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找到赵❤️米的照片啦~高清无码,流量自负


: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这个姑娘,是最近咱小伦敦华人圈里的名人了~~转来分享下~ +5

    https://mp.weixin.qq.com/s/2P6MjSFlXCSu2fhb2zSxzg



    序言

    第一次在一个本地华人的小群里,看到Amy的故事,就萌生了采访她的想法。

    作为二代移民, 8岁的时候,Amy跟随父母从江苏镇江,来到加国安省伦敦生活。



    当时,她的英语基础是零。

    但在伦敦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Amy进入了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英文专业学习。
    在多大期间,Amy一直在学生会工作,并在大三当选了英语系的学生会主席。
    她不仅斩获了多项奖学金,还在大三入选多大的杰克曼人文学院发起的,由各种学术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小组(Fellowship)。
    因为突出的学术表现,Amy被剑桥大学中实力最雄厚,最久负盛名的三一学院研究生院录取。
    在20世纪,三一学院共获得了34个诺贝尔奖和4个菲尔茨奖。
    之后又接到了牛津大学的Offer。
    采访前,我们认为,作为一位二代移民,Amy从零到精通,再到卓越的英语学习历程,不仅可以激励到跟她一样的新移民孩子,对国内有留学规划,从小就十分重视英语学习的家庭,也会很有参考价值。
    但真正和Amy深入沟通后,笔者发现,Amy的成长道路,从开始到现在,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国内家庭在升学考量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些因素。
    特撰文分享。

    加国小学初体验

    趁Amy从大英博物馆查资料归来,到回学校开始夏季研究课题的前一天,我和她在小伦敦Mansonville Mall的星巴克见了面。
    后来得知,Amy也曾在这家咖啡店工作过。
    在加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出来工作,赚取时薪,是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
    Amy长发飘飘,笑容亲切,个子非常高,身上散发着年轻人特有的健康和活力。进来的时候,她背着双肩包,手中的布袋里满满都是书。
    我们的聊天从她的小学生活开始。
    问起当年的加国小学初体验,她笑着回答,就是轻松啊,有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英语零基础的她,来了加拿大之后,除了跟着学校的ESL课程学习,父母并没有给她安排额外的“补习”。
    她不过是通过正常上学,去图书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来学习英文。
    后来,我从Amy妈妈那里了解到,那时的Amy经常在图书馆看书,周末还要借阅一大堆书回家读,非常享受自主阅读。
    其实,做为新移民的我,也常常感叹加国社区图书馆里那些包罗万象的,高质量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版物。




    对于一个爱书的孩子,仅仅通过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就可以去探索到任何她感兴趣的领域,简直就是第二个学校。
    Amy说,她用了两年时间,完全融入了英语世界,找到了自信,并在7年级,考入了一所小学的天才班。
    谈起天才班的老师,Amy记忆犹新。
    因为天才班不需要按照普通班的教学大纲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和项目式的。
    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自我探索,并按照老师的要求,以项目的方式,进行呈现。
    我吃惊于这种学习方式对老师的要求。她回答,是的,老师就是需要各方面都要懂一点。
    她提到,当年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向,很多都成为了他们后来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
    我想,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因为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和包容,长时间来看,是有效的。
    而就在这两年,Amy发现了自己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她读了《哈利波特》,波西杰克逊的系列,《饥饿者游戏》等等,也开始尝试各种写作风格。
    下图是Amy在六年级的时候写的一首小诗,当时还入选了一本名为《The Spy》的小诗集。
    从这首小诗里,可以看到那时的Amy,对英文的运用,已经十分自如,还能感受到,她生长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






    两所高中

    9年级,和小伦敦的大多数华人的孩子一样,Amy进入了伦敦中央中学(London Central)就读。
    中央中学在安省排前20,理科比较突出,尤其是STEM相关的专业。
    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后,Amy觉得,学校过于偏向理科的氛围并不适合她。
    于是她又转学去了另一所中学,AB Lucas,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她坦言,更喜欢AB Lucas更加平衡和有多种社团活动的氛围。
    听着Amy的讲述,我发现,她的高中生活其实很繁忙。但是,这种忙,跟国内高中的忙,完全是两码事。
    和其他华人家庭一样,出生于医生家庭的Amy最初也想过,把生物医学类的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所以,除了完成正常的安省高中课程,并取得了接近满分的GPA,Amy还自学了多门理科的AP课程。
    她甚至还考了SAT,在大学申请的时候,也同时申请了美东多所大学的生物医学类专业。
    学习之余,Amy在当时的伦敦青少年癌症研究协会做志愿者。
    后来从Amy妈妈那里得知,当年Amy组织了很多慈善和捐款活动,从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做到了协会主席,并因此在高中毕业那年,获得了加拿大癌症协会“青年志愿者奖学金”5000元。
    而她是获奖的三人中,唯一的一位高中生。
    这还不是全部。
    除了吹长笛,是学校乐团的成员,高中的Amy还在本地卫生局,滑雪场,麦当劳和星巴克都工作过。
    我吃惊地问她,你是怎么同时做到上面的那些事情的?
    Amy笑着回答,我也不知道。
    这是加国高中和国内高中的一个显著差异。加国的高中是大学的预科,也是成年的“预科”,在学习的同时,高中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多做不同的尝试,找到未来的方向。
    而和社会发生很多真实的联接,是找到方向的前提。
    所以,每天2点半就放学的加国高中生们,除了完成学业,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运动,去工作,去不同的机构做志愿者。
    Amy后来认为,当时在高中做的各种事情,包括学习、工作和阅读,让她慢慢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还是在语言和人文学科里。

    也是在这个阶段,她开始阅读简奥斯汀的小说,并深受其影响。
    高中毕业后,她被多大三一学业的英语专业录取,学习英文和拉丁文。




    Amy当时申请多大的高中英文成绩是满分,而她所学习的生物和科学的相关AP课程,也正好帮助她达到了多大人文专业的录取标准。
    是的,即便是人文类的专业,多大依然会考量学生的理科学术成绩,原因是人文学科的研究,其实离不开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又问,你最终选择了人文学科作为专业,你的家人,有没有反对?
    Amy说并没有。她补充道,我比较坚持,即便他们反对,我相信我还是会选择目前的专业。
    看到这里,可以知道Amy其实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能力,既不是来自于父母督促,也不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而是来自于Amy的内驱力。
    内驱力其实才是国内的升学筛选和竞争中,学校和家长最容易忽视和伤害,但却是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能力。
    内驱力的养成,除了开明的,能够滋养到孩子心灵和成长的父母,有爱的家庭,那就是能保护和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以及求知欲、探索欲的,相对宽松的校园和社会大环境了。


    多大校园生活

    进入多大后,Amy就加入了学生会。她说,当年做志愿者的经历,使她在学生会的工作更加顺畅。
    除了学生会,Amy也是三一学院的《Trinity Review》杂志的主编(Chief Editor)。

    其实多大向来以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闻名,单单完成学业,取得不错的GPA,就很挑战。
    Amy告诉我,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她的每门课,每周的最少阅读量在200页左右,一学期大概要修5门课。
    因为还要学习拉丁语,所以也有大量背单词的工作。但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Amy,并不觉得很辛苦。
    不仅如此,Amy还斩获了总额近5万加币的各类奖学金。

    她告诉我,她的教授们给了她很多机会。从大三开始,她选择为三位的教授做助教,研究感兴趣的课题,并获得时薪。
    而这些积累,也让她做自己的课题研究时十分受益。
    因此,本科期间,Amy通过安省的学生补助计划,奖学金和为教授工作获得的时薪,完全实现了学费和生活费的自给自足。
    我问Amy,在多大读本科,一个专业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你是如何得到教授的关注的?
    Amy说,她就读的英文专业,有1000多名本科生。得到教授的关注,无非就是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多做事。
    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对专业真正的兴趣。
    她说,她遇到过不少的,在学校痛苦地学习着不喜欢的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学生。
    这也造成了他们只会去完成份内的学业,而不会很积极地参与校园生活。
    其实北美的本科体系本身是比较灵活和开放的。
    以多大为例,通常,学校会在大一的时候,给学生提供通识教育,可以灵活选修很多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找到喜欢的方向。
    即便是进入了自己不喜欢,不了解的专业,学生也可以在大二换专业,甚至换大学。这一点和国内对大学和专业的认知完全不同,需要有留学计划的同学提前了解
    大三时,Amy通过竞选,当选了系里的学生会主席。

    人文学院的课题研究小组

    我对Amy参加的,多大杰克曼学院的课题研究小组(Fellowship Circle)很感兴趣,于是向她深入了解了一下。




    杰克曼学院的首页上写着:”人文学科塑造了我们作为公民参与世界的方式。
    通过研究人类经验的文化、历史、哲学、语言和艺术的维度,人文学科,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杰克曼学院每年都有年度主题,今年的主题是:Labour。以下是学院的历年的主题。
    l

    Amy说,想进入课题研究小组,首先需要提交自己的简历和研究课题。
    参与课题研究的学者,有教授,有做研究的老师,更有各种专业背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特别的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入选后,都会拥有自己专属的办公室。这足以显示学院对课题组的重视。
    以Amy进入的2021~2022研究小组为例,里面既有专门研究罗马史的教授,也有研究现代英语文学,法语和法国文学史的,中东史等等的教授和老师。
    我发现,多名老师都曾在美国的名校任教,拥有颇有影响力著作,背景十分强大。
    而参与研究小组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除了英文专业,还包括艺术史,政治学,宗教,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食物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新媒体专业的学生
    当然,本文的主人公Amy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受高中阅读偏好的影响,Amy的研究课题是18世纪的英文文学中体现的,上层妇女家庭生活及女性身份认同的相关课题。
    入选后,学院会安排各种活动。每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学者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每周都有午餐会,大家可以邀请各自的客人参加,让思想充分的交流和碰撞。
    然后就是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读书会,学术旅行等等。
    Amy说,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大家轮流用幻灯片,给课题小组的人分享自己的课题及相关进展,通常先讲解一个小时,然后再由其他人提问一小时。
    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也让参与其中的人,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学术舒适区”,从不同的维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从而获得新的灵感和启发。
    而且,在这样多元的,充满创造性的学术氛围之下,一个在国内高校里普遍存在的顽疾,即“学术的近亲繁殖”,可以被有效杜绝。
    Amy说,学术研究并不是只把自己埋在书堆里,而是需要输出。这样的输出,不仅需要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大胆地批判精神。
    她自己也一直被教授们鼓励,哪怕是前人已经涉及过的领域,你也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在不断变化中,而人文学科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其实是架起一座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之间,沟通、交流、理解及对话的桥梁。
    在这样的一种打破文化壁垒的前提下,再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各种人群的公正和平等进行最深入地思考和最广泛地讨论,以构建更合理,更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和福祉的制度和文化。
    我想,这才是人文学科存在的意义吧。
    最后,我们聊起了对未来的规划。
    Amy说,她最后选择去牛津读研究生,一是因为牛津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更加适合她;二是她最喜欢的几位教授,都来自于牛津。



    其实牛津在人文学科上的积累非常深厚,我们同时想到了小时候都使用过的工具书,牛津词典。
    之后,她也会考虑继续去美国读博,因为拿到大学的教职,也在她的职业规划中。至少目前,她很喜欢做学术。
    如果有时间,她也想写写剧本,尝试不同的东西。未来也不排除去做编辑,或者涉足媒体行业。
    不知不觉,和Amy聊了一个半小时。和她的中文沟通非常顺畅,Amy笑着告诉我,她小的时候,喜欢看《读者》。
    Amy即将返回学校,开始她的夏季课题研究,十分感谢她百忙之中的分享。也祝福她在牛津的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并能够一直去享受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 未来可以从政或大法官,上学起步,来日方长 +2
      • 文章说了她要去美国读博,想当教授,希望她成功,这类文科(英文历史)教职不容易申请到,职位太少。
        • 人做自己所爱,没有总是想着年薪四十万~ +5
          • 无缘无故又扯上40万。能拿40万的哪里需要去想40万。 +18
            • “年薪四十万”已经是个俗语~意思是“一切朝钱看”~你不用这么敏感~ +17
            • 肉脸上哪个不想?不想的不混这里了。40万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心头刺,到处都是酸柠檬。 +6
          • 😅我没说要赚40万,只说文科教职不容易职位少。也预祝她成功. +1
            • 所以一般家长不太愿意孩子去念这样的专业,即使孩子喜欢~~
              • 理解,孩子喜欢热门专业,家长少操心了,但孩子要喜欢非热门的,家长应该支持,就是以后路不通还可以再换轨道,二代压力小些。
                • 我娃的学姐已经换轨道了。多大英语系本硕,至今没有正经工作,正在读会计。喜欢写作,写作不可以当饭吃,这里文学市场太有限了。
          • 你怎么知道拿40万就不是自己所爱呢? 有人跟钱有仇吗? +13
            • 你这是强盗逻辑~ +7
            • 确实学热门专业的有自己喜欢的 +7
              • 有能力我也去学CS, 收入高,还可以远程工作 +1
        • 职位少,也得有人干,CBC聪明勤奋,很适合。 +2
      • 我就觉得这姑娘很厉害~在一堆学医学商学计算机的娃娃里独树一帜~ +4
        • 与众不同,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
    • 太长了,谁来总结一下,为嘛出名的? +8
      • 这是家里出钱去公关,钱也算花在脸上了,很值。 +9

        接班凤姐
        • 感觉这家人叫人家媒体报道一下? +7
          • 很阴暗啊你~ +5
            • 如果是阴暗,那这个女生不出镜,不露脸,是不是更坏,更阴暗? +7
    • 有赵爱米的照片吗? +5
      • 有也不给你看~~姑娘身高178左右~ +1
        • 发来看看,但就这身高,可以参加模特培训了 +1
        • 嚯~ +1
    • 这孩子成长轨迹和很多优秀的华人孩子没有很大区别,出名是因为啥? +15
      • 请人家媒体去报道一下。? +14
      • 感觉就是给自己做广告 +15
      • 出名是因为她学的是文科,不容易~ +2
        • 说文科不容易是按咱们理科生家长的视角来看的,其实每个专业都有学得好的。发小高中时英语不如我,后来在英国读了英语言文学的博士,给我写的英语信就是不一样,很有味道。
          • 读文科没什么不容易,是以后就业的范围窄不容易,在自己领域里冒尖的就业也没问题。 +9
            • 我自己本科也是学英语的,这个孩子算是适合英语言文学,语言学学术八股的孩子,还是挺优秀的。但要说因此出名就说不上了。一直读下去,应该可以进大学做老师,关键是进什么样的大学。 +2
              • 同意
              • 任何学科读得好都不容易~~这孩子能坚持在华人圈里被鄙视的文科专业,还这么优秀,当然很不容易~ +2
        • 其他专业就容易了? +12
          • 应该是她的不同~在一堆学医学商学计算机的孩子里独树一帜~~而且去的还是剑桥牛津这样的名校~~ +1
          • 也许她根本读不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不知道英语系怎样,国内中文系可以混日子毕业。 +2
      • 能够去剑桥牛津的,不牛吗?
        • 可如今英国人已经衰了,连带文化圈。中国人就记得一个《英国病人》 +1
    • 牛妹,这里要推广各种数学竞赛 推广UW CS,你破戒了 +1
      • 我觉得挺值得分享的,至少是我目力所及很与众不同的优秀娃~~爱看不看~~某些人总是憋不住的说风凉话~不知道这些为人父母的在他们自己孩子面前是不是也这德性~~ +6
        • 他们眼里只有 UW CS。还在继承上辈子的读死书死读书 +3
          • 偏见,华一代移民大多是理工科出身,孩子擅长理工科太正常,说他们死读书读死书的话,难道读文科历史英文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9
            • 那人家牛说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学理的就是死读书
              • 我接受小姑娘优秀,但没必要顺便贬学理工的,各自的领域发光 +7
                • 我是看了楼上CS家长才发此贴的。
                • 嗯,这是理性的对话和交流~
          • 我家有UW CS娃, +1
            我和孩子爹都是学语言的,从没贬低过文科生。上面的帖子里说了这个孩子优秀, 但她要把英语言文学或语言学读到头或顶,也是必须要”读死书死读书“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做到的(还不一定能做到),尤其是去牛津剑桥这样的英语言研究的老窝里,读英语言的博,阅读量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大量的阅读,提炼研究思路。
    • "采访前,我们认为,作为一位二代移民,Amy从零到精通,再到卓越的英语学习历程," 她8岁来的啊!天才!!不服不行啊!
      • 不奇怪,”教育学家把4-12岁成为语言关键期,这一时期习得的语言将成为母语,未来可以灵活运用”。 我家孩子就是这个年纪来的,来之前亲戚朋友都说你给孩子补补英语,我说没必要,去了自然就是母语了。后来应验了,我孩子英语比很多本地生的孩子都好。 +10
        • 你没看出我在调侃吗?🤣🤣
    • 很好 下回分享个女子管子工👍
      • 这个就很难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多少年的古训啊~我这分享的文科生,好歹还上了名校啊~~当然有可能以后没有管子工挣得多,但这不是又回到“四十万”的圈子里了嘛~😂😂😂 +1
        • 管子工心里装着社区和加拿大,这不是钱的事,是情怀,是文科生常挂在嘴上的情怀,加拿大迟早会出一个管子工或(和)卡车司机总理
    • 苏州孩子,点个赞👍
      • 镇江的~江苏自古出学霸~
        • 学霸只在苏州,镇江离着很近,也算
          • 好的,野猪同学~
            • 🤝😄
          • 离着很远了 +5
          • 镇江算苏北人多的城市,那边很多扬州口音的。

            如果镇江离苏州近,那苏州离上海更近了。
        • 苏州出美女 +2
      • 明明镇江的
        • 香醋? +5
          • 镇江包-包子之甲.
        • 京口瓜洲一水间~
    • 我是非常支持这样的孩子,独立,有思想,有主见 +4
      • 这样的只能看土生加娃啦,从小学三个代表主题思想的那些就别想
        • 什么叫三个代表主题思想? +2
    • 和牛美抬杠。本座只认本科级别,,,烟酒生,博起生,,,水分太大。。。 +12
      • 牛津剑桥哈佛这类的学校,研究生博士生水分不会大~搞学术研究,尤其人文学科,必须要到博士啊~高级技术工人,尤其理工科,对本科要求高,那个体现了你的智商,决定了你的学习能力~~我老公公司招人就很在意本科毕业的学校~
        • 哦,难怪老荡要到博士,不然不够看啊。顶奢名校博士不好进?看老荡的博士水垮垮的。。。 +9
    • 居然没有露脸照片,差评🤣 +9
    • 走人文的道路?别急,混得怎么样,咱们再过10-15年回头来看。 +4
    • 很优秀 +1
    • 小姑娘Amy也许确实很优秀,但是中文微信文章真的是没法看。例如这句:“ Amy进入了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英文专业学习” ,据我所知,多大三一学院根本就没有英文专业 +6
      • 说的就是,这个孩子在学英语的学生里是优秀的,但真没到要出名的地步。考多滑的很多理科生英语都超级好,只不过兴趣不在英语研究上。文章里还说到这个孩子考生物专业?可能是落榜了,可见对英语研究的兴趣不是天性,能走多远不好说,弄不好也就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已。 +1
        • 这就开始胡说八道了哈~
          • 更正一下,又读了一下文章。她之前想过把生物医学类的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自学了多门理科的AP课程,甚至还考了SAT,在大学申请的时候,也同时申请了美东多所大学的生物医学类专业。是后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英语。 +2
            • 这姑娘真要去学医学商一样能行,她高中平均分几乎满分~~只是她遵循了自己的内心,父母也支持~~ +3
              • 没有看到高中平均分满分,好像是英语满分。我觉得她的课题题目18世纪上层社会女性没有新意,在英语届算是陈旧的题目,读博阶段应该选更能出彩别人没有做过的领域还要出研究成果,才能有不同。 +1
                • 她是我朋友的女儿,我知道她的分数~ +1
        • 我希望Amy很优秀,我不喜欢的是这篇文章,国内宣传风格太浓,太多细节错误、太多含糊其辞,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9
          • 同感,孩子是好孩子,但观察者的角度不太对。 +2
          • 不用希望,这姑娘在我看来就很优秀,不用她以后“腰缠万贯”或者“扬名立万”~~~~那啥,所谓 八卦,或者吃瓜,就是从你这样的读者和解读开始的~ +2
            • 你真的读不出来这篇文章的作者水平比较次?我倒觉得这个写手可能还根本没把Amy的特色写出来,因为作者的理解和表达水平都有限。 +2
              • 是的~还不如我来写~😄
            • 八卦或者吃瓜,都扯得太远了…… 根据这篇很差劲的文章,根本就无法判别Amy的优秀程度,更无法去评论了 +7
              • Whatever ~
              • 是的,就是感觉没有读出来孩子的真实情况,写的都是一些表面的华人里常见的东西。 +2
          • 赞同,姑娘是个好姑娘,但是为啥要写这样的文章,歌颂赞扬?没有意义!虚假! +8
        • 而且本科生给教授打工帮着做研究是很寻常的一件事,几乎每个多大教授都有本科生实习, 文章里怎么就成了得到了教授的关注呢?微信文章真的没法看 +6
          • 你这么爱钱的,哎,我该在标题上写着“期待看到高薪的烦请路过”~ +1
            • 给你科普一下: 教授招本科生帮着做科研一个原因是为了省钱, 课题组里总有些重复性的劳动需要人去做,不值得雇长期工。 再有就是培养本科生也是教授的职责之一。如果长期不带本科生在系里也没法交差。 +3
              • 不用科普,我知道这些~~你揪住这些是想说明啥呢?~你眼光高,觉得这娃就是个普娃就是了~我觉得她很厉害,就这样~
                • 我觉得这个娃是个很优秀的娃,只是媒体给错误的解读了一些事实,她自己看了肯定也不满意,还不如让她本人来写 +2
          • 多大招本科生做RA说的没错,但不少教授也只有1-2个名额,能争取到还是很不错的。 +1
            • 我本人就在多大工作,实验室本科生一直就有的, 有的呆四个月,有的八个月,暑假时经常来几个。给教授干活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1
              • 俺是听孩子说的,因为孩子也申请了,申请的几个RA职位都是1-2个位置,但说是申请的同学不少。
              • 如果申请到个什么奖学金给教授打工到可以自豪一下
      • 微信发个文章,就成记者了。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写。 +1
      • 既然知道中文翻译有偏颇,你抓住中文的翻译说个啥?~~English department ,主修英语语言和拉丁语~
        • 原文就是中文,不是翻译的问题,是作者本身的问题 +3
          • 在这里念过书的人,大学里的专业和国内的专业划分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用国内的套这里的~你心里明白就好啦,这又不是官媒报道~
        • 这孩子4语都不错,前途无量 +2
          • 学语言的学生都至少是三语 +1
      • 三一有没有英语专业我不知道,不过英语专业确实可以选择三一的,除了那个工程学院,英语可以选多大任何一个学院。
    • 可以总结一下:文章描述的是一个自推型孩子。如果要换算的话,一个内在推动力约等于50个外部推动力,也就是说:1 Amy = 50 Bigbreads。
    • 这类人或是事情发生条件都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回推怎么都能找到一堆好的说法,可真按说法做的,能成才的基本没有 +2
      • 你们要求高,在我看来就很优秀很难得,所以来分享~ +2
        • 你弄错了。俺们是要求低的,知道这类情况基本不可复制,所以不是说她不优秀,只是个例,看看而已。要求高的才会追优秀,希望自家孩子比她更优秀,而且不夸都不行
    • 报道这种故事是为啥,没什么可参考性。感觉像忽悠国人来留学的中介发的爽文。 +11
      • 是的 +2
      • 这种故事是什么故事?你觉得没参考性不代表都不觉得有参考性~因为微信发文,面向国内,不否认有点儿广告之嫌,但姑娘的故事大致如此,与众不同的优秀国移二代,所以来分享~吹毛求疵就没意思了~ +2
        • 看完觉得是个平常的故事。看楼下的回复就知道了。这就像看完电影问观众感想,观众说感觉普通,放电影的说这可是大制作,你怎么可以不喜欢。然而无感就是无感。 +8
          • 无感就无感~走好不送~ +1
            • 都不明白你生什么气, +2
              Amy没问题,是写这文章的人明显是别有用心。故意夸张一些事实,比如说Amy申请多大,理科AP成绩帮助她达标,多大文理学院何时需要理科成绩,明明只要求12年级英语,而且喜欢文科的孩子多半会高中会修世界史,法律,政治等人文科目。Amy高中考AP和SAT应该是想爬藤没有成功。6年级写那首诗,一看就是中式思维模式,句式太长,太多描述,快写成了小作文。当时应该英语还没有那么好。我感觉孩子挺努力,就是写文章的人,为了欺骗国内人在Amy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自己虚构做了虚假宣传,我反感这种行为。这样中介还少吗?
              • 实话说我没读出你说的这些门门道道~至于“因为爬藤没成功, +1
                退而求其次念了文科”也是你的不实猜测~~大学的录取有很多因素,不是你以为的想当然~至于文章写得如何,在我看来基本交代了事情,不存在虚假宣传~因为是公众号,open to public, 所以po出来分享,再多我也不好说了,因为涉及隐私~~
                • 同意,上面网友说考了SAT而去了多大应该是爬藤没成功是主观想像,也许人家就是改主意了,或者有美本录取但因其他考虑放弃了,都有可能,而且在加拿大读文科,多大是首选,多大优秀学生去任何其他牛校深造都没问题
                  • 按照此爽文的风格,考上藤校还能不提。 +6
        • 姑娘知道你们发这个吗?如果我家女儿知道是一定要翻脸的。
    • 这种文风实在让人受不了,芝麻都要写成西瓜大,要是拿到罗德奖适当吹嘘一下还差不多。 +21
      • 别说啦,都是国内应试教育出来的,你写也差不多~
    • 前几年大多出了个美女学英文,高中拿过写作大奖,斯坦福读英文本科,一年级一进校就被学校聘为老师教英文。现在该毕业了。
    • 不错,我认识个二代文科博士毕业,进哈佛教书了。
      • 我认识的多大语言博士,读了8年才毕业,现在在Seneca教书。 +1
        • 那也不错,我邻居就是seneca语言学院的头,不到50就退休,兼任几家公司董事。
        • 知道有一位结婚过来的,从ABC开始学起,最后多大英语博士毕业,在大学里教书的女士,是她吗?
      • 我觉得这姑娘的目标可能是去哈佛读博士~至于以后教书还是别的就不好说,但真是未来可期~~
        • 同学的孩子,高中毕业时拿了总统奖去了白宫,哈佛英语本科毕业就进了华盛顿邮报,现在派驻北京记者。
          • 当心被当成间谍抓起来🤣 +3
            • 起码也是嫖娼 +2
        • 未来取决于这孩子博士之路走得顺不顺,能不能出研究成果
    • 照片呐?照片泥? +1
      • 同问。我点进去就是想看一眼长什么样的。 +2
        • 目前知道的消息就是身高5'-10" +1
    • 找到赵❤️米的照片啦~高清无码,流量自负


      :

      • 你这个Amy Zhao来自Victoria BC,下面这个才是真人: +1
        • 都很好看,青春洋溢
        • 这姑娘一看就是很有智慧在文学上很有造纸滴 +1
        • 很优秀的孩子!
      • 关啦~
    • 公众人物了,还是应该露脸的。光有微信号也不够。最好有本地社区服务,学校社团的照片上来并提供链接。 +1
    • 简单总结一下,8岁移民加拿大,伦敦公立高中毕业,大学考入多大英文系,大三当选过英文系学生会主席,做过助教,大学毕业后考入牛津研究生。应该算一个勤奋优秀的学生。 +1
      • 这个总结多好,简单明了,客观实在,赞作者,赞姑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