认为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远离了艺术规律,所以在引导考生学习技法的同时升华到对审美规律的探求应是教师所必须做的,即所谓我们多年倡导的“既教书又育人”。

        树愈长得高,根就应扎得愈深。所以我每次给考生上的第一课总是拿来大量范画。有大师作品,有优秀学生作业,从构图、空间、冷暖、素描关系、笔触等诸多要素去分析作品,使学生们从一开始便对美有更高层次的认识,拓宽他们审美视野,深化他们艺术语言。并且以此为范图教会他们不只是看,而是如何去研读,去品味其中的内涵,提高考生们的素质,实践证明这样做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2.先造型,后色彩

        古人讲得好:“形散神灭。”针对考生画色彩时只重颜色、不重造型这种现象,我反复强调形体的重要性。要瓶子、盘子等物的透视关系必须正确,素描关系必须准确。所以我要求他们开始时一定要用铅笔起形,只有在形没有明显错误时,才开始着色。

        上色后始终贯彻色彩必须画在与之相对应形体上才能称之为色彩这一指导思想。色彩是用来塑造形体的,而不能用色彩去分解形体、减弱形体。强调空间对比的重要性。比如一块衬布,立面与平面因受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其空间也相应产生变化,这样做的结果使考生在画色彩的同时,自觉与其所学素描相结合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可大大加快其学习色彩的进程。

      3.先整体,后局部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我们每个学画者都会遇到的,开始画什么,画到什么情况下停止,这些往往困扰着我们每一个学画者,不只是初学者。其实,复杂深奥的学问,往往是靠简捷方式来表达的。色彩绘画虽是用笔调色,其实是依靠素描造型,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通向心灵的最直接通道。所以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整体素描关系在色彩表现中的重要性,使考生从学画之初就牢牢树立整体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之一。

      4.先主体,后衬布

        在具体画法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式会让考生能在具体操作上得心应手。考试时间一般在三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之间,经常看到这样的考生,画得还可以,就是速度太慢,四个小时只画一半,这样考试是很吃亏的。为此在具体画法上,我主张,先画主体,后画衬布。这样的好处一是当主体物形不准时可用衬布挤它,使之形体更响亮、更准确。二是能充分谐调色彩关系。衬布虽不是画面的主体,但往往它在单独色彩上所占面积最大,所以用衬布来谐调主体物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好的办法。另外在画法上主体物用笔硬朗,转折明确,多用干画法,而衬布则干湿并用,可将布的轻柔感表现出来,这样可从质感、干湿、空间等诸多要素上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以上只是我在教水粉静物中有些粗浅体会,因篇幅所限,就不再深入探讨了,其实,我想教师的目的就是起着一种文化传递作用,这种传递先是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后是挖掘学生们创作的潜力,这两点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基础的教学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色彩感觉能力—水粉静物写生(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同样如此。

        从美学角度来看,描绘静物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物品审美需求的反映。静物画题材非常富于绘画性,有着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又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色彩静物写生就可以被视为色彩训练最基本的手段,学生们可以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较长时间进行深入的写生练习,从容地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中的变化。还可以根据绘画者自身的要求和需要,任意选择对象并随意组合相应的静物内容和主题,从而组织出一个从造型到色彩都符合练习要4求的画面。所以水粉静物写生常作为各类美术院校或专业入学考试(色彩科目)的主要内容,并被列为绘画基础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之一。

        既然是水粉静物写生,必不可少地还要结合技法的运用来谈。事实上,水粉静物写生的技法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上篇所谈到的,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塑造手段,又可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还可以将两种方法兼容并用,这就形成了水粉画在表现色彩时所具有的优势。它为人们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较为灵活和便利的条件。水粉画又有其特殊的问题,如容易出现的脏、灰、粉、生等毛病,对初学者,甚至对有了一些作画经验的人,都是很难解决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技法问题,同时也有观察方法的问题,然而主要问题多是由于作者对客观对象所产生的色彩现象缺乏一定的理解。比如,把一块很漂亮的颜色,放到一幅和谐的色彩画中去,也可能会显得脏。一块在这幅画中看起来似乎很暗很脏的颜色,放到另一幅画中却显得十分漂亮。这个例子,稍有绘画经验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关键问题就在于需要我们要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

        那么,什么是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呢?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规律。

        如在我们的静物写生中,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描绘出来的苹果,由于过多地注重条件色对其固有色的影响,使本来颜色很鲜艳的苹果,画出来后给人的感觉很脏很烂。还有在描绘物体时只注意了其固有色,忽视了条件色对它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此物体不是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物体。以上两例所描绘出来的物体都给人以不典型、不生动的感觉,原因多在于缺少用色彩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会真切,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免于被动地模仿对象的颜色,而是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进行描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画是画关系,而不是画东西。在静物写生中还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些质感特殊的物体,如瓷器、金属制品,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有时与被反映的物体的颜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还有一些如陶制品、木制品类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敏感程度很弱,有时很难辨出其受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反射能力极强的物体要找出其固有色的因素,反射光色能力弱的物体寻找出其光源色及环境色的成分。

        总之,要求我们对待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只靠感觉作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靠感觉作画有时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只限于写生,离开了具体对象你将束手无策。此外,单凭感觉作画常不能排除不必要的光源色及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画面常出现色彩凌乱、光线不统一的感觉,因此,单靠感觉作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取的。

        但是,感觉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客观对象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可能像计算机那样准确测算出其固有色与条件色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只能靠我们的感觉去判断。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努力锻炼并培养自己准确判断这种色彩相互影响程度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感觉是加进了理性的感觉,也是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说实在的,在几种绘画中最不喜欢水粉画了。可能是因为某段时期某种绘画题材用这种材料太多了而显得匠气。:P
    • 水彩风景作画的方法步骤(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风景画,特别水彩风景写生,应首先画天空,因为天空的色彩与云雾,是瞬间万变的,有的还须用记忆才能捕捉住,若稍一迟疑,就会时过境迁,只好望天兴叹了。又因为天空的色彩,直接反映在景物上,是构成画面色彩基调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如早、晚的霞光和碧蓝的天空色彩对景物色调的影响是多么强烈与不同。再是因景物中参差不齐的树枝等画上去后,再去补天空,那就费力不讨好了。

        再由于天地交界处便是远景,远景较虚,色彩与天空相近,正适宜于在画天的色彩将干末干时画远景,易取得协调与深远感。

        当然,如果景物较整体,天空色彩影响不大,又急须抢抓景物的明暗节奏与时光色彩,那么先画景物后画天也无妨。这就要灵活掌握。

        1、由远到近,分部进行法
        水彩风景画,多从远到近、从浅到深、从虚到实进行渲染、描绘,这样容易掌握干湿与色彩和明暗层次,色阶的衔接过渡较自己然、柔和,对初学者也更便于掌握。不过,须注意掌握时间,否则前后时间差太大,色调与明暗就来统一,容易失调。特别早晚的景,日出日没,首先要定下明与暗色光对比和位置,不然就难于准确表现特定的效果。

        这种分部进行法,不能看一点画一点,须有整体观念,切勿孤立地抠局部,要尽量缩短“时光色彩”的差距,并加强色彩记忆,以便于补充与调整。

        2、由近及远,层次推移法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如时间极为勿促,或早晚橙红色的阳光照射在险峻的绝壁与古刹上,出现一种神秘而绝妙的色彩与构图,那当然即应挥笔捉住这瞬间即逝的景象,首先定下光感与色彩在景物上的位置、对比强度及冷暖关系,而后调整形体,再从中景到远景、天空,这样反推移完成。很明显,这方法带有强烈的速写性,也须有一定绘画基础之后,才掌握得住。而这种或其他随心所欲的方法、对抢镜头、抓色彩,是势所必行的,否则按步就班地画过来,偶现的景观就早已景象全非了。

        3、全面铺开,统筹兼顾法

        这种画法,是先求“共性”,后求形象,要求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和预见能力;在进行中,看起来画面有些零乱,实则步骤性是最强、最科学,是须有一定能力和经验才能掌握的。

        所谓先求“共性”,就是由浅到深地先抓基本调子(包括由浅到深的明暗关系与色彩倾向),即首先用浅色铺出受光面的最亮部分,留出高光,然后用最具有画面调子倾向的浅色由亮到暗,即由高光、亮部、次亮部、次暗部、暗部、最暗,再由浅到深,即次暗、次亮、亮部。又如色彩由淡黄、中黄、桔黄、桔红、大红、紫红、青莲......这样循环推移,直到取得统一而丰富,表现出协调而有节奏的色彩与明暗关系为止。这样,画面的大体关系就基本完成了。

        所谓后求形象,是避免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到具体的形体结构细部上而冲淡了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这首先要求集中精力把最突出的色彩感受,用最果断的笔法全面铺开,把握瞬间的微妙色彩效果后,然后才在这色调与节奏的统一下,具体地刻划出主要景物的形体结构与形象特征,最后再经调整而完成。

        这种画法要求有一定的基础和画前须胸有成竹,又要有灵活机动的顺应与驾驭色彩变化的能力,和预见到画面深入的效果与难度。否则,在画途中散神失态,丢掉了主宰和信心,就可能半途而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追星族?
        • 恶心你。
          • 祝贺你,你成功了!
          • 哈哈!这两位真逗
      • :),嘿嘿,又知道俺心肝在学画画,再做个记号。
      • 受益匪浅 谢谢啊,老师真是解囊阿
    • 尤其开赛练习曲第一首,最为难忘。
    • 略講觀音法門(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這一次禪修,本來是十方叢林書院同學們自動發心的寒假靜修,社會一般人
      士要求參加,也不准隨便進出,一切應遵守禪堂規定。“大磬”打三聲,集體進
      入禪堂,在自己的位置坐好;再敲“木魚”三聲以後止靜。“引磬”三聲下坐。
      真正打坐入定的人,叫不醒他,身體柔軟像棉花一樣,動搖他身體會受傷害,所
      以打坐出定要用引磬。

        你們到此地來,身心放下,初步練習“靜坐”,不可說是來學“禪宗”。現
      在時代變化太大,禪宗幾已不絕如縷,所以這個觀念千萬不可混淆。至於如何是
      靜坐的姿勢?我先請明光法師向諸位報告七支坐法後,再來補充說明。必需先把
      姿勢坐準確了,兩足的氣脈就容易打通。

        佛門“三皈依”,念“皈依佛,兩足尊”。在教理上說,佛智慧具足,福德
      具足,故稱兩足尊,看來只是理念上的事。其實,這兩足氣機的流暢,和得身通
      確實有極大的關係。一般靜坐的人,兩腿一盤就發生酸、麻、癢、脹、痛、冷、
      熱等等身體內在的感受,都是毛病。金剛經上說:“降伏其心”。其實“降伏其
      腿”也不易。假使有人雙跏趺坐能夠坐上六小時不動,能不能算是腿氣脈打通?
      不能。為什麼原因?慢慢再與諸位講解。

        其次諸如生理上的種種病苦障礙,如何過關?與心理上第六意識如何起修?
      而得證戒定慧的道果,這是我這一次寒假靜修要求同學用功的方向。

        初學靜坐,如何達到靜?大家不要特別求一個靜,姿勢坐好,六根不用,眼
      睛不外視,耳朵聽到外界種種音聲,雖然非常吵鬧,但六根意識不動,與你如同
      兩個世界,毫不相干,鬧市就同山林一樣,內心自然就靜了,何必再去求一個靜
      的境界?當然,自己覺得心理的思想妄念來去不停,這是個問題。大家不要忘記
      了一切學問修持都從靜中來,人性本來是靜,動是後天的染汙,從古至今,從生
      至死,始終是靜,思想來去你不要理它,也不要歡迎它,不迎不拒,自然“隨它
      落地自成灰。”你越想去注意思想,反而激蕩內心的思想,發而成為外在的語言
      聲音,從身心深入體會參透這些道理,慢慢就會進入觀世音入道之門。

        一上座你不要管自己的妄想,比如街上的車水馬龍,我晝夜在此境界中,我
      把它當成什麼聲音呢?當成海潮音。普門品上說:“梵音海潮音”。觀世音菩薩
      道場,在浙江普陀山。那海水的浪潮,比現在還要吵;風濤浪起,如同風吹高樓
      呼呼作響,各種聲音都有。但是,你只是聽到而不干擾,不是聽不見聲音。聽不
      見不就如同死人一樣?也不是用意去聽它,本來現成,不要另外去聽。聲音來了
      是動相,聲音去了是靜相,動靜二相只是相對的現象。能聽的作用,它不在動相
      與靜相之間,動來也留不住,靜來也無所住,能知道動,能知道靜,當體即空,
      一念不生,自然就對了,非常簡單。

        所以,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報告自己修持的心得,觀音菩薩作總結論說: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認為娑婆世界眾生修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最好。
      所謂“圓通”,就是利用耳根聽聲音來修證。因聲音前後、左右、上下、內外、
      十方無障礙,能夠清淨圓滿通達進入道的境界。希望在座男女老幼共同走觀音念
      佛的法門,不管行住坐臥之間,一心不亂的念去。念念之間與觀世音菩薩根根相
      連,自然親證觀音菩薩“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到達入流亡所的境界。

        說到觀音法門,插進一段有趣的事。一般說來,每個宗教,從古至今多半重
      男輕女,釋迦牟尼也不例外。儘管提倡人性平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還是重男
      輕女。何以重男輕女?可從生理上心理上行為上找出原因來,暫時不去討論它。
      我常說一件有趣的事,中國道家推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最後還是崇拜他的母親
      瑤池聖母;天主教供奉聖母瑪利亞;而佛教中觀世音菩薩普遍被崇信。幾乎所有
      宗教最後還是以母教為依歸,其理由安在?可以說,每一個宗教都是以“母愛”
      為人類仁慈博愛的具體表現,非常尊重女性道德典型。

        從人類文化思想上看,觀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早就存在,尤其在東方
      普遍的被流傳崇拜。他比釋迦牟尼發早先成佛,叫正法明如來,本身也是男性。
      因為同情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所以在東方經常以女性來示現,輔助釋迦牟尼的
      教化。尤其是中國,白衣觀音非常流行,與天主教聖母瑪利亞有時幾乎不可分,
      像佛教中咒語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早在婆羅門教(印度教)已有流傳,
      而且佛教密宗的修法,修法時多半是畫十字的,如護身手印,先印額,再印左
      肩,印右肩,印胸,印喉,如同畫十字一樣。且學密宗的人,必須先經過灌頂,
      就大似西方所講的洗禮。現在更可以證明,在南非共和國,以及印地安人,早就
      發現流傳著六字大明咒,可是很難考證到究竟起於何時。

        因此我們可以得一結論:不問形而上道,就形而下講,上一個冰河時期,人
      類文化已經統一,可是當精神文明達到最高處時,這個世界就毀滅了,又形成第
      二個世界,與我們人生一樣的悲哀。我們生命的最高成就,多半中年就完成了,
      老年不過是停滯在中少年的理想,使之變成事實。世間出世間的事業都是如此,
      每一代每一代累計經驗加上去,始終停止在中少年階段。人智慧最成熟的時候,
      是五六十歲到七十歲之間,可是智慧成熟了,就像蘋果掉下地來一樣,一代一代
      永遠掉下去。所以,我說人類的歷史文化,永遠只有二三十歲。我們認為東西方
      文化長達幾千年,頗有自抬身價之嫌,這是人類文化一大諷刺,非常可悲。

        在佛教地區中,西藏號稱佛國。當年在西藏,有的區域,到了晚上只聽到金
      剛念誦的聲音,夜闌人靜,家家烤著火,都在念誦此咒。念誦的方法,唇齒不
      動,舌頭微彈,念:唵是頭部音,阿是胸部音,吽 是丹田音,音聲拉長,一口
      氣稱念。如我們頭痛感冒只念唵音,可以出汗治頭痛;念阿音治胸腔病,念吽
      音治腸胃病。我現在告訴大家這個咒語流行全世界。但中國還流行大悲咒。很多
      人持大悲咒,與人治病,非常靈效,有人問起大悲咒原來的梵音,如果真正研究
      梵文,今天全世界所誦的梵音恐怕沒有一個人絕對準確,都是根據十七世紀以後
      的梵文,因此我們暫且不要管發音如何,只要真誠念下去就對了!

        再說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這二個名號,它所代表的意義是一還是二?可
      以說是一,也可以說是二。觀自在菩薩有時又化身為大梵天的天主,也穿白衣,
      他庇蔭一大千世界。佛教講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問題研究起來很深、也很多。先
      簡單講這二尊佛號所代表的修法。觀世音菩薩是用耳根圓通修法,而觀自在菩薩
      是用眼睛修色界大光明定。人體內部本來有光,宇宙本來是光,光與音聲充滿這
      個宇宙,甚至於到太空。太空裏有個黑洞,黑也是光啊!黑色黑光,白色白光,
      學過科學都應知道。黑光、白光、紅光等等,都是光,光波一樣,只是分子排列
      不同而已。等於金剛鑽與煤炭成分都是碳,只是原子排列構造不同,普通碳原子
      排列是不定形,而金剛鑽之碳原子排列成結晶形的八面體構造,在高壓下方能形
      成金剛鑽。所以,金剛鑽融化了,其實與煤炭成分一樣。由此得知暗光與亮光,
      只是光度不同而已。

        觀自在菩薩是修光,用眼睛起修配合意識;觀世音菩薩是用耳朵起修配合音
      聲。這兩個法門,我想你們修半天就可以見大效,自然心領神會,身體也得祛病
      延年,受用不盡。但是,有一點必需先吩咐大家,修這兩種法門,可以發起相似
      的神通,很快可以聽到世間以外的音聲,甚至可以預先知道要發生的事,你自然
      會有前知。但如果執著向這一面走,也很可能會走入魔道了。因你福德善行,功
      德智慧不夠,走向神通的路線,道業容易耽誤。其實既沒有佛亦沒有魔,只是怕
      自己玩弄神通,誘惑眾生,怪力亂神,以神通自滿而妨礙菩提大道。

        如果把菩提大道比喻作一百層樓,玩弄神通可說只到第二層樓,再也上不
      去。這句話我先申明在先,希望男女老幼,尤其是老一輩的道友們都要注意,必
      須走漸修的路線才有成就。老一輩的朋友們,又有道德,又有學問,那麼多年
      來,我只看到你們垂垂老矣!衰病不堪,大概是修烏漆菩薩法門,一臉烏相。先
      不講有道無道,對生理效果應先見效。

        佛法是非常科學的實證,因此,大家應各走各的路,個人選定一門深入,至
      死不變。有人修念佛三昧,那還是依此修,有人持大悲咒習慣還是持大悲咒,有
      人念六字大明咒達到一心不亂,則還是念六字大明咒;或修六妙門、白骨觀,種
      種法門都可以,但是,大家不要變來變去。有人如果有其他信仰禱告,一樣的可
      以各走各的路線,選定一門。或者有人說:“我什麼法門都用不上路”,那你就
      用觀世音法門。

        我現在講話的聲音與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但不要注意聽
      它;現在鞭炮聲也聽到了。鞭炮放過就清淨了,本來清淨的。這是最粗淺的觀音
      法門,馬上可以體會。不管是念佛也好,走任何修行法門,慢慢寧靜回轉來可以
      聽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不需做任何功夫。身體內部本來是有聲音的,為什麼
      大家聽不見?如果從事科學研究,人體血液的流動,心臟的跳動,身體內部音聲
      的震動,卻比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還大。老子說:“大音希聲”。宇宙運行的
      聲音很大,可是人們自己習慣了,反而聽不見。銀河系統聲音最大,我們人類也
      聽不見。連我們身體內部的音聲也是一樣聽不見。

        什麼時候你才聽見呢?當人睡下去靠在枕頭上,還沒有睡著以前,你用手把
      兩耳朦起來,像包餃子把耳朵合攏起來,此時就聽到心臟血液流動聲音很大。搭
      乘飛機時的噪音或在戰場上炮彈爆炸的巨聲,拿手朦起耳朵,同樣比較容易與外
      界音聲隔離;那時,內在音聲就很大。但是,修持觀音法門的人,在靜態之時,
      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即使在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
      聲。修持到此地步,身體上的轉化,可以到達相當的情況。慢慢聽自己內部的音
      聲靜下去,血液流動、心臟跳動的音聲都靜下去,靜到什麼程度呢?連身體內部
      的音聲都清淨了,那時會出現一種非常奇妙的音聲。順便告訴你們,當年我在四
      川峨眉山頂上閉關時候的經驗。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峨眉山頂上,冰天雪地中,夜裏起來靜坐,萬籟俱
      寂,飛鳥亦無,清淨境界,如身遊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
      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樂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莊子所謂“天籟之音”。
      莊子形容冷冷然、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依我的經驗,
      現在雖在吵鬧的都市中,心靈一靜,天籟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
      不相礙。所以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現在引用楞嚴經觀音圓通法門這一段經文,再加以說明。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
      河沙劫,于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
      修,入三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
      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
      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二十五位菩薩,一一起來報告心得,現在輪到觀世音菩薩起立自述。先向佛
      頂禮,然後向佛報告說:“我現在回想過去無量數劫以前,那時有一位觀世音佛
      出現世間,我就在佛前發起求證自性正覺的菩提心。觀世音佛就教我;從聞、
      思、修(聞聲、思惟、修證)三個階段去修持,證入如來的正定三昧,(三昧就
      是三摩地音聲縮短的翻譯)。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他說:我一上坐,耳根清
      淨自然聽到外界一切音聲,乃至呼吸的聲音,對於這些音聲不討厭它,也不用心
      去聽它,第六意識不起分別,慢慢靜下來,自然聽到自己內在生理血液迴圈流動
      的音聲,再靜下來,忘記了所聽的聲音,就入與能聞的自性之流,忘去所聞的聲
      音之相。“入流亡所”,忘掉所聽的音聲,乃至於念佛的音聲都沒有了,內在的
      聲音也沒有了,外面的聲音也沒有,完全清淨到極點,再由這了無所聞的寂滅中
      進修,有聲與無聲動靜兩種境象,都了然無礙,卻一念不生。我們耳朵聽到有聲
      音是動相,注意聽到“沒有聽到的”叫做靜相,動相與靜相都是生滅相對法,道
      不在動相與靜相上,所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聲音來聽見動相,聲音沒有了
      聽到靜相;有時當我們很靜的時候,忽然又來聲音,馬上又聽到動相,動靜只是
      現象的不同。我們能聽動相與能聽靜相的,不在聲音本身,更不在內不在外,不
      在中間,無所不在,而心理卻明明白白,沒有動過。動來知道動,靜來知道靜,
      能知道動與靜這個沒有動過,生而不生,用而不用。如此再加以精進,能聞與所
      聞的作用功能,都渙然冰釋淨盡!能聽聲音的本題功能,以及所聞聲音的作用,
      不管動與靜,都渙然釋然,“盡聞不住”,你甚至於覺得超越跳出宇宙觀念的範
      圍,如此,再進一步就可以徹底明心見性,與形而上的道體渾合為一。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我們聽聲音後
      面還有能感覺到自己在聽的,那個覺性與所覺的聲音,能覺與所覺都空掉了,空
      的境界與自己大徹大悟的境界都沒有了,能所雙亡,盡聞無相的境界也無所住,
      空與覺性就渾然一體,至極於圓明之境。“空所空滅”,能空與所空的現象也沒
      有;“生滅寂滅”,自然就滅盡生滅的作用;於是絕對真空的寂滅自性就當下現
      前。空去能生能滅的,達到渾然一體圓明道體,所以到此時,呼吸也停了。(呼
      吸法是練氣修脈的方法,它本身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都是現象,不是道體。在
      此告訴你們一個重要道理,我們念頭思想先動,還是呼吸氣先動?念頭動了氣就
      動了。一個人如果念頭完全不動,呼吸自然停止;呼吸停止的時候,身體本能也
      就完全充電貫滿。所以練氣功修九節佛風種種呼吸往來的修法是很笨的事,不能
      完全充電;真正充電的時候,念頭完全不動,不呼也不吸,就充電了。)

        那麼,你把握觀音法門,慢慢向內聽聲音,達到一念不生,身體氣脈自然起
      變化,定力也增加了。因念頭完全靜止,呼吸不往不來,自然腿就容易打通。坐
      著舒服極了,不想下座,動也不想動了,坐上七天七夜又有何困難?到此時,形
      而上的道體自然完全呈現了,突然超越世間出世間所有的境界。十方世界立即洞
      徹圓明,(十方代表整個空虛宇宙)豈止是天人合一,完全圓滿清淨一體了。這
      時,獲得兩種特殊勝妙的功能:上合十方一切諸佛,本元自性的妙覺真心,與過
      去一切所有成就的聖賢諸佛,心心相印,同具有大慈大悲的能力;下合十方一切
      六道眾生(天、魔、人、畜生、餓鬼、地獄),與眾生的心慮同體。故與一切眾
      生同樣具有悲天憫人的行止,不分上下。所以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觀音
      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我常希望女性的道友們,尤其用功不上路,智慧不開、福報不具足,求求最
      同情女性的觀世音菩薩。男性也一樣。古代禪宗很多位祖師,就以專心稱念“南
      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而大徹大悟。有這些先輩作榜樣,我
      們更應效法學習觀世音耳根圓通的修法。佛當時教導弟子,一般聲聞眾也都是聽
      佛的聲音而入道、證果。因為東方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為靈利,一切修法皆靠耳
      根而傳導,不管禪宗、淨土、密宗任何法門,都離不開觀音法門。尤其初步靜
      坐,必需由此入手。佛經叫“預流向”,準備證果向此方修;修成功了就叫“預
      流果”。不由此修想成就道果,無有是處。

        尤其高研班的同學們,把碩士、博士學位看得牢牢的,這叫死人棺材。所有
      的學問,都是死人的古董,抵不住生死。如果真正放下向此修去,悟道的成就很
      快,那時,世間上的學問自然通徹,甚至於不需博聞強記,念頭一提就懂了。當
      然,見地、修證、行願三位一體,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不要撿這個便宜。各人的
      根器不同,所以,禪師的教育沒有一定。自負高慢者抑之,自卑賤下者扶之;過
      與不及扶仰之間,應機而施教。有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不可一概而論。

        此次寒假靜修,希望你們自動自發的,平常行住坐臥間,多向此中體會。如
      何打斷妄念,啟發智慧,修證自己心理行為,不起心動念,真正向此用心,我自
      然會來指導。平常少閒聊交談,珍惜自己生命短暫光陰,不要管自己身體上的變
      化。色身的感覺,也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師說法至此時,明光法師突然身體震動,離座連續跳躍,身動座椅。師即
      以香板擊案,赫然一拍云﹕“明光!不要隨身動!”當即寂然。)

        師示云﹕明光,不要被感覺受陰所使!這個就是受陰境界。色身的生死,由
      意識現行習氣,追逐色陰而生覺受,到了此時,意識不隨它轉,受陰也空,就轉
      不動了。色身覺受,沒有加上意識去助伴,它如何能轉動呢?應自了知此心量同
      太虛,勿住色身內外而行就受陰,包括身體的憂、悲、喜、苦種種感受,苦痛快
      感都在其內。懂了此理,此時應即參透。楞嚴經云﹕“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
      太清裏。”何況十方世界依空而生。有大智慧的人,抓住這兩句話修去,何必七
      天?當下就可以成功。

        西方極樂世界二大菩薩,一位觀世音菩薩,一位大勢至菩薩,都是輔助阿彌
      陀佛用耳根念佛圓通的法門。觀世音梵云﹕阿那婆婁吉低輸,從能所境智以立
      名;萬象流動,個別不同;異言殊唱,俱蒙離苦。其宏慈威神,不可思憶。於過
      去無量劫中,已成佛竟,因大悲願力,為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大勢至”菩
      薩中譯的意義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號名大勢至。

        大勢至念佛圓通法門與觀音法門相像,有一個重點;必需注意“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回轉聽自己內心所發出念佛的聲音,反觀內聽念佛的聲音,一字一
      念南無大勢至菩薩,或南無觀世音菩薩,念念相繼,眼睛不外視,耳聽念佛的聲
      音,如此一心不亂的念去,也許有人念幾十年,念幾輩子,都不能得到淨念;也
      許有人很短的時間念到淨念相繼,馬上三際托空,前念已過,後念不來,當體一
      念,如如不動。不思善不思惡,不思亦不思,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如此定下
      去,這就是淨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才是真正的唯心
      佛土。假定中間偶然還有妄念起來,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念到沒有雜念妄想,
      截斷眾流,三際托空,正念現前。如此定下去,慢慢轉化自己的身心氣質,每一
      根神經細胞都轉細潤了,修持到受報圓淨,自然無煩無惱,坦然解脫,達到四禪
      八定定境。一道聖光要往生而去,極樂世界就到了;甚至念頭轉了,十方世界,
      任意可以居留。

        如此淨修,那是禪淨雙修非常穩當的法門。永明壽禪師四料簡說:“有禪有
      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
      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
      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此所謂禪淨雙修的道理,
      就是要繫心一緣,盡在一句佛號上,晝夜驀直修去,就到達自心淨土與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淨土。不要動一個妄念去求,光光相接自然而來;假定不能,在自己內
      心或出聲念,一口氣一口氣念,念佛時不用嘴吸氣,而吸氣時用鼻子吸入丹田而
      到全身毛孔,內心持續淨念下去,念念清淨,自然會有消息。

        假定大家正在妄念紛飛的時候,聽到我香板突然“啪”的一聲,這一“啪”
      的時候,自然有一種萬緣切斷的感受,好像一下楞住了,與平常知覺感受二樣,
      有無比肅靜的感覺,這就是逐漸進入繫心一緣的道理。這個境界其實每一個人本
      來都有,因為自己慧力不夠,認識不到,現在幫助大家體會認識這一點,如靈貓
      捕鼠、目睛不瞬,靜靜看住,不可放開,一直靜下去,應該都可以做到淨念相
      繼。

        從古以來,念佛法門號稱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大乘菩薩,以及中根聲聞緣
      覺,和下根一般凡夫俗子等,統統接引。佛經八十華嚴為一切大乘菩薩必修之
      路,而最後一卷記載釋迦牟尼帶領諸大菩薩,十方諸佛歸向淨土,亦叫毗盧性
      海,華嚴淨海。此所謂“淨”,是不垢不淨之淨。不是世俗所講淨垢之淨,也就
      是一切佛成就的淨土。我們瞭解禪淨雙修的重要,現在再告訴大家楞嚴經中大勢
      至菩薩報告他自己修持用功的方法,摘錄楞嚴經此段經文,大家要特別注意研
      究。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
      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則人專為憶,想一人則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
      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
      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
      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
      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法王子”,大勢至為菩薩的法號,他包含的意義非常大。我們知道
      宇宙萬事萬物有一股力量,來的時候誰都無法抗拒。例如我們業報盡了,生死來
      臨的時候,誰也無法抗拒。無法轉變諸法無常,此所謂大勢所趨。在消極方面
      說,乃至於一個國家民族世界劫運要來的時候,有時大勢至也無法抗拒。上帝與
      魔王同戰,必定魔王戰敗,上帝勝利,所以一個修持有成就的人,他克服困難,
      頓超生死之流,證得菩提,功德圓滿,智慧具足,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法王”
      為成就一切的聖者,佛稱法王,亦稱空王。等於尊稱孔子為素王一樣。“素”即
      是“淨”,“淨”亦是“空”。成就十地以上的菩薩位,再輾轉修持,由等覺到
      妙覺位,謂之法王。若在八地以上的菩薩階段,稱之為法王子,等於人世間國王
      的太子一樣。所以,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皆是西方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國
      土的二大聖者,稱之為法王子。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與他共修的同伴,有五十二位菩薩。因為大乘
      菩薩階段有五十五位,後三位完全到達佛位,故說五十二位。即從位置起立,頂
      禮佛足,而向佛自述說:“我記得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位無量光佛出世,先後
      十二位佛,都用同一的名號,相繼住世教化,達一大劫之久。”此處所云無量光
      就是指阿彌陀佛的代號。從法界開始直到現世,不曉得多少劫前,阿彌陀早在教
      化眾生。“恒河沙劫”指時間無法計算,比方說中國大陸上的黃河,黃河中有多
      少沙,每一顆沙子又等於一條黃河,每一條黃河又有無數的沙子,此中數目無法
      計量。而宇宙無量數劫以前,有位肉身佛住世,像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應報身在
      這個世界一樣,他的名號叫做阿彌陀佛,翻譯為無量光與無量壽,在此段經文
      “壽”字不翻,只翻作無量光。

        有一點值得特別研究的。阿彌陀佛的光是不生不滅的,無所從來,無所從
      去,而永恒常在。而一般宇宙間的光,不斷地放射和轉換,是有生滅、有形相
      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研究,假使光速是一切速度的極限,那麼到達光速時,一
      切時間便停止了,沒有時間的領域,是怎麼回事?這些尚是人為的理解範圍,至
      于菩薩的心光無量無邊,應念而至,不但超光速,而超時間空間,又豈是目前物
      理學所可測知。

        什麼是光呢?比方太陽光是光,電燈光也是光,一切都是光。白天有光,黑
      夜也有光,乃至於到達太空裏的黑洞也是有光。萬物一切都在放光。所以阿彌陀
      經上告訴我們白色白光,青色青光,紅色紅光,黃色黃光,一切物體都有光。現
      代人應有現代的科學知識,才能對佛學瞭解更透徹。一切萬物都在放光,我們人
      體本身也有光。人體的光有多大?大約兩手平伸展開畫一圓圈的範圍內都是光,
      可以用攝影機照出來。現在科學已經證明,一個人動好念頭放什麼光,動壞念頭
      放什麼光,絕對看得出來。所以,修持得正念絕對是清淨光明。至於說靜坐入定
      看見放光並不稀奇。所以佛經上常提到佛說法時口中放光,頂上放光,胸口放
      光,因對不同物件,放光位置有異。一般人不大相信,因為常識不夠,我舉現成
      的例子來說明。

        平日大家的臉上就有光。有些人皮膚黑得像煤炭,一樣黑得發亮;修道人氣
      色轉好,臉上的光就像桃花色;如果一個人印堂發黑,一路下來黑色無光,一定
      是將死之人。這是人體光的問題。學醫的人,看到人耳圈發黑知腎有毛病,眼角
      發黑知肝臟有問題,人體內在有毛病,外在的氣色,光就透出來。所以,一個人
      有沒有修持,挂在外面的臉色是騙不了人的。但是,有些人雖然紅光滿面,並非
      是道;或許有高血壓,這些都要靠自己真修實證過來,才能一望而知。不可再停
      留在一般宗教性盲目的迷信上。不瞭解道理謂之迷信。有些人專練眼睛,想修眼
      通,揭人隱私,不顧自己心行、起歪心思,那壞人頭上就有黑光。好人頭上有金
      光或白光,脾氣大的人,頭上放綠光或紅光,都是魔道的光。涵養修持已經到達
      相當程度的人,頭頂上的光就像晴空萬里青藍色的光,這些都是大道理,所以,
      淨土法門也是大科學。

        剛才解釋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他的光沒有生滅,而我們人世間的光有生
      滅。大家想想,地球上能源光源大都由太陽來,可是,地球到了北極,北極的時
      間,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那半年的黑夜,太陽照不到了。有沒有光呢?有
      光。那不是太陽的光,那叫極光,不靠太陽來。極光如何來?現在科學還不確
      定,只知它自己會發光,只知有光,自己本身發光。比如,我們假使研究海洋學
      的就知道,海底動物與生物,雖在深海底層黑暗中,許多生物本身都帶光。我們
      知道,太陽光反射不到海底層內,甚至有些植物生物在地球深岩洞內生長,沒有
      接觸陽光,照樣長得很好。因此一般探討地球物理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中心,另
      外還有一個世界,而且地球地心,本身就有光。因此,由地球底層中心本身放出
      熱能,這還有待科學家的證實。

        剛才說阿彌陀佛無量光中,它光的能源沒有生滅,而世間光有生滅。第二個
      意義,指宇宙間萬象就有萬光,而百千萬億不同的相就有百千萬億不同的光。因
      此,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淨念相繼的時候,自己的心光就現淨土,與阿彌陀
      佛無量光,光光相涵,等於我們點一支蠟燭與無盡的蠟燭光同時相接,一切眾生
      放射淨念的心光,與諸佛菩薩無量壽光合而為一,此中蘊藏宇宙無限奧秘,是最
      大的密宗,也是最大的科學。可是一般學佛的人,實證到的人並不多。何以不發
      現呢?因此煩惱妄想心念不正,不能得定發慧,因此自性心光不能呈現。若此性
      光與諸佛如來光光相接,真正達到淨念相繼的境界,心念自然定在一片光中。那
      不是太陽光,也不是月亮光;更不是電燈光,且不是北極光,而是自性顯現的光
      明,能超日月光。此光不是太陽月亮光所能比,叫做性光,自性光每一個人都
      有,現在大勢至菩薩引用超日月光佛的方法,教導我們念佛三昧,以達到自性光
      的秘訣,請大家注意看下段經文:(同上段)

        超日月光佛告訴我們,如何叫做念呢?譬如一人專心憶念著另一個人,而另
      一個人卻並未如此,這兩個人雖然遇見了也等於沒有相逢;必須要這兩個人彼此
      互相憶念,時刻不忘,同形影一般不能分離,才有感應。十方一切諸佛,憐惜憶
      念一切眾生,有如慈母盡在想念兒子,又有什麼用處呢?如果這個兒子想念母
      親,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樣,如此母子二人,雖然歷劫多生,也不會永遠離散
      了。俗情談憶念最深,無過於年青人談戀愛時。男女之間,連做夢、吃飯、睡覺
      都想到他,甚至於偶爾感情不好吵架也想恨恨他,只是二個境界不同而已。那真
      是應了唐人的詩:“勸君莫打同心結,一結同心解不開。”

        念佛如像年青人談戀愛一樣的憶念,那就成功了。可是很少人做得到。念幾
      聲佛,好像已對得起祖宗八代。所以說“染緣易就,道業難成”。壞事學會很
      快,學會好事非常困難,這就是眾生的業力,由一念無明愛慾來。許多父母兄弟
      姊妹六親之間,是多生的因緣憶念來的。此中因果很妙,有時候手裏抱的孫女,
      正好是前生的父母;也有許多人太親愛變成雙胞胎,也有前生是冤家今生成夫
      妻,天天在一起,彆扭一輩子,因果報應比電腦計算還快,都是由憶念而來。憶
      念力量很大,等於影子永遠跟著身體一樣,換句話說,我們思想的憶念永遠跟到
      生命不會分離的。

        這是大勢至菩薩拿影子做比方,教我們如何念佛,把我們憶念轉過來,不走
      世間的憶念,他告訴我們十方世界一切成就的如來聖賢,他愛念我們如母親想念
      兒子一樣,但為什麼我們不能見佛呢?世界上有些孩子認為父母管教嚴格,私自
      離家出走,不管父母的辛苦,有些聽到佛法就大笑逃走了。佛菩薩就想度你又有
      何用?因你要溜啊!如插電源,線路不通,接不上電源。所以,佛說他有三不
      能:一不能轉定業。時節因緣未到,不能強求他轉變觀念。二佛不能度無緣之
      人。未能成佛,先結人緣。有人緣的人,到那裏不要說話,群眾自然喜歡親近
      他,影響力量很大。有許多人學問能力相貌樣樣好,可是別人不喜歡親近他,因
      他前生沒有結善緣,只為自私自利,將來不但成不了佛,佛也無法度他。因佛的
      法他聽不進去,更無功德善行,如何能見佛?所以,大家要多培養福德善行,多
      結人緣!三佛不能度不信之人。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他智慧不
      開,對你信心不夠,你對他又有何辦法?你越告訴他,他反而罵你神經病呢?所
      以,基督教說上帝全能,這個理論不通。上帝既然全能,為何還有魔鬼的存在?
      上帝既然全能,為何有人不信上帝?可見,他還有不能。而佛能通一切法本末究
      竟,徹萬法之淵源,而不自號為全能,是有其道理的。

        如果眾生心裏真切的憶佛念佛,像想發財那個心情念佛,或是現世,或者將
      來,必定可以見佛。甚至不必七天就到了。現前憶念不專,將來永遠憶念下去,
      必定也可以見到佛。科學講光速的威力,我把他改創一個名詞叫“念速”,心念
      的威力也很大,因為我們眾生本自具足自性真心的自性佛,與佛並無遠近的距
      離,只要自心得到開悟——見到自性的真心,自然佛就在現前,用不著假借其他
      方法,頓時間心開意解,密宗叫做脈解心開。心臟從外表看有八瓣,像蓮花一
      樣,自性光明呈現,自然心脈打開而見解,就不需要用一個方法求自性光而自然
      與諸佛菩薩光光相接。

        所以念佛法門,必需要隨時隨地念念不忘,猶如做染香工作業的人,日積月
      累,自然就身有香氣。比如抽香煙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煙味。你天天念佛不
      斷,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裝得怪模怪樣,而是心境開朗,與人和敬無爭,誠
      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發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
      形合掌裝作樣子,因此,這個法門叫香光莊嚴。

        因為心地誠敬,念佛念到脈解心開,本身身上味道轉變成清虛之香。人體本
      來都有體臭,每個人味道不同;外國人聞中國人是豬味,我們聞他們是牛味,有
      時衣服搞錯了,大家聞味道就辨別得出來。有修持的人,身體味道又不同。業力
      重且將死亡的人,身上味道就轉變成畜生味,一聞便知。所以中醫診斷四法“
      望、聞、問、切。”用觀色、聞聲、問症、切脈。也就知道五臟六腑中是那兒出
      的毛病。其實西醫用聽筒測量心臟跳動的聲音,也是“聞”的道理;有些高明醫
      師問問你大便的味道是腥臭或是乾燥的?來斷定你身上有濕氣,還是發炎種種病
      況。所以,甚至有些修持人,連口水的味道也與一般人不同。

        大勢至菩薩的報告說:我開始修習的方法,便是從一心念佛,得入無生法忍
      的境界,現在轉生來在這個世界,教化普攝一般念佛的人,歸到清淨光明的淨
      土,佛現在問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對於六根門頭的修法,
      並無法選擇其利鈍的分別心,只要對六根作用,都歸攝在念佛的一念,不妄想散
      亂,也不昏沈迷昧,就是自性的淨念。這樣念念相繼無間,自然就可得到念佛的
      三昧,才是第一妙法。所以,這一次我要諸位好好修念佛三昧法門,配合靜定功
      夫,一定會有出格成就,願大家好自為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