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中国经济糟糕数据接二连三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去年虽然终于解除了新冠清零政策带来的全面封锁,但国际市场一度期待的经济复苏显然只在今年年初昙花一现。几个月来中国统计数字一再显示出经济疲软。尽管外界对一向注重报喜不报忧的中国官方数字总是抱持怀疑,但这些官方数字也一再低于外界预期。而且持续两年的恒大地产危机尚无解决方案,另一个房地产业巨头碧桂园又开始爆雷。疫情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然复苏乏力,但房地产业危机是否会波及银行系统,并外溢影响到艰难起步复苏的全球经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房地产业危机仍在继续。恒大集团债务危机未解,碧桂园集团又爆出2023年上半年可能亏损450亿至550亿元人民币的消息。 REUTERS - TINGSHU WANG

的确,中国政府于去年年底突然解除新冠清零政策后,中国经济在今年首季曾显示强力反弹。不过,这种反弹未能持久,接踵而来的是一再低于市场观察人士预估的糟糕数字。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只同比增长6.3%,远低于彭博通讯社采访多名分析人士得出的增长7.1%的预估。而这个几乎可以令西方经济羡慕的数字如果与2023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数字相比,增幅则只有0.4%。而此时中国的青年失业人口已经在6月时超过21%,也就是说每五个16-24岁年轻人中,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

8月15日,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新一波统计数字,未能带来任何可以鼓舞人心的信号。今年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同比增长只有2.5%。且不说去年同期,中国经济还未走出新冠清零政策,全国各地不断封城防疫,经济增长几乎处于停滞,这个2.5个百分点的对比基础已经很低,而且,这2.5%的增幅也低于此前彭博通讯社咨询许多分析人士得出的增长3.1%的预期。

中国消费难以启动的另一个迹象,就是居民贷款总额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至于失业率,中国统计局8月15日宣布,7月全国城镇失业率整体上升至5.3%,但自8月开始暂停公布16—24岁等分年龄段调查失业率数据!

与此同时,连日来,另一个中国地产业巨头碧桂园又出现财务危机,碧桂园先是公布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人民币450亿至550亿元,随后又宣布旗下公司在在大陆上市的160亿债券停牌。有专家估计,碧桂园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一个月以前,已经持续两年陷入债务危机的恒大集团于7月中旬宣布,最近两年两年净亏损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高达2.4万亿!

房地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几乎达到30%。两大房地产业先后出现天文数字的亏损,正牵动整个房地产业景气低迷,对整体经济冲击力可想而知。台湾中央社15日引述中国分析人士指出,碧桂园的债务困境可能会带来连锁本应,波及范围可能达数百座城市,并进一步导致各地方政府、银行、债权人和购房者等等,受到不同程度牵连,负面效应可能也会扩散至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五六十个产业……的确,从8月15日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3.7%,低于6月时的4.4%增幅。

房地产业险象丛生之际,金融业似乎也传出不好的信号。中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旗下的中融信托上周末被证实有金额近1亿元的信托产品未及时兑付。彭博社8月14日引述知情人透露,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成立工作组,对中融信托的债务和风险进行评估……这一消息从侧面反映出危机之严重。这使得外界观察人士开始担心中国房地产业的危机是否正波及金融业,并进而重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当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由房地产业的债务危机开始。

15日,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推出新的降息措施,即日起下调中期借贷利息15个基点,降为2.50%。这是三个月来,中国央行第二次出手降息措施,而且降幅比前一次更大。但业内人士估计,央行也许希望借此增加银行系统流动性,但对刺激经济增长恐怕效果有限。日本商业银行瑞穗银行战略分析师 Ken Cheung则向路透社表示,央行这项措施有可能推动人民币继续贬值到一美元对73元人民币。据台湾中央社报道,1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确实跌破7.3元关卡。 而由于此时,不仅美元持续坚挺,而且美国正因为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一再升息。人民币一再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资产外流。

事实上,在国内房地产业危机之外,中国经济的重要火车头出口贸易也因为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而大幅跌落。再加上中美全面竞争中的经济脱钩努力远超出中美双边贸易的外溢效应,中国国内不断恶化的投资环境,都令不少国际投资转而观望,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已经跌至最近20年来最低水平。而国内,经济复苏疲软、房地产业危机、失业率尤其是青年人失业率高企,所有这些都难以令国民放手消费……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此波中国经济下行,单靠央行降息无法逆转形势,需要拿出大手笔的经济振兴方案。2009年,正处于经济上升阶段的中国的确曾出手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稳住当时经济下行的压力,但也为中国后来的产能过剩,乃至如今的房地产业危机埋下伏笔。如今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支柱产业房地产又危机连连。政府是不愿出手,还是无力出手?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工商经济 / 中国的产业链被转移,几个国家得利 +1

    (台北15日电)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指出,全球供应链近来因“去中国化”产生巨大外溢效应,使越来越多中国过去的竞争对手坐收渔翁之利。 而中国以“内循环”为主导的新发展战略,更意味着中国将大量机会拱手相让,坐实了对手的渔翁之利。

    这篇由中国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撰文、以“谁在坐食『去中国化』的红利?” 为题的文章指出,中国过去的竞争对手们,正坐食来自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而外移的资金、订单、资本、财富、人才、产业链等,赚得盆满钵满,且减缓了本国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压力。

    文章举例说,带头“去中国化”的美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流”就取得了突飞猛进,2022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更创下历史新高,“真的在回流了”。 川普政府用贸易战没有实现的目标,拜登政府用国际政治手段就轻易完成了。

    而像新加坡,就坐食中国金融资本和私人财富外移的红利,上兆美元财富从香港和中国转移到新加坡,不费吹灰之力就承接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东南亚、印度、墨西哥及加拿大,则坐食中国外迁的产业链和订单,尤其是墨西哥,利用与美国的地缘优势,一举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形之下,中国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幅与外商直接投资都持续下滑,今年6、7月下滑速度加剧。 其中,7月份外商直接投资更创21世纪以来的新低。 而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更大的指标性意义,因为这代表外商们更长远的考虑,更代表世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文章直言,这样的变化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的恐怕是“不可逆的长期原因”,这从中国占全球贸易比重持续下降中也能看得出来。 这才是国际贸易和政治秩序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篇文章指出,过去20多年,中国大部分时间牢牢占据着“世界工厂”的“C位”(最重要位置),成就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奇迹。 中国商务部统计,外贸出口带动的就业有近2亿人,带动的产业链纵深非常高。 因此,外部需求出现问题,很容易会让国内产生巨大寒意。

    最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为中国创造了良好的世界和平环境。 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一改100多年前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关系,通过市场准则的利益交换,取代战争与侵略。 国际贸易让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入世界主流文明,并以和平姿势崛起,不得不说是中国人的幸运,也是全世界的幸运。

    文章指出,面对2018年起中美展开贸易战,并上升到科技战、金融战的局面,中国开始采取以“内循环”为主导的新发展战略,对国际经贸格局来说,这是“历史性的重大转向”。 这意味着,有大量来自中国拱手相让的机会,无论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让其他国家坐收中美大国博弈的渔翁之利。

    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包括工业增加值、国际贸易比重、外资直接投资等,基本都占全球3至4成。 如今从中国退出的一部分,都能为竞争对手带来巨大的资源外溢。 对东南亚、墨西哥、印度,甚至包括日本等国而言,就是巨大的“去中国化”红利。

    文章说,对中国来说,也很可能低估了“摆脱外循环”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让“内循环”成为主导模式的难度。 而“内循环”能运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是供给侧(解决技术瓶颈),也不是需求侧(消化大量的产能过剩),而是“分配侧”,也就是收入的分配。

    如今,中国一般居民分配到的收入比重还是偏低,得到的转移支付和福利水平也偏低,但资产负债表及杠杆率却偏高,无法释放充足的需求,进而在短期内代替被砍掉的外循环。 在这些根本性问题无法短期解决下,让双(内外)循环退化成单(内)循环,难免会发生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

    文章最后说,中国拱手相让的订单、资本、财富、人才和产业链等,对很多国家就是“红利”,为全球没有发生周期性的大衰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中国自己却需要面对更大的长期需求不足的压力。

    • 30年的经济奇迹已经把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经济超级大国,它当前面临的问题不太可能改变这个事实啦
      • 连统计局都没办法在青年失业率上做手脚了,确实是超级大国了😄 +12
      • 列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古有木乃伊,今看咱大白 +8
      • 很多人都不愿生孩子,说要做最后一代,幸福的无奈
        • 生孩子本来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大于对自己,不想生是社会富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纵观世界,生育率高的国家都是欠发达国家 +1
          • 张忆谋太穷了,超生罚款七百万,可怜
      • 中国变成真正经济大国说明把以前的小作坊,做成大店了。但消费者(西方为主)不去你大店买东西了。靠自己内部店员和家属去消费,店能开下去么?
        • 当然不如大家都来买好了,这也解释了国内不景气的原因,但是店做成了大店,自己内部也变成世界第一第二的消费市场,店还是能开下去的,中国和美国一样有自己的大市场
    • 现在中国都去越南老莫投资,俗称洗澡,这样叫产业链转移。今年首季GDP香港风云再起再次称霸四小龙,这个文章有些不切实际 +4
      • 那么大的产能,那么高的生产成本,转移是对的。何况不转移也没出路,内循环能合理化产业链,同时防止被美国连环制裁,总起来内循环是被迫的无奈之举,骂内循环的应该首先攻击美国断链政策 +1
      • 这样的洗澡带来两个问题,第一是资金外流,中国收不到税,同时造成就业市场萎缩;第二是国内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第三国组装生产,把本来就很有限的附加值降得更低
    • 中国经济糟糕数据接二连三 +4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去年虽然终于解除了新冠清零政策带来的全面封锁,但国际市场一度期待的经济复苏显然只在今年年初昙花一现。几个月来中国统计数字一再显示出经济疲软。尽管外界对一向注重报喜不报忧的中国官方数字总是抱持怀疑,但这些官方数字也一再低于外界预期。而且持续两年的恒大地产危机尚无解决方案,另一个房地产业巨头碧桂园又开始爆雷。疫情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然复苏乏力,但房地产业危机是否会波及银行系统,并外溢影响到艰难起步复苏的全球经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房地产业危机仍在继续。恒大集团债务危机未解,碧桂园集团又爆出2023年上半年可能亏损450亿至550亿元人民币的消息。 REUTERS - TINGSHU WANG

      的确,中国政府于去年年底突然解除新冠清零政策后,中国经济在今年首季曾显示强力反弹。不过,这种反弹未能持久,接踵而来的是一再低于市场观察人士预估的糟糕数字。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只同比增长6.3%,远低于彭博通讯社采访多名分析人士得出的增长7.1%的预估。而这个几乎可以令西方经济羡慕的数字如果与2023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数字相比,增幅则只有0.4%。而此时中国的青年失业人口已经在6月时超过21%,也就是说每五个16-24岁年轻人中,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

      8月15日,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新一波统计数字,未能带来任何可以鼓舞人心的信号。今年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同比增长只有2.5%。且不说去年同期,中国经济还未走出新冠清零政策,全国各地不断封城防疫,经济增长几乎处于停滞,这个2.5个百分点的对比基础已经很低,而且,这2.5%的增幅也低于此前彭博通讯社咨询许多分析人士得出的增长3.1%的预期。

      中国消费难以启动的另一个迹象,就是居民贷款总额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至于失业率,中国统计局8月15日宣布,7月全国城镇失业率整体上升至5.3%,但自8月开始暂停公布16—24岁等分年龄段调查失业率数据!

      与此同时,连日来,另一个中国地产业巨头碧桂园又出现财务危机,碧桂园先是公布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人民币450亿至550亿元,随后又宣布旗下公司在在大陆上市的160亿债券停牌。有专家估计,碧桂园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一个月以前,已经持续两年陷入债务危机的恒大集团于7月中旬宣布,最近两年两年净亏损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高达2.4万亿!

      房地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几乎达到30%。两大房地产业先后出现天文数字的亏损,正牵动整个房地产业景气低迷,对整体经济冲击力可想而知。台湾中央社15日引述中国分析人士指出,碧桂园的债务困境可能会带来连锁本应,波及范围可能达数百座城市,并进一步导致各地方政府、银行、债权人和购房者等等,受到不同程度牵连,负面效应可能也会扩散至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五六十个产业……的确,从8月15日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3.7%,低于6月时的4.4%增幅。

      房地产业险象丛生之际,金融业似乎也传出不好的信号。中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旗下的中融信托上周末被证实有金额近1亿元的信托产品未及时兑付。彭博社8月14日引述知情人透露,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成立工作组,对中融信托的债务和风险进行评估……这一消息从侧面反映出危机之严重。这使得外界观察人士开始担心中国房地产业的危机是否正波及金融业,并进而重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当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由房地产业的债务危机开始。

      15日,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推出新的降息措施,即日起下调中期借贷利息15个基点,降为2.50%。这是三个月来,中国央行第二次出手降息措施,而且降幅比前一次更大。但业内人士估计,央行也许希望借此增加银行系统流动性,但对刺激经济增长恐怕效果有限。日本商业银行瑞穗银行战略分析师 Ken Cheung则向路透社表示,央行这项措施有可能推动人民币继续贬值到一美元对73元人民币。据台湾中央社报道,1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确实跌破7.3元关卡。 而由于此时,不仅美元持续坚挺,而且美国正因为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一再升息。人民币一再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资产外流。

      事实上,在国内房地产业危机之外,中国经济的重要火车头出口贸易也因为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而大幅跌落。再加上中美全面竞争中的经济脱钩努力远超出中美双边贸易的外溢效应,中国国内不断恶化的投资环境,都令不少国际投资转而观望,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已经跌至最近20年来最低水平。而国内,经济复苏疲软、房地产业危机、失业率尤其是青年人失业率高企,所有这些都难以令国民放手消费……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此波中国经济下行,单靠央行降息无法逆转形势,需要拿出大手笔的经济振兴方案。2009年,正处于经济上升阶段的中国的确曾出手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稳住当时经济下行的压力,但也为中国后来的产能过剩,乃至如今的房地产业危机埋下伏笔。如今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支柱产业房地产又危机连连。政府是不愿出手,还是无力出手?

      • 要对统计局有信心 +2
    • 创下20年新低 美国进口中国商品全局性转变 +3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头六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其进口总额中占比为13.3%,创造了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报道强调,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上周公布的贸易数据,美国买家越来越多转向墨西哥、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购买从电脑芯片、智能手机到服装等商品
    • 现在完全没订单了,外贸崩溃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