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教书方法比较--有感于小学的学科渗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美教书方法比较--有感于美国小学的学科渗透

艾斌艳

中国小学,大多数实行老师分科教学,就像我,学校一直安排我教语文。几年下来,其他科目已经越来越陌生,特别是数学科,除了计算分数外,很少用到有关知识。过去很多数学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生怕学生问我一些数学题。在学生心目中,无疑也有了严格分科的观点,他们决不会张冠李戴,混淆老师的科目任务。但是这两年在美国小学的交流学习中,逐渐意识到我们在小学阶段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科任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这种状态,不利于老师的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里面提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鉴于此,许多学校增设了综合活动课,于是各种名目繁多的有关综合活动的书籍应运而生。有的老师认为有了这本书,就实现了新课程结构的调整。语文课继续是语文课,偶尔用些美术、音乐等方式辅助一下教学,也算是学科渗透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的综合学习的观念走入误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科整合一定要依赖一门综合活动课呢?为什么我们不着眼于现成的课本,广开学习资源,实现综合性学习呢?

  在此,我想介绍我在美国小学见到的科目渗透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教材的编制。美国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州会根据本地特点(政治、文化、经济等)来编制教材,我住在佐治亚州,黑人较多,故有关种族问题是个敏感话题。那么在教材中,他们会稍稍注重种族平等这方面的教育。更主要的是各学科教材知识点会相互连接,相互促进,这种学科联系在老师教案中一目了然。只要你翻一翻美国小学发行的配套教案,你会发现每科每一章前面都分门别类列出了这章与其他科目有关的知识点和应该掌握的能力,并且在某些知识点上还用小方框标明。比如美国小学数学科四年级有一节讲述“分数的认识”,分别用三个小方框列举了与本节有关的知识。1.科学联系:睡眠帮助你储存精力,恢复体力,幼儿每天需要约的睡眠时间,少年每天需要约的睡眠时间。哪个年龄段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2.健康联系:钙质保证你的骨骼健壮。若成年人每餐需要杯的牛奶,那么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多少杯牛奶?3.文学联系:向学生推荐小说《国王的平等》,文中大概介绍一位既善良又聪颖的女国王,通过运用分数的知识巧妙地化解了狼与绵羊的矛盾,宣扬了正义与智慧。

  二、老师的配置。各年级都设有阅读、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外语等主课。一至三年级各班设有两个老师,全班20来个学生被分成两大组,各属一位老师管理,上课是一起行动。两位老师分管一半的科目,轮流上课,四五年级各班由一个老师主管,一般一个老师兼两门课并上两个班的课。这样一来,每位老师就会主动地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以便让自己灵活驾驭。

  三、集体备课。我们国内也提倡集体备课,主要是担任同年级同科目的老师偶尔碰碰面,大概说说自己的教学构思或教学计划。美国小学则是同年级的各科任老师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是阅读、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他们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各学科的了解,以便在自己授课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等。

  四、授课调配。他们的老师不习惯按课本的顺序授课,而是从中选取与其他科目相近的内容。比如说语言课里一节内容是事实与观点方面的,各科任老师就会在课本中找到有关内容。阅读老师就会找一篇想像文,它主要讲述两个孩子听到艺术馆里的十个黑人女性肖像的对话,介绍自己的杰出事件以及对黑人种族自由的观点。社会老师也会有意在自己的课上强调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假使正好讲到美国的南北战争,当时老师就会要求学生找出事实部分:战争的进展等,那么战争中不同人群的立场便是观点了。科学课中,老师也会渗透这个知识点。比如讲人口过剩问题,学生会明白,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事实,那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则是观点。同样作为数学老师,也会要求学生做题时,要摆出事实和陈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双休日老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写个报告。题目是《我心中的佐治亚》,要求找出本州的十个事实并陈述观点,写成一个报告,要配上插图。孩子们选择了州旗、州花、州的地理环境,甚至州政府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州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继而大发议论,这个报告已不是单纯的哪一科,而是各科的综合了。

  五、作业的布置。

1.晨练:每天一来到学校,学生就自觉地做老师布置的晨练题,其中包含各科的内容(社会、自然、数学、音乐等),半小时后,主管老师讲解题目答案。这时,就见老师的功底了。他们的老师真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2.单词学习:在许多英语国家的小学,教师都习惯在周一布置学习20个单词的任务,周五进行听写,就相当于我们的词语听写。但这些单词绝非仅摘记于阅读课,它汇集了本周各科的重点关键词语。我不妨列举其中一周的某些单词:阅读中的“保险丝、屏幕、记忆”,社会中的“殖民地、代言人、要求、谣言”,数学中的“分析、思维”等。老师有时要求学生用其中的单词编一段故事,以此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3.研究报告:我最欣赏美国的研究报告。它可是集各科知识于一体的创造性作业。我记得小学四年级做过一个研究报告:开发你的一个新大陆。要求列出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种族及人口数字,主要产业、法律和制度等等,还要配上地区地图和一些模型(房子、工具等)。这样的作业每两个星期有一次,一切的文字说明都得用电脑打印出来,制成书面报告,张贴在报告板上,不仅在本班口头汇报,而且评出佳作在校园展览,还要邀请全校师生和家长观摩。

  美国学校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制作研究报告,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家长参加培训,以便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报告。研究报告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他们广泛参与搜集资料、组织材料、版面设计、电脑制作、撰写报告、演说报告,真正让听说读写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评价能力,激发了他们大胆表现自我、推销自我的意识。

  综上所述,大家是不是觉得美国基础教育的学科整合能给我们一些启迪?是的,他们没有特别的综合活动课,但是,他们的每一课似乎都是综合活动课。所谓学科整合其实就是打破原有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




(树人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家庭与子女 / Anybody want to talk about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y are over thirteen in Canada?
    • 教书方法比较--有感于小学的学科渗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美教书方法比较--有感于美国小学的学科渗透

      艾斌艳

      中国小学,大多数实行老师分科教学,就像我,学校一直安排我教语文。几年下来,其他科目已经越来越陌生,特别是数学科,除了计算分数外,很少用到有关知识。过去很多数学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生怕学生问我一些数学题。在学生心目中,无疑也有了严格分科的观点,他们决不会张冠李戴,混淆老师的科目任务。但是这两年在美国小学的交流学习中,逐渐意识到我们在小学阶段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科任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这种状态,不利于老师的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里面提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鉴于此,许多学校增设了综合活动课,于是各种名目繁多的有关综合活动的书籍应运而生。有的老师认为有了这本书,就实现了新课程结构的调整。语文课继续是语文课,偶尔用些美术、音乐等方式辅助一下教学,也算是学科渗透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的综合学习的观念走入误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科整合一定要依赖一门综合活动课呢?为什么我们不着眼于现成的课本,广开学习资源,实现综合性学习呢?

        在此,我想介绍我在美国小学见到的科目渗透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教材的编制。美国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州会根据本地特点(政治、文化、经济等)来编制教材,我住在佐治亚州,黑人较多,故有关种族问题是个敏感话题。那么在教材中,他们会稍稍注重种族平等这方面的教育。更主要的是各学科教材知识点会相互连接,相互促进,这种学科联系在老师教案中一目了然。只要你翻一翻美国小学发行的配套教案,你会发现每科每一章前面都分门别类列出了这章与其他科目有关的知识点和应该掌握的能力,并且在某些知识点上还用小方框标明。比如美国小学数学科四年级有一节讲述“分数的认识”,分别用三个小方框列举了与本节有关的知识。1.科学联系:睡眠帮助你储存精力,恢复体力,幼儿每天需要约的睡眠时间,少年每天需要约的睡眠时间。哪个年龄段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2.健康联系:钙质保证你的骨骼健壮。若成年人每餐需要杯的牛奶,那么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多少杯牛奶?3.文学联系:向学生推荐小说《国王的平等》,文中大概介绍一位既善良又聪颖的女国王,通过运用分数的知识巧妙地化解了狼与绵羊的矛盾,宣扬了正义与智慧。

        二、老师的配置。各年级都设有阅读、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外语等主课。一至三年级各班设有两个老师,全班20来个学生被分成两大组,各属一位老师管理,上课是一起行动。两位老师分管一半的科目,轮流上课,四五年级各班由一个老师主管,一般一个老师兼两门课并上两个班的课。这样一来,每位老师就会主动地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以便让自己灵活驾驭。

        三、集体备课。我们国内也提倡集体备课,主要是担任同年级同科目的老师偶尔碰碰面,大概说说自己的教学构思或教学计划。美国小学则是同年级的各科任老师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是阅读、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他们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各学科的了解,以便在自己授课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等。

        四、授课调配。他们的老师不习惯按课本的顺序授课,而是从中选取与其他科目相近的内容。比如说语言课里一节内容是事实与观点方面的,各科任老师就会在课本中找到有关内容。阅读老师就会找一篇想像文,它主要讲述两个孩子听到艺术馆里的十个黑人女性肖像的对话,介绍自己的杰出事件以及对黑人种族自由的观点。社会老师也会有意在自己的课上强调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假使正好讲到美国的南北战争,当时老师就会要求学生找出事实部分:战争的进展等,那么战争中不同人群的立场便是观点了。科学课中,老师也会渗透这个知识点。比如讲人口过剩问题,学生会明白,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事实,那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则是观点。同样作为数学老师,也会要求学生做题时,要摆出事实和陈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双休日老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写个报告。题目是《我心中的佐治亚》,要求找出本州的十个事实并陈述观点,写成一个报告,要配上插图。孩子们选择了州旗、州花、州的地理环境,甚至州政府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州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继而大发议论,这个报告已不是单纯的哪一科,而是各科的综合了。

        五、作业的布置。

      1.晨练:每天一来到学校,学生就自觉地做老师布置的晨练题,其中包含各科的内容(社会、自然、数学、音乐等),半小时后,主管老师讲解题目答案。这时,就见老师的功底了。他们的老师真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2.单词学习:在许多英语国家的小学,教师都习惯在周一布置学习20个单词的任务,周五进行听写,就相当于我们的词语听写。但这些单词绝非仅摘记于阅读课,它汇集了本周各科的重点关键词语。我不妨列举其中一周的某些单词:阅读中的“保险丝、屏幕、记忆”,社会中的“殖民地、代言人、要求、谣言”,数学中的“分析、思维”等。老师有时要求学生用其中的单词编一段故事,以此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3.研究报告:我最欣赏美国的研究报告。它可是集各科知识于一体的创造性作业。我记得小学四年级做过一个研究报告:开发你的一个新大陆。要求列出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种族及人口数字,主要产业、法律和制度等等,还要配上地区地图和一些模型(房子、工具等)。这样的作业每两个星期有一次,一切的文字说明都得用电脑打印出来,制成书面报告,张贴在报告板上,不仅在本班口头汇报,而且评出佳作在校园展览,还要邀请全校师生和家长观摩。

        美国学校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制作研究报告,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家长参加培训,以便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报告。研究报告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他们广泛参与搜集资料、组织材料、版面设计、电脑制作、撰写报告、演说报告,真正让听说读写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评价能力,激发了他们大胆表现自我、推销自我的意识。

        综上所述,大家是不是觉得美国基础教育的学科整合能给我们一些启迪?是的,他们没有特别的综合活动课,但是,他们的每一课似乎都是综合活动课。所谓学科整合其实就是打破原有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




      (树人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学选修大学课程(AP)为何受欢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学选修大学课程(AP)为何受欢迎


      最近,美国《新闻周刊》评出了全美100所最佳高中,这在美国似乎还是第一次,所以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不过,这次所谓的最佳高中评选,相对于《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大学的排座次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一点,它的评选标准只有一个,即挑战指数(ChallengeIndex),就是把一个学校参加两项课程考试的人次除以该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得出名次。结果,密歇根州花地小丘的国际学院获得了第一名。

      上高中,学大学课程

      美国中学毕业生要申请大学,有一个成绩是必不可少的,即SAT(标准智能考试)或ACT(大学入学评估考试),它相当于全国联考。但现在美国中学里有两种新的课程考试,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各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时也越来越看重这个成绩,这就是“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简称AP,以及“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Bac鄄calaureate)简称IB。这是由即将毕业的高中12年级学生(从10年级就可以修)选读北美和世界大多数大学承认学分的大学一年级课程。它以前只是对一些精英学校的尖子学生才开的课。

      但美国教育界发现,这种课程对提高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好处,因而推广开来。

      哈佛大学的招生办主任认为,AP分数比SAT成绩更能准确预测学生未来在大学里的成绩。因为SAT考试可以考多次,取最好的成绩,看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它考的是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些考试内容与大学里的学术潜力发展关系不大。

      而AP考的就是大学的课程,考的是整个一年所学,而且只考一次,无法靠经验提高成绩。哈佛大学还宣布,它只给在AP和IB课程考试中最好的学生,即相当于大学成绩A的学生以奖励。

      由此可见,这两种新的课程和考试之所以受到学校、家长和大学的重视,是因为它们是最能扩展学生智能的课程,这正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百万高中生考AP

      由于AP课程越来越吃香,近年参加考试的人猛增。今年5月,全美有1.4万多所高中的100万学生参加了175万个不同科目的AP考试,比去年增加了10%,是1996年参加考试人数的两倍。特别是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参加考试新增的人最多。从1998年至2002年,少数族裔学生增加了77%,低收入家庭学生增加了101%。有教育专家预测,随着参加AP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它将会取代SAT和ACT,成为美国高中最重要的考试。它还会改变美国中学的课堂教学,也会改变大学录取新生的规则。

      美国《新闻周刊》这次除了评选出100所最佳高中之外,还公布了根据参加AP考试和IB考试学生人数比例而确定的全美1.8万多所公立高中前739所学校的排名。衡量的标准当然就是每个毕业生参加了多少门AP或IB课程的考试。获第一名的密歇根州花地小丘国际学院,学生平均每人考了6.3门课程。第二名的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斯坦顿学院的预科,学生平均每人考了5.6门课程。就是第100名的学校,其学生参加的AP或IB考试也平均有2.3个。有的学校不仅毕业班的学生修AP和IB课程,连低年级的学生也来听课。纽约长岛的米勒高中今年有40%的10年级学生选修了AP课程中的欧洲历史课,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直接获得大学学分AP课程考试的特点是题目比较灵活,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分数也是由老师人工判定。这样比由机器判卷的选择题更能测出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如果AP考试的成绩很好,学生可以直接得到同科的大学学分,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支持推广AP和IB课程的人更看中的是它对成绩中等的一般学生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因为这些课程采用的是大学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这是他们以前所无法得到的。而且参加过AP课程的学生普遍比以前更自信,更有上进心,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以前很多不敢奢望申请名牌大学的学生,现在也敢申请好学校了。

      美国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即使是一般学校中等成绩的学生,只要他参加过AP和IB课程,进入大学并毕业的可能性就增加很多。此外,由于AP和IB高水平课程的带动,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一般中学课程的教学也起到了带动作用,这是许多学校没有预料到的好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