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S8Su5F5I69jzir-kth94hA
为什么文明总能守望相助,而野蛮常常遇上猪队友。
各位好,转眼新号已经写了一个星期了,虽然经营有些惨淡,但感谢所有能找到这边来的朋友。折腾了这么多回,老实说我的写作也有些兴意阑珊,本号以后更多是信笔由缰的跟大家聊聊天,想到哪儿谈哪里,大家觉得说得好就支持我一下,闲来写副青山卖,让我们一起悠游岁月就好。
之前短途自驾游不幸把车撞了以后,最近一边在等车修好,一边天天在家刷剧。昨晚刷到一部名叫《戴高乐》的法国电影:
这片子挺神奇的,顶着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父的名号,这片子其实却只讲了戴高乐人生中一个月里的一个故事: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对法国发动闪电突袭,虽然没吹什么“一小时22分灭一国,龙德施泰特一战封神”的牛x,但是德国人是真实的仅仅用了43天就瓦解了法国的抵抗。坚决不投降的戴高乐润到英国,组建“自由法国”流亡政府。而《戴高乐》这部电影,拍的就是1940年6月,戴高乐从前线将领、到国防部副部长、再到自由法国顶梁柱的故事。
换而言之,这是一部法国版、戴高乐版的《至暗时刻》的故事。
我推荐我的读者看看这部片子。
我们以历史的后见之明去看,当然觉得戴高乐出走组建自由法国,在二战后帮法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取得五常地位是明智之举。而贝当政府被德军一时的强力所震慑,卖国投降是暗弱不明。但电影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身临其境的、站在当事人的视角去看当时的历史——在1940年6月的那个法国的“至暗时刻”,其实谁都不知道未来究竟是怎样的:
如果德国人真的如主和派说的那样,能够开出一个对法国“足够善意”的价码呢?
如果英国人拒绝履行盟约,如同它在开战初期表现的反复犹疑一样,最终抛弃了法国,与德国媾和呢?
戴高乐,你只身跑到英国,如果这一切都发生了,法国维希政府稳固,英国与德国媾和,甚至被德国所征服,你是不是要被抓回法国去受审?你在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悲剧的形象?
还有跑到英国去,演讲一发表,财产被没收,妻子儿女下落不明,在英国内阁也受尽白眼,你落魄的寓居在狭小的公寓里,那一刻你是否会想,自己到底图啥?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最好的地方,在于法国人没有把自己的国父当做一个意志总如钢铁一般强大的超级英雄去塑造。在未来的晦暗不明中,在人生与祖国的至暗时刻里,你能鲜明的看到,戴高乐将军也经历了惶恐、迟疑、重塑与振作。你能感到最终他做出历史上那些一溜烟写下来、看似顺理成章的抉择,其实每一步都是要莫大的勇气的。
这就是好的历史电影的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从不是一条光明坦途,即便“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真实的历史,也是需要一群勇者去冒险开辟的荆棘路。所以历史从不是纸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它是一首人类为了争取自由而谱写的勇气的赞歌。
但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一段话,倒不是戴高乐自己说的,而是出自丘吉尔。
影片里拍,法国已经兵败如山倒之时,戴高乐跑到英国去求助,丘吉尔的战时内阁里众说纷纭。有人猜“希特勒得到整个欧洲大陆之后就会满足了”,劝首相尝试和谈。有人提醒丘吉尔,敦刻尔克撤下来的几万小伙子刚回家,这个时候不应该支持法国,而应该至少与德国暂熄兵戈。还有人说再等等,等美国亮明了态度之后,英国再出头……
但关键时刻,老丘自己吼了一嗓子:“但是法国不是我们纸面上的盟友!她是我们的姐妹!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是他们的一部分。法国和英国,是欧洲唯一的文明国家了,其他的国家,全部都已经屈从了法西斯统治:意大利法西斯,西班牙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我们是最后的文明,我们相信民主和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我们是最后的阵地,我们坚持反对仇恨和野蛮的流血,所以我们等什么?我们必须携起手来,调动我们的所有资源,拼劲我们的全力,跟丫死磕。”
当然,最后那半句脏话,是我自己加的。但我觉得这里有了这句,才算够味。
是的,丘吉尔这里体现的这种坚决,其实点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之所以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盟军打的更坚决,更守望相助。
美英后来的彼此联合就不需要多说了,甚至在二战中,美英对苏联的援助,也出人意料的慷慨,仅仅美国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就向苏联运输了1642万吨的战争物资。
在这些物资中主要为军火、战略物资、机械设备以及食品。其中各种型号的飞机1.4万架,汽车49.5万辆,装甲战车1.2万辆,摩托车3.2万辆,列车1.3万台。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冲锋枪10.8万支。炸药,钢材,食物以及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同时美国还向苏联租借了672艘舰船,战争结束后苏联仅归还了127艘。美国战时向苏联提供的物资总价高达110亿美元。
就像麦卡锡时代有美国议员批评罗斯福政府的,美国人在二战中“不计后果的一手养大了自己未来的敌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式二战中盟国之间这种紧密的精诚合作,最终敲响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丧钟。
而反观德意日那一边,虽然德意之间同盟条约叫《钢铁同盟》,德意日哥仨帮在一块更是自称“改造世界秩序的轴心”(轴心国的由来),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轴心国之间的彼此协作,是高度混乱、无序,且彼此拆台的。战前德意本来说好了一起动手,但德国真的发动侵波战事之后,意大利却说自己还没准备好,问大哥要海量装备。等到看到德国打垮了法国,意大利又忙不迭的下场摘桃子。
而意大利事先没有跟德国通报,擅自发动的侵略希腊的战争更是给战争进程捅了大篓子,墨索里尼开战前宣布“这不是战争,这只是军事散步”,结果数十万意军在希腊境内散步几个礼拜的结果是大败亏输,反而让希腊军队攻入了本国境内。
这个时候老墨再去找他的德国“挚友”哭诉,说大哥,我现眼了,你这得拉我一把吧?
然后希特勒不得不抽出兵力去征服巴尔干,把本来春天应该进行的侵苏计划拖到了夏天,间接导致了在莫斯科城下遭遇冬将军。
德日那边的协作就更不用说了,日本发动诺门坎战役到苏联那里讨打的时候德国作壁上观,等到苏德战争已经开打,德军已经冲到莫斯科城下了,日本人却别出心裁的跑到太平洋上“开怪”,空袭珍珠港,惹怒了美国人。
如果没有珍珠港事变的发生,美国对苏联的战时援助估计也会有,但肯定没有上述那般浩大。苏德之间的角力鹿死谁手,可能真的尚不可知。
所以你说德国交意大利和日本这俩猪队友,它到底图啥呢?
可是再进一步分析,你又会发现二战中,德意日这种说好了抱团实则相互拖累的行为,是一种必然。
他们各自的主张,让他们只能交道一群彼此拖累的盟友——
法西斯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排它的思想,不仅对内主张“一个国家、一个元首”,对外也强调“一个民族”,换而言之,就是纳粹德国如果真的能够获得世界霸权,它就像容不下英美法一样,最终也是容不下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前盟友的。毕竟在希特勒的理念里,只有日耳曼人才高人一等么,犹太人和斯拉夫人他都瞧不上,他又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千年帝国”与黄种人分享权力呢?
所以像“高堡奇人”中至少德日之间必有一战是铁定的。而墨索里尼,其实也非常清楚,在希特勒规划的世界新秩序中,意大利其实只是罗马尼亚、西班牙那样的仆从国。为了摆脱这种命运,意大利反而要在能利用德国资源的此刻加紧给自己攒一些家底儿。这就是二战中意大利为什么给人一种“又熊又不老实”的印象,屡次自己开怪,却最终拖德国下水的原因。
而日本那边其实也不遑多让,当时日本驻德武官名叫大岛浩,此人是个资深“精德”加“德吹”,一手促成了日德之间的同盟条约。可是日本国内对他“忠于希特勒远大于忠于天皇”的批评从来没有停过。但想想其实也正常,任何邪教的“唯一真神”只能有一个,你把希特勒捧那么高,天皇的位置往哪里摆呢?
甚至有朝一日,即便德国和日本真的瓜分了天下,到底是“日耳曼人最高贵”还是应该全球人民无限崇拜天皇,两家为了这点破事儿估计都得干一架。
而且,可能跟美剧《高堡奇人》里假设的差不多,这一仗的残酷程度,肯定比二战有过之而不无极,因为双方都是走火入魔的偏执狂。
终整个二战,轴心国内部的彼此协作,不仅在体量上,在深度上,也从来没有达到同盟国阵营的水平。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合作只是暂时的,双方早晚要兵戎相见,既然如此,谁还不老猫上树多留几手?
这样的协作,一定打不过同盟国那边的倾力合作的。绝不单单是因为德国的工业潜力拼不过老美。
所以轴心国一定是会失败的,这不仅仅是其力量比同盟国一方天然弱的问题。更因为他们的理念在根底上,就无法互相兼容协作。
战术乃至战略的失败,都可以救赎,唯独理念之败。无可救药。
而我们因之更可以知道,二战中同盟国,乃至人类文明之所以能不断前进的最大力量,就是文明国家之间,可以更多的守望相助。正如丘吉尔所说的,我们是最后的阵地,我们坚持反对仇恨和野蛮的流血,所以我们会携起手来,拼尽一切,背水一战。
于是文明,总能最终战胜野蛮。
不要以为历史是因为某些偶然决定的,更不要替纳粹德国扼腕叹息,在战争中错过那些偶然。历史没有这一秒,也有那一秒,二战中德国的崩溃,是它理念必然引发的结局。
历史潜藏在迷雾中,但我想这个规律是颠扑不破的。而看清了这个规律的人,如戴高乐,会将自己的坚守,坚持到最后。
“依我看来,作为这场战争赌注的,不仅仅只有法兰西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有全人类的命运。所以法国的抵抗火焰决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
——夏尔·戴高乐
全文完
本文36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祝周末愉快。
多说一句,昨天的文章《不设禁区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很多朋友更多纠结于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但其实我觉得更有价值的,是借这些事例所聊的思辨、道理的东西。
写文真的很难了,我会尽力坚持,也期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