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9. 三游颐和园

黄药师当班长的时候,曾经组织大家游览颐和园和香山。颐和园之游,是我印象最深的班级活动。 记得是五一节的时候,全班同学骑自行车去颐和园游玩。清华离颐和园很近,骑车只要 二十分钟。 上午十点钟左右,大家来到颐和园,天空红日高照,万寿山青翠高耸,昆明湖清波荡漾,同学们意气风发,徜徉于美景画图之中。荟萃中国文化引人入胜的长廊,曲虹卧波的十七孔桥, 还有那引人遐想的石舫,都令人流连忘返。 最美的景致是下午夕阳西下的时候,昆明湖和十七孔桥都被落霞染成金色,金波粼粼夕阳如醉,天地间一片辉煌灿烂,一副绝美的夕阳画卷。 


一些同学是第一次来到颐和园,惊异于这座皇家园林的恢弘与精致。 而我则是第二次来,但是也依然激动。2 年前,我和尚在恋爱之中的妻子趁出差的机会,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和大观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颐和园。第一次来颐和园游玩,我们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记得我们在长廊那里租了一条脚踏船,想泛舟湖上浪漫一下。但是上船之后,两个人怎么努力脚踏,小船总在原地打转,就是不往前行进。 于是我们跟岸上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一条坏船,有毛病,我们要求换一条好的船。岸上的工作人员说,大哥,你手边的那是舵,你不把舵怎么能前行?大海航行靠舵手,看来你将来不能当家啊!原来如此! 我和老婆这一时间羞愧难当,真是乡下人进城啊,也领略了北京人的调侃和贫嘴。就因为此事,我在家里被老婆骂了几十年,一直抬不起头。 真是一朝丢人,毕生挨骂。 


孰料,二十四年后,我会再次游览颐和园。这次是2019年7月,其时大女儿大学毕业,小女儿刚考上大学,难得全家人都有空,于是暑假全家人一起回国探亲。


7月的北京,炎日似火,到颐和园消暑真是一个好主意。也是早上十来点钟,我们全家人和志超他们家一起来到颐和园,昆明湖上荷花绽放,莲叶田田。这一次我们鸟枪换炮,不再是脚踏船了,而是租了一条大型的电动船,两家人宽敞安坐,不需费力脚踏就可劈波斩浪泛舟昆明湖上。 四个孩子争着开船掌舵,合影拍照,两家人其乐融融,欢笑无尽。 


两个女儿是第一次领略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致,大开眼界非常兴奋。而我和妻子则是故地重游,二十六年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从指间悄然流走。 昔游犹未婚,而今双女皆已长大成人,比肩父母,物是人非,岁月无声,真是百感交集不胜唏嘘。 后来曾有《回乡偶书— 颐和园》一诗记录当时情景。


颐和园 

远黛连绵如画屏,
携妻将女泛舟行。 
重登石舫颜依旧,
遥看长堤草又青。 
昔日同游君未嫁,
而今双女两娉婷。
长廊憩坐薰风暖,
漫与小儿话曾经。 

古人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到中年,始深信不疑。 

: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此间的少年】4. 阿皮其人 +3

    阿皮,来自王昭君的故乡湖北荆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颇为自豪。他个头不高,体形瘦削,圆脸,也戴一副眼镜。他是另外一个宿舍的,年龄最小,本来应该排行老八,但是他嫌老八难听,于是就被称为老九。湖北人是九头鸟,老九的名字也正好合适。

    虽然我们不是同一宿舍,但他却是俺在学校厮混最多的狐朋狗友之一。阿P 的得名,在于其性格为人,有时颇死赖泼皮,不爽快,所以大家称之为阿皮。实际上,这样的名号,有些冤枉他。以我长时间的近距离观察,我把他的性格特点归结为6个字:精明,活络,痴情。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精明一词,自不必说。至于活络,则是他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高。记得大四的时候,我们都分配到各个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带我的老师是专用化学品所的冼老师,上海人,热心负责,做起事情风风火火。对学生尽心尽意,恨不得把所有做研究的技能都教给学生。有一天下午,P 君来实验室找我,当时我实验还没有做完,他就边等我,边和老师聊天,大概有半个小时。孰料第二天,老师就跟我说,你那个小同学,是个小滑头嘛。 仅凭此一面之缘,老师就得出此结论,真可谓是一叶知秋火眼金睛。果不其然,20多年之后,P 君在他们家乡从政,做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他也是同学里面唯一从政的,同学们现在都称呼他为“ 领导” ”冒号”。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现在想想,P 君放弃专业改行从政,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一点也不奇怪。

    大学的时候, P君苦恋一女生。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意中人芳心别属,钟情于外校一男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单恋的痛苦自不必说,作为其狐朋 狗友,俺不幸也成为其倾诉的垃圾桶。有时俺看他自怨自艾,实在于心不忍,就劝他,何必呢,想开点,别一棵树上吊死。失去一棵树木,得到整片森林。。。  blah,blah....每次P君都用痴情纯真感动中国的声音跟我说:帮帮忙,你知道吗?这是我的第三次初恋啊!他这深情话语,二十多年后我依然记忆犹 新。记得那时他还专门买了一个很高大上的日记本,专门记日记,有时半遮半掩地给我分享一段,哇塞,“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我感觉真是情圣级别。他和我当时都不是文学青年,否则,他真可能成为一个闻名的诗人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当时很有名气的上市公司沙市日化工作。他们的产品 “活力28” 当时是知名品牌,公司待遇福利很好。我们还经常通信联络,偶尔电话一下。他写信跟我分享新谈的女朋友情况, 据说第一次毛脚女婿上门,他除了其他礼品,还肩扛手提桶装袋装的活力28 产品,凭他的能说会道,自然是旗开得胜。这真是,活力二八威力大,翩翩佳人娶回家。这样的福利便利, 当时让我颇为羡慕嫉妒恨。我们的单位,是军工单位,生产双氧水和鱼雷推进剂。我也在谈女朋友,有心想东施效颦向人家学习,但是总不能给未来的丈母娘送几通推进剂吧?除非意中人来自军阀门第

    2015 年回国,P君专门从湖北飞到上海与我一晤。当年为伊消瘦的情圣,已是珠圆玉润的小胖子。而我呢,也好不了多少,两个小伙伴相对而视,感叹岁月真是好饲料,谁也别笑话谁。 我看青山多圆润,想青山看我亦如是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匆匆一晤,就又分别。当时同学很多,有一个问题我很想问问,却没有合适的机会问他。我很想问问P君,昔日的那本日记是否依然存在,还是已经丢在了风里!

    • 第三次初恋。。。 +1
      • 你还记得你的 同桌的你 吗?
        • 记得,从小学到高中,都记得。
          • 有没有心动女生?
            • 没有。高中被心动了,上大学以后我才知道,同桌都跑到大学找了我一次。
              • 有故事 展开说说
    • 荆门,又一个熟悉的地方,他没有提过嘉靖父亲的明显陵?
      • No.
      • 那是钟祥,后来才归荆门管
        • 可是二十五年前我一到荆门,当地人就自豪地向我推荐,印象深刻也的确不枉此行,谢谢
          • 查了一下: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6]111号),将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25年前也就是1998年,钟祥刚并入荆门,阿皮可能比这个还早一点儿。明显陵还是不错的。
            • 我这同学就在钟详从政
    • 这个系列勾起许多美好回忆,好文,赞一个。
      • 谢谢 人老了 就喜欢回忆
    • 好熟悉的双氧水啊! 怀念聚氨酯啊! +1
      • What?! 咱们不会来自同一个单位吧? +1
        • 白面秀才带着刀,我怕你砍!哈哈
          • 我知道你是那位了
      • 双氧水,俺能想起来的是小时候在医院单位里住的日子,经常听说到这词时那指的是消毒水.....
        • No . 医院里的消毒水多是福尔马林吧
          • No,No....双氧水是消毒人体伤口及附近皮肤的,福尔马林是消毒物件、场所的还带有浓烈的臭味,两码事!
            • I see. Agreed
    • 9. 三游颐和园 +3

      黄药师当班长的时候,曾经组织大家游览颐和园和香山。颐和园之游,是我印象最深的班级活动。 记得是五一节的时候,全班同学骑自行车去颐和园游玩。清华离颐和园很近,骑车只要 二十分钟。 上午十点钟左右,大家来到颐和园,天空红日高照,万寿山青翠高耸,昆明湖清波荡漾,同学们意气风发,徜徉于美景画图之中。荟萃中国文化引人入胜的长廊,曲虹卧波的十七孔桥, 还有那引人遐想的石舫,都令人流连忘返。 最美的景致是下午夕阳西下的时候,昆明湖和十七孔桥都被落霞染成金色,金波粼粼夕阳如醉,天地间一片辉煌灿烂,一副绝美的夕阳画卷。 


      一些同学是第一次来到颐和园,惊异于这座皇家园林的恢弘与精致。 而我则是第二次来,但是也依然激动。2 年前,我和尚在恋爱之中的妻子趁出差的机会,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和大观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颐和园。第一次来颐和园游玩,我们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记得我们在长廊那里租了一条脚踏船,想泛舟湖上浪漫一下。但是上船之后,两个人怎么努力脚踏,小船总在原地打转,就是不往前行进。 于是我们跟岸上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一条坏船,有毛病,我们要求换一条好的船。岸上的工作人员说,大哥,你手边的那是舵,你不把舵怎么能前行?大海航行靠舵手,看来你将来不能当家啊!原来如此! 我和老婆这一时间羞愧难当,真是乡下人进城啊,也领略了北京人的调侃和贫嘴。就因为此事,我在家里被老婆骂了几十年,一直抬不起头。 真是一朝丢人,毕生挨骂。 


      孰料,二十四年后,我会再次游览颐和园。这次是2019年7月,其时大女儿大学毕业,小女儿刚考上大学,难得全家人都有空,于是暑假全家人一起回国探亲。


      7月的北京,炎日似火,到颐和园消暑真是一个好主意。也是早上十来点钟,我们全家人和志超他们家一起来到颐和园,昆明湖上荷花绽放,莲叶田田。这一次我们鸟枪换炮,不再是脚踏船了,而是租了一条大型的电动船,两家人宽敞安坐,不需费力脚踏就可劈波斩浪泛舟昆明湖上。 四个孩子争着开船掌舵,合影拍照,两家人其乐融融,欢笑无尽。 


      两个女儿是第一次领略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致,大开眼界非常兴奋。而我和妻子则是故地重游,二十六年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从指间悄然流走。 昔游犹未婚,而今双女皆已长大成人,比肩父母,物是人非,岁月无声,真是百感交集不胜唏嘘。 后来曾有《回乡偶书— 颐和园》一诗记录当时情景。


      颐和园 

      远黛连绵如画屏,
      携妻将女泛舟行。 
      重登石舫颜依旧,
      遥看长堤草又青。 
      昔日同游君未嫁,
      而今双女两娉婷。
      长廊憩坐薰风暖,
      漫与小儿话曾经。 

      古人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到中年,始深信不疑。 

      :


    • 好文,点赞👍👍👍
      • 多谢长发哥
    • 11. 《曾经的你》 +3

      在清华三年,很多人都一门心思地考 TOEFL, GRE ,为出国做准备。这种蔚然风气之下,我自然也成为其中一员,于是论文研究多有敷衍之处,现在想想,颇有些对不起导师。那时候,俞敏洪的新东方正在创业阶段,但是已经名噪一时,北京众多高校的学生都去新东方参加培训,新东方的事业冉冉上升,在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地方租用了大量教室。新东方的每个老师都是高薪聘请,每节课薪酬可以高达500 元,那个时候这可是巨款,我在研究院工作,每个月的薪资也就500 多。新东方的培训质量还是相当好,每个老师都很认真敬业,研究考题传授秘技。二者课堂氛围轻松,每个老师都很能侃,俞敏洪有时候也亲自授课,也是特别能吹。每个老师的段子不同,但俞校长是大家开涮的共同话题。有一个教 GRE 数学部分的老师说,放眼全中国,没有人GRE 数学能够考600 分,就咱们俞敏洪校长能够,我问你们服不服? 因为中国考生,数学闭着眼都能考800 分。


      后来看到以新东方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作为曾经的学员,感觉非常亲切。电影有真实的一面,也有夸大的一面,不过多多少少地反映了90 年代中期的社会状况。那个时候,高校的学生多数是通过自费留学走出国门,看到外面的世界。许巍的《曾经的你》唱到:“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已四海为家。” 唱出了那一代人的心声。新东方经过20年的奋斗,在培训行业如日中天,但是孰料疫情期间因为国家政策而改做其他,真是世事无常。阿甘说,人生如夹心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我想那一刻,俞敏洪的心中应该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吧。

      --

      清华的学习氛围,的确是全国大学生中最浓厚的,周末的教室,也是人数众多,而图书馆可能根本找不到座位。清华的新旧图书馆中西合璧,藏书丰富,非常令人向往。而且图书馆最早使用电子化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阅书目、预订和续借图书,这在90 年代是遥遥领先。那时候,互联网可是一个稀罕的新事物,清华率先在校内推广局域网。校园内部浏览免费,而外部网则要收费。清华主楼的计算中心为学校师生提供有偿的网络服务,按照电脑使用时间和流量收费。为了申请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我没有少给那里送钱。为了节省银两,大家都是在实验室的电脑上写好电子邮件内容,存在1.4M 的软盘上,拿到主楼的计算中心上复制粘贴然后发送,以节省流量。所以,后来微软的 Internet Explorer 和 Outlook Express 提供了离线浏览和写作功能,着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喜爱。HOTMAIL 那时候还不属于微软,是一家独立公司,我的第一个电子邮箱就是 Hotmail, 一直沿用至今。微软后来收购了 Hotmail, 我个人感觉是每况愈下,越来越差。北京的“瀛海威时空”是中国最早的网络服务商,当时一个高中同学在北京研究院工作,他有他们的包月计划,我就常到他那里蹭网。但是这家公司没有抓住机遇,经营不善,10 多年后就破产倒闭,令人叹息。

      --

      现在回头看看,微软的 Windows 95 的确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彻底让电脑大众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毕业的时候,我的师弟帮我在中关村攒了一台电脑,安装了 Windows 97, 我带回原来工作的研究院。研究院里面是知识分子成堆,很多高工还有一位院士,但是许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网络。有很多人特意来我家观看,将信将疑地问我,电脑上真能收到外国的信件?我就通过电话拨号,给他们上网示范一下,电脑不仅能发邮件,还能传输照片、音频与视频,还有其他众多的功能,他们才眼见为实相信真有这等奇事。

      • 也在新东方上过俞敏洪的课,那家伙真是口若悬河啊,呵呵。新东方真可谓是莘莘海外学子寻梦的跳板,可惜被陨落了,他在遣散员工和补偿学生方面做得无懈可击,是条汉子
        • 没错 他特别能忽悠... 别的老师以调侃他为乐
      • 上过新东方,却无缘俞敏洪的课,遗憾。。。谢谢
        • 原来很多交集啊
          • 是啊,能与才子您有这麽多交集,不胜荣幸。。。谢谢
    • 5. 乒乓岁月 +1

      大学四个春秋,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打乒乓球。不仅强身健体也丰富了课余生活,乐在其中。同时,也因打球扩大了交往,结识了许多朋友。入学的第二天,我就按照校园地图去乒乓球室那里侦查了一下,看到室内整整齐齐的十多张球台,感觉是找到井冈山根据地那样地心潮澎湃。高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水泥球台上露天厮杀,现在终于有标准的球台,我很快去徐家汇花了十多块买了一个“红双喜”的球拍,乖乖,这还得了,真有鸟枪换炮的幸福感。


      我的大学头号球友是同宿舍的一位江苏南通的 M 同学,人非常腼腆。刚入学的时候,我们一起去食堂打饭,我们两人都努力地讲普通话,结果互相听不明白,经过一段磨合才相互适应彼此的南腔北调。M 同学的球技比俺稍逊一些,不过基本上差不多可以打得起来,我正手进攻好,他反手弹击颇有特色。我们上课,书包里经常带上球拍,下课后直接去打球。特别是冬天夜晚,上海没有暖气,天气又湿又冷,在教室里自习手脚发冷,真是难受。我们那时自习经常去三教,因为离乒乓球室近。晚上6点多到教室,自习到8点多,就出去打乒乓球,9点左右再回来,既锻炼了身体,又驱除了寒冷,一举两得。大学里学生过万,喜欢打球的人自然也不少,台子当然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人多的情况下,大家只好一起 共享球台。最常见的打法是“打对角”,一张球台四个人,各打一条对角线,互不干扰。过一会相互交换,换一条对角线继续打。这样打球,当然不爽,但是对于练习基本功还是很有帮助。我的球技提高,也大大得益于此。那时打球瘾头也真大,如果星期六下午没有课,中午吃过午饭,就赶到乒乓球室占好台子,一直打到晚上 9:00 PM 熄灯关门为止,晚饭也不吃,回到宿舍泡方便面或者去食堂吃夜宵。现在回看,简直是匪夷所思难以想象。


      这位 M 同学的一个爱好是写信,是我们班书信最多的,仅第一个学期,他竟然收到同学和家信200多封,令我们心服口服。有时上选修课,不感兴趣的话,我喜欢在下面看小说,而他则是挥笔写信,一脸微笑,沉浸于笔谈的乐趣之中。而他也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有时他的疑似女朋友的书信来到,常被我们强行扣下,逼他请客,任凭他心急哀求都无用,非得敲个竹杠才行。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我们经常奸计得售。作为吴越人士,M 同学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和听越剧,经常在宿舍里听软绵绵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由于他的缘故,俺也知道了越剧的一些名角王文娟,戚雅仙等等。那时候,他一听戏,我们都嘲笑他,说他是多情公子,应该活在古代。他也是一笑置之,不对与我们这些俗牛弹琴,自己戴上耳机回到“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古典世界。谁能料到,几十年后,我年纪渐长,也喜欢听戏了,有时候听到越剧,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同学。人间日升月落,流云朝飞暮卷,M 同学,你现在还听戏吗?你和你的林妹妹一切都好吧?


      • 有球打,真不错。
        • 就是,知足常乐
    • 6. 纯真年代 +2

      八十年代的中国,还留着计划经济的尾巴,凭票供应。各种票证,比如粮票、布票、油票、糖票,是生活的必需品。堂堂的大上海也不能例外。国家规定,每个大学生的粮票定额是28斤,男生饭量大,总是不够,而女生苗条婀娜,粮票往往过剩。于是同班的女生慷慨地支持我们男生,民以食为天嘛。


      那时的物价很低,食堂的菜很便宜。低档菜, 0.2- 0.4 元,中档,0.6----0.8 元, 高档才1元左右。像我这样的素食者,低档就够了,高档菜是白给我都不吃的。我当年最喜欢的是,一食堂的辣白菜,青椒茄子,和青菜豆腐汤。这些菜食堂不是每天都做,于是就经常生了盼望,遇到的时候感觉幸福开心。很多人痛恨食堂的大锅菜,而我居然毕业后一直怀念这些家常菜,也是奇葩一个。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没有手机、电视、网络、外卖、电脑游戏,各位可能会问,那校园生活岂不郁闷得要死?实际上,那也未必。


      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有:大礼堂的电影和演出,体操房的舞会,宿舍的80分升级,电台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和娱乐节目。当然,还有谈恋爱这一最佳的娱乐,但是属于个人行为,不适合集体参与。也有把上自习当作娱乐的,毕竟是少数。


      大礼堂的电影,票价一般是 0.2---0.4 元,热片0.4---0.6 元,物美价廉,非常受欢迎。80 年代也是中国电影复兴的年代,《黄土地》《红高粱》《芙蓉镇》《少爷的磨难》《顽主》《太阳雨》等等这些优秀的电影都是在大学看的。国外的大片《霹雳舞》那时候如一声霹雳,惊呆了国人,于是全国兴起一阵霹雳舞的热潮,系里有好多同学去学霹雳舞,在校内的活动上一展身手。学校也经常邀请知名的演员和导演到学校做讲座,与同学们交流,《红高粱》热映的时候,一位副导演和文化部副部长特意来校内讲座,教室内是座无虚席,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


      学校内的体操房,周末改作舞厅,场地幽雅,有乐队现场伴奏,是恋爱男女的热土,经常是一票难求。学校规定不准赌博和打麻将,抓住就要纪律处分,而打扑克,则不在禁止之列,于是成为最重要的娱乐之一。最流行的打法是80分升级和拱猪,后来大怪路子也盛行一时。周末晚上,有好战者经常打到寝室熄灯扔不罢休,于是转移到走廊继续开战。走廊里经常是有好几桌,选手虽然只有4人,而参谋支招和围观者甚众,大呼小叫,沉浸其中。打牌也有惩罚机制,输者要贴纸条、钻桌子或者用鼻子拱猪。最残酷的惩罚是,冬天夜晚打牌,输者要脱衣服。每输一次,脱去一件。曾见有勇悍者,冬夜赤膊,虽然寒冷瑟瑟,仍逞好汉,绝不退缩,继续奋勇作战,真正的赤膊上阵。赌有赌品,愿赌服输,此等好汉真令人钦佩可敬!


      那时因为没有网络和电视,于是广播电台就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当时正值港台流行歌曲登陆内地,而上海自然是潮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推出了一个流行歌曲排行榜,叫做“上录音乐万花筒”,生产“红灯”牌音乐设备的上海录音器材厂赞助,介绍、推荐和评比流行歌曲,这是中国第一个流行音乐排行榜。此外,还有一个万宝路世界和乡村音乐,专门介绍欧美流行音乐。这自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于是听歌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


      没有网络的年代,欧美、港台的流行歌曲传播很困难。正版的引进唱片至少比港台落后半年,对于歌迷来说是难以忍受。而电台的歌曲播放很及时,几乎与港台同步,超前一步,先听为快,歌迷非常欢迎。而歌迷,自己录制电台的音乐,则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与之应运而生的就是磁带黑市。那时电脑和光盘尚未普及,磁带是最主要的媒体。在延安中路的中图公司门口,就是一个黑市。许多贩子公然贩卖翻录的音乐磁带,港台欧美,应有尽有。而且可以自己 DIY, 你需要什么曲目,贩子帮你搜集,翻录成集,当然价格也贵一些。于是,中国图书馆进出公司店内卖正版的唱片和磁带,店外贩子卖翻录的,井水河水并存,蔚然一景。公安部门也打击过一次,奈何因为“存在即合理”,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就去此黑市购买过一些磁带,比如高明骏的歌曲,当年是我的最爱。现在有了网络和数码音乐,再也不用磁带了,但是这些曾经的记忆却难以抹去。


      上海的独特环境,使其总是领风气之先。电台的节目丰富多彩,几个播音员也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相应地,学校的广播台也很活跃。众所周知的一个栏目就是为你点歌,同学过生日,或者有什么喜事,同班同学或者朋友都写信给点播节目,以示庆贺。话说,有一男同学为心仪的女同学点歌,一时传为逸闻。播音员说:“今天是8舍306宿舍范冰冰同学的生日,同学赵本山特意为其点播黎明的《今夜你会不会来》。赵本山同学,很抱歉,我们找不到此歌,我们用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来代替........”那位男生是否获得佳人芳心,或者是投诉广播台,我们不得而知。


      学生的社团也是丰富多彩,印象颇深的是校园卡拉 OK 大赛。虽然音响简陋,伴奏的是卡拉 OK 磁带,但是学生歌手的演唱的确不错。印象中一个张励蕴的女生,相貌歌艺均出群,经过数轮激战脱颖而出。那个时候,没有《超级女声》这样的大众平台,否则说不定也是一夜成名。还有一个叫做缪慰的女孩,经常在校报上看到她的诗作,是校园内颇有名气的女才子。她的配乐诗朗诵《黄梅雨季》,声情并茂余音绕梁,多次在大礼堂的文艺汇演上出现,名噪一时。


      学校也经常邀请校外的文艺团体来演出,记忆深刻的是著名艺术家王德顺的造型哑剧,就在大礼堂上演,非常之精彩,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王德顺先生的“造型哑剧艺术”有“艺术奇观”之誉,多年前《人民日报》评论说:“(王德顺)使活的人体在瞬间凝固,形成千姿百态,情感多变的组合雕塑,充分展示了人体的无限艺术可能性。”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搜索一下,网上有不少资料。学校还经常邀请学者和名人来学校讲座,也很受欢迎。我在大礼堂听过温元凯教授的讲座,很不错。后来温被中央点名,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命运逆转,叹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童自荣,演讲也很精彩,而且现场 show 一段《佐罗》的配音。据说他在上影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惋惜。


      说到学生社团,最名噪一时的是88级王卫星和他率领的“轻气球喜剧社”。大三的时候,自动化系的王卫星和一些喜爱文艺的同学组建了“轻气球喜剧社”,立足校园,自己创作表演相声和小品,描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他最出名的相声《课桌文学》,自己创作表演,构思精巧,轻松诙谐,恰到好处地勾勒了校园生活的一些点滴。而表演收放自如,很有名家风范。每次在大礼堂演出都是掌声如雷,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包袱。之后,更是走出校门,经常应邀在上海各高校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和强烈共鸣。据说,1990年相声演员牛群,冯巩到上海演出,王卫星和搭档前去拜访,他们的这个相声颇受这二位大腕的称赞。成立一年后,轻气球喜剧社还在大礼堂举行了一次汇演,作品贴近生活,令人倍感亲切,受到观众的极大称赞。其中一个哑剧节目,就是表演食堂打饭,夸张却神似的生活,妙趣横生。记得一位女生,人很胖,似乎叫作刘安,但是却很有戏剧才能,也算特型演员了,饰演食堂打饭的胖大嫂,惟妙惟肖,令人捧腹,一致被同学们评为最佳演员。


      • 这篇勾起几乎同样的校园生活回忆,除了打牌那一段,也打,但不多,俺们主要是逛街,那的确是一个纯真美好的时代。。。谢谢
        • 当然 女生逛街 是必须的
    • 9. 我知道你知道

      岁月是一条河流,奔流不息。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朝夕竞渡,景幻万千。在某一时刻,两只扁舟小舸短暂交会,却又各自随波远去。但是这一短短的交会,就可能彼此都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唐老鸭说,“我知道你知道在我的记忆中有你,我也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的记忆中有我,生命也是如此,我很满足。”这段绕口令一样的话语是不少人的同感。有个作家说过,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你最亲密长久的伴侣,不是父母子女,不是亲朋,也不是知心爱人,而是心中的记忆。雪泥鸿爪,寒潭雁影,幸也我们曾经相遇。诗曰:

      岁月如藤字如瓜,云笺苍墨记生涯。
      残灯相顾所来径,重遇旧时千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