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苏高中是指苏州中学?好学校无疑,但也没那么神吧?全校所有班一半人能上清华?


: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当年我进高中的时候, +5
    父亲传给我的三个锦囊大概是……1,大段时间玩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片断的时间读书,15分钟就够了。2,上课或者自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一定不能绕过,每时每刻都要想着解决。3,过一段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整理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或者解决方案,在脑子里过一遍。
    • 不愧是清华的。第三条非常同意。
      • 他那时候的苏高中老师们就非常的牛,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相当的好,不少留学过。后来全中国的各级别老师的素质就堪忧了,只有一线城市的高中老师还有不错的。
        • 我们大学老师清一色(80%?)的江苏上海原籍的,外省的很少,我感觉也就个别不是那里来的。
          • 我父亲高中那个班就有一半人进了清华,另外的都是重点。不过后来在哪里都荒废了,没法和先进技术接轨交流,自己根本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还不如把他们都分配到大学或者高中教书。 +1
            • 这样的高中一只手就能数出来,而且不是高中,应该是那个高中的重点班
              • 那个时候江浙学生主要清华和交大,而且在清华的比例,南方高于北方。就算是现在苏高中也不搞衡水那套题海战术,当年就更没有啥重点班。高中毕业考不进所谓的国内名校,人家可以直升国外大学,素质摆在那里
                • 苏高中是指苏州中学?好学校无疑,但也没那么神吧?全校所有班一半人能上清华?


                  :

                  • 那是上个世纪文革前,我爹就告诉我一个班去了20几个。至于有否重点班,一个学校几个班,无法考古。不过,那个时候的重点大学,没有几个北方人。现在的清华,北京人就占一半 +2
                    • 很多优秀的北京学生都是外地精英的后代, 好像徽班进京!
                      • 当年我爹因为出身不好不给留京,害得我高考要多考100+才达标。nnd
                  • 南京外国语学校这么牛呢。
                  • 年代不同了。我们那时苏高中第一,十中第二,但距离甚远,属于第二梯队。
                    • 小仙和苏州有什么关系吗?
          • 那个年代工作流动性很小,别说换个城市了,换个单位都需要调动,程序很麻烦
      • 国内有师弟是清华本科,他的感慨是清华确实有些特牛的同学,不用功也能拿高分,你拼了老命也比不过。所以他硕士就坚决不读清华,放弃了保送。我们这儿有个同事就是这么牛的,本硕博都是清华的,老婆清华本硕别处的博。俩人后来混得差不多。 +2
        • 人不能跟人比,不管多牛,最后总能遇到比你还牛的。这是我看UFC的感受。自己尽力就行了。 +1
        • 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只要能够激发你最大的学习潜力就够了,其他要靠个人能力决定你将来的成功程度。只是中国上千年科举选才制度造成靠比学校老师名气识人,而加拿大美国没这传统,所以名校情结没有或不像华人那么重 +2
        • 至少清华的硕,整体素质应该远不如本科生 +1
          • 看本科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学习能力。所以大家才要把孩子往专业方面数一数二的学校送
        • 哪有什么特牛,只是爹妈推的早而已 +4
          • 数学是要真天赋+推得早+孩子肯努力+家长的智慧
            缺一不可,才能出高成绩。不是早推就能成的。有个渥太华的爸爸是做数学研究的,从小系统教小孩数学,学得非常好,完全有进国家队的潜力,可是孩子没有那么刻苦,爸爸也是只有惋惜的份。相比下,London Central的那个牛蛙,也是家长教的,孩子也努力,就能成为金牌选手。有多少数学天赋好的孩子潜力都没发挥出来,基本都是家长不作为造成的。
            • 拉倒吧,我大学同宿舍的超级学霸,高考全县第一名,大三就被保研直接攻数学系博士。可他父母目不识丁,兄弟姐妹也是早早辍学,从小哪有推不推的,全靠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就是喜欢钻研这个 +5
              • 我们这辈人父母都不管,大多是靠天吃饭,成材靠撞大运。 +1
                现在养孩子还靠撞大运的非常少,家长或多或少都会在学习,才艺方面投入。很多数学能力强的孩子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天赋越高,培养时机越适合,孩子越努力,家长智慧越大,就能出越高的成绩。坛里Junw, 闻风,天阔,诸葛,包括那位囊括多滑所有计算机专业早录打排球的那个孩子等几位家长都是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高手,只不过曲高和寡,普通家长理解不了而已。不谈这些家长如何把孩子数学能力培养到了top 1%,普通人只要孩子想学理工专业,家长都有必要着力把孩子的数学能力提高到next level。做过这样的工作的家长,自然就不会说出靠天吃饭的话。
                •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1
                  • 感谢补充, +1
                    后面部分比较深奥需要消化一下,但前半部分正是我想说却漏掉了的,1在满足其他方面条件的情况下成绩高低真的是在于天赋高低而不是很多家长以为的早推了,做题家而已,从小练钢琴的孩子多了也没有人人成为钢琴家就是这个道理。2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并不是像有的家长随意猜测的那样要花很多的时间,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3是很多花大量时间补习数学的孩子绝大部分还是没有成为数学大材,所以其实坛里那些觉得早推就可以的如果把自家孩子送去学数学大抵也不会成为那top1%,能不能成为top10%都还不一定。4是您提到的这几位家长并不是在培养数学方面做的最多的,我太同意不过了,应对了我说的家长的大智慧,这些家长都是用了正确的方法在合适的时候给了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和普通家长比都是事半功倍。我是很反对那些鼓吹靠撞大运养孩子的,或者认为别人孩子数学好只是因为补习了先学了,或者觉得数学好的孩子就肯定情商,present, project的能力不行。还有的家长鼓吹数学不重要,学文科当然可以说数学不重要,学理科难道也不重要?
                •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五十九)告别祖国
                •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六十)尾声 +1
          • 要想脑子好,多吃猪肉,五花肉最好。 +1
    • 后面两条和第一条对绝大多是人都是矛盾的
      • 要求读书效率高,业余爱好多更能帮助思维
    • 不可能的,我那时就住苏高中边上。我妈妈说他们住校生上晚自习都到很晚。 +3
      • 当然不可能的,我家早就搬了,你没法遇到我。
        • 二十多年前我感觉只有北方人粉清华,南方人不是的,江浙沪地区觉得复旦,南大,南工,浙大更好,广东人更不用说了,出省和被流放了似的。 +2
          • 还有上交大,同济
            • 还有水产学院,船舶学院
              • 😄华理,纺大,上外,财大…
              • 水产学院不行吧,有个亲戚学水产的,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水产研究所进不去。
                • 有洞庭湖捕鱼捉觯,开野味歺厅
          • 南方人的名校当属同济,我家里的几个亲戚,但凡读点书的都去了那里。同济同济,名字好听,历史悠久,派头十足,还有食堂美味。学生倒是啥乎乎的居多,包括我家那位。
      • 不住校也得晚自习,晚自习到8点半,回家吃完饭再接着看书做题,我当时对门的邻居特别喜欢半夜打麻将,和着麻将声叫骂声在昏暗的油灯下
        一边骂娘一边做题…
        • 这样读书多么有烟火气,其乐融融的。我就是烦做题
          • 笨鸟哪有其他出路除了题海以外
            • 过份的谦虚那就是妥妥的傲娇
              • 家里有关系的能够在市里专门找老师开小灶,做的题秘不外传,年级里的前几名也会在考前有一次秘密的小灶,前提一样要有关系。没关系的自己爱做啥没人管
                • 秘籍……
                  • 还有报名的时候报冷门志愿,录取后迅速转系。实例:从浙大马原转化工
                    • 浙大马原?哈……我大舅舅是浙大机械的,读了大学以后被一脚从310踹到了山沟里美其名曰志愿建设,两个孩子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回到了上海落户
                      • 就是得有关系
        • 这样环境锻炼闹中读书,心静不受外界干扰。毛润之同学曾专门跑闹市里读书
          • 有一阵邻居没玩麻将,我还不适应了,心中牵挂着邻里的安危😄
    • 好文,给加个一,点个赞,👍
      • 谢谢长发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