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一点体会

 

 

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一点体会

在海外的华人家长都会对子女的中文教育烦心。看过好多孩子,小时候还能背几首“鹅鹅鹅”,或者“锄禾日当午”,渐渐长大了,开始讲话夹英语,然后慢慢就用英语回话,最后家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在英语环境中保持中文教育确实挺不容易,身边的朋友们往往开始坚持一下,然后慢慢就不得不放弃了。看到孩子回你英文,对你讲的中文一脸懵懂,然后双方的交流就出现障碍,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还有一点就是大多华人家长心里的痛:和祖辈的交流,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孩子,却一句话也不能听懂,老人家难以享受天伦之乐,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海外华人子女要不要学习中文呢?我认为非常必要。这里讲讲几个理由:

首先,文化的传承。希特勒就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中华文化有不少糟粕,但也有不少好的东西,比如说自强不息的精神。西方神话里凡人在神面前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中国神话里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就连最近被嘲笑为猥琐男调戏妇女的牛郎织女等等故事,对权威都是蔑视的,都是勇于挑战命运安排的例子。今天华人遍布全球,取得不俗的成就,可以说和这样的文化传承不无关系。

有研究表明,华人移民的1.5代是最成功的一代。1.5代就是小时候出生在国内,年轻时随父母移民国外的这一代。这样的1.5代往往兼收并蓄了中西文化中的优点,从而取得成功。比如IT界中的英伟达的老黄(黄仁勋)和AMD的苏妈(苏姿丰)就都是出生台湾,年轻时移民美国的佼佼者。丢掉华语教育,就丢掉华人文化千年传承,无疑是极大的损失。读过小说《根》的都会理解美国黑人那种切肤之痛。

不要小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这些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话,不论你是讲普通话,还是粤语,台语,都可以理解相通。这些就是文明的密码,这些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圣经。西方人在困惑时常常从圣经中寻找启示,中国人何尝不是从这些话语中找寻对人生的思考呢?王国维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总结得多好,多美。前些日看到文昭在谈古论金节目中提到古代文化的一个例子,他的一个亲戚来到加拿大,看到山水很美,只会说这山真漂亮啊。文昭来了句辛弃疾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境界一下就不一样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说外在,内在的是文化的熏陶和修养,有中国文化这一碗千年的陈酿垫底,走遍世界中国人永远都少有自暴自弃,都有一份平和宁静,都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其次,学习中文也是家庭教育的需要。我们第一代移民,英语只是“麻麻地”,简单地表达意思还行,要想把人生细微之处教给子女,要想恰当地启发子女,要想幽默风趣地开导子女肯定力有未逮了。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会讲话的老师肯定要打不少折扣。仔细观察过移民的子女,特别是丢掉中文的,他们的英语其实也比较生硬,缺乏老外孩子英语中的活力和随意。人的性格也比较拘谨,有时候甚至有些怪异。我怀疑这种性格的产生和父母交流障碍有一定关系。二代子女中文好的,往往和父母关系也好,性格上也比较阳光开朗。我认识的一位二代华人孩子同事,做国际销售工作,同公司里的老外华人都能打成一片。他就对我说感谢父母小时候对他的中文教育。语言是一个交流的桥梁,断了这个桥梁,损失的不仅仅是桥梁本身。

再有一点,中文毕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联合国5种官方语言之一。懂中文在今后孩子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中加交流日益频繁,经贸往来孕育着无穷商机。会中文,在东亚文化圈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回中国发展也是潜在选项。其实中国这些年机会多,海外华人孩子回去成功的相当多:比如娱乐圈的甄子丹,刘亦菲,彭于晏、吴亦凡、王力宏、吴彦祖等。不谈跨国,就是在加拿大,由于华人人口众多,会讲中文当医生,地产,服务无疑有巨大优势。就连万锦市长也要学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来拉票呢。会中文,没准你孩子将来就是议员,市长,甚至总理呢。

打开中文这扇门,注定了你孩子会多出很多机会。比如清华北大免试对海外华人子弟开放(中文要达到5级),国内打破头花百万抢学区房为了争那一点点优势,在海外华人这边天然就有了。再比如,会中文的话,回国找个优秀的配偶也是很实际的,海外华人的身份在婚配市场上还是挺能加分的。当然你孩子如果出色,找个洋老婆,洋女婿,也是不错,但咱们老哥老姐私下悄悄说,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家庭的天伦之乐也要淡好多了,含饴弄孙可能就不是太实际了,和洋亲家也没啥往来吧。清闲是清闲,乐趣也少。万一子女没啥大出息,找个洋渣女渣男,够老两口烦的。还是中国传统一点的家庭比较亲近,暖心,对不?

举了这么多孩子懂中文的好处,还是要说一句:坚持下来真是太难了。加拿大是个英语环境,学校,朋友,电视,图书馆到处都是英语的汪洋大海,光凭父母给孩子扔个中文的救生圈难啊。这里我谈谈自己子女中文教育的情况和一些体会。

儿子今年14岁,女儿12岁,目前中文都不错,听,说,读都没有问题,大概相当于国内初二水平吧。写比较差,大约小学2,3年级水平,但电脑打字(拼音)可以,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打字和说话差不多。孩子和家里老人交流用中文无障碍,兄妹之间也是用中文。

个人总结中文教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入学前。这个阶段主要是和父母,祖父母交流,中文问题不大,和国内同龄孩子基本是一个水平。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些国内的启蒙教材,儿童图书童话。总之,这个阶段容易。

第二阶段是去幼儿园之后,问题开始来了。孩子英文很快就超过中文,中文水平不进则退,很快孩子就不愿看中文书,中文电视电影节目。可以说孩子中文教育成败决定性在此一举。这个阶段该如何处理呢?

从我的经验来看,就是要加大中文的刺激量。语言没有秘密,多听多读多看多写。每天中文要达到1-2小时,周末适当加长一些。有些家长寄希望于中文学校,可是中文学校一周1-2小时的刺激量根本不够。而且我去过中文学校旁听过,发现老师为了兼顾班上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把课定得特别简单,在一堂课内也就是讲几个字,词。这样的进度对孩子跟本不能形成有效刺激,一年学下来,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往往就此停留在认识200-300字的水平。

那么怎样加大中文刺激量呢?

一是每天要有个固定的中文时间。我们家每天晚上固定半小时中文学习,雷打不动。孩子也养成了习惯,抱怨是有的,但好好选择一些有意思的教材,他们还是愿意学习的。周末一般安排一小时的进阶学习,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背诵唐诗宋词,或者写作,或学一些中文名篇。

小学阶段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童话故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名人传记,百科全书,唐诗,宋词,名言等等。学中文不仅仅是中文,也是科学,美,艺术素养,历史的教育。文字和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才有吸引力。

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再想把中文捡起来就非常难。举个例子,孩子小时候背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饶有兴趣。但你让一个大人来学这些,肯定烦:你让我学1数到10?!小孩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选取的教材一定要和孩子年龄相对应,不能仅仅是中文就行了。

我不太赞成孩子学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啥的。听起来是经典,但其中有意思的东西并不多,有些还枯燥无味。比如红楼梦,你要小学生如何理解?三国孩子也难懂,最多讲讲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就行了。其他背三字经,弟子规啥的,糟粕很多,枯燥无味,有几个大人能背的?

有意思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这方面要多备课,多研究,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文学习一定要让孩子理解学的东西,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以后也容易忘记。

这个阶段我认为比较好的教材是唐诗,宋词。节奏感好,小孩子容易背下来。这里要特别感谢安省孔孟学会尹世泽教授每年组织的安省暨加東孔孟学会少儿读经诗比赛,我家孩子每年都参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收获很大。题库包括了精选的300首左右的唐诗宋词,此外还有100多条名人名言,目前孩子大多都能背诵,释义。参加这个比赛有一定的竞争性,奖励也比较丰厚,对孩子还是有吸引力的。

教材选择中我也加入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儿童读物。比如男孩子一般对军事,航天感兴趣,就可以多选择这方面内容。女孩子对童话,神话故事感兴趣,就按照兴趣选。

这个阶段有一个学习中文的利器:易读宝点读笔。这个点读笔和相应的图书配套,点到书上哪里,就马上读出来,有些地方还有特殊的音效音乐,小朋友非常喜欢。大人时间有限,小朋友可以拿着点读笔自己看,听。有些易读宝图书比如奥特曼,变形金刚等,孩子经常自己看。

 

 

 

 

 
 

在此偷偷给自己打个广告,孩子大了,不需要易读宝了,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和我联系转让笔和图书,先到先得哦。

其他孩子感兴趣,主动看的图书有丁丁历险记连环画。一套几十本,里面字不少,买得太值了。内容也比较好,培养孩子动脑,探险的兴趣。看到孩子主动看中文书,家长一定偷着乐吧?

其他中文的刺激包括一些中文报纸文章,中文连续剧,节目。比如孩子对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节目就很喜欢。一些比较好的中文电影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日语或非英语的电影有中文字幕的也可以给孩子看。当然他们看中文字幕还是有些难度,所以对这样的电影有些拒绝。但如果电影内容引人入胜的话,一部电影看下来,也等于阅读了两小时中文了,收获就非常大了。

总之,要抓住一切机会给孩子中文的刺激。内容是关键,要引人入胜,切忌枯燥无味,贪大求全,要适应孩子的个性,兴趣。把中文学习和儿童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一举多得。

HSK中文考试也可让孩子做做看(http://www.chinesetest.cn/)。    如果将来想上清华北大,5级考试要通过,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可以先让孩子熟悉一下,当中写作比较难,可以多练习。

听,说,读,写,难度逐渐递进。但这些又是一个整体,写对读有好处,读又对说有好处,会说了,听懂中文肯定没问题。这个阶段底线是要能掌握4000字左右汉字,达到阅读一般中文书的程度。

第三阶段也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阶段,还在实践之中。这个阶段数学,英语学习开始忙起来了,中文上花的功夫肯定要受影响。第二阶段的学习让孩子阅读没有问题,这个阶段的目的就是保持中文水平,运用中文工具进行内容学习。

目前的思路还是延续第二阶段的习惯,每天保持半小时的学习。当然学习材料要配合孩子的兴趣。前一段时间孩子们看了流浪地球,我就把流浪地球的后半段小说打印出来,和他们一起读。刘慈欣的其他一些小说比如乡村教师也很好,孩子读了也颇受感动。

阅读有两种方法比较合适:

第一种方式是让孩子读一定页数,比如10页。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然后家长陪着过一边,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讲一下。为了避免孩子读书不认真,家长可以挑出生僻的字提问。如果孩子在阅读时没有划但又不认识该字,就可以罚读整段。这样为了避免挨罚,孩子看的时候还是比较仔细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乱划太多地方,从我的经验看基本不会,划多了,花时间过就要费太多时间,孩子也不乐意的。

这种方法适合孩子自己学习为主。

第二种方式就是我现在和儿子女儿一起读的方法。一人读一段,每天一起读4-5页。目前读的是一本“成功学”方面的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鸡血鸡汤文,写得浅显,内容不值一提,但胜在有不少小故事,就被选来做教材了。这个年纪的小孩也该打打鸡血,不能太佛系。

周六强化一小时,基本选择国内中学课本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大多是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这里列举一些最近几周学习的内容:

刘湛秋《雨的四季》

变色龙

孔乙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岳阳楼记

师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房龙《宽容》序言

捕蛇者说

最后一课

沁园春·雪

狼三则

祝福(鲁迅)

纪念白求恩

背影

范进中举

茹志娟《百合花》

荷塘月色

藤野先生

钟子期与俞伯牙

陋室铭

雨巷

马说

鱼我所欲也

黔之驴

文章的选择重在知识性,思想性,代表性。这一阶段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对学习内容要求较高,对学习形式要求有趣味性。上面的文章在youtube中往往有朗诵和课件,家长可以采取看一遍视频再讲解的办法,来避免自己水平有限,讲得太枯燥乏味。

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不少优秀的东西的。比如墨子的“非攻”就充满了人道关怀,和平的精神,思辨也非常有逻辑性。好的东西孩子也容易共鸣。

学完非攻可以配合看看“墨攻”这部电影,加深印象。

庄子的子非鱼又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孩子听得很入神。

总之这一阶段不再以增加词汇量为主,而是以思想性为主。不求多,但求连贯,把孩子语文,历史和思想串起来,加深以前学习的记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这样就不容易忘记。比如前面唐诗背了不少,但孩子对诗人还是比较陌生。这一阶段就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六神磊磊的“给孩子的唐诗课”这本书,书中把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用各种维度串起来,非常好,诗人一下子就亲近了许多。这本书我看起来也是饶有趣味。

贵在坚持,放弃中文往往是从家长开始的。你自己如果都觉得学习的东西枯燥,生硬,怎么指望孩子能感兴趣呢?学习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经典优秀文章,养浩然之气,树立大同世界的理想,启发孩子树立“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这样的学习才不是停留于皮毛,才能真正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

学习中文也要集合当前的实际。比如当前疫情猖獗,中日韩互赠的卫生物资上就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古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道不远人 人无异国”,“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给意大利的物资上的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这些都是活的中文,感情真挚,相信孩子也会被这些优美深情的诗句打动。

这一阶段我也有意把中英对照,中法对照文章给孩子看。比如房龙宽容的中英对照,雨果关于火烧圆明园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法语版。这样可以把中文和他们脑海中其他语言模块联系起来,培养语言切换的能力。

下面一阶段要辅导孩子数学,物理,化学等,准备把每天的半小时中文学习改为用中文学数理化,这样知识语言两不误。当然目前只是个设想,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Youtube上李永乐老师的中文授课讲得不错,孩子挺喜欢看,就是有的内容偏深。其他中文的记录片也有不少优秀的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对中国加深了解。

文以载道,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字,词上,更重要的是把人生的道理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到了里子,也就是道理,道理的载体:文字也就更容易记住了。

一路走来,陪伴孩子成长,有艰辛,也有喜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今后我们的子孙恐怕在北美的洪荒之中,要走上一条我们今天难以预测的路。留给孩子一点文明的薪火,当周围都是黑暗时,他们能想起祖先的筚路蓝缕,落地生根,从而增添出小小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能欣慰的吧。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亲亲宝贝 / 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一点体会 +5

     

     

    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一点体会

    在海外的华人家长都会对子女的中文教育烦心。看过好多孩子,小时候还能背几首“鹅鹅鹅”,或者“锄禾日当午”,渐渐长大了,开始讲话夹英语,然后慢慢就用英语回话,最后家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在英语环境中保持中文教育确实挺不容易,身边的朋友们往往开始坚持一下,然后慢慢就不得不放弃了。看到孩子回你英文,对你讲的中文一脸懵懂,然后双方的交流就出现障碍,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还有一点就是大多华人家长心里的痛:和祖辈的交流,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孩子,却一句话也不能听懂,老人家难以享受天伦之乐,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海外华人子女要不要学习中文呢?我认为非常必要。这里讲讲几个理由:

    首先,文化的传承。希特勒就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中华文化有不少糟粕,但也有不少好的东西,比如说自强不息的精神。西方神话里凡人在神面前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中国神话里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就连最近被嘲笑为猥琐男调戏妇女的牛郎织女等等故事,对权威都是蔑视的,都是勇于挑战命运安排的例子。今天华人遍布全球,取得不俗的成就,可以说和这样的文化传承不无关系。

    有研究表明,华人移民的1.5代是最成功的一代。1.5代就是小时候出生在国内,年轻时随父母移民国外的这一代。这样的1.5代往往兼收并蓄了中西文化中的优点,从而取得成功。比如IT界中的英伟达的老黄(黄仁勋)和AMD的苏妈(苏姿丰)就都是出生台湾,年轻时移民美国的佼佼者。丢掉华语教育,就丢掉华人文化千年传承,无疑是极大的损失。读过小说《根》的都会理解美国黑人那种切肤之痛。

    不要小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这些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话,不论你是讲普通话,还是粤语,台语,都可以理解相通。这些就是文明的密码,这些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圣经。西方人在困惑时常常从圣经中寻找启示,中国人何尝不是从这些话语中找寻对人生的思考呢?王国维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总结得多好,多美。前些日看到文昭在谈古论金节目中提到古代文化的一个例子,他的一个亲戚来到加拿大,看到山水很美,只会说这山真漂亮啊。文昭来了句辛弃疾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境界一下就不一样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说外在,内在的是文化的熏陶和修养,有中国文化这一碗千年的陈酿垫底,走遍世界中国人永远都少有自暴自弃,都有一份平和宁静,都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其次,学习中文也是家庭教育的需要。我们第一代移民,英语只是“麻麻地”,简单地表达意思还行,要想把人生细微之处教给子女,要想恰当地启发子女,要想幽默风趣地开导子女肯定力有未逮了。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会讲话的老师肯定要打不少折扣。仔细观察过移民的子女,特别是丢掉中文的,他们的英语其实也比较生硬,缺乏老外孩子英语中的活力和随意。人的性格也比较拘谨,有时候甚至有些怪异。我怀疑这种性格的产生和父母交流障碍有一定关系。二代子女中文好的,往往和父母关系也好,性格上也比较阳光开朗。我认识的一位二代华人孩子同事,做国际销售工作,同公司里的老外华人都能打成一片。他就对我说感谢父母小时候对他的中文教育。语言是一个交流的桥梁,断了这个桥梁,损失的不仅仅是桥梁本身。

    再有一点,中文毕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联合国5种官方语言之一。懂中文在今后孩子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中加交流日益频繁,经贸往来孕育着无穷商机。会中文,在东亚文化圈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回中国发展也是潜在选项。其实中国这些年机会多,海外华人孩子回去成功的相当多:比如娱乐圈的甄子丹,刘亦菲,彭于晏、吴亦凡、王力宏、吴彦祖等。不谈跨国,就是在加拿大,由于华人人口众多,会讲中文当医生,地产,服务无疑有巨大优势。就连万锦市长也要学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来拉票呢。会中文,没准你孩子将来就是议员,市长,甚至总理呢。

    打开中文这扇门,注定了你孩子会多出很多机会。比如清华北大免试对海外华人子弟开放(中文要达到5级),国内打破头花百万抢学区房为了争那一点点优势,在海外华人这边天然就有了。再比如,会中文的话,回国找个优秀的配偶也是很实际的,海外华人的身份在婚配市场上还是挺能加分的。当然你孩子如果出色,找个洋老婆,洋女婿,也是不错,但咱们老哥老姐私下悄悄说,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家庭的天伦之乐也要淡好多了,含饴弄孙可能就不是太实际了,和洋亲家也没啥往来吧。清闲是清闲,乐趣也少。万一子女没啥大出息,找个洋渣女渣男,够老两口烦的。还是中国传统一点的家庭比较亲近,暖心,对不?

    举了这么多孩子懂中文的好处,还是要说一句:坚持下来真是太难了。加拿大是个英语环境,学校,朋友,电视,图书馆到处都是英语的汪洋大海,光凭父母给孩子扔个中文的救生圈难啊。这里我谈谈自己子女中文教育的情况和一些体会。

    儿子今年14岁,女儿12岁,目前中文都不错,听,说,读都没有问题,大概相当于国内初二水平吧。写比较差,大约小学2,3年级水平,但电脑打字(拼音)可以,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打字和说话差不多。孩子和家里老人交流用中文无障碍,兄妹之间也是用中文。

    个人总结中文教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入学前。这个阶段主要是和父母,祖父母交流,中文问题不大,和国内同龄孩子基本是一个水平。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些国内的启蒙教材,儿童图书童话。总之,这个阶段容易。

    第二阶段是去幼儿园之后,问题开始来了。孩子英文很快就超过中文,中文水平不进则退,很快孩子就不愿看中文书,中文电视电影节目。可以说孩子中文教育成败决定性在此一举。这个阶段该如何处理呢?

    从我的经验来看,就是要加大中文的刺激量。语言没有秘密,多听多读多看多写。每天中文要达到1-2小时,周末适当加长一些。有些家长寄希望于中文学校,可是中文学校一周1-2小时的刺激量根本不够。而且我去过中文学校旁听过,发现老师为了兼顾班上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把课定得特别简单,在一堂课内也就是讲几个字,词。这样的进度对孩子跟本不能形成有效刺激,一年学下来,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往往就此停留在认识200-300字的水平。

    那么怎样加大中文刺激量呢?

    一是每天要有个固定的中文时间。我们家每天晚上固定半小时中文学习,雷打不动。孩子也养成了习惯,抱怨是有的,但好好选择一些有意思的教材,他们还是愿意学习的。周末一般安排一小时的进阶学习,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背诵唐诗宋词,或者写作,或学一些中文名篇。

    小学阶段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童话故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名人传记,百科全书,唐诗,宋词,名言等等。学中文不仅仅是中文,也是科学,美,艺术素养,历史的教育。文字和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才有吸引力。

    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再想把中文捡起来就非常难。举个例子,孩子小时候背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饶有兴趣。但你让一个大人来学这些,肯定烦:你让我学1数到10?!小孩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选取的教材一定要和孩子年龄相对应,不能仅仅是中文就行了。

    我不太赞成孩子学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啥的。听起来是经典,但其中有意思的东西并不多,有些还枯燥无味。比如红楼梦,你要小学生如何理解?三国孩子也难懂,最多讲讲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就行了。其他背三字经,弟子规啥的,糟粕很多,枯燥无味,有几个大人能背的?

    有意思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这方面要多备课,多研究,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文学习一定要让孩子理解学的东西,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以后也容易忘记。

    这个阶段我认为比较好的教材是唐诗,宋词。节奏感好,小孩子容易背下来。这里要特别感谢安省孔孟学会尹世泽教授每年组织的安省暨加東孔孟学会少儿读经诗比赛,我家孩子每年都参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收获很大。题库包括了精选的300首左右的唐诗宋词,此外还有100多条名人名言,目前孩子大多都能背诵,释义。参加这个比赛有一定的竞争性,奖励也比较丰厚,对孩子还是有吸引力的。

    教材选择中我也加入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儿童读物。比如男孩子一般对军事,航天感兴趣,就可以多选择这方面内容。女孩子对童话,神话故事感兴趣,就按照兴趣选。

    这个阶段有一个学习中文的利器:易读宝点读笔。这个点读笔和相应的图书配套,点到书上哪里,就马上读出来,有些地方还有特殊的音效音乐,小朋友非常喜欢。大人时间有限,小朋友可以拿着点读笔自己看,听。有些易读宝图书比如奥特曼,变形金刚等,孩子经常自己看。

     

     

     

     

     
     

    在此偷偷给自己打个广告,孩子大了,不需要易读宝了,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和我联系转让笔和图书,先到先得哦。

    其他孩子感兴趣,主动看的图书有丁丁历险记连环画。一套几十本,里面字不少,买得太值了。内容也比较好,培养孩子动脑,探险的兴趣。看到孩子主动看中文书,家长一定偷着乐吧?

    其他中文的刺激包括一些中文报纸文章,中文连续剧,节目。比如孩子对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节目就很喜欢。一些比较好的中文电影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日语或非英语的电影有中文字幕的也可以给孩子看。当然他们看中文字幕还是有些难度,所以对这样的电影有些拒绝。但如果电影内容引人入胜的话,一部电影看下来,也等于阅读了两小时中文了,收获就非常大了。

    总之,要抓住一切机会给孩子中文的刺激。内容是关键,要引人入胜,切忌枯燥无味,贪大求全,要适应孩子的个性,兴趣。把中文学习和儿童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一举多得。

    HSK中文考试也可让孩子做做看(http://www.chinesetest.cn/)。    如果将来想上清华北大,5级考试要通过,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可以先让孩子熟悉一下,当中写作比较难,可以多练习。

    听,说,读,写,难度逐渐递进。但这些又是一个整体,写对读有好处,读又对说有好处,会说了,听懂中文肯定没问题。这个阶段底线是要能掌握4000字左右汉字,达到阅读一般中文书的程度。

    第三阶段也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阶段,还在实践之中。这个阶段数学,英语学习开始忙起来了,中文上花的功夫肯定要受影响。第二阶段的学习让孩子阅读没有问题,这个阶段的目的就是保持中文水平,运用中文工具进行内容学习。

    目前的思路还是延续第二阶段的习惯,每天保持半小时的学习。当然学习材料要配合孩子的兴趣。前一段时间孩子们看了流浪地球,我就把流浪地球的后半段小说打印出来,和他们一起读。刘慈欣的其他一些小说比如乡村教师也很好,孩子读了也颇受感动。

    阅读有两种方法比较合适:

    第一种方式是让孩子读一定页数,比如10页。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然后家长陪着过一边,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讲一下。为了避免孩子读书不认真,家长可以挑出生僻的字提问。如果孩子在阅读时没有划但又不认识该字,就可以罚读整段。这样为了避免挨罚,孩子看的时候还是比较仔细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乱划太多地方,从我的经验看基本不会,划多了,花时间过就要费太多时间,孩子也不乐意的。

    这种方法适合孩子自己学习为主。

    第二种方式就是我现在和儿子女儿一起读的方法。一人读一段,每天一起读4-5页。目前读的是一本“成功学”方面的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鸡血鸡汤文,写得浅显,内容不值一提,但胜在有不少小故事,就被选来做教材了。这个年纪的小孩也该打打鸡血,不能太佛系。

    周六强化一小时,基本选择国内中学课本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大多是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这里列举一些最近几周学习的内容:

    刘湛秋《雨的四季》

    变色龙

    孔乙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岳阳楼记

    师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房龙《宽容》序言

    捕蛇者说

    最后一课

    沁园春·雪

    狼三则

    祝福(鲁迅)

    纪念白求恩

    背影

    范进中举

    茹志娟《百合花》

    荷塘月色

    藤野先生

    钟子期与俞伯牙

    陋室铭

    雨巷

    马说

    鱼我所欲也

    黔之驴

    文章的选择重在知识性,思想性,代表性。这一阶段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对学习内容要求较高,对学习形式要求有趣味性。上面的文章在youtube中往往有朗诵和课件,家长可以采取看一遍视频再讲解的办法,来避免自己水平有限,讲得太枯燥乏味。

    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不少优秀的东西的。比如墨子的“非攻”就充满了人道关怀,和平的精神,思辨也非常有逻辑性。好的东西孩子也容易共鸣。

    学完非攻可以配合看看“墨攻”这部电影,加深印象。

    庄子的子非鱼又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孩子听得很入神。

    总之这一阶段不再以增加词汇量为主,而是以思想性为主。不求多,但求连贯,把孩子语文,历史和思想串起来,加深以前学习的记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这样就不容易忘记。比如前面唐诗背了不少,但孩子对诗人还是比较陌生。这一阶段就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六神磊磊的“给孩子的唐诗课”这本书,书中把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用各种维度串起来,非常好,诗人一下子就亲近了许多。这本书我看起来也是饶有趣味。

    贵在坚持,放弃中文往往是从家长开始的。你自己如果都觉得学习的东西枯燥,生硬,怎么指望孩子能感兴趣呢?学习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经典优秀文章,养浩然之气,树立大同世界的理想,启发孩子树立“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这样的学习才不是停留于皮毛,才能真正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

    学习中文也要集合当前的实际。比如当前疫情猖獗,中日韩互赠的卫生物资上就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古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道不远人 人无异国”,“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给意大利的物资上的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这些都是活的中文,感情真挚,相信孩子也会被这些优美深情的诗句打动。

    这一阶段我也有意把中英对照,中法对照文章给孩子看。比如房龙宽容的中英对照,雨果关于火烧圆明园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法语版。这样可以把中文和他们脑海中其他语言模块联系起来,培养语言切换的能力。

    下面一阶段要辅导孩子数学,物理,化学等,准备把每天的半小时中文学习改为用中文学数理化,这样知识语言两不误。当然目前只是个设想,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Youtube上李永乐老师的中文授课讲得不错,孩子挺喜欢看,就是有的内容偏深。其他中文的记录片也有不少优秀的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对中国加深了解。

    文以载道,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字,词上,更重要的是把人生的道理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到了里子,也就是道理,道理的载体:文字也就更容易记住了。

    一路走来,陪伴孩子成长,有艰辛,也有喜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今后我们的子孙恐怕在北美的洪荒之中,要走上一条我们今天难以预测的路。留给孩子一点文明的薪火,当周围都是黑暗时,他们能想起祖先的筚路蓝缕,落地生根,从而增添出小小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能欣慰的吧。

     

     

     
    • 不是打击你,大了不用又忘了。 +8
      • 革命尚未成功。😁
        • 大赞!坚持不懈 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5
          • 人生有坚持就有收获。华人家庭坚持中文有先天优势。 +2
            • 说说孩子面试的收获吧
              几轮下来 对手都是大藤的 Superday 和其中一个中国通老外面试官用中文聊了很久 。。孩子自己的感觉是这顿瞎聊把工作拿到了😂
              • 真是想不到啊!恭喜!
              • 可能有点帮助. 但起决定性的还是颜值和情商...都传于你的基因.
                • 你说的也对,可这两样也不容易改进啊
                  • 颜值可以整, 情商混圈子啊
    • 写的真好,父母孩子都下了不少功夫呢。能学到十四五岁,打下不错的基础了。
    • 希特勒就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这难道不是秦始皇做的吗?人家早了希特勒几千年,现在的中文就是千古一帝的功劳,怎么去反而去引用希特勒的话呢
      • 秦始皇没留下名人名言啊。
        •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 这句希特勒的名言,网上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版、没有德文版。难道希特勒偷偷学了中文,只用中文发表,所以这句话只有中文记录,没有英文德文记录?
          • 你在网上是用中文还是德文来搜索这句话的?
            • 中文搜全文,英语德语搜关键词
              • 我想问的是, 你有没有希特勒这句话的德语原文? 如果没有, 你很难搜索到。因为这些话都应该在机密文件中记载。
                • 看来这个机密除了中国人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5
                  • 😂
                • 哈哈哈,希特勒还有什么机密,现在没有公开的?只要它存在,用关键词一定能搜到
            • 中文看到的,不懂德文。具体是不是希特勒说过的难考证啊,不过这话挺有道理。
              • 我知道一点点德语,考证不难。如果他真的说过这话,用“民族”、“文化”、“瓦解”、“语言”这几个关键词的德语翻译,是一定能搜到原文的
                • 搜搜看,网上现在假名言太多,正本清源,功德无量!🙏😀
                  • 已经粗粗搜过了一遍... 没有搜到 😄
              • 看到一个考证结果:
                相信有不少嘅人都聽過以上呢句出自希特拉嘅名言。更有不少人,甚至媒體引用。

                但事實上,現時並沒有明確文獻記載呢句嘅出處。甚至冇流傳嘅英文版本或德文版本。

                最類近以上呢句嘅來源係近代作家 野夫(鄭世平)《五千年》一文摘錄,標題為《要毁灭一个民族,从摧毁其文化开始》。

                引文 “要毁灭一个民族,从摧毁其文化开始。要摧毁一种文化,先要消灭其历史。要奴役一个民族,先要崩溃其意志,被摧毁了传统与道德基础的民族,就失去了灵魂与意志。处在这种状态下的民族,无论其体魄如何强健,科技如何发达,却是任何白痴都可以放心蹂躏与奴役的民族” (博讯-野夫專欄-2004年9月24日) 。

                以上可解釋為何只有中文譯本,因為名言來源為中文文本。

                不過有趣嘅係,外國有流傳過另外一個版本, “Adolf Hitler once said, "To conquer a nation, you must first disarm its citizens.” 即「佔領一個國度,你必須將人民解除武裝。」

                Snopes (著名事實查核網站) 已指出上句為 paraphrases,並非「真確」(引文:Adolf Hitler – To Conquer a Nation-DAVID MIKKELSON-PUBLISHED 7 MAY 2013-snopes)。
                • 赞认真态度👍
                  • 谢谢大家认真!这句话不管谁说的,挺有道理。犹太人复国后,费劲复原古希伯来语就是痛感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1
    • 家里营造中文使用氛围也很重要 +1
      说实话,孩子在外语环境下学习中文确实很难,教过后用得少就容易忘记了,感觉还是要经常在家里跟他用中文对话,让他多用起来
    • 你的读书笔怎么买呢?我支持一下。感谢你的分享这么多!你说的对,内容很重要。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的孩子们中文应该不用担心了👍

      还有一点儿建议,如果可以带孩子们回中国去旅游,更加切身体会风俗文化风景。我家孩子说,原来中国也这么美,不都是高楼大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文非常难学,因为完全靠背字背词开始,没有一点儿捷径。我家的家规: 回家就只能用中文交流。感恩的是,孩子是喜欢和我分享的。开始她就迁就我每天英翻中,后来就自然运用中文直接交流。保持家的中文环境很重要,亲子关系也会好。

    • 我很赞同移二代要保持好中文,于私,将来和自己能有深度沟通,而且对孩子在加拿大的事业也可能有帮助;于公,加拿大需要保持多元文化。我女儿高中去了私校,IB除了英文必修外,准备放弃法语,学习中文A,也就是中文要达到母语水平,虽然辛苦一点,但我相信她会受益终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