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小朋友带着足球队的几个狐朋狗友,来到俱乐部。教练见多了家长带来打球的小中,突然见到一群小老外不请自来,觉得很新鲜,免费教他们几个练了一会。
几个小子,凭着速成的三脚猫功夫,去找小朋友过招,自然是被砍瓜切菜、打得找不着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小伙伴再也不来了😂
除了这些难得的轻松一刻,俱乐部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家长越来越焦虑。似乎每个孩子都遇到了瓶颈,在不同的水平,家长的反应就是更加使劲的推。
暑假过后,俱乐部出现了一匹黑马。小贾在B组被小朋友超越后,托关系去上海少年队苦练了两个半月。再回来,水平就反超小朋友,也冲进了A组。
这当然给了A组家长们、包括我自己,一些压力。我们于是投进更多的钱训练孩子,而更多的经济投入,反过来也导致更大的压力。
有个家长,想起给小孩训练比赛录像,回去分析研究;这个做法,迅速被其他家长复制。
我也想复制,小朋友却坚决反对,大概是担心我贴他的视频来肉脸显摆😂 但是别的家长有时会顺便给他录一段,作为对手研究,小子也没辙,只有翻翻眼睛。
真正的压力,来自报考大学。俱乐部老板的高中生儿子,迫切需要提高成绩。他1500左右的USATT分数,在俱乐部已经没有对手,于是老板、球痴Brian、新黑马小贾、还有几个女生,开始到处征战。湾区比赛、加州比赛、州际比赛,参加了不少。小子坚决不参加,说他not there yet.
每次他们比赛回来,比赛获奖的喜笑颜开,成绩不好的垂头丧气。有个女生,平时练得挺好的,一打大型比赛就紧张,发挥不好的时候,当场就哭出来。
这种高压锅的气氛,小朋友不喜欢;他的弧圈球进步不大,我越来越pushy,他更加不喜欢。
小朋友在俱乐部也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互相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了……
年底,篮球赛季开始。小朋友足球队里的一个日本妈妈,有个白人丈夫。他先生在一个篮球队当教练,队里有个名额,问小朋友有没有兴趣加入,小朋友马上就同意了。
我说,至少把弧圈练成再走吧?小子回答:doesn’t matter. 于是,小朋友的乒乓球生涯,嘎然而止。
我告诉教练,小子不打乒乓球了。教练叹了口气,说可惜了个好苗子……
小子退出后的第二年,俱乐部老板的儿子报考大学,乒乓球成绩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然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申请案例,表明很多大学(可能是所有的大学),根本不考虑乒乓球成绩。
很多美国名牌大学,连乒乓球队都没有,说乒乓球作为EC,可以帮助华人孩子进入这些名校,可能一开始就是华人家长的一厢情愿。
几年后,乒乓球热迅速降温。小朋友当年训练过的俱乐部,现在成了陶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