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三名地产经纪收钱帮人买楼花 或被重罚甚至坐牢

http://info.51.ca/news/canada/2017-09/577679.html

来源:加国无忧编译

据《环球邮报》最新报道,安省房地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CO)已经对三名房地产经纪提出指控,称他们接受来自潜在买家的金钱,以换取公寓楼花的“优先购买权”。RECO没有公开这三名经纪的身份,但称根据地产和商业中介法(REBBA),一旦这三人罪名成立,将面对最高$50,000的罚款以及两年监禁。


RECO的常务执行官Kelvin Kucey对《环球邮报》表示,他们接到消费者至少5宗相关投诉,称有地产经纪私下收到买家的现金之后,让准买家得到公寓楼花的“优先购买权”。这些投诉多数是在《环球邮报》的相关调查以及多伦多中文报纸文章中所提到的所谓“入门费”(entry fees)之后。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地产和商业中介法的条例,RECO已经将调查结果通知了警方

Kucey还说,RECO的调查人员一直在与警方合作调查,怀疑其中一到两宗个案可能还涉及金融欺诈。

此外,RECO仍然在调查另外一宗个案。RECO 的发言人说,由于缺乏投诉者本人的配合,RECO对该案的调查难以继续。

《环球邮报》早前的报道中提到过所谓“优先购买权”,即是公寓开放商将楼花的销售外包给营销公司,并由他们让一些销售业绩良好、人脉熟络或是手头有买家群的经纪在楼花公开发售前,就提前选购。

RECO的调查过程中,有投诉者称事先向涉案经纪交了$5,000,另外一名妇女则交得更多,她给了其中一名经纪$30,000。虽然她最后如愿以偿,买到了一套公寓,但她的丈夫却很不高兴,因为这笔钱不仅打了水漂,而且收钱的经纪连收据也没有给一个。

有多伦多的经纪对《环球邮报》表示,由于今年早一段时间,尤其是省府征收海外买家税之前,GTA的房价不断攀升且不断创纪录,因此不少买家为急于买到心仪之屋而给经纪个好处费,好像在公寓楼花预售这一块更加普遍。

多伦多一位经常在网上发房地产博客的经纪David Fleming则表示,他对这个现象毫不惊讶,主要是获得“优先购买权”有利可图,无论是经纪,还是买家,都是为利而来。因为买家即使先花一点钱,但在获得“优先权”并买下楼花之后可以转卖牟利。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个利益问题,但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合法。

加中地产投资总商会会长袁浩彬(Herman Yuan)表示,他第一次听说所谓的“入门费”是在今年早些时候,但称由于缺乏资料,不清楚这个做法究竟有多普遍。据说有不少地产经纪这么做,他说他本人做地产经纪20多年,深感这个做法不仅坏了经纪的名声,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工商经济 / 不少大公司看好多伦多,钱途无量啊。 +2
    • 川普帮多伦多大忙。科技大鳄纷纷来。 +4
      • 三名地产经纪收钱帮人买楼花 或被重罚甚至坐牢 +2
        http://info.51.ca/news/canada/2017-09/577679.html

        来源:加国无忧编译

        据《环球邮报》最新报道,安省房地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CO)已经对三名房地产经纪提出指控,称他们接受来自潜在买家的金钱,以换取公寓楼花的“优先购买权”。RECO没有公开这三名经纪的身份,但称根据地产和商业中介法(REBBA),一旦这三人罪名成立,将面对最高$50,000的罚款以及两年监禁。


        RECO的常务执行官Kelvin Kucey对《环球邮报》表示,他们接到消费者至少5宗相关投诉,称有地产经纪私下收到买家的现金之后,让准买家得到公寓楼花的“优先购买权”。这些投诉多数是在《环球邮报》的相关调查以及多伦多中文报纸文章中所提到的所谓“入门费”(entry fees)之后。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地产和商业中介法的条例,RECO已经将调查结果通知了警方

        Kucey还说,RECO的调查人员一直在与警方合作调查,怀疑其中一到两宗个案可能还涉及金融欺诈。

        此外,RECO仍然在调查另外一宗个案。RECO 的发言人说,由于缺乏投诉者本人的配合,RECO对该案的调查难以继续。

        《环球邮报》早前的报道中提到过所谓“优先购买权”,即是公寓开放商将楼花的销售外包给营销公司,并由他们让一些销售业绩良好、人脉熟络或是手头有买家群的经纪在楼花公开发售前,就提前选购。

        RECO的调查过程中,有投诉者称事先向涉案经纪交了$5,000,另外一名妇女则交得更多,她给了其中一名经纪$30,000。虽然她最后如愿以偿,买到了一套公寓,但她的丈夫却很不高兴,因为这笔钱不仅打了水漂,而且收钱的经纪连收据也没有给一个。

        有多伦多的经纪对《环球邮报》表示,由于今年早一段时间,尤其是省府征收海外买家税之前,GTA的房价不断攀升且不断创纪录,因此不少买家为急于买到心仪之屋而给经纪个好处费,好像在公寓楼花预售这一块更加普遍。

        多伦多一位经常在网上发房地产博客的经纪David Fleming则表示,他对这个现象毫不惊讶,主要是获得“优先购买权”有利可图,无论是经纪,还是买家,都是为利而来。因为买家即使先花一点钱,但在获得“优先权”并买下楼花之后可以转卖牟利。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个利益问题,但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合法。

        加中地产投资总商会会长袁浩彬(Herman Yuan)表示,他第一次听说所谓的“入门费”是在今年早些时候,但称由于缺乏资料,不清楚这个做法究竟有多普遍。据说有不少地产经纪这么做,他说他本人做地产经纪20多年,深感这个做法不仅坏了经纪的名声,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 以后给经纪入场费的留个证据。
          • 如果是涉及刑事犯罪的,可能无需直接的文字证据。间接证据也可以用于起诉。
        • 今天一个朋友从经纪那里拿回了去年交给JJ的入场费。JJ态度还行,不仅如数退还,还给了点利息。差不多4万吧。朋友高兴坏了,感觉这钱给白捡的一样。交给过入场费的同学们现在赶紧行动吧 -maycanada(你好啊); 9-30 20:40 (#11082575@0)
      • 睁眼向四周看看,读电脑,工程,金融的孩子,有几个留在了加拿大?
        • 日食之后,不一样啦!!! +2
        • 很多留在加拿大的。 +2
        • 美国在衰落,加拿大在振兴,要看前途 +4
        • 鼠目寸光的盼跌。哪里没人留在加拿大了?就我亲自认识的,就有master毕业后留在大多找到大公司工作,连跳几次,现在人家底薪都15万了! +4
          • +1
          • 没上过班的松林又高谈阔论多伦多的薪资水平了。很替你揪心。 +1
            • 曾经上过班,十几年前我的employment income,可能比你们盼跌们大部分人现在的收入都要高的哦!
        • 去美国的和留在加拿大的比起来真的不多 +3
          • 凡事要看趋势。 +3
            • 趋势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就比如问多少人移民了,那中国的日子就不过了?人家一样过的好好的。 +8
            • 去美国的确实不少。不光是新毕业生,毕业5年内的去美国的也很多。
        • 疯了。
        • 那你呆在这儿干嘛? 怎不去美国呢! +13
          • 瞎了啊,不懂中文。
            • 你以为大家都像你一样瞎吗! 十多年的大牛市都错过还在这喊爹,不就是想我们便宜卖个房给你嘛,我就不卖给你。现在还继续把你想要的房子买掉! 哈哈 +17
              • 你不应该在入市捡漏吗?
    • Toronto will be one of the North America tech hubs for AI~~~, yo~yo~yo~!!! +8
    • That's the fundamental support for Toronto housing market. Nice! +5
    • 这是要打造硅谷的节奏啊。 +1
      • 小声点,有人不爱听! +7
    • 如成真,应是一长期利好。但钢卖撑不过现在这个“短期”。 +7
      • 悔买毁卖潮,潮长潮消 +8
      • 是有钢卖,但会很快被上涨的大潮淹没。 +4
    • Toronto won't give up on landing Amazon HQ2: Tory , yo~yo~yo~!!! +4
      • We’ve just started a competition in which we will take a robust role and put Toronto’s case forward as one of the best cities in the world in which to locate any kind of jobs, but especially technology jobs these days. +4
      • 它敢把5万个年薪10万美金的工作放到美国之外吗? +2