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ZT: IBM三分钟裁千人, 关闭中国研发部门、超过1000位员工面临裁员和调职

https://info.51.ca/articles/1344708?wyacs=info-article-list

近日,IBM关闭中国研发部门、超过1000位员工面临裁员和调职的消息,再次将“外企裁员”的话题推上热搜。

编辑:鲁雨涵 编按:倪楚娇(一条)

这两年,曾经被中产阶级看作“养老圣地”的外企,因为全球经济放缓、用人和土地成本上涨、不适应中国市场变化等种种原因,频繁传出裁员、减编、撤离的消息,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巨头企业。

我们联系了4位被动离职的外籍人士,有人对打工祛魅,有人坚持回外企,有人拿到高额赔偿金,寻求转行机会,有人投奔民企,找到了底薪翻倍的工作……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裁员半年后 我又努力回到了外企

叶子,28岁,现居上海

外企的裁员就是来得特别突然。我之前在一家美企的上海办事处工作,去年12月的某一天,我正在居家办公,老板突然问我在不在公司,如果不在的话马上去公司一趟。当时我就觉得有一点点不太对劲,匆匆忙忙搭计程车(的士)去了公司。

路上问了几个同事,很多也在赶去公司的路上,最后问到一个人明确说是裁员,他已经谈完了。当时我有震惊一下,但是很快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是2021年底来的这家公司,我们中国办公室的主要业务就是销售。入职后的第一年,公司表现得还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卖得太好、库存不够的现象。但2023年业绩都很差。现在中产阶级消费得少了,加上出现了很多国产平替,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得很严重。大家都知道公司有问题,所有人都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那天我到了公司会议室,CEO、人事总监和法务总监都在,直接就把裁员通知书给我了。离职package给得还是挺良心的,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金,工龄可以向上计算,年终奖、年假和各种福利也都可以折现,销售岗位是直接当天离职,他们还给了我半个月的缓冲期。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聊的了,很快就签了离职协议。

离职之后,不习惯待在家里的叶子去打卡了网红的“莫奈花园”(一条授权使用)

我毕业后一直在外企,直到这次重新找工作,我才切身体会到外企和国内企业的差异有多大。外企是不提倡加班的,所以当我在周五晚上10点多,接到国内公司hr的电话,约我周六去面试的时候,我非常震惊。还有的企业要求我签“奋斗协议”,自愿加班。有的听说了我的年龄,直接问我,能不能做到3年之内不考虑婚育。也有规模挺大的民企私企看中了我的履历,给的薪水是挺吸引人的。但据我了解,很多承诺的福利最后并不会一一兑现,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谈好的年薪直接腰斩。

找外企的过程也不是特别顺利。首先就是门槛高了很多,既要求有硕士学历,还要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还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和我一起被裁的前同事,很多已经上了年纪,结了婚有孩子,或是有房贷要还,找新工作的需求就比较急迫。有的直接去了民企,甚至接受去东南亚、中东地区外派,只要上岸就可以了。但是我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压力不要太大,尽量不要降薪。这段期间也拿到几个offer,要嘛是公司产品我不喜欢,要嘛是薪水没有竞争力,考虑再三都放弃了。

叶子用ChatGPT准备面试(一条授权使用)

我原本的计划是元旦或过完年之后上班,结果到了今年6月才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后选择的这家外企,规模比较大,根基比较深,风险的抵抗能力应该还不错。在每一轮的面试中,我都能感受到对方对我的尊重,他们从不问我的个人隐私,甚至年龄都不会问。老板也会问我喜欢怎么样的工作,很清楚告诉我这份工作的细节,需要不需要与人打交道,让我评估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当然外企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太有理想、太有抱负的人,可能没办法适应外企这种比较“躺平”的氛围,毕竟当个经理都要熬很久。如果我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国内的大厂,可能我现在也习惯了这种企业文化。但对现在的我来说,我更在乎的是“永续性”。薪水虽然没有那些在大厂工作的同学高,但是我可以平衡生活和工作,生活可能比工作更重要。

被世界500强裁员后 找到薪水翻倍工作

小P,27岁,现居深圳

对我所在的芯片产业来说,离开外企,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我的前司是一家做芯片贸易的头部外企,我的岗位是芯片销售。公司总部是一家世界500强,中国的华南办事处有400+人,我们是其中一个独立的部门。因为整个2023年的业绩都不理想,各部门都在裁人,走了有几十上百号人了。我们部门也传出了裁员的风声。

去年11月的某天早上,我去上班,领导人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因为前一天晚上我刚和他做了季度报告,做到一半,我以为是要继续,拿著电脑就去了。进去才发现领导旁边还坐著hr,坐下后直接开始说裁员的事情,然后拿出拟好的裁员协议书让我确认。上面各种条款已经全部写好了,赔偿金也帮我算好了。签完字,直接收拾东西走人,电脑都不能碰。全程我都是比较懵的状态。

离职后,小P到云南玩了一圈。(一条授权使用)

离开公司之后,我在家里躺了一下午,慢慢想开了一点,既然已经离职了,还给我赔了一笔钱,不如趁这个时间好好出去玩一下,过完年再找工作应该也不难。等到真的开始找工作,我才知道现在行情这么差。我投了400多份履历,回复率不到10%。还有一位猎人头明确和我说,在销售这一行,同等条件下会优先选择男销售,即使是外企也会存在性别歧视。

猎人头与小P的对话(一条授权使用)

直到4月的时候,一个猎人头推荐了现在的公司给我。这是一家国内的芯片制造创业公司,有100来号人,正处于扩张发展的阶段。经过三轮面试之后,我拿到了底薪和之前相比翻倍的工作。 新公司的客户群跟之前完全不同,业务模式也不一样,相当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离开外企,进入国产公司,其实是一件福祸相依的事。

从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来说,外企肯定更好。拿年假来说,我的新公司规定,要先通过半年的试用期,转正之后还要再工作满1年,才有5天的年假。上一家公司,刚入职就有15天的年假,每多待1年,再增加1天。有时候没休完,人事还会催促你去把假给用掉。但在民企,只要能撑过最开始一段时间,承受得了压力,其实对人的锻炼是更大的,个人成长也比以前快很多。

新公司出差路上(一条授权使用)

新公司出差路上(一条授权使用)

刚入职的时候,每天都要学习很多知识,跟著领导者出去见客户,学习怎么介绍公司业务,洽谈商务。训练一个月之后,我们就要自己慢慢去跑客户。上一家外企在业界的名气大,有集团背书,开拓新客户是比较简单的,现在一切都要靠自己。以前的公司不会公布每一个人的业绩,但是新公司每个人的销售额都是公开的,每个星期都要做两次排名,做汇报,特别“内卷”。

前两周我压力特别大,头发掉了很多,晚上失眠睡不著,有一次我连著两天心脏不舒服,吓得我赶紧周末去看了医生。经过了3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慢慢习惯这种模式了。现在我两天的工作量,相当于之前一周的工作量。以前大家都觉得外企很稳定,进了外商就可以养老,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现在还留在上一家公司的同事,业绩压力依然非常大,很多人还是处于拿底薪的状态,因为业绩普遍达不到。之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独立办公室,现在也不租了,直接去集团总部的办公室上班。对芯片产业来说,国产化是一个大趋势,未来国内的机会会更多,反而外企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这次裁员可能也算是转型的契机,让我有机会重新规划职涯路径。

领导专程从日本过来 宣布裁员决定

安安,41岁,北京

在裁员之前,我原本是打算在那家外企划到退休的。没想到今年春节之前,我在不惑之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被裁员。那段时间我感染了乙流,请病假在家休息。突然接到公司消息,说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务必参加,我立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裁员当天,安安还在医院吊盐水。(一条授权使用)

我发著高烧赶到了公司,果不其然,会上开门见山就说公司要进行重组,我们整个部门都不留了。上午开会,下午面谈,就连我的领导都是提早5分钟才知道的消息。

老东家是老牌的日本电器企业,日企的态度还是非常有诚意的。有四五位领导专门从日本总部赶过来,亲自和我们宣布裁员的决定,面谈的时候地和我们说“非常抱歉”。人事也考虑到我已经工作了9年,年限比较长,把我的赔偿金增加到了n+7.5,算是非常良心的了。

刚开始被裁的时候,我的心态还挺好,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赔偿金,家里有一定的储蓄,爱人的工作也足以支撑一家三口的开销的。我去办了弹性就业和失业登记,打算一边领失业金,一边趁这个机会休息一段时间。

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再就业,安安办理了失业登记(一条授权使用)

之前虽然是弹性工作,毕竟每周也需要保证工作产出,学习新技术等等。刚待业在家的时候,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完全放松的感觉。前段时间孩子放暑假,我也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安排他的学习。这个过程也给了我一些机会,去探索、思考自己未来工作的方向。

我是2015年进的这家公司,当时人工智能刚崛起,相关的研究人员是比较稀缺的。我原来是英文专业,做过机器翻译的工作,自学了电脑技术,正好顺利进入了研究员的职位。早期我们公司是蛮前沿的,2011年就在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做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智慧家庭的概念。公司早期招人的门槛也很高,吸收了一群硕士、博士以上的人才,有些同事都是毕业于清华、中科院这样的顶尖院校。

但从2015年开始,总公司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品牌在国内的市占率也越来越少,很多板块都陆续被卖给其他公司了。2016年的时候,部门内部发生过一次变动,有些管理职出现了空缺。当时有同事的技术是非常强的,但是因为他来公司的时间比较短,只有一年,从公司规定上来说,不具备升职的条件。所以这个位置只能空著,或是其他技术不太适合的同事兼具。

相对来说,外企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古板的。如果部门内部人员组成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也没有机会升职。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司留不住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有些同事就选择跳槽去了待遇相对更好、更能发挥自己技术优势的国内企业。

安安在网络上记录被裁的经验和感悟,得到了许多外籍人士的共鸣(小红书)

从裁员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随著待业的时间越来越长,还是会有一些焦虑。在作为中年失业的80后,我们这波人再就业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年龄。之前有猎人头介绍我面过国内大厂的工作,卡年龄特别严格,特对是对于女性,很多工作岗位的年龄限制是35岁以下,有的甚至是30岁以下。另外一家也回馈说,我之前在外企做得时间比较久,担心我无法适应他们的节奏,毕竟国内大厂比较高压,晚上10点下班是常态。

我之前做的工作比较偏技术方向,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必须不停学习才不会落后。但是身为一个英文专业的人,学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我也想趁这个机会,转行去做更偏语言的工作。趁著这段空闲时间,我尝试了一些兼职,当了英文老师,也自学了英文翻译和数据分析的课程。重新捡回语言能力的优势,再加上工作中累积的一些电脑技术,可能在市场上会更有优势。

工作8年 我看清了外企真面目

大S,30岁+,现居上海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可以去外商工作。一方面是受到以前TVB电视剧的影响,里面大家都穿得很正式,提著电脑,看起来特别精英,当时我就想我以后也要在写字楼上班,做这种精英女白领。另一方面也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家里人都在体制内工作,但我从小就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

我是学语言的,毕业之后先去国外当了两年中文老师。当时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考研考编、出国念书或直接工作,我的选择算是比较少见的。

回国之后,我进了一家外企做marketing(行销)的工作,之后从乙方跳到甲方,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头几年的职位和薪水发展都比较顺利,一路都算是按照我的规划在走。直到2023年,我明显发现情况不太乐观。

当时公司已经有了几个征兆。例如公司为了缩减成本,居家办公从每周一天增加到两天,同时减少了我们业务的支援费用,业务方面也有所调整……所以我很确定,裁员是迟早的事。这段期间我一直在看外部机会,想著如果能在拿裁员赔偿的同时,无缝找到新工作,就再好不过了。中间也确实拿到理想工作的offer,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跳槽成功。到了我自己被通知裁员的那天,我假装很震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很快就谈好了赔偿方案,回家开始了自由工作。

大S喜欢户外运动,在香港徒步(一条授权使用)

工作的这8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祛魅的过程,不只对外企,也对“打工”这件事祛魅(看透)了。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势如破竹地一直往上成长。现在在外企当上老板和领导的人,基本上都是70后,90年代成为管培生,正好赶上了外企的黄金时代。但到我们这一代,大家都能感觉到外企开始走下坡。外企一般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有很多条框框,很难适应国内市场变化的节奏。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我身边有许多当marketing的朋友,接二连三传出了被lay off的消息。

自由职业期间,两只猫咪陪著大S在家(一条授权使用)

我是2019年底进入的前司,当时公司正好处于扩招期,想要发展一些比较新的业务。整个市场部增加了许多新人手,费用和资源支援也很充足。在尝试了几年之后,他们发现还是玩不转,最终决定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只保留传统的业务。

我们以前一直说35岁是职业的分水岭,但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分水岭被提前了,我已经提前体验到了职场危机。特别是我们做marketing的这一行,天花板真的非常低。如果一直待在外企,到了40岁左右升到高阶经理或总监,事业基本上就到顶了。

以前以为外企是完全公平、民主的,但真正进去了之后,发现也是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和心情。遇到不对付的老板,即使工作做得再好,也会被边缘化。加上外企的分工很细,你做A,他做B,大家互不干扰。对于想要大施拳脚去做一些事情的人,反而是不利的。

现在再找工作,我会考虑更资深的职位,或是一些创新的工作,也不是特别期待再进外企了。外企可能更适合职场新人,帮助你打基础,理解标准的模板。过去的几年,无论是学到的专业硬技能也好,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软技能也好,我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的我对这个模板已经很熟悉,我希望开拓一些新的领域,找到有更多发挥空间的地方。又或者工作其实就是这样,最后都想离开公司自己干,打工的尽头就是创业。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ZT: IBM三分钟裁千人, 关闭中国研发部门、超过1000位员工面临裁员和调职

    https://info.51.ca/articles/1344708?wyacs=info-article-list

    近日,IBM关闭中国研发部门、超过1000位员工面临裁员和调职的消息,再次将“外企裁员”的话题推上热搜。

    编辑:鲁雨涵 编按:倪楚娇(一条)

    这两年,曾经被中产阶级看作“养老圣地”的外企,因为全球经济放缓、用人和土地成本上涨、不适应中国市场变化等种种原因,频繁传出裁员、减编、撤离的消息,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巨头企业。

    我们联系了4位被动离职的外籍人士,有人对打工祛魅,有人坚持回外企,有人拿到高额赔偿金,寻求转行机会,有人投奔民企,找到了底薪翻倍的工作……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裁员半年后 我又努力回到了外企

    叶子,28岁,现居上海

    外企的裁员就是来得特别突然。我之前在一家美企的上海办事处工作,去年12月的某一天,我正在居家办公,老板突然问我在不在公司,如果不在的话马上去公司一趟。当时我就觉得有一点点不太对劲,匆匆忙忙搭计程车(的士)去了公司。

    路上问了几个同事,很多也在赶去公司的路上,最后问到一个人明确说是裁员,他已经谈完了。当时我有震惊一下,但是很快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是2021年底来的这家公司,我们中国办公室的主要业务就是销售。入职后的第一年,公司表现得还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卖得太好、库存不够的现象。但2023年业绩都很差。现在中产阶级消费得少了,加上出现了很多国产平替,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得很严重。大家都知道公司有问题,所有人都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那天我到了公司会议室,CEO、人事总监和法务总监都在,直接就把裁员通知书给我了。离职package给得还是挺良心的,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金,工龄可以向上计算,年终奖、年假和各种福利也都可以折现,销售岗位是直接当天离职,他们还给了我半个月的缓冲期。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聊的了,很快就签了离职协议。

    离职之后,不习惯待在家里的叶子去打卡了网红的“莫奈花园”(一条授权使用)

    我毕业后一直在外企,直到这次重新找工作,我才切身体会到外企和国内企业的差异有多大。外企是不提倡加班的,所以当我在周五晚上10点多,接到国内公司hr的电话,约我周六去面试的时候,我非常震惊。还有的企业要求我签“奋斗协议”,自愿加班。有的听说了我的年龄,直接问我,能不能做到3年之内不考虑婚育。也有规模挺大的民企私企看中了我的履历,给的薪水是挺吸引人的。但据我了解,很多承诺的福利最后并不会一一兑现,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谈好的年薪直接腰斩。

    找外企的过程也不是特别顺利。首先就是门槛高了很多,既要求有硕士学历,还要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还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和我一起被裁的前同事,很多已经上了年纪,结了婚有孩子,或是有房贷要还,找新工作的需求就比较急迫。有的直接去了民企,甚至接受去东南亚、中东地区外派,只要上岸就可以了。但是我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压力不要太大,尽量不要降薪。这段期间也拿到几个offer,要嘛是公司产品我不喜欢,要嘛是薪水没有竞争力,考虑再三都放弃了。

    叶子用ChatGPT准备面试(一条授权使用)

    我原本的计划是元旦或过完年之后上班,结果到了今年6月才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后选择的这家外企,规模比较大,根基比较深,风险的抵抗能力应该还不错。在每一轮的面试中,我都能感受到对方对我的尊重,他们从不问我的个人隐私,甚至年龄都不会问。老板也会问我喜欢怎么样的工作,很清楚告诉我这份工作的细节,需要不需要与人打交道,让我评估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当然外企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太有理想、太有抱负的人,可能没办法适应外企这种比较“躺平”的氛围,毕竟当个经理都要熬很久。如果我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国内的大厂,可能我现在也习惯了这种企业文化。但对现在的我来说,我更在乎的是“永续性”。薪水虽然没有那些在大厂工作的同学高,但是我可以平衡生活和工作,生活可能比工作更重要。

    被世界500强裁员后 找到薪水翻倍工作

    小P,27岁,现居深圳

    对我所在的芯片产业来说,离开外企,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我的前司是一家做芯片贸易的头部外企,我的岗位是芯片销售。公司总部是一家世界500强,中国的华南办事处有400+人,我们是其中一个独立的部门。因为整个2023年的业绩都不理想,各部门都在裁人,走了有几十上百号人了。我们部门也传出了裁员的风声。

    去年11月的某天早上,我去上班,领导人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因为前一天晚上我刚和他做了季度报告,做到一半,我以为是要继续,拿著电脑就去了。进去才发现领导旁边还坐著hr,坐下后直接开始说裁员的事情,然后拿出拟好的裁员协议书让我确认。上面各种条款已经全部写好了,赔偿金也帮我算好了。签完字,直接收拾东西走人,电脑都不能碰。全程我都是比较懵的状态。

    离职后,小P到云南玩了一圈。(一条授权使用)

    离开公司之后,我在家里躺了一下午,慢慢想开了一点,既然已经离职了,还给我赔了一笔钱,不如趁这个时间好好出去玩一下,过完年再找工作应该也不难。等到真的开始找工作,我才知道现在行情这么差。我投了400多份履历,回复率不到10%。还有一位猎人头明确和我说,在销售这一行,同等条件下会优先选择男销售,即使是外企也会存在性别歧视。

    猎人头与小P的对话(一条授权使用)

    直到4月的时候,一个猎人头推荐了现在的公司给我。这是一家国内的芯片制造创业公司,有100来号人,正处于扩张发展的阶段。经过三轮面试之后,我拿到了底薪和之前相比翻倍的工作。 新公司的客户群跟之前完全不同,业务模式也不一样,相当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离开外企,进入国产公司,其实是一件福祸相依的事。

    从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来说,外企肯定更好。拿年假来说,我的新公司规定,要先通过半年的试用期,转正之后还要再工作满1年,才有5天的年假。上一家公司,刚入职就有15天的年假,每多待1年,再增加1天。有时候没休完,人事还会催促你去把假给用掉。但在民企,只要能撑过最开始一段时间,承受得了压力,其实对人的锻炼是更大的,个人成长也比以前快很多。

    新公司出差路上(一条授权使用)

    新公司出差路上(一条授权使用)

    刚入职的时候,每天都要学习很多知识,跟著领导者出去见客户,学习怎么介绍公司业务,洽谈商务。训练一个月之后,我们就要自己慢慢去跑客户。上一家外企在业界的名气大,有集团背书,开拓新客户是比较简单的,现在一切都要靠自己。以前的公司不会公布每一个人的业绩,但是新公司每个人的销售额都是公开的,每个星期都要做两次排名,做汇报,特别“内卷”。

    前两周我压力特别大,头发掉了很多,晚上失眠睡不著,有一次我连著两天心脏不舒服,吓得我赶紧周末去看了医生。经过了3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慢慢习惯这种模式了。现在我两天的工作量,相当于之前一周的工作量。以前大家都觉得外企很稳定,进了外商就可以养老,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现在还留在上一家公司的同事,业绩压力依然非常大,很多人还是处于拿底薪的状态,因为业绩普遍达不到。之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独立办公室,现在也不租了,直接去集团总部的办公室上班。对芯片产业来说,国产化是一个大趋势,未来国内的机会会更多,反而外企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这次裁员可能也算是转型的契机,让我有机会重新规划职涯路径。

    领导专程从日本过来 宣布裁员决定

    安安,41岁,北京

    在裁员之前,我原本是打算在那家外企划到退休的。没想到今年春节之前,我在不惑之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被裁员。那段时间我感染了乙流,请病假在家休息。突然接到公司消息,说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务必参加,我立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裁员当天,安安还在医院吊盐水。(一条授权使用)

    我发著高烧赶到了公司,果不其然,会上开门见山就说公司要进行重组,我们整个部门都不留了。上午开会,下午面谈,就连我的领导都是提早5分钟才知道的消息。

    老东家是老牌的日本电器企业,日企的态度还是非常有诚意的。有四五位领导专门从日本总部赶过来,亲自和我们宣布裁员的决定,面谈的时候地和我们说“非常抱歉”。人事也考虑到我已经工作了9年,年限比较长,把我的赔偿金增加到了n+7.5,算是非常良心的了。

    刚开始被裁的时候,我的心态还挺好,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赔偿金,家里有一定的储蓄,爱人的工作也足以支撑一家三口的开销的。我去办了弹性就业和失业登记,打算一边领失业金,一边趁这个机会休息一段时间。

    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再就业,安安办理了失业登记(一条授权使用)

    之前虽然是弹性工作,毕竟每周也需要保证工作产出,学习新技术等等。刚待业在家的时候,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完全放松的感觉。前段时间孩子放暑假,我也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安排他的学习。这个过程也给了我一些机会,去探索、思考自己未来工作的方向。

    我是2015年进的这家公司,当时人工智能刚崛起,相关的研究人员是比较稀缺的。我原来是英文专业,做过机器翻译的工作,自学了电脑技术,正好顺利进入了研究员的职位。早期我们公司是蛮前沿的,2011年就在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做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智慧家庭的概念。公司早期招人的门槛也很高,吸收了一群硕士、博士以上的人才,有些同事都是毕业于清华、中科院这样的顶尖院校。

    但从2015年开始,总公司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品牌在国内的市占率也越来越少,很多板块都陆续被卖给其他公司了。2016年的时候,部门内部发生过一次变动,有些管理职出现了空缺。当时有同事的技术是非常强的,但是因为他来公司的时间比较短,只有一年,从公司规定上来说,不具备升职的条件。所以这个位置只能空著,或是其他技术不太适合的同事兼具。

    相对来说,外企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古板的。如果部门内部人员组成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也没有机会升职。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司留不住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有些同事就选择跳槽去了待遇相对更好、更能发挥自己技术优势的国内企业。

    安安在网络上记录被裁的经验和感悟,得到了许多外籍人士的共鸣(小红书)

    从裁员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随著待业的时间越来越长,还是会有一些焦虑。在作为中年失业的80后,我们这波人再就业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年龄。之前有猎人头介绍我面过国内大厂的工作,卡年龄特别严格,特对是对于女性,很多工作岗位的年龄限制是35岁以下,有的甚至是30岁以下。另外一家也回馈说,我之前在外企做得时间比较久,担心我无法适应他们的节奏,毕竟国内大厂比较高压,晚上10点下班是常态。

    我之前做的工作比较偏技术方向,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必须不停学习才不会落后。但是身为一个英文专业的人,学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我也想趁这个机会,转行去做更偏语言的工作。趁著这段空闲时间,我尝试了一些兼职,当了英文老师,也自学了英文翻译和数据分析的课程。重新捡回语言能力的优势,再加上工作中累积的一些电脑技术,可能在市场上会更有优势。

    工作8年 我看清了外企真面目

    大S,30岁+,现居上海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可以去外商工作。一方面是受到以前TVB电视剧的影响,里面大家都穿得很正式,提著电脑,看起来特别精英,当时我就想我以后也要在写字楼上班,做这种精英女白领。另一方面也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家里人都在体制内工作,但我从小就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

    我是学语言的,毕业之后先去国外当了两年中文老师。当时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考研考编、出国念书或直接工作,我的选择算是比较少见的。

    回国之后,我进了一家外企做marketing(行销)的工作,之后从乙方跳到甲方,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头几年的职位和薪水发展都比较顺利,一路都算是按照我的规划在走。直到2023年,我明显发现情况不太乐观。

    当时公司已经有了几个征兆。例如公司为了缩减成本,居家办公从每周一天增加到两天,同时减少了我们业务的支援费用,业务方面也有所调整……所以我很确定,裁员是迟早的事。这段期间我一直在看外部机会,想著如果能在拿裁员赔偿的同时,无缝找到新工作,就再好不过了。中间也确实拿到理想工作的offer,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跳槽成功。到了我自己被通知裁员的那天,我假装很震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很快就谈好了赔偿方案,回家开始了自由工作。

    大S喜欢户外运动,在香港徒步(一条授权使用)

    工作的这8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祛魅的过程,不只对外企,也对“打工”这件事祛魅(看透)了。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势如破竹地一直往上成长。现在在外企当上老板和领导的人,基本上都是70后,90年代成为管培生,正好赶上了外企的黄金时代。但到我们这一代,大家都能感觉到外企开始走下坡。外企一般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有很多条框框,很难适应国内市场变化的节奏。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我身边有许多当marketing的朋友,接二连三传出了被lay off的消息。

    自由职业期间,两只猫咪陪著大S在家(一条授权使用)

    我是2019年底进入的前司,当时公司正好处于扩招期,想要发展一些比较新的业务。整个市场部增加了许多新人手,费用和资源支援也很充足。在尝试了几年之后,他们发现还是玩不转,最终决定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只保留传统的业务。

    我们以前一直说35岁是职业的分水岭,但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分水岭被提前了,我已经提前体验到了职场危机。特别是我们做marketing的这一行,天花板真的非常低。如果一直待在外企,到了40岁左右升到高阶经理或总监,事业基本上就到顶了。

    以前以为外企是完全公平、民主的,但真正进去了之后,发现也是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和心情。遇到不对付的老板,即使工作做得再好,也会被边缘化。加上外企的分工很细,你做A,他做B,大家互不干扰。对于想要大施拳脚去做一些事情的人,反而是不利的。

    现在再找工作,我会考虑更资深的职位,或是一些创新的工作,也不是特别期待再进外企了。外企可能更适合职场新人,帮助你打基础,理解标准的模板。过去的几年,无论是学到的专业硬技能也好,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软技能也好,我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的我对这个模板已经很熟悉,我希望开拓一些新的领域,找到有更多发挥空间的地方。又或者工作其实就是这样,最后都想离开公司自己干,打工的尽头就是创业。

    • N + 3 还是非常诱人的
      • N+3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